文|犀牛娱乐 小Y
编辑|朴芳
“郑爽这人设是深井冰吗?比苏大强还作!”,“青春斗讲的是换对象的故事吗?”,“选角太赶客了吧”,“剧情太过天马行空,身为九零后的我完全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备受期待的《青春斗》一经开播,就迎来了一波劈头盖脸的“大喷”。
从“郑爽演技”到“男性角色选角”,由赵宝刚执导,郑爽、盖玥希、徐悦、陈小纭、王秀竹领衔主演的现实主义青春剧《青春斗》成为近期的话题制造机。
不过,虽然挑剔的观众没有给好评,但在收视和热度上,《青春斗》表现不俗。自3月24日开播以来,《青春斗》收视日渐稳固。3月28日,CSM 55城收视率排行榜,《青春斗》在东方卫视斩获1.045%的好成绩。网播量方面,上映7天,连续四天网播量破1亿,截止发稿前播放量超过8亿(不含爱奇艺和优酷),爱奇艺热度超过6900 ,优酷热度超过9500,位居各平台同期在播剧的前列。
除此之外,“郑爽演技”“赵聪去哪了”“丁兰妈妈”等关键词跟随剧情发展,一一登上微博热搜榜。开播一周,成功攀升20多次热搜榜成为引发观众热议的最好证明。
那么,问题来了,《青春斗》到底好不好看?
不走套路立“不完美”人设,“别样青春”惹争议
随着影视市场回归观众和内容的趋势愈发明显,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也成为当下中国影视市场炙手可热的品类。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计,连续数年立项的电视剧中超过一半为当代题材。
以五个年轻女孩成长故事为主线的《青春斗》,讲述自我斗争、改变命运的青春故事,正是这样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在《青春斗》中,现实主义的走心是从“不完美”的人设开始的。
剧中,郑爽饰演的向真率性自由却习惯性“放飞自我”;盖玥希饰演的钱贝贝善良靓丽却被动安于现状;徐悦饰演的丁兰独立坚强却缺乏社会生存能力;陈小纭饰演的晋小妮向往爱情却任性冲动;王秀竹饰演的于慧上进有野心却常常急功近利。
不走套路的人设之下,加上快节奏的叙事,《青春斗》里的青春轶事,令不少网友称仿佛开启了1.5倍速的爽剧模式,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不太真实”“这不是我的青春”。对此,赵宝刚导演也给出了回应称,他其实是写了5个“不完美”女孩:“她们不完美,但都没有放弃自己完成了成长,有痛苦有挫折,这就是真实的青春。”
事实上,情节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似乎并非《青春斗》的表达重心,呈现主人公在面对不可预知的挑战保有的青春态度才是题中之义。比起让当下青年人从剧中找到共鸣感,《青春斗》更希望能通过五位女主的青春故事,引导观众思考自己应当如何去面对青春中的人与事、成与败。
在这些带有“反面教材”特质的人设背后,剧中主人公也有着“作别人不敢作,也做别人不敢做”的挑战精神。向真因为追赵聪错过了杂志社的面试,但她并未就此放弃,而是毛遂自荐,从前台做起;钱贝贝对感情虽不主动却也绝不将就,上班第一天发现同事是前男友程宇,毅然“秒离职”;丁兰不甘心在家里过一辈子,偷跑到北京,即使被母亲烧掉护照、剪碎身份证,仍然未放弃与命运斗下去的决心。
《青春斗》用“不完美”人设警示观众不应当“作”生活的同时,也通过主人公的敢想敢做诠释青春应有的态度:“斗”就对了。
直戳年轻人现实困境,热点话题层层铺开引共鸣
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是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会面临的重要转折点,而这也是剧中人物获得成长的关键叙事重心。在人生方向的抉择上,是像丁兰一样继续读研,还是回老家找稳定工作,抑或是选择北漂?还是像晋小妮一样以恋爱为生活,还是和于慧一样以事业为中心、坚持创业?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总是hard模式”,这句流传在年轻群体的调侃语也同样成为了《青春斗》写照。有时候,hard并不意味着挫折,更意味着未知。
剧中,向真创业失败、经历一段空窗期后去杂志社从前台升任编辑助理;贝贝找工作没遇上什么波折,但对自我却并没有清晰的目标;丁兰放弃留学选择就业了,却又再次考研成功了;于慧放下作家光环,成为了电影编剧,但她的编剧梦会一帆风顺吗?
五位女主和当下青年人一样,都在青春这条曲折未知的路上攀爬着,不知道下一刻是登上人生巅峰,还是落入人生谷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要还青春,就还有斗下去的机会与时间。
《青春斗》并不急于为主人公写下结局,就像是青春尚未给我们答案一样,但通过五个女孩的青春故事,《青春斗》将“回家”还是“漂着”,“得过且过”还是“奋斗不息”,“真爱至上”还是“事业为先”等社会热点问题层层展现。
撕开了青春“甜美”的面纱,将“焦虑”的一面以深刻却不沉重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青春斗》坦诚的将当代青年人的问题暴露于台面上,当然不乏有不少青年无法直面问题、无法像主角们一样以向上的心态解决问题,因而发出这并非自己青春的异议。然而,随着当代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有不少网友从剧中找到了共鸣、引发了反思。
有网友表示,向真为了创业放弃了考研,我正在考研,她成功了么?或许我能从她身上找到答案。
还有网友感慨道,“青春的路上,很多人可能拼尽了全力还是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们走的每一步,只要拼尽全力,在人生的字典都作数。”
剧中人物和情节或许并不具有典型性和模范性,但当下年轻人能很容易从她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这也是观众边吐槽边“战术点头”的根本原因。
聚焦当下青年“斗”系特征,青春成色催生多元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丧文化”在当下年轻人群体中流行,但“轴”和“自信”也成为他们标志性的特征。有勇气与“不完美”、“不如意”斗争,也是《青春斗》希望传递的精神内核。
导演赵宝刚强调所谓“青春斗”,是选用了斗争的“斗”:“过去我们拍青春题材都把青春阶段描绘得非常美好、忠贞,一爱到底,实际上在青春阶段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让你无法面对,甚至会负能量作怪、惰性增加,然后逃避痛苦。所以这部戏讲的就是如何跟自己‘斗’,跟自己的命运‘斗’,跟自己的身上的负能量‘斗’。”
所以《青春斗》中,向真因男友失踪而沮丧迷茫回家、被母亲送回北京后,又重燃生活斗志,开始面试积极面对青春;丁兰试图顺从母亲心意留在老家,但最终仍然无法熄灭内心对未来的憧憬,再奔北京开始新征程。
在“斗”中,“试错”与“容错”都是青春的关键词,大部分年轻人在青春阶段,并不能达到自己最终的人生目标,甚至可以说,挫折,不安,无助都是生活的常态,所以青春的成色并不在一时或一事的成败,更取决于是否在与自我、负能量斗争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正如赵宝刚所说,《青春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励志剧,“她们特别普通,也没有那么多励志的东西,更不是过去那种奋斗到底。它是阶段性的,是一种青春感受。”
这种青春感受,就是当下年轻人焦虑的具象化。可以说正是这种“不如意”的青春在促使剧中人物快速成长的同时,也抛出了“离家与归乡”,“自我与父母”等人生命题供观众思考。
如果说成长是“青春”的终极命题,“斗”便是“青春”最好的注脚。《青春斗》或许不是普罗大众的青春缩影,但却一定能带给观众关于青春的回味与思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