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施永青谈接班人:施俊嵘会为中原带来新的突破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施永青谈接班人:施俊嵘会为中原带来新的突破口

当房地产直营的奶与蜜将被吮饮而尽,施永青力图将中原带向“加盟”——它的下一个应许之地。

文|解红娟 荣灿

2019年3月26日16时,中原集团副主席施俊嵘上台参加中原集团旗下原萃品牌的“领袖一席谈”环节,台下落座的施永青放下手机,将视线转向于台上。

台上的施俊嵘用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表达自己对中介这一行业的认识,一起参加一席谈的叶兵、曾熙、胡景晖和方芳都是行业内的前辈,施俊嵘显得略有紧张,讲话也十分精简,但这并不影响施永青目光锁定施俊嵘,并附送微微上扬的嘴角。

时值古稀之年,施永青依旧往返于行业的各大发布会。陪伴在身边的施俊嵘也逐渐熟悉见长辈、见媒体的场面,经过四年的磨练,施俊嵘不再是当初那个加个微信还羞涩的少年,面对被媒体记者包围的情景已经见怪不怪。

作为中原的创始人、施俊嵘父亲双重身份的施永青显然还想为儿子的接班之路助跑一段。施永青向记者表示,“中原是有40年历史的公司,所以公司未来发展一定要有一个中心、一个立足点。”因此,就有了施永青口中的“两步走”战略。

“‘两步走’战略,一个是新的接班人可以给中原带来新的景象,一个是输出中原的基因——原萃。”施永青继续讲到,“我希望施俊嵘在中原找到能够依靠的人,重新建立新的领导班子。这是不容易的,但我不能一路替他解决问题,未来出现不同的情况,需要他自己判断选择。”

下一个应许之地

链家为什么做贝壳?中原为什么要做原萃?

中原地产中国大陆区主席黎明楷用一句话做了解答:中介直营模式已经碰到天花板。

据了解,在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一环的中介在楼市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原有的作业方式面临转型,直营、加盟、合伙或者直接退出市场,以上海为例,2016年全市二手房活跃中介企业数量约为3050家,2017年市场成交腰斩,数量下降至约2500家,2018年对于发展模式的不同选择,数据显示活跃企业仅约为1400家。

碰到天花板的链家开始做贝壳,广纳资本。随着资金方的不断涌入,链家的市占率不断上升,中原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对此,施永青表示,“很多行业都是要烧钱的,这种情况下使竞争变的资本化,最后演变成资本的竞争,反而把一些好的商业模式扼杀了。这并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现象,让更多的公司参与竞争,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于是,提倡“无为而治”的中原加入了加盟市场的竞争,原萃也由此诞生。中原地产中国大陆区副总裁兼原萃总裁刘天旸对原萃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作为面向广大中小中介的全流程服务平台,原萃以尊重合作伙伴自由意志为前提,通过输出技术、经验与资源等模块,打造更为灵活的合作方式,协作中小中介拥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地产经纪行业的多元化健康发展。

在加盟上能讲的故事不多,除了软性的服务,IT技术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施永青表示,“原萃的IT技术不比对手差,主要是在投放和推广上用力不够。”

不过,中原的IT故事还需要IT 硕士施俊嵘来讲。

中原的IT故事

保守、年轻、IT男,是施永青给儿子施俊嵘画的人物简易肖像图。

对于父亲评价的保守,施俊嵘坦言,“性格上,施先生是比我更乐于去冲破一些条条框框,这是一个创业者普遍具备的特质。因为他是房地产市场的开拓者,是不怕输的。而我身上的包袱可能更重一点,所以我会走比较稳健一点的道路。”

归根究底,这是一场“攻守战”的换防,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中原进驻内地期间,内地的资金不多,同质的企业屈指可数,相关的经验更是少之又少。不仅是服务商,很多开发商也是第一次从事房地产开发,相较之下,中原具备一定的优势。很快,中原在内地中介市场建立根据地,有一段时间还一跃成为市场的领头者。

不过,中原二手房的领先位置早已失去,施俊嵘面对的局势也更加复杂多变。相较于施永青创办中原的勇气,目前的中原更需要冷静的“判断”和“选择”,而现在这个选择权已经转交给了施俊嵘。

施俊嵘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和经济大学,是经济学本科学士、 IT 硕士。2015年加入中原的他只有27岁,是一名刚刚毕业的硕士。

少年的成熟要比大家预想中快,因为施俊嵘进入中原的时间点,正好是内地房地产接受调控的时间段。“这时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而施俊嵘的加入,正好为中原带来新的突破口——互联网化。”

“我主要是尝试从IT的角度给中原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在这方面我是有优势的。”施俊嵘直言,“因为大部分管理层都是长辈,如何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找到痛点、抓住年轻人的目光就成为我发挥的空间。”

在IT的故事里,施俊嵘为中原带来了想象空间。施俊嵘透露,他的主场在几个月后的香港发布会上,届时他将带来区块链与中介行业的结合。“这不仅仅是影响中原,而是带领整个中介行业学习如何用新的科技往前走。这对我们集团也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会不断的尝试新事物。”

“目前,区块链的部分只在香港发布,作为试点进行引进。”被父亲评价保守的施俊嵘补充道,“整体而言,区块链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处于尝试的阶段,中原不会因为一个新事物出现选择all in。”

退休倒计时

安排中原两步走计划的施永青,开始步入退休的倒计时。

事实上,退休和接班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哪怕发了公告也不代表完全不关心公司的运转。当被记者问及退休的具体时间表,施永青表示,“一直都在安排退休,但企业交接不像交易,一交盘一接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我在经营公司过程中重营运多过投资,如果只是买地买楼交给施俊嵘是非常简单的,接收资产不难,接手营运的事业是非常难的。”施永青表示,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施俊嵘不可能一下子了解公司的运作,只有以前线作为起点,花一段时间了解来整个行业,将来才能在做判断、决策上有一定的基础。”

“在这方面,我觉得他还算合格。”这是施永青对儿子施俊嵘在“判断”、“选择”过程中的评价。施俊嵘是读经济出身,理论知识储备充足,最难的要属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无为而治开始的时候不错,但如果你不谋定而后动,公司将面临很多风险。”

“公司交给他不会找死,但怎么可以不等死,就要看未来了。”

在接班问题上,施俊嵘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在现有的体制上,接班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对于怎么去接班,能不能接班,施俊嵘表示,“中原是一个运营式的公司,对我而言是一种挑战。同时在中原无为而治的前提下,找死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因为每一个决定都需要和管理层有充分的沟通。”

和父亲在一起,施俊嵘是青涩的;和施俊嵘在一起,施永青也平添了些柔软。当施俊嵘开始自己的接班倒计时,施永青的退休生活计划也被提上日程。

当记者问及施永青退休后是否有再创业的想法,他表示自己正在帮助年轻人创业,并且已经出现一批相对成功的广告公司在创业第一年就已经实现盈利。据了解,施永青旗下有十多家广告公司,这些公司集中攻略社交平台上的一些算法工作,业务主要集中于品牌、媒体、创意和内容等方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施永青谈接班人:施俊嵘会为中原带来新的突破口

当房地产直营的奶与蜜将被吮饮而尽,施永青力图将中原带向“加盟”——它的下一个应许之地。

文|解红娟 荣灿

2019年3月26日16时,中原集团副主席施俊嵘上台参加中原集团旗下原萃品牌的“领袖一席谈”环节,台下落座的施永青放下手机,将视线转向于台上。

台上的施俊嵘用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表达自己对中介这一行业的认识,一起参加一席谈的叶兵、曾熙、胡景晖和方芳都是行业内的前辈,施俊嵘显得略有紧张,讲话也十分精简,但这并不影响施永青目光锁定施俊嵘,并附送微微上扬的嘴角。

时值古稀之年,施永青依旧往返于行业的各大发布会。陪伴在身边的施俊嵘也逐渐熟悉见长辈、见媒体的场面,经过四年的磨练,施俊嵘不再是当初那个加个微信还羞涩的少年,面对被媒体记者包围的情景已经见怪不怪。

作为中原的创始人、施俊嵘父亲双重身份的施永青显然还想为儿子的接班之路助跑一段。施永青向记者表示,“中原是有40年历史的公司,所以公司未来发展一定要有一个中心、一个立足点。”因此,就有了施永青口中的“两步走”战略。

“‘两步走’战略,一个是新的接班人可以给中原带来新的景象,一个是输出中原的基因——原萃。”施永青继续讲到,“我希望施俊嵘在中原找到能够依靠的人,重新建立新的领导班子。这是不容易的,但我不能一路替他解决问题,未来出现不同的情况,需要他自己判断选择。”

下一个应许之地

链家为什么做贝壳?中原为什么要做原萃?

中原地产中国大陆区主席黎明楷用一句话做了解答:中介直营模式已经碰到天花板。

据了解,在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一环的中介在楼市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原有的作业方式面临转型,直营、加盟、合伙或者直接退出市场,以上海为例,2016年全市二手房活跃中介企业数量约为3050家,2017年市场成交腰斩,数量下降至约2500家,2018年对于发展模式的不同选择,数据显示活跃企业仅约为1400家。

碰到天花板的链家开始做贝壳,广纳资本。随着资金方的不断涌入,链家的市占率不断上升,中原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对此,施永青表示,“很多行业都是要烧钱的,这种情况下使竞争变的资本化,最后演变成资本的竞争,反而把一些好的商业模式扼杀了。这并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现象,让更多的公司参与竞争,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于是,提倡“无为而治”的中原加入了加盟市场的竞争,原萃也由此诞生。中原地产中国大陆区副总裁兼原萃总裁刘天旸对原萃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作为面向广大中小中介的全流程服务平台,原萃以尊重合作伙伴自由意志为前提,通过输出技术、经验与资源等模块,打造更为灵活的合作方式,协作中小中介拥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地产经纪行业的多元化健康发展。

在加盟上能讲的故事不多,除了软性的服务,IT技术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施永青表示,“原萃的IT技术不比对手差,主要是在投放和推广上用力不够。”

不过,中原的IT故事还需要IT 硕士施俊嵘来讲。

中原的IT故事

保守、年轻、IT男,是施永青给儿子施俊嵘画的人物简易肖像图。

对于父亲评价的保守,施俊嵘坦言,“性格上,施先生是比我更乐于去冲破一些条条框框,这是一个创业者普遍具备的特质。因为他是房地产市场的开拓者,是不怕输的。而我身上的包袱可能更重一点,所以我会走比较稳健一点的道路。”

归根究底,这是一场“攻守战”的换防,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中原进驻内地期间,内地的资金不多,同质的企业屈指可数,相关的经验更是少之又少。不仅是服务商,很多开发商也是第一次从事房地产开发,相较之下,中原具备一定的优势。很快,中原在内地中介市场建立根据地,有一段时间还一跃成为市场的领头者。

不过,中原二手房的领先位置早已失去,施俊嵘面对的局势也更加复杂多变。相较于施永青创办中原的勇气,目前的中原更需要冷静的“判断”和“选择”,而现在这个选择权已经转交给了施俊嵘。

施俊嵘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和经济大学,是经济学本科学士、 IT 硕士。2015年加入中原的他只有27岁,是一名刚刚毕业的硕士。

少年的成熟要比大家预想中快,因为施俊嵘进入中原的时间点,正好是内地房地产接受调控的时间段。“这时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而施俊嵘的加入,正好为中原带来新的突破口——互联网化。”

“我主要是尝试从IT的角度给中原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在这方面我是有优势的。”施俊嵘直言,“因为大部分管理层都是长辈,如何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找到痛点、抓住年轻人的目光就成为我发挥的空间。”

在IT的故事里,施俊嵘为中原带来了想象空间。施俊嵘透露,他的主场在几个月后的香港发布会上,届时他将带来区块链与中介行业的结合。“这不仅仅是影响中原,而是带领整个中介行业学习如何用新的科技往前走。这对我们集团也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会不断的尝试新事物。”

“目前,区块链的部分只在香港发布,作为试点进行引进。”被父亲评价保守的施俊嵘补充道,“整体而言,区块链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处于尝试的阶段,中原不会因为一个新事物出现选择all in。”

退休倒计时

安排中原两步走计划的施永青,开始步入退休的倒计时。

事实上,退休和接班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哪怕发了公告也不代表完全不关心公司的运转。当被记者问及退休的具体时间表,施永青表示,“一直都在安排退休,但企业交接不像交易,一交盘一接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我在经营公司过程中重营运多过投资,如果只是买地买楼交给施俊嵘是非常简单的,接收资产不难,接手营运的事业是非常难的。”施永青表示,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施俊嵘不可能一下子了解公司的运作,只有以前线作为起点,花一段时间了解来整个行业,将来才能在做判断、决策上有一定的基础。”

“在这方面,我觉得他还算合格。”这是施永青对儿子施俊嵘在“判断”、“选择”过程中的评价。施俊嵘是读经济出身,理论知识储备充足,最难的要属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无为而治开始的时候不错,但如果你不谋定而后动,公司将面临很多风险。”

“公司交给他不会找死,但怎么可以不等死,就要看未来了。”

在接班问题上,施俊嵘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在现有的体制上,接班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对于怎么去接班,能不能接班,施俊嵘表示,“中原是一个运营式的公司,对我而言是一种挑战。同时在中原无为而治的前提下,找死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因为每一个决定都需要和管理层有充分的沟通。”

和父亲在一起,施俊嵘是青涩的;和施俊嵘在一起,施永青也平添了些柔软。当施俊嵘开始自己的接班倒计时,施永青的退休生活计划也被提上日程。

当记者问及施永青退休后是否有再创业的想法,他表示自己正在帮助年轻人创业,并且已经出现一批相对成功的广告公司在创业第一年就已经实现盈利。据了解,施永青旗下有十多家广告公司,这些公司集中攻略社交平台上的一些算法工作,业务主要集中于品牌、媒体、创意和内容等方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