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OpenStack基金会详解2019新战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OpenStack基金会详解2019新战略

作为一个中立的组织,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全球性社区,我们不禁好奇OpenStack基金会到底是如何组织和协调工作的?与此同时,OpenStack历经9年的技术发展和变革,OpenStack基金会是如何紧跟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来保证OpenStack的社区生命力?

文 | 科技云报道

9年来,关于OpenStack的争议持续不断,欧美与中国市场都存在巨大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同技术路线的争执中,OpenStack展现了其蓬勃的生命力。

目前,在社区层面,OpenStack基金会的会员数已经达到10万,覆盖了全球187个国家,675个组织。大型企业如英特尔、IBM、VMware等都参与其中,来自中国的社区贡献者如华为、新华三、中兴通讯、浪潮等企业,也为OpenStack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虽然OpenStack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开源项目之一,但是却鲜有人知道背后的原因。为什么OpenStack能够在众多开源项目中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堪比Linux Kernel和Chromium影响力的全球性开源项目?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OpenStack的幕后推手——OpenStack基金会。作为OpenStack开源项目的管理者和推动者,OpenStack基金会从2012年成立起,就开始积极支持和壮大社区,其目标是推动社区参与者使用和贡献开源云计算项目,实现各开源云计算平台之间的协作。

作为一个中立的组织,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全球性社区,我们不禁好奇OpenStack基金会到底是如何组织和协调工作的?与此同时,OpenStack历经9年的技术发展和变革,OpenStack基金会是如何紧跟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来保证OpenStack的社区生命力?OpenStack基金会又是如何看待新兴技术对于OpenStack的冲击呢?

在近期举办的OpenStack基金会中国媒体见面会上,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分享了在开源云项目上的观点,以及OpenStack基金会的战略和最新进展。同时,OpenStack基金会的中国社区经理李昊阳也分享了OpenStack中国社区的状况和今年的规划。

图左1: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 图右1:OpenStack基金会的中国社区经理李昊阳

此次科技云报道整理了大家对OpenStack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以OpenStack基金会Jonathan Bryce和李昊阳的现场分享做答,以飨读者。

Q:OpenStack基金会始于OpenStack,为什么转向打造Open Infrastructure?

Jonathan Bryce:OpenStack基金会致力于发展壮大、使用和贡献开源云计算项目,除了积极推动OpenStack项目之外,还致力于推动OpenStack Infrastructure(开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开源基础设施实际上包括计算、存储、网络以及所有驱动具体应用所必备的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开源技术对于应用的各个层级都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应用的整体架构、容器架构、底层的基础架构等等,都是OpenStack基金会重点关注的对象。

尤其在当今技术发展中,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容器架构以及CI/CD这些重要的细分领域,都要求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底层基础设施。

因此,OpenStack基金会从2017年12月开始,推出了4个试点项目——Airship、Zuul、StarlingX、Kata Containers,分别面向新型云开放基础设施、持续集成/部署平台(CI/CD)、边缘云、容器虚拟化等领域,这些是企业打造开放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

 

Q:能否简单介绍这4个试点项目的情况?

Jonathan Bryce:基金会第一个试点项目是Airship,它是由AT&T公司启动的。Airship是一组可互操作且松散耦合的开源工具,以完全声明式和可预测的方式提供自动化云配置和生命周期管理。在Airship中,用户能够以可重复和可声明的方式跨越多个站点部署和管理容器、虚拟机和裸机等基础设施环境。对于5G和边缘计算的价值在于,用户可以在成百上千个小站点上部署并轻松管理相同的环境,对于大型数据中心的升级和生命周期管理具有一定价值。

第二个项目是Kata Containers,由英特尔和音速神童(现为蚂蚁蚁金服子公司)两家公司共同发起。Kata Containers旨在为容器的工作负载提供隔离和安全运行,可用于轻量级虚拟机的标准实现,以实现更强大的隔离,同时占用较小的内存空间。目前百度已正式启用Kata Containers,还有其他几家中国公司正对Kata Containers进行测试。

第三个试点项目叫StarlingX,它是一个分布式边缘云计算系统。这个StarlingX 项目可以实现多个开源项目的集成,包括Kubernetes、Ceph、Collectd、QEMU 等等,该系统提供了一个可灵活部署、方便扩展且高度可用的边缘云软件平台。目前已有一些公司正式投入使用StarlingX,还有一些公司正在进行测试,中国联通在内的几家中国公司也参与其中。

第四个试点项目叫Zuul,这是一个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平台,该平台非常适合需要针对多个项目和系统进行门控测试驱动开源项目和软件开发组织。门控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领域还是比较新的概念,是指代码变更只有在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测试和审查后才会被接纳和采用。可以说,Zuul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测试工具,当坏代码进入资源库的时候,它就会开始启动。尤其是多位开发人员同时做一个项目的时候,Zuul可以避免因为某一个人的问题代码而拖累整个开发工作的情况。

Q:OpenStack基金会将如何推进Open Infrastructure的发展?

Jonathan Bryce:为了促进整个开源基础设施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四步非常重要。第一步主要是确定用户的核心使用案例。在此基础之上,第二步要确保所有社区都能参与进来,即跨社区协作,集中资源重点开发核心用户实例。第三步,当项目有团队协作开发,也得到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后,最后一步就是针对这些新的技术进行测试,以确保该项目是有效的并且可以投入实际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协作是尤其重要的,“不协作,毋宁死”,一个项目尤其是开源项目没有协作,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给大家举个例子,在容器领域,为了确保Kata Containers,docker和Kubernetes等重要的容器技术之间能够协调和集成,OpenStack基金会有一个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和Kubernetes有关的上游工作。他去年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组织与Kubernetes领域的云供应商相关的活动和工作。我们希望在OpenStack和容器之间实现统一和标准化,提供更好的测试环境,这样不管是哪种环境下的用户,在部署底层基础设施时能拥有更好的体验。

为了实施这样的策略,我们也有一些具体的行动和新项目,比如裸机部署、物理服务器以及5G用例等,这些项目会在2019年启动。

Q:有人说Kubernetes在取代OpenStack,OpenStack基金会如何看待这种发展趋势?

Jonathan Bryce:我们也做过用户的使用调查,60%的受访用户会在OpenStack云上运行Kubernetes,因为这样的做法可以带来一些价值。

实际上Kubernetes和OpenStack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情,Kubernetes管理着一套或者一系列的容器,这个容器当中会有应用程序的代码,但是有一点,Kubernetes不能管理服务器。

换言之,如果要运行Kubernetes,必须要在基础设施之上,或者是由云服务商提供的,比如阿里云、AWS,或者是由软件提供,比如OpenStack,VMware。在非常小的使用环境之下,Kubernetes也有可能是直接放在服务器之上,但不管怎么说要有一个底层的东西托着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OpenStack 就是能够为Kubernetes 提供某种形式的基础设施的应用之一。

在一些复杂的应用场景中,比如欧洲核物理的研究所,它的部署环境非常大、非常复杂,需要400 个Kubernetes的集群,如果没有一个完全自动化的基础设施,这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它需要有一个OpenStack 基础设施,在此之上部署Kubernetes,然后在Kubernetes里面运行各种软件和应用。

李昊阳:Kubernetes是一套软件,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比如Kubernetes的小规模应用,可以直接部署在RedHat或Ubuntu上。但Kubernetes无法直接管理服务器,它需要有一个操作系统。

例如,当企业平台的物理硬件资源满额以后,需要再添加200台服务器或者2000台服务器时,但是Kubernetes并不了解底层的运作方式,也无法管理底层的资源,因此底层资源的管理、调配和运行方式是由IaaS层执行的,IaaS层会自动扩容,再给Kubernetes提供相应的资源。私有云的解决方案就是AWS,阿里云或者Azure等,开源的做法就是OpenStack。

Q:如何看待中国在OpenStack商业市场和社区的贡献?

Jonathan Bryce: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市场的份额大概占到20%-25%,仅次于美国和欧洲。从去年的数字看,中国市场的增速是最快的,未来1-2年的时间里,中国市场份额至少会超过欧洲成为第二位,甚至有可能和美国平起平坐。

从OpenStack社区开发者数量看,中国开发者的数量是全球第二大,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开发者和开发团队,在基金会白金和黄金成员里面有很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黄金成员有近10家。中国的社区和中国的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开源项目并贡献自己的能量,有着很高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每一家基金会成员企业都有很长的用户列表,包括金融业、能源业、制造业、国家基础建设等,因此OpenStack在中国除了规模很大以外,涵盖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

CCW 2018年市场调查报告显示,OpenStack已成为中国私有云的一个事实标准。在中国排名前5的私有云提供商里面,其中有4家基于OpenStack提供解决方案。在前20%的私有云供应商中,有13家采用的是基于OpenStack解决方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OpenStack在中国云计算服务领域应用广泛。

总体而言,中国公司的贡献体现在两点:

第一,在技术上展现出来的领导力。一方面软件开发者真的会写出代码来,能够在软件上做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的这些技术人员也在全球的社区里面发挥着领导作用,一些重量级的开发人员在全球社区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责。

第二,用户对技术接纳度的提升。在开源生态系统中有三股力量:软件开发者和技术贡献者,用户和商业公司。其中,商业公司的力量非常重要,一家公司从开源项目到变成一个产品,就意味着你需要有更多的人在实实在在的使用它、接纳它,中国公司的贡献就恰恰体现在接纳度的提升。

李昊阳:我觉得中国OpenStack 社区带来了额外的价值,因为不同的公司会尝试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发展道路,来推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一些尝试最后成功了,有一些尝试失败了,不管怎么样,他们的这些努力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更加明白到底该如何去应用这些技术。

Q:OpenStack基金会在2019年将如何推动中国市场的发展?

Jonathan Bryce:中国市场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很快,也很有潜力,因此基金会特别重视OpenStack中国社区的发展,希望能够与中国的企业、开发者和用户一起建立良好的社区生态,以此来进一步推动中国开源云计算的发展。

一方面的工作是招兵买马,2019年我们会继续招募新成员,负责推动中国社区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举办各类活动,以更高效的方式把这些相关的人集中到一起。

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即将在今年11月份举办的OpenStack Infrastructure Summit开源基础设施峰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峰会,我们非常重视。上海峰会对于进一步推进全球OpenStack社区的协同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些开发者在线上彼此打过交道,但是他们没有机会面对面沟通,这次线下的峰会活动,可以让全球的开发人员拥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沟通平台。

李昊阳:我们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助力并壮大中国社区的发展,我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打破中国社区和全球社区之间的壁垒,让大家更简单高效的跟全球社区进行沟通。

除了引进全球性的OpenStack Infrastructure 峰会,我们今年还会做一系列活动,比如每个季度举办meet up活动,或在各个城市做巡回活动,把有兴趣参与项目、研究过技术但又没有机会交流的开发者,以小聚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另外,我们还会把中国的团队和个人所积累的技术和用户案例提供给全球社区,通过全球的渠道宣传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并分享中国市场的前沿技术,增加中国社区全球的影响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OpenStack基金会详解2019新战略

作为一个中立的组织,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全球性社区,我们不禁好奇OpenStack基金会到底是如何组织和协调工作的?与此同时,OpenStack历经9年的技术发展和变革,OpenStack基金会是如何紧跟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来保证OpenStack的社区生命力?

文 | 科技云报道

9年来,关于OpenStack的争议持续不断,欧美与中国市场都存在巨大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同技术路线的争执中,OpenStack展现了其蓬勃的生命力。

目前,在社区层面,OpenStack基金会的会员数已经达到10万,覆盖了全球187个国家,675个组织。大型企业如英特尔、IBM、VMware等都参与其中,来自中国的社区贡献者如华为、新华三、中兴通讯、浪潮等企业,也为OpenStack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虽然OpenStack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开源项目之一,但是却鲜有人知道背后的原因。为什么OpenStack能够在众多开源项目中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堪比Linux Kernel和Chromium影响力的全球性开源项目?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OpenStack的幕后推手——OpenStack基金会。作为OpenStack开源项目的管理者和推动者,OpenStack基金会从2012年成立起,就开始积极支持和壮大社区,其目标是推动社区参与者使用和贡献开源云计算项目,实现各开源云计算平台之间的协作。

作为一个中立的组织,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全球性社区,我们不禁好奇OpenStack基金会到底是如何组织和协调工作的?与此同时,OpenStack历经9年的技术发展和变革,OpenStack基金会是如何紧跟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来保证OpenStack的社区生命力?OpenStack基金会又是如何看待新兴技术对于OpenStack的冲击呢?

在近期举办的OpenStack基金会中国媒体见面会上,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分享了在开源云项目上的观点,以及OpenStack基金会的战略和最新进展。同时,OpenStack基金会的中国社区经理李昊阳也分享了OpenStack中国社区的状况和今年的规划。

图左1: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 图右1:OpenStack基金会的中国社区经理李昊阳

此次科技云报道整理了大家对OpenStack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以OpenStack基金会Jonathan Bryce和李昊阳的现场分享做答,以飨读者。

Q:OpenStack基金会始于OpenStack,为什么转向打造Open Infrastructure?

Jonathan Bryce:OpenStack基金会致力于发展壮大、使用和贡献开源云计算项目,除了积极推动OpenStack项目之外,还致力于推动OpenStack Infrastructure(开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开源基础设施实际上包括计算、存储、网络以及所有驱动具体应用所必备的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开源技术对于应用的各个层级都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应用的整体架构、容器架构、底层的基础架构等等,都是OpenStack基金会重点关注的对象。

尤其在当今技术发展中,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容器架构以及CI/CD这些重要的细分领域,都要求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底层基础设施。

因此,OpenStack基金会从2017年12月开始,推出了4个试点项目——Airship、Zuul、StarlingX、Kata Containers,分别面向新型云开放基础设施、持续集成/部署平台(CI/CD)、边缘云、容器虚拟化等领域,这些是企业打造开放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

 

Q:能否简单介绍这4个试点项目的情况?

Jonathan Bryce:基金会第一个试点项目是Airship,它是由AT&T公司启动的。Airship是一组可互操作且松散耦合的开源工具,以完全声明式和可预测的方式提供自动化云配置和生命周期管理。在Airship中,用户能够以可重复和可声明的方式跨越多个站点部署和管理容器、虚拟机和裸机等基础设施环境。对于5G和边缘计算的价值在于,用户可以在成百上千个小站点上部署并轻松管理相同的环境,对于大型数据中心的升级和生命周期管理具有一定价值。

第二个项目是Kata Containers,由英特尔和音速神童(现为蚂蚁蚁金服子公司)两家公司共同发起。Kata Containers旨在为容器的工作负载提供隔离和安全运行,可用于轻量级虚拟机的标准实现,以实现更强大的隔离,同时占用较小的内存空间。目前百度已正式启用Kata Containers,还有其他几家中国公司正对Kata Containers进行测试。

第三个试点项目叫StarlingX,它是一个分布式边缘云计算系统。这个StarlingX 项目可以实现多个开源项目的集成,包括Kubernetes、Ceph、Collectd、QEMU 等等,该系统提供了一个可灵活部署、方便扩展且高度可用的边缘云软件平台。目前已有一些公司正式投入使用StarlingX,还有一些公司正在进行测试,中国联通在内的几家中国公司也参与其中。

第四个试点项目叫Zuul,这是一个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平台,该平台非常适合需要针对多个项目和系统进行门控测试驱动开源项目和软件开发组织。门控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领域还是比较新的概念,是指代码变更只有在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测试和审查后才会被接纳和采用。可以说,Zuul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测试工具,当坏代码进入资源库的时候,它就会开始启动。尤其是多位开发人员同时做一个项目的时候,Zuul可以避免因为某一个人的问题代码而拖累整个开发工作的情况。

Q:OpenStack基金会将如何推进Open Infrastructure的发展?

Jonathan Bryce:为了促进整个开源基础设施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四步非常重要。第一步主要是确定用户的核心使用案例。在此基础之上,第二步要确保所有社区都能参与进来,即跨社区协作,集中资源重点开发核心用户实例。第三步,当项目有团队协作开发,也得到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后,最后一步就是针对这些新的技术进行测试,以确保该项目是有效的并且可以投入实际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协作是尤其重要的,“不协作,毋宁死”,一个项目尤其是开源项目没有协作,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给大家举个例子,在容器领域,为了确保Kata Containers,docker和Kubernetes等重要的容器技术之间能够协调和集成,OpenStack基金会有一个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和Kubernetes有关的上游工作。他去年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组织与Kubernetes领域的云供应商相关的活动和工作。我们希望在OpenStack和容器之间实现统一和标准化,提供更好的测试环境,这样不管是哪种环境下的用户,在部署底层基础设施时能拥有更好的体验。

为了实施这样的策略,我们也有一些具体的行动和新项目,比如裸机部署、物理服务器以及5G用例等,这些项目会在2019年启动。

Q:有人说Kubernetes在取代OpenStack,OpenStack基金会如何看待这种发展趋势?

Jonathan Bryce:我们也做过用户的使用调查,60%的受访用户会在OpenStack云上运行Kubernetes,因为这样的做法可以带来一些价值。

实际上Kubernetes和OpenStack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情,Kubernetes管理着一套或者一系列的容器,这个容器当中会有应用程序的代码,但是有一点,Kubernetes不能管理服务器。

换言之,如果要运行Kubernetes,必须要在基础设施之上,或者是由云服务商提供的,比如阿里云、AWS,或者是由软件提供,比如OpenStack,VMware。在非常小的使用环境之下,Kubernetes也有可能是直接放在服务器之上,但不管怎么说要有一个底层的东西托着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OpenStack 就是能够为Kubernetes 提供某种形式的基础设施的应用之一。

在一些复杂的应用场景中,比如欧洲核物理的研究所,它的部署环境非常大、非常复杂,需要400 个Kubernetes的集群,如果没有一个完全自动化的基础设施,这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它需要有一个OpenStack 基础设施,在此之上部署Kubernetes,然后在Kubernetes里面运行各种软件和应用。

李昊阳:Kubernetes是一套软件,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比如Kubernetes的小规模应用,可以直接部署在RedHat或Ubuntu上。但Kubernetes无法直接管理服务器,它需要有一个操作系统。

例如,当企业平台的物理硬件资源满额以后,需要再添加200台服务器或者2000台服务器时,但是Kubernetes并不了解底层的运作方式,也无法管理底层的资源,因此底层资源的管理、调配和运行方式是由IaaS层执行的,IaaS层会自动扩容,再给Kubernetes提供相应的资源。私有云的解决方案就是AWS,阿里云或者Azure等,开源的做法就是OpenStack。

Q:如何看待中国在OpenStack商业市场和社区的贡献?

Jonathan Bryce: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市场的份额大概占到20%-25%,仅次于美国和欧洲。从去年的数字看,中国市场的增速是最快的,未来1-2年的时间里,中国市场份额至少会超过欧洲成为第二位,甚至有可能和美国平起平坐。

从OpenStack社区开发者数量看,中国开发者的数量是全球第二大,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开发者和开发团队,在基金会白金和黄金成员里面有很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黄金成员有近10家。中国的社区和中国的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开源项目并贡献自己的能量,有着很高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每一家基金会成员企业都有很长的用户列表,包括金融业、能源业、制造业、国家基础建设等,因此OpenStack在中国除了规模很大以外,涵盖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

CCW 2018年市场调查报告显示,OpenStack已成为中国私有云的一个事实标准。在中国排名前5的私有云提供商里面,其中有4家基于OpenStack提供解决方案。在前20%的私有云供应商中,有13家采用的是基于OpenStack解决方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OpenStack在中国云计算服务领域应用广泛。

总体而言,中国公司的贡献体现在两点:

第一,在技术上展现出来的领导力。一方面软件开发者真的会写出代码来,能够在软件上做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的这些技术人员也在全球的社区里面发挥着领导作用,一些重量级的开发人员在全球社区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责。

第二,用户对技术接纳度的提升。在开源生态系统中有三股力量:软件开发者和技术贡献者,用户和商业公司。其中,商业公司的力量非常重要,一家公司从开源项目到变成一个产品,就意味着你需要有更多的人在实实在在的使用它、接纳它,中国公司的贡献就恰恰体现在接纳度的提升。

李昊阳:我觉得中国OpenStack 社区带来了额外的价值,因为不同的公司会尝试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发展道路,来推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一些尝试最后成功了,有一些尝试失败了,不管怎么样,他们的这些努力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更加明白到底该如何去应用这些技术。

Q:OpenStack基金会在2019年将如何推动中国市场的发展?

Jonathan Bryce:中国市场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很快,也很有潜力,因此基金会特别重视OpenStack中国社区的发展,希望能够与中国的企业、开发者和用户一起建立良好的社区生态,以此来进一步推动中国开源云计算的发展。

一方面的工作是招兵买马,2019年我们会继续招募新成员,负责推动中国社区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举办各类活动,以更高效的方式把这些相关的人集中到一起。

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即将在今年11月份举办的OpenStack Infrastructure Summit开源基础设施峰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峰会,我们非常重视。上海峰会对于进一步推进全球OpenStack社区的协同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些开发者在线上彼此打过交道,但是他们没有机会面对面沟通,这次线下的峰会活动,可以让全球的开发人员拥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沟通平台。

李昊阳:我们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助力并壮大中国社区的发展,我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打破中国社区和全球社区之间的壁垒,让大家更简单高效的跟全球社区进行沟通。

除了引进全球性的OpenStack Infrastructure 峰会,我们今年还会做一系列活动,比如每个季度举办meet up活动,或在各个城市做巡回活动,把有兴趣参与项目、研究过技术但又没有机会交流的开发者,以小聚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另外,我们还会把中国的团队和个人所积累的技术和用户案例提供给全球社区,通过全球的渠道宣传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并分享中国市场的前沿技术,增加中国社区全球的影响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