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环球YOLO精英 周元
编辑 | 美龄
3月20日晚上,香港上市公司恒基地产发布公告: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兆基因年事已高,考虑于本届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任主席及总经理一职,并将向董事局建议由李家杰及李家诚两位出任联席主席及总经理,而李兆基仍将留任为该公司董事,继续为集团服务。
当年,全盛时期的香港四大家族共同掌握了香港的经济命脉,新鸿基的郭得胜早在1990年去世,新世界的郑裕彤在2016年9月去世,恒基地产的李嘉诚“李超人”也在去年退休。现在,91岁的李兆基宣布退休,这意味着:香港四大豪门家族大佬全部谢幕,香港“创一代”退出历史舞台。
李兆基不单是“地产大亨”,做生意出色,投资亦有道,曾有“亚洲股神”的美誉,在鲐背之年选择退居幕后,在感慨一个时代落幕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赞叹他过人的经商才能与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经历是香港60多年发展、财富变迁的一个最好缩影,至今仍有参考意义。
与白手起家的李嘉诚不同,李兆基是实实在在的“富二代”,他出生时,其父李介甫已经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李兆基在家里排行老四,后来年龄渐大,生意场上大家会用“四叔”来称呼李兆基。
李兆基从6岁开始,就被父亲安排进家里的商铺头学习做生意,天资过人的他12岁就成为天宝荣金铺的头柜,顺德无人不知他这位神童和黄金奇才。
1948年,已经做了4年掌柜,得到充分磨练的李兆基只身前往香港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身上总共带了1000块钱。初到香港的李兆基选择重操旧业,利用他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生意,赚了一笔钱,也为其后来事业的发展奠下基石。
1958年,擅长外汇买卖的李兆基与洋杂大王郭得胜一拍即合,联合冯景禧等香港企业家,8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善于筹谋的李兆基推出了“分层出售、10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一改过去香港地产业经营方式,一时风生水起,火爆异常,所有楼盘都被销售一空。
1963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人又将永业重组,成立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由年长而且拥有40%股份的郭得胜先生出任集团主席,年纪最小,拥有30%股份的李兆基则出任副主席兼总经理。三人联手,在地产界闻名遐迩,博得“三剑客”之名。新鸿基也在1972年成功上市。
之后,李兆基选择单独发展。1976年,他创立了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彼时的股灾和全球石油危机让香港的房地产行业被看衰,但李兆基却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大举进攻,以低价购入了很多廉价的土地,并收购了上市公司永泰50%以上的股权,开始加快发展的步伐。
恒基兆业成立之初,楼盘仅有二十多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断地取得足够的土地来建房决非易事。在买地这个问题上,李兆基有他独特的方法:买旧楼!为得到旧楼产权,他发明并楼大法,就是布下天罗地网,找到和说服每一个业主卖楼给他,“寸土必争”,逐一击破。通过这种方式,李兆基迅速积累起一批城市里的稀缺地皮。还有一种是购入“乙种换地权益书”。当年,港府征收新界的农用地作发展用途,李兆基以现金购入希望套现的农民持有的换地权益书,既受欢迎,又价钱便宜。等政府一宣布开发计划,他买得的大量权益书就会变成可发展的地皮。
在香港地产业,李兆基以看得远,谋得透,算得准,做得精而闻名,被称为“寸土必争”的“铁算盘”,计算的速度能比得过电脑;恒基兆业鼎盛时150来个楼盘,每个楼盘的开盘时间、入住人数、应收实收款等海量的数据和讯息,他都可以信手拈来。
通过李兆基的收购、改建,几年时间恒基兆业旗下的楼盘就超过了百个,其中还包括香港的地标建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后来,香港楼市几经涨跌后,终于再次回归了顶峰,而李兆基则迎来了“大丰收”。1996年,李兆基以1270亿的身家成功登上了美国《福布斯》的世界十大富豪排行榜第四名,资产增值高达95%!
进入21世纪后,李兆基逐渐淡出了香港的地产行业,将精力转向了资本市场,“软性投资要有大量资金,软性投资近期回报确实理想,但以三至五年为期就较为波动,长期回报未如从事实业般稳定。”他对整体行业的看法相当清晰。
2004年12月15日,李兆基宣布成立了“兆基财经企业公司”,专门管理家族分散在全球高达65亿美元的投资。兆基财经企业公司成立以来,李兆基在投资领域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期间,他先后斥巨资大量购买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中央企业股票,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国财险、中国电力、中石油、中海集运、平安保险、交通银行、中远控股、神华能源、建设银行等众多企业都得到他的垂青和巨资进入。
2006年中国银行在港上市时,李兆基又购入13.14亿股(约4.97亿美金),继续力挺中央大型企业,亦通过此项投资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也由此获得了“亚洲股王”、“香港巴菲特”之称。在这三年成功转型,而几年来跟风认识内地企业新股的香港小投资者,同样获得了厚利。
当然,“股神”也有失手时,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不少人身家蒸发一半,李兆基在此期间多次看错后市,导致原本股票缩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嘲道:“我讲股票其实是多余的,这不是我的专长,我的投资公司只是私人公司,无顾客服务部、无佣金收入,我讲太多是‘捞过界’。我不是‘股神’,只是股民,最多是‘冒牌股神’。”
多年的地产经营和跨界投资,使得李兆基家族积累了巨额财富。即便经历了几轮香港经济的沉浮,李兆基还是仅次于李嘉诚,稳坐于香港富豪榜第二名,位居新世界郑氏家族和新鸿基郭氏家族之前。
和事业上的宏图伟略一样,李兆基的退休之路也走得颇具规划性,早在8年前,他就已经开始了布局。2011年9月至10月之间,他接连辞掉了旗下33家香港附属公司的董事职位,并将其中80%左右的附属公司交由次子李家诚续任董事。这波操作让李兆基有意退休的猜测在业内悄然升起,但恒基地产发言人宣称,此举是为了精简附属公司的董事局构架,属于日常的商业安排。
李兆基对两个儿子的分工很清晰,香港业务主要由李家诚负责,内地业务则由长子李家杰处理。2015年,李兆基辞去了恒基兆业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等职务,但保留公司执行董事一职,公司主席由李兆基的次子、李家诚接任。股东会后,李兆基表示,自己已踏入87岁高龄,能力亦逐渐减弱,并已超过退休年龄很多,因此应该安排接班事宜,并顺其自然陆续减少工作量。
这一次,李兆基的退休计划更加明确。李兆基退任后,按最新公布,中华煤气及恒地将由李兆基长子李家杰及次子李家诚任联席主席。李家诚同时为恒发及美丽华酒店主席,李家杰则为恒发副主席。香港小轮由林高演任主席、港华燃气由陈永坚任主席。
长子李家杰为人低调,踏实肯干,大学毕业后便加入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出任执行董事,主要负责内地事务,其商业造诣虽鲜少见于报端,但在慈善事业上的成就却颇有几分李兆基的风采。
次子李家诚性格活泼,相比哥哥显得高调了很多,毕业后曾到新鸿基地产工作,后协助父亲打理恒基兆业的业务,两个儿子中,李兆基显然跟偏爱李家诚一些,甚至一度有传言说会让李家诚接手整个恒基集团。
但显然这次李兆基的退休是做了充分准备,并且一碗水端平了的。
如今,香港四大家族正式进入子孙独当一面的新时代,他们是否能够延续父辈们创造的辉煌,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