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朵财经
花朵财经(F-Finance)注意到,吉比特(603444)近日披露年报称,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6.55亿元,同比增长14.91%;净利润7.23亿元,同比增长18.58%。每股收益10.12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10派100元,10派100元,10派100元!这不是幻觉!
不过,当然,这股单价很高,今天收盘是207.49元/股。所以尽管10派100元,但股息率并未达到惊世骇俗的地步,只是5%。
股息率超茅台赶银行,目前A股第一高
说实话,花朵财经打出上一句“只是5%”的时候,心有点虚。因为这个5%,也已经是A股极其少见的高股息率。即使是以高分红派息著称的银行,也只能瞠乎其后。
看看A股第一高贵州茅台,去年股息率是1.6%,今年是1.8%,而且今年股价700元+,10股派息也仅145.39元。面对股价200元,10派100元的吉比特,也只能说一句佩服佩服。
曾为A股第一高,除却巫山不是云
为啥花朵财经把茅台拉出来呢,因为茅台和吉比特有过一番说不上过节的过节。
吉比特于2004年3月,由两大创始人卢竑岩、苏华舟各出50万元现金成立。卢竑岩1977年出生,曾担任中兴通讯软件工程师,而苏华舟1981年出生,2001年从泉州卫校毕业后,从事销售游戏点卡和软件的小生意。
06年,吉比特推出了手游《问道》,这游戏氪金的程度,丝毫不输如今市面上火爆的任何一款游戏,正是这款手游撑起了吉比特的上市。
2017年年初,主业为游戏的吉比特上市(603444),随即在次新股阶段就创下376元/股的高价,当时一度超越了“股王”贵州茅台(600519,股吧),成为新股王。
不过,茅台至今翻了近三倍,吉比特却已经跌落神坛,股价距高峰折损超过超四成。
曾经是股价第一高,今天又拿了股息率第一高,敢情吉比特这是姿态不惊人不罢休的意思。
然而,这家游戏公司的主要创投股东,在去年就已经上演了清仓脱逃的好戏。
创投股东清仓减持
去年10月10日晚间,吉比特披露一则减持公告,持股公司7.07%股份的股东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和谐成长”)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公司不超过507.9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7.07%,即清仓减持。
而去年1月16日公司公告,和谐成长宣布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合计减持吉比特不超过579.84万股股份,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8.08%。
和谐成长的股份,来自于吉比特的天使轮资方,著名险资IDG。
2006年,吉比特正式推出页游产品《问道》,并借此游戏一炮而红。该项游戏上线不久,在线人数便突破10万人,当年便收回了成本。
由于吉比特研发的第一款游戏表现出色,立马便引起了创投IDG资本的注意。2007年9月24日,IDG资本向吉比特注资,以263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公司19.05%的股权。2009年3月,IDG资本再度向吉比特增资1000万元。增资完成后,IDG资本持有吉比特股份合计23.43%。
此次清仓的北京和谐成长的股份,就是来源于IDG资本。2011年4月,IDG资本作价3亿元出售了其持有的吉比特股份。根据上文计算,IDG资本成本约为3000万元,这意味了IDG资本不到四年时间,便以10倍价格出售了手中的股份。
而在上述交易中,北京和谐成长以1.00亿元的价格获得了7.73%的吉比特股份。这一亿元,在去年为和谐成长带来了6亿元的回报。
天使轮投资人、创投股东都赚了六七倍,谁亏钱了呢?二级市场的股民呗。
2017年夏天之前,股民们戏称吉比特陷入了“茅台魔咒”,该股每次股价超越茅台,都会换来一波暴跌,当然,进入2017年下半年之后,也就甚少有人再将吉比特与茅台相提并论——因为实在追不上了……
分红慷慨有先例,两大创始人成长背景耐人寻味
花朵财经不想啰嗦什么吉比特主业单一,风险过大之类的老生常谈了,虽然,该公司目前确实仍是靠手游为主业而且仅有三款手游。
但我们想问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为了什么而做一番事业?
或者说,将公司带上市的意义又在哪里?
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上市是为了募集资金,你不得不承认,这是最正确、也最正义的理由。但是,另一种上市的理由,叫做“圈钱”。
花朵财经注意到,其实吉比特上市时,一点儿也不缺钱,由于做出了爆款手游,现金流好得令人羡慕,2011—2013年吉比特仅累积资本支出就有6个亿,每年都是大手笔分红。
当时被人称为“吃干喝尽式分红”,而吃干喝尽后,该公司又利用当时创投圈的热潮,再次找险资拿钱,曾经一次募资近7个亿,拿出3.5亿去盖办公楼。
创投资本们不是吃素的,力推吉比特上市,于是,有了前年的“超越茅台”,今天的“A股分红第一”的神话。
是神话,也是笑话。
花朵财经注意到,吉比特股价高的背后是盘子小,截至目前,公司的总股本仅7188万股。不过如果按照2018年的分红方案,公司2018年现金分红金额将达7.19亿元,这相当于,去年公司辛辛苦苦赚了一年的利润,全部分了出去。
分红这么狠,原因是什么?再一看股东表,就明白了。
截至2018年末,吉比特的第一大股东是卢竑岩,持有公司2162.94万股,持股比例是30.09%。花朵君掐指一算,2018年卢竑岩一个人就能分到2.16亿元。合着,公司去年赚到的钱(7.23亿元),居然有30%是进到了创始人的口袋,而且还是白花花的现金。公司另一位高管陈拓琳,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824万股,2018年也将分得8240万元。
因为,这种吃吃花花,往自己兜里揣,揣进来了再继续伸手要钱的模式,何其没出息!看看吉比特的这次分红,分明仍是带着前些年在一级市场上伸手要钱的习惯,只是如今,只能自己朝自己要钱。
对于很多大股东们而言,上市就这一点不好,想套现也不能轻易卖股,只能细水长流分红,好一点的可以说是对自家企业赚钱能力无比自信,辣鸡一点的,打着主意慢慢将金山银山掏空。反正他们说“上市后公司就不是自己的,而是公众的”,那公众关我甚事?
吉比特的大创始人卢竑岩、苏华舟,前者曾担任中兴通讯软件工程师,后者从泉州卫校毕业后,从事销售游戏点卡和软件的小生意。
不得不说,不管是当年的伸手要钱盖楼,还是今日的5%股息率,确实都颇有小商贩风范,或者说小农心理,实在无法令人看到一个伟大公司的雏形。
有人说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伟大?不是个个老总,都是持股仅1%的任正非。
那么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
一些企业家,也许是得思考一下:
为了什么而做一番事业?
或者说,将公司带上市的意义又在哪里?
即使不是“改变世界”这么伟光正,起码,不能是“钱钱钱”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