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美谈判进入关键期,双方会达成怎样的协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美谈判进入关键期,双方会达成怎样的协议?

当地时间2019年2月28日,北京,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谢淑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当地时间4月3日,第九轮中美经贸谈判在美国华盛顿开启。当地时间4月4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再次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

与前两次不同,此次刘鹤坐到了特朗普身边,据新华社报道,此次中美在经贸协议文本等问题上达成新的共识,文本至少包括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农业、贸易平衡、实施机制等内容。

目前,第九轮谈判已经结束,但接下来中美还会通过视频、电话等形式继续谈判。不过,谈判越是进行到后半程,摆在双方台面上的分歧和矛盾就越突出,一些“遗留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磋商。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问题目前看来,仍悬而未决——如果签署最终协议,此前双方互征的关税是否要立即取消?此前特朗普在3月下旬就公开表示,关税不会立即取消,可能会保留一段时间。

这会对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双方会达成怎样的协议?中美关系还会回到从前吗?

近日,我们专访了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学术主任、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谢淑丽(Susan Shirk)。四年前,谢淑丽与同事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重新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上个月,她们发布了第二份名为《转向有效且可持续的对华政策》的工作报告。她认为,中美关系很难回到过去。双方未来很可能是在没有恶意的前提下展开竞争,尤其是在高科技,包括信息通讯技术、5G等领域。

至于中美最终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是只关于贸易逆差,还是触及结构性问题?谢淑丽认为,中方在意的是最终会达成怎样的协议,但特朗普总统其实并不太把这点放在心上,他只是想达成一个能标榜自己成绩、降低美国贸易逆差的协议。但现在还有许多美国人,包括特朗普政府的成员,更希望解决中美投资与贸易方面的长期结构性问题。

谢淑丽预测,在一定程度上,最终的协议可能触及中国结构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不会一次性解决,也不一定能完全让美国同意,未来双方还会继续面对这些问题。目前美国在谈判中还有一个聚焦点,即如何确保中国兑现承诺。美国对此持怀疑态度,需要一定时间去改变,这就需要看美国企业是否真正能够参与到中国市场。

“最好的情形是达成一个能让美国商界满意的协议。”谢淑丽说。因为美国的商界如果感觉自己能够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在更广阔的产业领域公平竞争,商界态度就可能发生转变,也就能促使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她认为,如果中国想真正解决美国的担忧,开展新一轮改革开放、进行国企改革、对外企开放更多行业,那结果会大不相同。

以下是访谈实录

CF40:您认为最新一轮中美贸易磋商,双方会达成怎样的协议?

谢淑丽:中美双方的领导人都有动力达成协议,从而稳定双边关系,避免打关税战(因为这对两国都不利,双方都会付出代价),最终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特朗普总是希望能获得一个大的个人胜利。《穆勒报告》(特别检察官罗伯特 穆勒对特朗普的通俄调查报告)发布以后,特朗普现在面临的国内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他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谈判专家,所以他希望能在谈判中获胜。

中方非常关注经济放缓问题,并不是说关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超过美国,其实关税对两国会造成同等的伤害,但中国确实感受到了在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方面有很大压力,否则会很难继续去杠杆。中国能够处理好中美关系,所以如果能达成协议,对双方都有好处。

中方在意的是最终会达成怎样的协议,但特朗普总统其实并不太把这点放在心上,他只是想达成一个能标榜自己成绩、降低美国贸易逆差的协议。但现在还有许多美国人,包括特朗普政府的成员,更希望解决中美投资与贸易方面的长期结构性问题,想看到中国在经济体系上做出真正的结构性调整,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当前的体系会导致不公平竞争。所以如果最终协议只和贸易逆差有关,美国会出现很多批评的声音,即使特朗普本人并不那么在意结构性问题,他甚至可能根本都不懂这些问题,但他还是希望减少对自己的批评。

我来中国的这一个多月发现,很多中国官员和经济学家真的很希望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开放,他们希望外部压力能促使中国继续进行改革,增强竞争中性,为国企、私企和外企都提供公平待遇,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随着中国的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这样做可以鼓励国内创业),促进经济由投资拉动转向内需拉动。

至于最终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是只关于贸易逆差,还是触及结构性问题?我预测会在一定程度上触及结构性问题,虽然未必能让美国完全满意,但能促使中方做出改进,这是积极的。因为美国的商界可能会感觉自己能够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在更广阔的产业领域公平竞争,商界态度的转变也能促使美国改变对华政策。

无论如何,结构性问题都不会一次性解决,我们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一部分结构性问题,但未来还是要继续面对这些问题。

CF40:过去几年,中美双边关系陷入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谢淑丽:美国方面,特朗普是中美关系紧张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他认为,他之所以能在大选中获胜是因为宣称要痛击中国。在选举中,他表示中国在占美国的便宜,中国运用种种策略在对美国不利,美国历届总统都被中国骗了,等等此类言论。美国有30%-35%左右的选民对他非常忠诚,所以他的这些言论很有影响力。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布这样的言论,因为这对于赢得支持很重要。

所以,我们不能期望他的政策会有改变。民主党候选人如果要和特朗普竞争,需要宣称自己对中国更加苛求才能赢得支持。虽然以前他们也是这么做的,但现在更是如此。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商界对中国的不公平竞争环境抱怨颇深。

实际上,现在美国把中国看作国家安全威胁,不管是政府、学术界还是媒体,都认为中国想要取代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很多人已经放弃了谈判的可能性,但我没有放弃,我认为双方应该谈判。

自去年12月以来中美重新开始谈判,目前双方正在经济贸易方面展开谈判,美方也能够更了解中方是否愿意在政策上加以变通。如果中国不愿意改变,会有很多美国人就此认为美国应该保护自己,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实现在很多美国人已经这么想了。不过,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美国应该和中国谈判,根据中国的态度调整自己的策略。

我希望,双方能冷静理智地衡量代价与利益的取舍,而不是急着下结论说中国已经是美国的敌人,但现在我是少数派,因为美国的两党都得出这种悲观的结论,甚至不只是美国,还包括其他发达工业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

我不喜欢美国对“一带一路”指指点点,我认为“一带一路”对美国没有造成大威胁,我也不喜欢美国政府警告非洲、拉美、中东国家说,别跟中国那么亲近,中国是要剥削你,小心过度依赖中国等等。各国很清楚自己的利益,轮不着美国去指点,所以我不会对“一带一路”大加抨击,因为这不是美国应该做的事。但是,因为“一带一路”建筑项目有85%的合同都由中国公司承包,其他国家的公司没有平等的渠道和机会参与,合同的性质秘而不宣,还有很多人怀疑合同条款对于中国有利、而不利于接受国。这些未必都是真的,但“一带一路”确实应该增强透明性。

上个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发布了名为《转向有效且可持续的对华政策》(Course Correction:toward an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China Policy)的报告,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让其他国家了解“一带一路”项目协议的内容,这有利于他国的公司参与其中。

CF40:那么未来中美关系最好、最坏和最可能的情形分别是怎样的?

谢淑丽:最好的情形是达成一个能让商界满意的协议,但未必能让美国的工人满意。如果美国企业继续在中国生产,那美国国内有些工人就会失业,尽管失业的主要原因并非如此,而是技术发展。但美国一些地区的失业确实和中美贸易有直接关系,我们把这个叫做“中国冲击”(China Shock)。

如果中国想真正解决美国的担忧,开展新一轮改革开放、进行国企改革、对外企开放更多行业,那结果会大不相同。

不过,目前美国在谈判中还有一个聚焦点,即如何确保中国兑现承诺。美国对此持怀疑态度,需要一定时间去改变,这就需要看美国企业是否真正被允许和能够更顺畅地参与到中国市场,看中国是否真正做出了改变。我认为,《外商投资法》和市场监管都应该更加完善。事实上,这些对中国经济本身有好处,所以中国和其他国家是可以达到“双赢”结果的,这样的结果也能极大地缓解中美关系的恶化。

CF40:中美关系是否还能回到过去?

谢淑丽: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了,但有可能在没有恶意的前提下竞争,且需要不断尝试,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展开合作,包括气候变化、难民、医疗健康等。特朗普政府确实让气候合作变得更难,对气候变化不了解、也不想有所作为,等等。所以在这些问题上,美国现在正在损害自己的利益,损害与别国的合作。但我们是应该合作的。

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5G领域合作确实很难了,我完全不知道如何让中美合作;如果真的无法在5G上合作,我也希望中美能够在其他技术领域能保持合作。

某种意义上,美中经济技术合作可以说是全球化和全球产业链的核心,是全球化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和平的重要基础。所以我非常担心中美之间会出现最坏的结果。

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损害自身利益的。大概15年前,中美之间的分歧就已经开始凸显了,美国企业大失所望;美国方面,斯诺登事件让大家觉得美国似乎无处不在,这有所夸张,但确实加剧了(中美关系的)恶化,中国又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控,美国反过来也效仿中国,排挤中兴、华为。一个国家永远不会完全安全,试图实现完全安全只会伤害自己。

CF40:如何减轻美国对中国的“过度反应”?

谢淑丽: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我认为美国人不应该“过度反应”。如果我们真的让两国经济脱轨,不再在科技领域继续合作,这将对全球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也会阻碍人类的进步;如果中国的人才,比如学生、科学家、工程师不能在美国求学、展开科研工作,会导致美国的人才流失,对美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对全世界的人都开放,这是我热爱美国、为美国自豪的原因。

所以如果我们开始封闭起来,尤其是对于来自中国的人才,这会阻碍美国本身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我很担心美国会回到麦卡锡主义时代,将中国看作敌人、安全威胁,生活在美国的华人面临怀疑。而这种趋势已经开始抬头了,这真的很令人担忧。

CF40: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促进中美双边关系发展?

谢淑丽:首先,如果想解决重要问题上的分歧,我们必须要怀着善意做出努力,要怀着这样一种期待——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重建美中友好关系,否则中国谈判代表就会缺乏动力,因为他们会觉得最终中国还是会面临美国的恶意。

有迹象表明,中国现在正在改变一些做法。如果中国领导人愿意务实地调整政策,做出一些妥协——不一定是指在贸易谈判中妥协,只是承认这些过度的做法不符合中国利益(例如,中国的做法导致了一些国家限制中国公司在其境内的科技投资,这也确实损害了中国自身的利益)。相对应地,美国也要用积极的方式反馈,做出友好表示。当然,中国做出的相应调整和措施也必须要让美国看见。现在,或许美国蒙蔽了双眼,无视中方所做的改变,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变化,并做出积极回应。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原标题:中美谈判进入“关键月”,双方会达成怎样的协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美谈判进入关键期,双方会达成怎样的协议?

当地时间2019年2月28日,北京,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谢淑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当地时间4月3日,第九轮中美经贸谈判在美国华盛顿开启。当地时间4月4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再次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

与前两次不同,此次刘鹤坐到了特朗普身边,据新华社报道,此次中美在经贸协议文本等问题上达成新的共识,文本至少包括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农业、贸易平衡、实施机制等内容。

目前,第九轮谈判已经结束,但接下来中美还会通过视频、电话等形式继续谈判。不过,谈判越是进行到后半程,摆在双方台面上的分歧和矛盾就越突出,一些“遗留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磋商。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问题目前看来,仍悬而未决——如果签署最终协议,此前双方互征的关税是否要立即取消?此前特朗普在3月下旬就公开表示,关税不会立即取消,可能会保留一段时间。

这会对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双方会达成怎样的协议?中美关系还会回到从前吗?

近日,我们专访了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学术主任、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谢淑丽(Susan Shirk)。四年前,谢淑丽与同事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重新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上个月,她们发布了第二份名为《转向有效且可持续的对华政策》的工作报告。她认为,中美关系很难回到过去。双方未来很可能是在没有恶意的前提下展开竞争,尤其是在高科技,包括信息通讯技术、5G等领域。

至于中美最终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是只关于贸易逆差,还是触及结构性问题?谢淑丽认为,中方在意的是最终会达成怎样的协议,但特朗普总统其实并不太把这点放在心上,他只是想达成一个能标榜自己成绩、降低美国贸易逆差的协议。但现在还有许多美国人,包括特朗普政府的成员,更希望解决中美投资与贸易方面的长期结构性问题。

谢淑丽预测,在一定程度上,最终的协议可能触及中国结构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不会一次性解决,也不一定能完全让美国同意,未来双方还会继续面对这些问题。目前美国在谈判中还有一个聚焦点,即如何确保中国兑现承诺。美国对此持怀疑态度,需要一定时间去改变,这就需要看美国企业是否真正能够参与到中国市场。

“最好的情形是达成一个能让美国商界满意的协议。”谢淑丽说。因为美国的商界如果感觉自己能够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在更广阔的产业领域公平竞争,商界态度就可能发生转变,也就能促使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她认为,如果中国想真正解决美国的担忧,开展新一轮改革开放、进行国企改革、对外企开放更多行业,那结果会大不相同。

以下是访谈实录

CF40:您认为最新一轮中美贸易磋商,双方会达成怎样的协议?

谢淑丽:中美双方的领导人都有动力达成协议,从而稳定双边关系,避免打关税战(因为这对两国都不利,双方都会付出代价),最终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特朗普总是希望能获得一个大的个人胜利。《穆勒报告》(特别检察官罗伯特 穆勒对特朗普的通俄调查报告)发布以后,特朗普现在面临的国内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他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谈判专家,所以他希望能在谈判中获胜。

中方非常关注经济放缓问题,并不是说关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超过美国,其实关税对两国会造成同等的伤害,但中国确实感受到了在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方面有很大压力,否则会很难继续去杠杆。中国能够处理好中美关系,所以如果能达成协议,对双方都有好处。

中方在意的是最终会达成怎样的协议,但特朗普总统其实并不太把这点放在心上,他只是想达成一个能标榜自己成绩、降低美国贸易逆差的协议。但现在还有许多美国人,包括特朗普政府的成员,更希望解决中美投资与贸易方面的长期结构性问题,想看到中国在经济体系上做出真正的结构性调整,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当前的体系会导致不公平竞争。所以如果最终协议只和贸易逆差有关,美国会出现很多批评的声音,即使特朗普本人并不那么在意结构性问题,他甚至可能根本都不懂这些问题,但他还是希望减少对自己的批评。

我来中国的这一个多月发现,很多中国官员和经济学家真的很希望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开放,他们希望外部压力能促使中国继续进行改革,增强竞争中性,为国企、私企和外企都提供公平待遇,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随着中国的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这样做可以鼓励国内创业),促进经济由投资拉动转向内需拉动。

至于最终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是只关于贸易逆差,还是触及结构性问题?我预测会在一定程度上触及结构性问题,虽然未必能让美国完全满意,但能促使中方做出改进,这是积极的。因为美国的商界可能会感觉自己能够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在更广阔的产业领域公平竞争,商界态度的转变也能促使美国改变对华政策。

无论如何,结构性问题都不会一次性解决,我们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一部分结构性问题,但未来还是要继续面对这些问题。

CF40:过去几年,中美双边关系陷入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谢淑丽:美国方面,特朗普是中美关系紧张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他认为,他之所以能在大选中获胜是因为宣称要痛击中国。在选举中,他表示中国在占美国的便宜,中国运用种种策略在对美国不利,美国历届总统都被中国骗了,等等此类言论。美国有30%-35%左右的选民对他非常忠诚,所以他的这些言论很有影响力。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布这样的言论,因为这对于赢得支持很重要。

所以,我们不能期望他的政策会有改变。民主党候选人如果要和特朗普竞争,需要宣称自己对中国更加苛求才能赢得支持。虽然以前他们也是这么做的,但现在更是如此。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商界对中国的不公平竞争环境抱怨颇深。

实际上,现在美国把中国看作国家安全威胁,不管是政府、学术界还是媒体,都认为中国想要取代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很多人已经放弃了谈判的可能性,但我没有放弃,我认为双方应该谈判。

自去年12月以来中美重新开始谈判,目前双方正在经济贸易方面展开谈判,美方也能够更了解中方是否愿意在政策上加以变通。如果中国不愿意改变,会有很多美国人就此认为美国应该保护自己,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实现在很多美国人已经这么想了。不过,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美国应该和中国谈判,根据中国的态度调整自己的策略。

我希望,双方能冷静理智地衡量代价与利益的取舍,而不是急着下结论说中国已经是美国的敌人,但现在我是少数派,因为美国的两党都得出这种悲观的结论,甚至不只是美国,还包括其他发达工业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

我不喜欢美国对“一带一路”指指点点,我认为“一带一路”对美国没有造成大威胁,我也不喜欢美国政府警告非洲、拉美、中东国家说,别跟中国那么亲近,中国是要剥削你,小心过度依赖中国等等。各国很清楚自己的利益,轮不着美国去指点,所以我不会对“一带一路”大加抨击,因为这不是美国应该做的事。但是,因为“一带一路”建筑项目有85%的合同都由中国公司承包,其他国家的公司没有平等的渠道和机会参与,合同的性质秘而不宣,还有很多人怀疑合同条款对于中国有利、而不利于接受国。这些未必都是真的,但“一带一路”确实应该增强透明性。

上个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发布了名为《转向有效且可持续的对华政策》(Course Correction:toward an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China Policy)的报告,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让其他国家了解“一带一路”项目协议的内容,这有利于他国的公司参与其中。

CF40:那么未来中美关系最好、最坏和最可能的情形分别是怎样的?

谢淑丽:最好的情形是达成一个能让商界满意的协议,但未必能让美国的工人满意。如果美国企业继续在中国生产,那美国国内有些工人就会失业,尽管失业的主要原因并非如此,而是技术发展。但美国一些地区的失业确实和中美贸易有直接关系,我们把这个叫做“中国冲击”(China Shock)。

如果中国想真正解决美国的担忧,开展新一轮改革开放、进行国企改革、对外企开放更多行业,那结果会大不相同。

不过,目前美国在谈判中还有一个聚焦点,即如何确保中国兑现承诺。美国对此持怀疑态度,需要一定时间去改变,这就需要看美国企业是否真正被允许和能够更顺畅地参与到中国市场,看中国是否真正做出了改变。我认为,《外商投资法》和市场监管都应该更加完善。事实上,这些对中国经济本身有好处,所以中国和其他国家是可以达到“双赢”结果的,这样的结果也能极大地缓解中美关系的恶化。

CF40:中美关系是否还能回到过去?

谢淑丽: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了,但有可能在没有恶意的前提下竞争,且需要不断尝试,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展开合作,包括气候变化、难民、医疗健康等。特朗普政府确实让气候合作变得更难,对气候变化不了解、也不想有所作为,等等。所以在这些问题上,美国现在正在损害自己的利益,损害与别国的合作。但我们是应该合作的。

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5G领域合作确实很难了,我完全不知道如何让中美合作;如果真的无法在5G上合作,我也希望中美能够在其他技术领域能保持合作。

某种意义上,美中经济技术合作可以说是全球化和全球产业链的核心,是全球化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和平的重要基础。所以我非常担心中美之间会出现最坏的结果。

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损害自身利益的。大概15年前,中美之间的分歧就已经开始凸显了,美国企业大失所望;美国方面,斯诺登事件让大家觉得美国似乎无处不在,这有所夸张,但确实加剧了(中美关系的)恶化,中国又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控,美国反过来也效仿中国,排挤中兴、华为。一个国家永远不会完全安全,试图实现完全安全只会伤害自己。

CF40:如何减轻美国对中国的“过度反应”?

谢淑丽: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我认为美国人不应该“过度反应”。如果我们真的让两国经济脱轨,不再在科技领域继续合作,这将对全球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也会阻碍人类的进步;如果中国的人才,比如学生、科学家、工程师不能在美国求学、展开科研工作,会导致美国的人才流失,对美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对全世界的人都开放,这是我热爱美国、为美国自豪的原因。

所以如果我们开始封闭起来,尤其是对于来自中国的人才,这会阻碍美国本身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我很担心美国会回到麦卡锡主义时代,将中国看作敌人、安全威胁,生活在美国的华人面临怀疑。而这种趋势已经开始抬头了,这真的很令人担忧。

CF40: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促进中美双边关系发展?

谢淑丽:首先,如果想解决重要问题上的分歧,我们必须要怀着善意做出努力,要怀着这样一种期待——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重建美中友好关系,否则中国谈判代表就会缺乏动力,因为他们会觉得最终中国还是会面临美国的恶意。

有迹象表明,中国现在正在改变一些做法。如果中国领导人愿意务实地调整政策,做出一些妥协——不一定是指在贸易谈判中妥协,只是承认这些过度的做法不符合中国利益(例如,中国的做法导致了一些国家限制中国公司在其境内的科技投资,这也确实损害了中国自身的利益)。相对应地,美国也要用积极的方式反馈,做出友好表示。当然,中国做出的相应调整和措施也必须要让美国看见。现在,或许美国蒙蔽了双眼,无视中方所做的改变,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变化,并做出积极回应。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原标题:中美谈判进入“关键月”,双方会达成怎样的协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