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财经声音】张学良:“城市收缩”不应忽视,亦无需对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财经声音】张学良:“城市收缩”不应忽视,亦无需对抗

一起来看看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财经观点。

2019年4月1日,黑龙江东南部边城密山。图片来源:东方IC

张学良:“城市收缩”不应忽视,亦无需对抗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在本周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到“收缩城市”概念,其主要表现在人口减少和人口密度下降。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在应对收缩城市的态度上,一方面不要客观忽视,另一方面不要主观对抗。他指出,从整体角度看,应对收缩城市要强调小尺度、跨区域的“区域性规划”如都市圈规划,制定具有区域协同效应的战略规划体系;对具体收缩城市而言,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应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应借鉴“精明收缩”的理念——“更少的人、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关注城市持续的潜在发展动力,制定更合理的适应城市人口规模的空间策略。

林采宜:农民工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和分析师周俚君在最新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红分析了中国农民工增速为何持续回落。她们在报告中称,随着农民工高龄人口占比提高,产业升级以及一线城市房租不断上涨,大量农民工被动返乡;与此同时,从2014至2017年,土木工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在中西部地区A股上市公司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在国家大力投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建筑业吸纳了更多农民工就业,这也是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原因之一。

魏尚进:中国应从三方面着手对应减税可能带来的债务风险

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经济学学术访问教授魏尚进日前撰文指出,中国从4月起把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率比例从16-20%减至16%,并将适用于大多数工业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6%降低至13%。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不过同时也会增加未来债务危机的风险。他表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庞大而不断增长的政府债务难以持续,并极有可能导致重大经济危机。他建议可以考虑三方面的政策动作,包括明确增值税减税政策的暂时性,扩大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污染的税收,以及考虑缩减政府规模,这些改革措施能使中国变得更高效而持续繁荣。

颜色:今年中国央行或仍将降准1-2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颜色日前撰文称,当前货币政策仍然面临着稳增长和稳杠杆的两难处境。因此,围绕全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比如说央行流动性将释放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央行是否会短期内降准降息,市场争议很多,观点呈现分化。他预计,只要经济不发生超预期下滑,今年央行仍将降准1-2次,但4月降准应当不会降准;同时今年央行并不会调整基准利率,反而将实质性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利率并轨,逐步取消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总基调,大水漫灌不会出现,央行将更多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

屈宏斌: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触底

汇丰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屈宏斌和Julia Wang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此次刺激措施的构成与前几轮非常不同,之前的刺激措施多集中在增加基建支出,而此次减税降费的重点则在于为非国有经济部门的企业减税。非国有企业解决了中国城镇地区超过80%的就业,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70%。汇丰认为,这些措施不但会产生效果,而且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触发一轮可自我持续的复苏。他们还表示,近期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触底,而且在未来几个季度中,随着刺激措施的影响扩大,情况将逐渐好转。汇丰预计,中国今年四季度GDP增速将达6.7%,带动全年增速实现6.6%。

贾康:中国仍要追求由“新”入“常”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日前在北京的一场活动上表示,中国目前仍要追求由“新”入“常”,“新”是要告别过去经济起飞和粗放高速增长阶段的高速度特征,转为中高速,“常”是要把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结合在一起,通过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还指出,目前国内矛盾累积和外部冲击交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挑战和压力,中国需在新常态下更好优化经济结构,以面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财经声音】张学良:“城市收缩”不应忽视,亦无需对抗

一起来看看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财经观点。

2019年4月1日,黑龙江东南部边城密山。图片来源:东方IC

张学良:“城市收缩”不应忽视,亦无需对抗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在本周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到“收缩城市”概念,其主要表现在人口减少和人口密度下降。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在应对收缩城市的态度上,一方面不要客观忽视,另一方面不要主观对抗。他指出,从整体角度看,应对收缩城市要强调小尺度、跨区域的“区域性规划”如都市圈规划,制定具有区域协同效应的战略规划体系;对具体收缩城市而言,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应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应借鉴“精明收缩”的理念——“更少的人、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关注城市持续的潜在发展动力,制定更合理的适应城市人口规模的空间策略。

林采宜:农民工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和分析师周俚君在最新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红分析了中国农民工增速为何持续回落。她们在报告中称,随着农民工高龄人口占比提高,产业升级以及一线城市房租不断上涨,大量农民工被动返乡;与此同时,从2014至2017年,土木工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在中西部地区A股上市公司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在国家大力投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建筑业吸纳了更多农民工就业,这也是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原因之一。

魏尚进:中国应从三方面着手对应减税可能带来的债务风险

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经济学学术访问教授魏尚进日前撰文指出,中国从4月起把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率比例从16-20%减至16%,并将适用于大多数工业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6%降低至13%。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不过同时也会增加未来债务危机的风险。他表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庞大而不断增长的政府债务难以持续,并极有可能导致重大经济危机。他建议可以考虑三方面的政策动作,包括明确增值税减税政策的暂时性,扩大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污染的税收,以及考虑缩减政府规模,这些改革措施能使中国变得更高效而持续繁荣。

颜色:今年中国央行或仍将降准1-2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颜色日前撰文称,当前货币政策仍然面临着稳增长和稳杠杆的两难处境。因此,围绕全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比如说央行流动性将释放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央行是否会短期内降准降息,市场争议很多,观点呈现分化。他预计,只要经济不发生超预期下滑,今年央行仍将降准1-2次,但4月降准应当不会降准;同时今年央行并不会调整基准利率,反而将实质性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利率并轨,逐步取消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总基调,大水漫灌不会出现,央行将更多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

屈宏斌: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触底

汇丰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屈宏斌和Julia Wang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此次刺激措施的构成与前几轮非常不同,之前的刺激措施多集中在增加基建支出,而此次减税降费的重点则在于为非国有经济部门的企业减税。非国有企业解决了中国城镇地区超过80%的就业,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70%。汇丰认为,这些措施不但会产生效果,而且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触发一轮可自我持续的复苏。他们还表示,近期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触底,而且在未来几个季度中,随着刺激措施的影响扩大,情况将逐渐好转。汇丰预计,中国今年四季度GDP增速将达6.7%,带动全年增速实现6.6%。

贾康:中国仍要追求由“新”入“常”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日前在北京的一场活动上表示,中国目前仍要追求由“新”入“常”,“新”是要告别过去经济起飞和粗放高速增长阶段的高速度特征,转为中高速,“常”是要把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结合在一起,通过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还指出,目前国内矛盾累积和外部冲击交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挑战和压力,中国需在新常态下更好优化经济结构,以面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