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关店、市值缩水,顺丰在冷链物流上还可有所作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店、市值缩水,顺丰在冷链物流上还可有所作为

王卫为什么做不好商业,老是搞不定零售端?

文|一波说

尴尬了,王卫!

近段时间以来,顺丰旗下生鲜超市“顺丰优选”在上海、武汉、成都、青岛等地线下门店接连关闭;股东减持,股价下跌,从2017年11月1日上市的高点62.5元滑落而下,至今年一月底最低点,顺丰控股市值腰斩,距高点已缩水1100多亿;王卫与昔日曾跻身中国富豪榜前三甲的巅峰相比,已渐行渐远。

顺丰优选关店,市值跌幅超50%

顺丰优选

近日,顺丰优选关店潮引发关注。多家媒体报道,顺丰优选在上海、武汉、成都、渠道等地线下门店关闭的消息。日前,顺丰优选回应称,对部分线下门店的经营区域进行了调整,旨在集中资源聚焦重点城市。

这并非是一场“空穴来风”。据虎嗅等一些媒体报道称,顺丰将退出华东、西南市场,只保留北京、华南市场。而顺丰的回应,实际上承认了其已在全国范围内收缩战线。

顺丰优选,是王卫在内部称为“不能失败的项目”,但自2012年上线后,一直未能能突破自身桎梏。2018年,顺丰优选上位了一名新掌舵人,而此前的6年之间,已换了7任CEO。成立至今,顺丰优选经历了数次更名,如“嘿客”、“顺丰家”,2016年又改回顺丰优选,并让线上线下统一名称,且同属于顺丰商业板块。

不过,更换CEO也好,易名也罢,即便顺丰的配送业务很完美,可顺丰优选并未完美地延伸到终端的零售市场。反观马云的阿里巴巴,已把电商主营业务的流量及大数据,悄悄地反馈至尽可能多的延伸板块。比如,阿里的“菜鸟”,早已一脚踏入顺丰王卫的主阵地——物流平台体系。

二年前,物流圈曾流行一句话:顺丰很快,王卫不快。

此前,顺丰控股借壳鼎泰新材上市时,从当时“鼎泰新材”披露的数据上看,王卫顺丰已剥离的商业板块自2013年至2015年,亏损达到16.06亿元。导致其亏损的主因,是“顺丰优选”前身——“嘿客”于2014年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

另外,王卫之前玩“电商”,也不是很成功,比如早期的顺丰E商圈、顺丰宝、丰趣海淘等项目,还有顺丰控股上市那年推出的“无人货架丰e足食”,均无疾而终。

物流体系是顺丰的优势,也有很好的口碑,但“顺丰+”并非一加万能;道理很简单,在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生态创新与价值增值过程中,每一个领域内,都会形成一系列巨大的细分需求空间,而这个庞大空间又会产生一小批或个别的产业头部公司。

多年以来,市场观察者多以为,王卫的“顺丰优选”一直未能有效改变其定位不清晰、产品同质化等弊端,故而难以达到原本想象中的那份“成绩单”。在顺丰的物流+生鲜的“交互”过程中,普通消费者给它的画像肯定还是“快递”,通常难以把生鲜超市与其勾连在一起,这也是王卫搞不定零售业的一大原因,即王卫的顺丰缺乏零售基因。

王卫(左3)与全球首款吨位级货运无人机

清明节当日,顺丰控股收盘价为36.03元;而在4月3日晚间,顺丰控股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苏州“元禾顺风”、持股5%以上股东宁波“顺达丰润”、股东深圳“嘉强顺风”和监事刘冀鲁拟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1.5%、不超过3%、不超过3%和不超过0.4109%的公司股份。

相关资料上,上述股东不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其减持动作属于市场行为,实际上也是对顺丰控股近来股价低迷的一种正常反应。今年1月30日,顺丰控股跌至借壳上市以来的最低点29.85元,与2017年11月1日的高点62.5元相比,市值距高点已缩水1164亿,跌幅超过50%。即便是当下股市“春日花开”,股市股价仍是在低谷里徘徊,令很多投资人失望不已。

舆论认为,目前,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已结束和桐庐系快递公司“联姻”,加上京东物流的崛起,“孤军奋战”的王卫每前行一步都会异常艰难,加上当下快递业市场趋缓,自然会让顺丰控股的估值空间大大地降低。

分析人士还认为,自借壳上市以来尚不到二年时间,通过两次定向增发,王卫的顺丰已从资本市场募资505亿元,一旦市值管理不畅,或影响其再融资的能力,反过来也将束缚其成长的步伐。

王卫离““中国第三富豪”渐行渐远

顺丰控股董事长、总经理王卫(左)

顺丰掌门人、顺丰控股董事长、总经理王卫,生于1971年,香港人,不过,他的出生地是上海。

顺丰速运,创办于1993年,三年后进军香港,2007年进军台湾市场,曾占据两岸三地七成快递业务。今年1月13日,梁文道在香港《苹果日报》以《顺丰快递的一国两制》为题发表专栏文章,其中提到:“其创办人兼总裁王卫从大陆来港住满去年后已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这个民企其后获国企深圳招商局集团等入股,取得顺丰25%股权。顺丰到台湾投资时声称是港资公司。”

对于顺丰王卫的创业史,有人给出的标签是“家庭+个人”的努力。他的父亲曾是一名空军的俄语翻译,而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教师。据说,1996年,王卫在香港创业的10万港元启动资金,就是其父亲提供的。

高中毕业之后,王卫并没有继续升学。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曾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过一名小工,在顺德做印染。

2018年3月,在胡润研究院中国富豪榜单上,王卫成为最炫目的一匹“黑马”,在当时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排名,晋升三甲,仅次于当时的中国首富王健林和位居第二的马云,成了中国第三富豪,上榜身家1860亿元。而在今年2月2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王卫以900亿元的财富值排名全球第100名,与宗庆后家族、李彦宏和马东敏夫妇等并列第20名,排名下降的幅度特别大。

刘强东《遇见大咖》节目批:这是一笔可耻的钱

王卫的顺丰速递,有一本创业回忆录,书名叫《只有往前飞奔》。书中,王卫称,他是马云十分佩服的人!曾拒绝花旗银行等巨额投资,凭一己之力创建物流帝国。“只有往前飞奔”的王卫,曾经对外标榜,“不圈钱不上市”,不过那已是过去式。

很有意思的是,当王卫成为“中国第三富豪”,同一天,也有一道《王卫暴富:快递员却无五险一金,刘强东称是耻辱钱》新闻曝出。京东老板刘强东在央视《遇见大咖》节目中,狠批道:如果一个公司你是靠克扣员工五险一金、靠牺牲兄弟们60岁之后的保命钱,那是耻辱的钱!

对员工“五险一金”问题,曾一度是国内民营快递业的“通病”,也曾是快递业“潜规则”。刘强东当时批评的,事实上就是如何规范快递公司用工行为的问题。过去,由于快递加盟网点利润较低、社保缴费负担重等原因,故而迟迟不能解决的。

顺便一提,给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顺丰是有的,且当时公司相较其他快递企业,还更人性化一些。另外,同样的快递员被打事件,老板王卫就亲自出面解决,而有的公司,却是通过公关草草了事。

实际上,把王卫拱上“中国第三富豪”宝座,与资本市场短炒有关。上市时,王卫还是十分清醒,他说:“上市不是上岸!”似乎不像股价被爆炒那样发热,还是非常清醒。

上市时,王卫在顺丰控股上的持股比例高约64%,且盘子小,当时的“顺丰控股”的流通市值实际上并不是很大,还不到100亿,盘子小;因此,容易成为炒作股价的对象。

股市鼓起了一定的泡沫,让掌门人王卫站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戴上“中国第三富豪”桂冠;但资本仅是助推作用而已,上市≠上岸,要不在泡沫上再落上泡沫,王卫需要用顺丰拼来的实际业绩,把泡沫填实,创造出更大的估值;否则,“中国第三富豪”桂冠,总是戴不久的。

“快递+便利店”的战略布局,FedEx(联邦快递)也曾做过。2004年,FedEx收购了以一站式文件处理和商务服务著称的“金考快印”。而“金考快印”又借助强大的社会物流体系,构建了自己庞大的经营网络;双方走在一起,达到了“双赢”奇效。实际上,除了FedEx,DHL(中外运敦豪)、UPS等旗下公司,也曾从收购大型连锁店中获益。

顺丰冷运

王卫为什么做不好商业,老是搞不定零售端?事实上,王卫的“不能失败的项目”,在策略上并没有什么错,甚至是“深谋远虑”的;问题是,做物流的顺丰,似乎是为商业而商业,其主营业务优势一直未能有效发挥,老是找不准自己应该着力的方向。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王卫做商业,是物流思维,不是用商业思维来运作。

目前,中国的生鲜冷链流通率低于欧美。据全国冷链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相关资料:中国国内每年约流通4亿吨的生鲜产品,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欧美发达国家在肉禽上的流通率为100%,果蔬方面达到95%以上;而我国在果蔬、肉类、水产品上的冷链流通率,仅为5%、15%和23%。

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与对手抗争,不如把自己优势地盘进一步扩大。顺丰速运于2014年推出顺丰冷运,至今5年了,面对新零售、新需求,顺丰在冷链物流上的布局及价值增值方面,有很多可深耕的待开发地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顺丰

146
  • 顺丰控股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增,两家机构却下调盈利预期,市场为何“不买单”?
  • 中通称比顺丰更挣钱,“以价换量”能否夺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店、市值缩水,顺丰在冷链物流上还可有所作为

王卫为什么做不好商业,老是搞不定零售端?

文|一波说

尴尬了,王卫!

近段时间以来,顺丰旗下生鲜超市“顺丰优选”在上海、武汉、成都、青岛等地线下门店接连关闭;股东减持,股价下跌,从2017年11月1日上市的高点62.5元滑落而下,至今年一月底最低点,顺丰控股市值腰斩,距高点已缩水1100多亿;王卫与昔日曾跻身中国富豪榜前三甲的巅峰相比,已渐行渐远。

顺丰优选关店,市值跌幅超50%

顺丰优选

近日,顺丰优选关店潮引发关注。多家媒体报道,顺丰优选在上海、武汉、成都、渠道等地线下门店关闭的消息。日前,顺丰优选回应称,对部分线下门店的经营区域进行了调整,旨在集中资源聚焦重点城市。

这并非是一场“空穴来风”。据虎嗅等一些媒体报道称,顺丰将退出华东、西南市场,只保留北京、华南市场。而顺丰的回应,实际上承认了其已在全国范围内收缩战线。

顺丰优选,是王卫在内部称为“不能失败的项目”,但自2012年上线后,一直未能能突破自身桎梏。2018年,顺丰优选上位了一名新掌舵人,而此前的6年之间,已换了7任CEO。成立至今,顺丰优选经历了数次更名,如“嘿客”、“顺丰家”,2016年又改回顺丰优选,并让线上线下统一名称,且同属于顺丰商业板块。

不过,更换CEO也好,易名也罢,即便顺丰的配送业务很完美,可顺丰优选并未完美地延伸到终端的零售市场。反观马云的阿里巴巴,已把电商主营业务的流量及大数据,悄悄地反馈至尽可能多的延伸板块。比如,阿里的“菜鸟”,早已一脚踏入顺丰王卫的主阵地——物流平台体系。

二年前,物流圈曾流行一句话:顺丰很快,王卫不快。

此前,顺丰控股借壳鼎泰新材上市时,从当时“鼎泰新材”披露的数据上看,王卫顺丰已剥离的商业板块自2013年至2015年,亏损达到16.06亿元。导致其亏损的主因,是“顺丰优选”前身——“嘿客”于2014年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

另外,王卫之前玩“电商”,也不是很成功,比如早期的顺丰E商圈、顺丰宝、丰趣海淘等项目,还有顺丰控股上市那年推出的“无人货架丰e足食”,均无疾而终。

物流体系是顺丰的优势,也有很好的口碑,但“顺丰+”并非一加万能;道理很简单,在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生态创新与价值增值过程中,每一个领域内,都会形成一系列巨大的细分需求空间,而这个庞大空间又会产生一小批或个别的产业头部公司。

多年以来,市场观察者多以为,王卫的“顺丰优选”一直未能有效改变其定位不清晰、产品同质化等弊端,故而难以达到原本想象中的那份“成绩单”。在顺丰的物流+生鲜的“交互”过程中,普通消费者给它的画像肯定还是“快递”,通常难以把生鲜超市与其勾连在一起,这也是王卫搞不定零售业的一大原因,即王卫的顺丰缺乏零售基因。

王卫(左3)与全球首款吨位级货运无人机

清明节当日,顺丰控股收盘价为36.03元;而在4月3日晚间,顺丰控股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苏州“元禾顺风”、持股5%以上股东宁波“顺达丰润”、股东深圳“嘉强顺风”和监事刘冀鲁拟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1.5%、不超过3%、不超过3%和不超过0.4109%的公司股份。

相关资料上,上述股东不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其减持动作属于市场行为,实际上也是对顺丰控股近来股价低迷的一种正常反应。今年1月30日,顺丰控股跌至借壳上市以来的最低点29.85元,与2017年11月1日的高点62.5元相比,市值距高点已缩水1164亿,跌幅超过50%。即便是当下股市“春日花开”,股市股价仍是在低谷里徘徊,令很多投资人失望不已。

舆论认为,目前,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已结束和桐庐系快递公司“联姻”,加上京东物流的崛起,“孤军奋战”的王卫每前行一步都会异常艰难,加上当下快递业市场趋缓,自然会让顺丰控股的估值空间大大地降低。

分析人士还认为,自借壳上市以来尚不到二年时间,通过两次定向增发,王卫的顺丰已从资本市场募资505亿元,一旦市值管理不畅,或影响其再融资的能力,反过来也将束缚其成长的步伐。

王卫离““中国第三富豪”渐行渐远

顺丰控股董事长、总经理王卫(左)

顺丰掌门人、顺丰控股董事长、总经理王卫,生于1971年,香港人,不过,他的出生地是上海。

顺丰速运,创办于1993年,三年后进军香港,2007年进军台湾市场,曾占据两岸三地七成快递业务。今年1月13日,梁文道在香港《苹果日报》以《顺丰快递的一国两制》为题发表专栏文章,其中提到:“其创办人兼总裁王卫从大陆来港住满去年后已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这个民企其后获国企深圳招商局集团等入股,取得顺丰25%股权。顺丰到台湾投资时声称是港资公司。”

对于顺丰王卫的创业史,有人给出的标签是“家庭+个人”的努力。他的父亲曾是一名空军的俄语翻译,而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教师。据说,1996年,王卫在香港创业的10万港元启动资金,就是其父亲提供的。

高中毕业之后,王卫并没有继续升学。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曾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过一名小工,在顺德做印染。

2018年3月,在胡润研究院中国富豪榜单上,王卫成为最炫目的一匹“黑马”,在当时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排名,晋升三甲,仅次于当时的中国首富王健林和位居第二的马云,成了中国第三富豪,上榜身家1860亿元。而在今年2月2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王卫以900亿元的财富值排名全球第100名,与宗庆后家族、李彦宏和马东敏夫妇等并列第20名,排名下降的幅度特别大。

刘强东《遇见大咖》节目批:这是一笔可耻的钱

王卫的顺丰速递,有一本创业回忆录,书名叫《只有往前飞奔》。书中,王卫称,他是马云十分佩服的人!曾拒绝花旗银行等巨额投资,凭一己之力创建物流帝国。“只有往前飞奔”的王卫,曾经对外标榜,“不圈钱不上市”,不过那已是过去式。

很有意思的是,当王卫成为“中国第三富豪”,同一天,也有一道《王卫暴富:快递员却无五险一金,刘强东称是耻辱钱》新闻曝出。京东老板刘强东在央视《遇见大咖》节目中,狠批道:如果一个公司你是靠克扣员工五险一金、靠牺牲兄弟们60岁之后的保命钱,那是耻辱的钱!

对员工“五险一金”问题,曾一度是国内民营快递业的“通病”,也曾是快递业“潜规则”。刘强东当时批评的,事实上就是如何规范快递公司用工行为的问题。过去,由于快递加盟网点利润较低、社保缴费负担重等原因,故而迟迟不能解决的。

顺便一提,给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顺丰是有的,且当时公司相较其他快递企业,还更人性化一些。另外,同样的快递员被打事件,老板王卫就亲自出面解决,而有的公司,却是通过公关草草了事。

实际上,把王卫拱上“中国第三富豪”宝座,与资本市场短炒有关。上市时,王卫还是十分清醒,他说:“上市不是上岸!”似乎不像股价被爆炒那样发热,还是非常清醒。

上市时,王卫在顺丰控股上的持股比例高约64%,且盘子小,当时的“顺丰控股”的流通市值实际上并不是很大,还不到100亿,盘子小;因此,容易成为炒作股价的对象。

股市鼓起了一定的泡沫,让掌门人王卫站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戴上“中国第三富豪”桂冠;但资本仅是助推作用而已,上市≠上岸,要不在泡沫上再落上泡沫,王卫需要用顺丰拼来的实际业绩,把泡沫填实,创造出更大的估值;否则,“中国第三富豪”桂冠,总是戴不久的。

“快递+便利店”的战略布局,FedEx(联邦快递)也曾做过。2004年,FedEx收购了以一站式文件处理和商务服务著称的“金考快印”。而“金考快印”又借助强大的社会物流体系,构建了自己庞大的经营网络;双方走在一起,达到了“双赢”奇效。实际上,除了FedEx,DHL(中外运敦豪)、UPS等旗下公司,也曾从收购大型连锁店中获益。

顺丰冷运

王卫为什么做不好商业,老是搞不定零售端?事实上,王卫的“不能失败的项目”,在策略上并没有什么错,甚至是“深谋远虑”的;问题是,做物流的顺丰,似乎是为商业而商业,其主营业务优势一直未能有效发挥,老是找不准自己应该着力的方向。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王卫做商业,是物流思维,不是用商业思维来运作。

目前,中国的生鲜冷链流通率低于欧美。据全国冷链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相关资料:中国国内每年约流通4亿吨的生鲜产品,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欧美发达国家在肉禽上的流通率为100%,果蔬方面达到95%以上;而我国在果蔬、肉类、水产品上的冷链流通率,仅为5%、15%和23%。

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与对手抗争,不如把自己优势地盘进一步扩大。顺丰速运于2014年推出顺丰冷运,至今5年了,面对新零售、新需求,顺丰在冷链物流上的布局及价值增值方面,有很多可深耕的待开发地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