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互联网人都在反抗996?支持说:不能接受就尽早离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互联网人都在反抗996?支持说:不能接受就尽早离开

我们寻访了公司创始人、新媒体工作者、社群群主、增长运营等数位互联网从业者,发现他们对于“996”工作模式的看法不尽相同。

文|刺猬公社 陈彬

996是啥?它特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996ICU呢?它是996衍生出来的黑话——“工作时间996,生病住进ICU”。

最近关于996工作制的真理大讨论在社交媒体爆炸,从程序员到互联网运营,从小员工到公司最高层,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它的导火索发生在3月27日,有部分程序员在全球性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制作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目的是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被媒体曝光后,声量逐渐蔓延开来。

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马云、刘强东等互联网名人悉数登场,各自表态支持。到了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将关于“996”工作制的全民大辩论推向高潮。

在整个互联网行业,“996”工作制都属于非常普遍的现象。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寻访了公司创始人、新媒体工作者、社群群主、增长运营等数位互联网从业者,发现他们对于“996”工作模式的看法不尽相同。

“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姓名:娇姐

职业:自由职业

年龄:32

城市:南京

我之前的工作是做电商运营。虽然我们不是“996”工作制,但是每个月都有规定的KPI要完成,压力还是挺大的。在我看来,那种理想中的工作状态,朝九晚五双休,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至少在电商这一行是不存在的。毕竟总归会有人在周末下单买东西,那出现问题就需要我去解决,这个其实很正常,摆正心态就好。

实际上,在南京我所接触到的圈子里面,“996”的工作还是比较少见的,可能在工厂里面会比较多见。

我觉得,像现在网络上这样脱离实际情况来谈“996”其实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这个话题也不值得长期讨论。实际上,我认为会讨论“996”的人,都是工作上的弱势群体,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选择,所以就很被动,很多甲方也就是看准了这点才故意压着他们。

而且我认为这样的人基本上刚刚工作没多久,他们没有自己的方向,才会过度去关注“996”这样的外部因素。很多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他们除了钱之外还有其他想要的东西,想在自己的简历上再增加点东西,那这个时候是不是“996”根本无所谓,他们都不会去关注这个事情。一旦你经过这种拼搏之后,才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厉害,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

实际上,真正不能忍受“996”的那帮人早就全部离职了,现在这些人也就是在瞎抱怨。你去告诉他受不了就离职,他们会告诉自己没有选择之类的话,其实选择多得很。他们只是什么都想要,又想有大城市便利的条件,又不想工作太辛苦,生活本来就是有得必有失。

这个就像是赌博一样,很多人输钱之后,就不断借钱继续去赌,最后就被套里面走不出来了。其实你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摔桌子说我不赌了,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勇气。

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个社会强者本来就应当承担更多的东西,自然不会去在意这些东西;但是普通人承担不了,又自认为是强者,所以就只能去找外部的原因。

“重要的是,996模式的意义在于哪里?”

姓名:熊猫

职业:市场营销,互联网人联盟社群群主

年龄:29

城市:广州

我不能接受“996”。我的工作不是“996”,这件事也与我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的同行,不少都过着“996”模式,所以说是一种唇亡齿寒的感受吧。即使我的公司以后不实行“996”,我也怕我的家人孩子,以后会面临“996”。

我觉得是否认同“996”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996”模式的意义在哪里?打工者为的是更好的生活,但在没有获得相应回报和自由的情况下,都属于赤裸裸的剥削。

我个人倾向于将“996”问题深度剖解放到台面上来谈。极端点说,资本家自身所谓的情怀,都是毁在他们自己手里。他们用投机主义将生活成本炒得虚高,完了让打工者去承担这样的恶果。有红利的时候,并没有分享;有灾难了,又来用情怀绑架打工者。

我认为,加班的问题应当就事论事,偶尔的加班是人之常情;如果长期加班,那只能说人手不够。在我看来,部分公司明明是人手不够,却把问题归根于员工“不努力”,这样的偷换概念,是极度无耻的。

我绝对不接受制度化的加班,这是劳动者的底线。今天如果“996”成了制度,那么必然有一天“997”也会到来,甚至是“007”。

“不能接受就尽早离开”

姓名:雪诺

职业:增长运营

年龄:28

城市:北京

我的工作是“1196”,和“996”还算类似,其中“6”是大小周。说实话,我不太满意目前的工作模式,下班实在太晚,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如果路程时间稍长,回家就只能睡觉了,然后早上又起不来,生活只剩工作。

每天根本没有时间去跑步,也没有时间去学习。而在周末单休的那一天,只想在家里睡觉,啥都不想做。

不过,我也没考虑过辞掉目前的工作。生活在北京,这根本不是我首选考虑的问题。虽然不喜欢,但我能接受目前的工作模式,我觉得这是心态的问题。

其实,我们公司有一点还是比较好的,虽然下班晚,但是上班也比较晚,可以好好睡一个懒觉。

我认为大家会讨论“996”,主要也就是以下几个原因:要么是工资不对等,或者工作不顺心,还有就是加班工作仍得不到认可和进步。

在大多情况下,你入职的时候公司都会说明工作时长或者加班时长,所以我觉得喜欢能接受就继续好好工作,如果不喜欢不接受,那么就尽早离开。

对马云和刘强东“996”的言论我不发表评论,目前也没有啥吐槽的。我觉得这不是不敢发声,目前中国很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差不多都是“996”,至于接不接受都是看自己,无关“996”,心态最重要。

“白天摸鱼,晚上加班”

姓名:IC

职业:新媒体作者

年龄:25

城市:宁波

我不反感“996”,也不反感加班行为,但我反感无意义的加班行为。要么钱给得足够多,要么能自我提升。不然,下班之后每多待一分钟,都觉得难受。我现在的工作,偶尔会有各种加班,但至少自己做得开心,所以就不会有任何意见。

曾经去过一家公司工作,他们的加班文化就很奇怪。不少人喜欢在白天工作摸鱼,拖到晚上再努力加班。

我当时是新人所以工作量并不大,6点下班3点半就把工作全部完成了。然后我去问主管是否还有工作,对方表示暂时没事,让我准备下周工作。结果到晚上6点我收拾东西时,主管来找我说,这个工作帮他分担一下,他来不及做了,当时把我气得差点破口大骂,因为他白天一半时间都在打游戏。

对于这样的情况,老板和主管还特别满意,动不动发朋友圈说公司同事勤奋刻苦,我也真的是呵呵了。

毕业之后,去另一家公司,各种无意义加班行为更多。经常在快要下班之时,就增加临时的工作量,而且这些工作量很多都是老板的“人情”,不收对方一分钱。我当时的工资是底薪+提成,底薪是当地的最低工资,完全靠提成吃饭,但这样的“人情”却赚不到一分钱,所以每次都很恼火,打算攒够经验就跳槽。

在这家公司加班最夸张的时候,为了一个项目连续一个月“997”。这家公司制度又比较奇葩,从来不会告诉你这一项目个人能拿到多少提成,都是让你先做,钱给不给,给多少,另算。但这一次,按照主管给我的项目单显示,这笔单子金额巨大,算了一下能赚不少,所以一开始还是挺乐意的,跟打了鸡血似的,有几天公交车末班车没赶上,也所幸公司离住得地方不远,就一路哼着歌走回去。

结果加了两周班,才从另外一名同事那得知,对方嫌我们的推广太贵,最后定了之前五分之二的价格,听完就感觉被人从后面锤了一下,脑子一懵,自己这么拼就像个傻瓜。

老板和老板娘经常给我们喂鸡汤,说每天多辛苦多辛苦,让我们去学老板的精神。好几次都想反驳,但还是忍住了,索性当笑话看。

“我看过凌晨1234567点的宁波”

姓名:江哲

职业:某新媒体服务公司创始人

年龄:25

城市:宁波

2018年,我经过几年的积累,加上找到了合适的小伙伴,就开始一起创业。我们做的是新媒体营销策划类的服务,深耕本土企业,靠着之前积累的人脉和经验倒也能存活下来。

对于创业者来说,“996”根本不可能,因为大家都是“007”,跑客户、做方案、找资源、开会,只要有机会不管是几点,都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科比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看过凌晨1234567点的宁波,熬夜和睡办公室是家常便饭,有一阵子甚至天天21点开会到6点,睡3个小时起来继续工作。

当然这个工作制度只是对于我自己的,对于员工是“955”。不过将心比心说,我这么忙,肯定希望员工也能拼尽全力为公司创造价值。对于自主“996”的努力型员工,升职加薪肯定不会少;对于按部就班的员工,那我也按部就班来。

“996”的目的是为了把公司发展速度最大化。在我们公司,我一直说公司和个人是一荣俱荣的,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做出过贡献的人。在忙的时候火力全开甚至“007”,在空的时候只要任务完成,上班看电影我都不会管。如果有公司为了“996”而“996”,那真的没有任何的意义。

“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责任心”

姓名:语伦

职业:在线教育运营经理

年龄:26岁

城市:北京

我现在负责的是大学生在线教育这块,大学生周末基本不学习,所以我们目前不是“996”,但是之前创业,“997”都是经常的事情。

创业那几年,每周都是“996”,甚至“997”,每天的微信消息不计其数,通勤路上、吃饭时间、休息时间都有各种私信、群消息需要处理。用当时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责任心。

每次忙里偷闲去看一场电影,电影结束打开手机就是几百条消息……2017年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工作,每天10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回到家就11点多了,吃饭、洗漱,躺在床上就12点了,处理一下微信消息就睡了,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没有自己的娱乐生活……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持续了两年多,与此同时,在这两年多的创业经历中,自己的运营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面对海量的工作,知道按照怎样的优先级去处理事情,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怎样沟通才高效。

我觉得一份良好的工作需要满足以下三点:不错的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氛围和能实现自我价值。回到现在“996”的话题,我觉得因人而异,如果自己对工作的满意度很高,那么“996”对他来讲,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自己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很低,那么“996”甚至“855”对他来讲,都觉得是煎熬。

所以我觉得,做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光和热,enjoyit,那么工作时间对于我们来讲,也就没有多少讨论的意义了。

“每个阶段的人对于996模式都有不同的看法的”

姓名:刘宪泽

职业:民营园区运营

年龄:26岁

城市:镇江

我是90后,目前工作4年时间,毕业第一份工作当时基本是默认的“886”制度,但是公司会给加班费。作为刚毕业的青年,我能接受,因为对于我来说社会经验是排在第一位的。目前我在老家(三线城市)做目前的这份工作也有2年多了。

公司基本没有加班,周末也是双休,但是对于我来讲,空出来的时间全部跟朋友吃吃喝喝玩玩就过去了。可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为了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每天下班之后会自我看书上课学习3小时左右,基本放弃了娱乐时间。

我想说的是,每个阶段的人对于“996”模式都有不同看法,刚入社会的人,为了比别人走的更快,为了缩短自己职业晋升的周期,只要能学到东西,不给加班费也愿意“996”。当你在某个行业摸爬滚打了2-3年,那么你就会根据自身的价值要求公司必须给加班费才会执行“996”模式。

当你结婚有小孩子之后,那么你肯定希望公司不要“996”模式,因为你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

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处于什么年龄段,你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增长,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你可以不选择“996”模式,那么意味着你可能在三四线城市定居,拿一份在当地能生活的工资,意味着你今后的人生顶峰就这样了。

如果你想“出人头地”,想干出一些事情出来,既然选择了去一线城市,那么当你不能制定规则的时候,只能顺应规则,在规则内做事。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互联网人都在反抗996?支持说:不能接受就尽早离开

我们寻访了公司创始人、新媒体工作者、社群群主、增长运营等数位互联网从业者,发现他们对于“996”工作模式的看法不尽相同。

文|刺猬公社 陈彬

996是啥?它特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996ICU呢?它是996衍生出来的黑话——“工作时间996,生病住进ICU”。

最近关于996工作制的真理大讨论在社交媒体爆炸,从程序员到互联网运营,从小员工到公司最高层,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它的导火索发生在3月27日,有部分程序员在全球性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制作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目的是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被媒体曝光后,声量逐渐蔓延开来。

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马云、刘强东等互联网名人悉数登场,各自表态支持。到了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将关于“996”工作制的全民大辩论推向高潮。

在整个互联网行业,“996”工作制都属于非常普遍的现象。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寻访了公司创始人、新媒体工作者、社群群主、增长运营等数位互联网从业者,发现他们对于“996”工作模式的看法不尽相同。

“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姓名:娇姐

职业:自由职业

年龄:32

城市:南京

我之前的工作是做电商运营。虽然我们不是“996”工作制,但是每个月都有规定的KPI要完成,压力还是挺大的。在我看来,那种理想中的工作状态,朝九晚五双休,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至少在电商这一行是不存在的。毕竟总归会有人在周末下单买东西,那出现问题就需要我去解决,这个其实很正常,摆正心态就好。

实际上,在南京我所接触到的圈子里面,“996”的工作还是比较少见的,可能在工厂里面会比较多见。

我觉得,像现在网络上这样脱离实际情况来谈“996”其实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这个话题也不值得长期讨论。实际上,我认为会讨论“996”的人,都是工作上的弱势群体,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选择,所以就很被动,很多甲方也就是看准了这点才故意压着他们。

而且我认为这样的人基本上刚刚工作没多久,他们没有自己的方向,才会过度去关注“996”这样的外部因素。很多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他们除了钱之外还有其他想要的东西,想在自己的简历上再增加点东西,那这个时候是不是“996”根本无所谓,他们都不会去关注这个事情。一旦你经过这种拼搏之后,才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厉害,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

实际上,真正不能忍受“996”的那帮人早就全部离职了,现在这些人也就是在瞎抱怨。你去告诉他受不了就离职,他们会告诉自己没有选择之类的话,其实选择多得很。他们只是什么都想要,又想有大城市便利的条件,又不想工作太辛苦,生活本来就是有得必有失。

这个就像是赌博一样,很多人输钱之后,就不断借钱继续去赌,最后就被套里面走不出来了。其实你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摔桌子说我不赌了,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勇气。

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个社会强者本来就应当承担更多的东西,自然不会去在意这些东西;但是普通人承担不了,又自认为是强者,所以就只能去找外部的原因。

“重要的是,996模式的意义在于哪里?”

姓名:熊猫

职业:市场营销,互联网人联盟社群群主

年龄:29

城市:广州

我不能接受“996”。我的工作不是“996”,这件事也与我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的同行,不少都过着“996”模式,所以说是一种唇亡齿寒的感受吧。即使我的公司以后不实行“996”,我也怕我的家人孩子,以后会面临“996”。

我觉得是否认同“996”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996”模式的意义在哪里?打工者为的是更好的生活,但在没有获得相应回报和自由的情况下,都属于赤裸裸的剥削。

我个人倾向于将“996”问题深度剖解放到台面上来谈。极端点说,资本家自身所谓的情怀,都是毁在他们自己手里。他们用投机主义将生活成本炒得虚高,完了让打工者去承担这样的恶果。有红利的时候,并没有分享;有灾难了,又来用情怀绑架打工者。

我认为,加班的问题应当就事论事,偶尔的加班是人之常情;如果长期加班,那只能说人手不够。在我看来,部分公司明明是人手不够,却把问题归根于员工“不努力”,这样的偷换概念,是极度无耻的。

我绝对不接受制度化的加班,这是劳动者的底线。今天如果“996”成了制度,那么必然有一天“997”也会到来,甚至是“007”。

“不能接受就尽早离开”

姓名:雪诺

职业:增长运营

年龄:28

城市:北京

我的工作是“1196”,和“996”还算类似,其中“6”是大小周。说实话,我不太满意目前的工作模式,下班实在太晚,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如果路程时间稍长,回家就只能睡觉了,然后早上又起不来,生活只剩工作。

每天根本没有时间去跑步,也没有时间去学习。而在周末单休的那一天,只想在家里睡觉,啥都不想做。

不过,我也没考虑过辞掉目前的工作。生活在北京,这根本不是我首选考虑的问题。虽然不喜欢,但我能接受目前的工作模式,我觉得这是心态的问题。

其实,我们公司有一点还是比较好的,虽然下班晚,但是上班也比较晚,可以好好睡一个懒觉。

我认为大家会讨论“996”,主要也就是以下几个原因:要么是工资不对等,或者工作不顺心,还有就是加班工作仍得不到认可和进步。

在大多情况下,你入职的时候公司都会说明工作时长或者加班时长,所以我觉得喜欢能接受就继续好好工作,如果不喜欢不接受,那么就尽早离开。

对马云和刘强东“996”的言论我不发表评论,目前也没有啥吐槽的。我觉得这不是不敢发声,目前中国很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差不多都是“996”,至于接不接受都是看自己,无关“996”,心态最重要。

“白天摸鱼,晚上加班”

姓名:IC

职业:新媒体作者

年龄:25

城市:宁波

我不反感“996”,也不反感加班行为,但我反感无意义的加班行为。要么钱给得足够多,要么能自我提升。不然,下班之后每多待一分钟,都觉得难受。我现在的工作,偶尔会有各种加班,但至少自己做得开心,所以就不会有任何意见。

曾经去过一家公司工作,他们的加班文化就很奇怪。不少人喜欢在白天工作摸鱼,拖到晚上再努力加班。

我当时是新人所以工作量并不大,6点下班3点半就把工作全部完成了。然后我去问主管是否还有工作,对方表示暂时没事,让我准备下周工作。结果到晚上6点我收拾东西时,主管来找我说,这个工作帮他分担一下,他来不及做了,当时把我气得差点破口大骂,因为他白天一半时间都在打游戏。

对于这样的情况,老板和主管还特别满意,动不动发朋友圈说公司同事勤奋刻苦,我也真的是呵呵了。

毕业之后,去另一家公司,各种无意义加班行为更多。经常在快要下班之时,就增加临时的工作量,而且这些工作量很多都是老板的“人情”,不收对方一分钱。我当时的工资是底薪+提成,底薪是当地的最低工资,完全靠提成吃饭,但这样的“人情”却赚不到一分钱,所以每次都很恼火,打算攒够经验就跳槽。

在这家公司加班最夸张的时候,为了一个项目连续一个月“997”。这家公司制度又比较奇葩,从来不会告诉你这一项目个人能拿到多少提成,都是让你先做,钱给不给,给多少,另算。但这一次,按照主管给我的项目单显示,这笔单子金额巨大,算了一下能赚不少,所以一开始还是挺乐意的,跟打了鸡血似的,有几天公交车末班车没赶上,也所幸公司离住得地方不远,就一路哼着歌走回去。

结果加了两周班,才从另外一名同事那得知,对方嫌我们的推广太贵,最后定了之前五分之二的价格,听完就感觉被人从后面锤了一下,脑子一懵,自己这么拼就像个傻瓜。

老板和老板娘经常给我们喂鸡汤,说每天多辛苦多辛苦,让我们去学老板的精神。好几次都想反驳,但还是忍住了,索性当笑话看。

“我看过凌晨1234567点的宁波”

姓名:江哲

职业:某新媒体服务公司创始人

年龄:25

城市:宁波

2018年,我经过几年的积累,加上找到了合适的小伙伴,就开始一起创业。我们做的是新媒体营销策划类的服务,深耕本土企业,靠着之前积累的人脉和经验倒也能存活下来。

对于创业者来说,“996”根本不可能,因为大家都是“007”,跑客户、做方案、找资源、开会,只要有机会不管是几点,都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科比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看过凌晨1234567点的宁波,熬夜和睡办公室是家常便饭,有一阵子甚至天天21点开会到6点,睡3个小时起来继续工作。

当然这个工作制度只是对于我自己的,对于员工是“955”。不过将心比心说,我这么忙,肯定希望员工也能拼尽全力为公司创造价值。对于自主“996”的努力型员工,升职加薪肯定不会少;对于按部就班的员工,那我也按部就班来。

“996”的目的是为了把公司发展速度最大化。在我们公司,我一直说公司和个人是一荣俱荣的,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做出过贡献的人。在忙的时候火力全开甚至“007”,在空的时候只要任务完成,上班看电影我都不会管。如果有公司为了“996”而“996”,那真的没有任何的意义。

“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责任心”

姓名:语伦

职业:在线教育运营经理

年龄:26岁

城市:北京

我现在负责的是大学生在线教育这块,大学生周末基本不学习,所以我们目前不是“996”,但是之前创业,“997”都是经常的事情。

创业那几年,每周都是“996”,甚至“997”,每天的微信消息不计其数,通勤路上、吃饭时间、休息时间都有各种私信、群消息需要处理。用当时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责任心。

每次忙里偷闲去看一场电影,电影结束打开手机就是几百条消息……2017年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工作,每天10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回到家就11点多了,吃饭、洗漱,躺在床上就12点了,处理一下微信消息就睡了,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没有自己的娱乐生活……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持续了两年多,与此同时,在这两年多的创业经历中,自己的运营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面对海量的工作,知道按照怎样的优先级去处理事情,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怎样沟通才高效。

我觉得一份良好的工作需要满足以下三点:不错的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氛围和能实现自我价值。回到现在“996”的话题,我觉得因人而异,如果自己对工作的满意度很高,那么“996”对他来讲,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自己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很低,那么“996”甚至“855”对他来讲,都觉得是煎熬。

所以我觉得,做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光和热,enjoyit,那么工作时间对于我们来讲,也就没有多少讨论的意义了。

“每个阶段的人对于996模式都有不同的看法的”

姓名:刘宪泽

职业:民营园区运营

年龄:26岁

城市:镇江

我是90后,目前工作4年时间,毕业第一份工作当时基本是默认的“886”制度,但是公司会给加班费。作为刚毕业的青年,我能接受,因为对于我来说社会经验是排在第一位的。目前我在老家(三线城市)做目前的这份工作也有2年多了。

公司基本没有加班,周末也是双休,但是对于我来讲,空出来的时间全部跟朋友吃吃喝喝玩玩就过去了。可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为了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每天下班之后会自我看书上课学习3小时左右,基本放弃了娱乐时间。

我想说的是,每个阶段的人对于“996”模式都有不同看法,刚入社会的人,为了比别人走的更快,为了缩短自己职业晋升的周期,只要能学到东西,不给加班费也愿意“996”。当你在某个行业摸爬滚打了2-3年,那么你就会根据自身的价值要求公司必须给加班费才会执行“996”模式。

当你结婚有小孩子之后,那么你肯定希望公司不要“996”模式,因为你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

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处于什么年龄段,你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增长,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你可以不选择“996”模式,那么意味着你可能在三四线城市定居,拿一份在当地能生活的工资,意味着你今后的人生顶峰就这样了。

如果你想“出人头地”,想干出一些事情出来,既然选择了去一线城市,那么当你不能制定规则的时候,只能顺应规则,在规则内做事。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