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996”背后的真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996”背后的真相

996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劳资热点问题。

文|才赋人力科技  杨秋菁

“996”工作制(下称“996”)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尤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人而言,这不是潜规则,是“行规”。近期,一名程序猿再也按捺不住对996的长期怨念,于是乎,在2019年3月26日这个可能会成为转折点的日子,发起了一项名为996.ICU的开源项目,由此拉开了这场劳资双方关于996的大论战。

广大职场小伙伴心目中对于“996”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近期才小赋启动了“你如何看待996”的小调研(点击标题即可参与调研哦),截至4月17日8:56数据统计显示,虽然表示“不同意”的参调者仍占到了多数(62%),但仍有接近四成参调者表示“同意996”,只不过大多有个前提——得有相应的回报,追求付出与回报间的公平,着实体现了当下一部分职场人对于工作的价值观,值得引起关注。

1、难以回避的现实

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在朝阳产业的憧憬和体面高薪的诱惑下,年轻人纷纷选择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相关工作。入行,就有行规,不久之后,996的特殊含义便成为了心照不宣的共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996当然也不是。

追根究底,996的形成基于两点:

企业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

近十年来,我国企业的用工成本年年上涨,虽说近几年某些费率时有优惠,但仍架不住某些基数蹭蹭蹭,而且年轻人还要赶着抢“房奴”高考的录取通知书。

企业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这个追本逐利的时代,企业如果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别说兑现投资融资的承诺了,活下去都难。

行业圣贤有云:996对于员工而言,是一种工作能力上的历练。

每一个人都想要事业大成,都希望拥有美如画的生活,从而在这个丛林法则的社会获得一席之地,但是如果不付出成倍于别人的努力和时间,又如何实现“房车无忧娃无虞”式的成功呢?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是否可以让我们从侧面解读:996的存在确有其现实意义。

2、直面正视“不合规”

目前,我国劳动法体系对于标准工作时间的框架设立,要追溯到1995年实行的《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其中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显而易见,996平时每日加班至少2小时(权当有一顿想象中的豪华晚餐,1小时可能刚上热菜呢),第6日加班至少10小时(权当午餐也是豪华吧),平均每月加班至少80小时,弱弱地问一句:您给加班费了吗?(“你小子想被裸辞是吗?!”)更何况,即使给了加班费,就能凌驾于“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法律了?

可能行业圣贤又要发声了:我们是综合工时、是不定时,而且员工都是自愿的。

综合工时、不定时作为我国劳动法体系中的特殊工时制度,只是对于无法朝九晚五固定上班的一种变通灵活工作时间安排,其总量还是以标准工作时间的规则为准的;况且,996如此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压根就不符合申请特殊工时的法定标准。至于说“自愿”,或许绝大多数是生存压力下的无奈和妥协吧。

3、“迷茫”还是“优化”?

当第一批网约专车出现时,还在竭力用现实需求的强大“民意”摆脱“黑车”的阴影,法规也是2016年底才匆匆赶来“以正视听”。

法律的制定是必然滞后的,这是法律的“天性”。法律规则是社会现实和交易习惯的总结和提炼,当社会经济处于快速转型阶段的时候,是否有必要重新总结和提炼呢?

现行的工作时间框架源于24年前的《劳动法》,都够复联拯救宇宙至少两回了吧。

政府部门一直在大力提倡“优化营商环境”,996这一无法回避的劳资热点问题,是否有机会被纳入政府部门对于营商环境的考量范畴呢?深思、等待、希望还有然后!

热词解释:

1.996工作制:每天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

2.996.ICU:因996工作制而生病进重症监护室的状态。

3.996LAW:收集大家的仲裁、诉讼信息。

4.955.WLB:让更多人逃离996,加入955的行列。

本文作者系才赋人力科技 Fortune China HRTech法律事务及合规中心 全国法务经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996”背后的真相

996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劳资热点问题。

文|才赋人力科技  杨秋菁

“996”工作制(下称“996”)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尤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人而言,这不是潜规则,是“行规”。近期,一名程序猿再也按捺不住对996的长期怨念,于是乎,在2019年3月26日这个可能会成为转折点的日子,发起了一项名为996.ICU的开源项目,由此拉开了这场劳资双方关于996的大论战。

广大职场小伙伴心目中对于“996”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近期才小赋启动了“你如何看待996”的小调研(点击标题即可参与调研哦),截至4月17日8:56数据统计显示,虽然表示“不同意”的参调者仍占到了多数(62%),但仍有接近四成参调者表示“同意996”,只不过大多有个前提——得有相应的回报,追求付出与回报间的公平,着实体现了当下一部分职场人对于工作的价值观,值得引起关注。

1、难以回避的现实

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在朝阳产业的憧憬和体面高薪的诱惑下,年轻人纷纷选择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相关工作。入行,就有行规,不久之后,996的特殊含义便成为了心照不宣的共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996当然也不是。

追根究底,996的形成基于两点:

企业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

近十年来,我国企业的用工成本年年上涨,虽说近几年某些费率时有优惠,但仍架不住某些基数蹭蹭蹭,而且年轻人还要赶着抢“房奴”高考的录取通知书。

企业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这个追本逐利的时代,企业如果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别说兑现投资融资的承诺了,活下去都难。

行业圣贤有云:996对于员工而言,是一种工作能力上的历练。

每一个人都想要事业大成,都希望拥有美如画的生活,从而在这个丛林法则的社会获得一席之地,但是如果不付出成倍于别人的努力和时间,又如何实现“房车无忧娃无虞”式的成功呢?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是否可以让我们从侧面解读:996的存在确有其现实意义。

2、直面正视“不合规”

目前,我国劳动法体系对于标准工作时间的框架设立,要追溯到1995年实行的《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其中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显而易见,996平时每日加班至少2小时(权当有一顿想象中的豪华晚餐,1小时可能刚上热菜呢),第6日加班至少10小时(权当午餐也是豪华吧),平均每月加班至少80小时,弱弱地问一句:您给加班费了吗?(“你小子想被裸辞是吗?!”)更何况,即使给了加班费,就能凌驾于“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法律了?

可能行业圣贤又要发声了:我们是综合工时、是不定时,而且员工都是自愿的。

综合工时、不定时作为我国劳动法体系中的特殊工时制度,只是对于无法朝九晚五固定上班的一种变通灵活工作时间安排,其总量还是以标准工作时间的规则为准的;况且,996如此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压根就不符合申请特殊工时的法定标准。至于说“自愿”,或许绝大多数是生存压力下的无奈和妥协吧。

3、“迷茫”还是“优化”?

当第一批网约专车出现时,还在竭力用现实需求的强大“民意”摆脱“黑车”的阴影,法规也是2016年底才匆匆赶来“以正视听”。

法律的制定是必然滞后的,这是法律的“天性”。法律规则是社会现实和交易习惯的总结和提炼,当社会经济处于快速转型阶段的时候,是否有必要重新总结和提炼呢?

现行的工作时间框架源于24年前的《劳动法》,都够复联拯救宇宙至少两回了吧。

政府部门一直在大力提倡“优化营商环境”,996这一无法回避的劳资热点问题,是否有机会被纳入政府部门对于营商环境的考量范畴呢?深思、等待、希望还有然后!

热词解释:

1.996工作制:每天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

2.996.ICU:因996工作制而生病进重症监护室的状态。

3.996LAW:收集大家的仲裁、诉讼信息。

4.955.WLB:让更多人逃离996,加入955的行列。

本文作者系才赋人力科技 Fortune China HRTech法律事务及合规中心 全国法务经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