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此刻评论】和解已是个人胜利,消费维权不能单靠个人英雄主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此刻评论】和解已是个人胜利,消费维权不能单靠个人英雄主义

这次维权舆论热潮是汽车行业多年来侵害消费者权益状况的集中爆发,所以人们的情绪才会被这位女车主的反常维权行为点燃,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单凭这一次事件就将整个行业的问题彻底解决,消费维权,也不能单靠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此刻评论,是界面新闻新近推出的新闻快评,立足商业视角,解读热点事件。】

文 | 翟瑞民

奔驰汽车维权门事件终以和解收场,据媒体报道,西安那位坐上汽车发动机盖哭诉维权的女车主获得了一个令她满意的结果,包括换车和退还金融服务费,以及补办生日会这种更显人文关怀的措施。

不难想象,双方和解对于那些期待借此机会掀开行业黑幕和潜规则,将舆论风暴刮向整个汽车行业的人们来说,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也有网友发出了不该见好就收,甚至质疑该女车主是假借公众关注勾兑自我利益的声音。

其实,针对这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事件,每个人都可以发声,网络上意见观点光怪陆离,都可以理解。但是,理性的声音告诉我们,该女车主选择和奔驰4S店和解,自然有她的理由。

回顾此事的发酵过程,该女车主坐在发动机盖上哭诉的视频被传播到网络上后,她就被置身于全国媒体聚光灯下,以至于很多网友将她捧上英雄的神坛,称赞她以一人之力挑战了汽车销售领域多年来存在的弊端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并且,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此事还在全国各地起到示范效应,多家汽车经销商遭遇维权事件。

人们当然是想推动当事人将维权进行到底,以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可是现实中,即便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将当事人匿名和视频图像打上马赛克,但是依然未能完全保护她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据女车主反映,连日来各方人士不断通过朋友亲人找她,她的手机号被泄露出去,短信微信全都是陌生人的信息,这些对她和家人都造成极大困扰。如果大家只是想表达支持的声音倒也罢了,但是很多人仍然在怀疑她是演员,是间谍,质疑这是一次事先经过策划的过度维权事件。

舆论的声音看似大多数是支持,其实也是巨大的压力,这也导致该女士一度表明维权行为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这种道德上被绑架的状态很可能会将当事人置于一种偏离维权行为本意的危险,进而出现过激甚至违法的可能,而最终的后果都需要她本人承担。显然,这位女车主最后把握住了自己,也把握住了将维权事件到此为止的机会。

除了道德问题,其实这也涉及到法律层面,无论当事人选择维权到底,还是和解,外界都应该尊重她的法定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位女车主的消费行为是花费她自己的真金白银,出现问题后也是她本人去投诉去交涉,包括最后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和4S店和解,都是其本人合法的权利表达。

同理使然,就像前些日引发舆论抨击的视觉中国,它多年来实施的维权式营销模式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利弊先不谈,单从诉讼维权本身来说,只要它拥有图片的合法版权,那么这家公司作为拥有民事权利的法人,就可以通过诉讼追究不当使用图片者的责任。包括像这次奔驰维权事件的女车主,她也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等手段进行维权,这是她的民事自理行为,她也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说到底,这次维权舆论热潮是汽车行业多年来侵害消费者权益状况的集中爆发,所以人们的情绪才会被这位女车主的反常维权行为点燃,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单凭这一次事件就将整个行业的问题彻底解决,消费维权,也不能单靠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

如果每一次消费纠纷都需要依靠消费者个人放弃自我形象,采取非常甚至非法手段来求得解决,那显然是我们的消费监管机制出了问题。而且,个人维权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引爆舆论,其中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尚需要谨慎对待与评估,此时唯有从制度和监管方面探讨如何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如何建立一套快速并行之有效的维权系统,以便让多数人能够及时获得救济,这才是根本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此刻评论】和解已是个人胜利,消费维权不能单靠个人英雄主义

这次维权舆论热潮是汽车行业多年来侵害消费者权益状况的集中爆发,所以人们的情绪才会被这位女车主的反常维权行为点燃,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单凭这一次事件就将整个行业的问题彻底解决,消费维权,也不能单靠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此刻评论,是界面新闻新近推出的新闻快评,立足商业视角,解读热点事件。】

文 | 翟瑞民

奔驰汽车维权门事件终以和解收场,据媒体报道,西安那位坐上汽车发动机盖哭诉维权的女车主获得了一个令她满意的结果,包括换车和退还金融服务费,以及补办生日会这种更显人文关怀的措施。

不难想象,双方和解对于那些期待借此机会掀开行业黑幕和潜规则,将舆论风暴刮向整个汽车行业的人们来说,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也有网友发出了不该见好就收,甚至质疑该女车主是假借公众关注勾兑自我利益的声音。

其实,针对这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事件,每个人都可以发声,网络上意见观点光怪陆离,都可以理解。但是,理性的声音告诉我们,该女车主选择和奔驰4S店和解,自然有她的理由。

回顾此事的发酵过程,该女车主坐在发动机盖上哭诉的视频被传播到网络上后,她就被置身于全国媒体聚光灯下,以至于很多网友将她捧上英雄的神坛,称赞她以一人之力挑战了汽车销售领域多年来存在的弊端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并且,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此事还在全国各地起到示范效应,多家汽车经销商遭遇维权事件。

人们当然是想推动当事人将维权进行到底,以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可是现实中,即便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将当事人匿名和视频图像打上马赛克,但是依然未能完全保护她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据女车主反映,连日来各方人士不断通过朋友亲人找她,她的手机号被泄露出去,短信微信全都是陌生人的信息,这些对她和家人都造成极大困扰。如果大家只是想表达支持的声音倒也罢了,但是很多人仍然在怀疑她是演员,是间谍,质疑这是一次事先经过策划的过度维权事件。

舆论的声音看似大多数是支持,其实也是巨大的压力,这也导致该女士一度表明维权行为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这种道德上被绑架的状态很可能会将当事人置于一种偏离维权行为本意的危险,进而出现过激甚至违法的可能,而最终的后果都需要她本人承担。显然,这位女车主最后把握住了自己,也把握住了将维权事件到此为止的机会。

除了道德问题,其实这也涉及到法律层面,无论当事人选择维权到底,还是和解,外界都应该尊重她的法定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位女车主的消费行为是花费她自己的真金白银,出现问题后也是她本人去投诉去交涉,包括最后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和4S店和解,都是其本人合法的权利表达。

同理使然,就像前些日引发舆论抨击的视觉中国,它多年来实施的维权式营销模式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利弊先不谈,单从诉讼维权本身来说,只要它拥有图片的合法版权,那么这家公司作为拥有民事权利的法人,就可以通过诉讼追究不当使用图片者的责任。包括像这次奔驰维权事件的女车主,她也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等手段进行维权,这是她的民事自理行为,她也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说到底,这次维权舆论热潮是汽车行业多年来侵害消费者权益状况的集中爆发,所以人们的情绪才会被这位女车主的反常维权行为点燃,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单凭这一次事件就将整个行业的问题彻底解决,消费维权,也不能单靠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

如果每一次消费纠纷都需要依靠消费者个人放弃自我形象,采取非常甚至非法手段来求得解决,那显然是我们的消费监管机制出了问题。而且,个人维权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引爆舆论,其中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尚需要谨慎对待与评估,此时唯有从制度和监管方面探讨如何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如何建立一套快速并行之有效的维权系统,以便让多数人能够及时获得救济,这才是根本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