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产惊悚片陷入“寂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产惊悚片陷入“寂静”

在国产惊悚片整体陷入“寂静”的当下,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市场所需要的,而制作公司又是否有能力生产这样的内容。

《京城81号》剧照

作者:查沁君

编辑:申学舟

原定于清明档上映的惊悚片《山村怪谈》没能如期与观众见面,制片人邹超军有些失落。按照他的说法,在拿到龙标前的内容审查环节,他希望在电影内容上再做些调整。采访前,他正在为另一部新片《午夜怪谈》做准备工作,如果不再出意外,这部片子将于5月10日上映。

“从去年7月到现在,惊悚片基本处于一个‘沉寂’的状态。”尽管邹超军对这两个项目全程都很上心,但观众对此的热情并不高,两部电影在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数均不超过3000人。

整个四月原本有7部惊悚片定档,但有2部未能按期上映。其中仅《碟仙实录》想看人数逾4万,其余几部的想看人数均在几千徘徊。相比之下,近期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这一数字已经超过330万人。

即使是纵向来看,这种沉寂也十分明显。一年以前,邹超军一手操盘的项目《午夜幽灵》仅获得337万元,但已是当年惊悚片的年度票房冠军。这距离五年前国产惊悚片的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京城81号》相去甚远,该片最终票房超过4亿元。

“每个电影都有自己的命,可能《京城81号》就是刚好碰上最好的时候。”该片导演叶伟民对《三声》解释说。

《京城81号》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其偶然性一方面在于,社交媒体对“朝内81号”的持续发酵下,影片本身有了更高的大众认知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同档期缺少高质量的惊悚类型片,与它同期上映的是《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

其必然性则在于市场对高质量惊悚类型片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电影票房呈现30%的增长,惊悚片市场份额也由2010年的1.8亿增至2014年的9.9亿。

但此后的数年间,国产惊悚片保持了数量意义的增长,由2013年的19部增至2016年的46部,但无论是单片还是整体票房,几乎都进入萎缩状态。也因此,在《京城81号》之后,国内专注此类型片的公司开始出现明确分化:极少数电影公司在精细程度和制作成本上不断“加码”;一部分转做其他类型片;剩下的则继续着惊悚片“以小博大”的原有套路,维持着低成本制作。

“惊悚片在中国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基点影视发行副总裁杨磊判断称,“我们现在正处于下滑阶段的末尾,这是一个垂直状态。”

国产惊悚片所遇见的困境是清晰的。首先,自去年中国电影局首次被划归到中宣部,惊悚片内容已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其次,创作者对于类型理解、故事创新以及创作热情的缺失成为腰斩内容的第二把利刃;此外,长年接受海外优质惊悚片教育的观众,也逐渐丧失对国产惊悚片的信心。

在国内“电影中不能有鬼”的原则和相对严格的审查制度下,制造心理惊悚并在情感上与观众形成共鸣,或许将成为破除以上三重障碍的重要出路。

“惊悚片并不等于鬼片,我们必须要打破一些东西。”叶伟民说。

“抛物线式”的发展历程

1996年,香港,叶伟民执导了自己的首部惊悚片《怪谈协会》。

这部和马伟豪、钱文琦一起合作完成的影片,延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三段式的短片恐怖路线,故事短小精悍、人物关系简洁。但不同于此前仅以恐吓为中心的《阴阳路》和《夜半一点钟》,《怪谈协会》将重点放在故事的叙述和氛围的营造上,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成为一大亮点。

港式惊悚片的一个巅峰是1999年的《山村老尸》,这部构成无数内地80、90后童年阴影的影片被誉为“中国版午夜凶铃”。它摒弃了以往香港恐怖电影的套路,采用了一种颇具隐喻和心理暗示的恐怖风格,某种意义上,它是华语恐怖电影由“戏谑搞笑”向“严肃恐怖”转折的标志。

不同于港式惊悚片较为成熟的类型范式,新世纪后的内地惊悚片仍处于探索期。而面对基数更为庞大的消费群体,这片空白市场展示了它的蓝海潜力。

真正开启内地惊悚片吸金序幕的是2008年的《荒村客栈》,该片以300万投资成本收回2000万票房。同样的奇迹还上演在2011年由杨幂参演的《孤岛惊魂》上,仅以500万成本搏回9000多万票房。此后,内地惊悚片市场快速膨胀,以平均每两周一部的频率登上大银幕。

“以小博大”的票房神话也吸引了电影产业链上的大批创业者。

2007年,陈辉从福建起家建立恒业影业,他选择了一条最冷门而独特的道路——发行国内外的惊悚片。从《古宅迷魂》、《危情24小时》再到《冷瞳》,恒业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与此同时,陈辉开始与不同导演和创作者建立联系,试图让公司逐渐由下游发行端拓展到上游的制作出品。

叶伟民成为被看好的那个。作为香港导演北上拍片大潮中的一员,在陌生环境里,他选择了自己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用惊悚的外衣讲述人性与爱情。于是便有了2012年他与恒业的第一次合作——《绣花鞋》。

“这不是普通的惊悚电影,而是要讲述一个故事——在那样一个封建压抑又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不同思维的女性对命运、礼制所展示出来的反抗与挣扎。”叶伟民说道,“绣花鞋只是一个卖点。一打海报,大家都知道这是惊悚片了,这是监制文隽的一种计算。”

这部最终票房为4342万的电影除了带来商业回报外,更大的意义在于,其主创班底和东方式惊悚,为此后《京城81号》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京城81号》

“‘81号’的成功在于其走了一条与以往低质惊悚片截然不同的路线——在服化道方面做了升级,主创团队更有名气。无论给院线还是给观众都留下‘这不是一部low的惊悚片’的印象。”陈辉在此前采访中对《三声》表示。

对于国产惊悚片而言,《京城81号》被普遍认为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作品。它显现出国产惊悚片制造者在发展路线上的逐渐分化:部分电影公司在精细程度和制作成本上不断“加码”,而另外一批人则继续沿着原有套路,维持着低成本制作。

前者渴望复制这种“大片制作”模式,但至今为止都难言成功。2016年4月,由“京城81号”主创团队(即导演叶伟民、编剧文隽等)创作的《魔宫魅影》开画,票房仅为8000万。同年7月,由上海基美出品,林心如、何润东主演的《魔轮》票房仅为784万。

后者的出发点依然是:惊悚片受众和体量远小于其他商业类型片,在与大片竞争中存在先天劣势,只能走小成本路子。由于入行门槛相对较低,又有足够的盈利空间,投机者和粗制滥造的作品逐渐增多,国产惊悚片保持了数量意义的增长,但无论是单片还是整体票房,几乎都进入萎缩状态。

拐点在2015年开始出现。就在前一年票房过千万的惊悚片数量最多能达到11部,而这一数据在2015急剧减少。以“笔仙”为元素的系列惊悚片为例,从2012年到2015年,该系列的电影票房在2000万到8000万不等,而2016年《笔仙诡影》仅仅收获733万票房。

以惊悚片“杀入”市场的新公司也在此时遭遇市场萎缩的残酷事实。对于这一点,鑫岳影视副总经理李达深有体会。2014年,鑫岳曾因成功发行《诡镇》《封门诡影》等国产恐怖片引起市场关注,而如今公司70%的项目都已转向动画片。

李达谈到鑫岳最为成功的一个项目是2015年的《封门诡影》,共取得2563万票房,一举成为当年的国产恐怖片票房冠军。“精耕细作是主要原因,团队用了近8个月的时间给这个片子进行包装,这8个月我们只干这一件事。另外‘封门村’是国内几大灵异鬼宅之一,所以这个概念是有群众基础的。”

但是此后,由鑫岳发行的大部分惊悚片票房都难以过千万,李达意识到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涌进来的资金和项目增多了,但品质并没有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审查越来越严了,所以创造出来的东西也会受到限制。”

“中国电影是不能出现鬼的”

邹超军慌了。2018年10月,在电影上映前不久,他收到来自电影局的通知,要求更改《午夜幽灵》的片名,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电影《夜半凶铃》上,而这两部由他担任制片人的惊悚片此前都已经拿到公映许可证。

他决定背水一战,给电影局写了一份报告,大意是物料和海报都已经做了,不便再更改。令他意外的是,信奏效了,电影局手下留情,最终这部拍摄成本100多万的影片收获337万的票房,成为2018年惊悚片的年度票房冠军。

“其实那个片子本身品质很一般,但是去年整个惊悚片市场都非常低迷,即使很多上千万投入的影片票房也都非常低。”邹超军对《三声》说道。在营销策略上,他采取保留宣传策略。因为就在清明前夕,他刚刚目睹《中邪》被撤档。

《中邪》是由青年导演马凯执导的伪纪录片惊悚电影,讲述了两位大学生为了探索乡村的迷信文化,一同去山东临沂拍摄一部从算命角度切入,讲述还魂的伪纪录片,但却经历了种种危险的故事。

电影在2016年于西宁展映之后,不少影迷在豆瓣上对其评价颇高:“真实的乡村背景、国产迷信风俗的场景还原、以及整个故事从平常到恐惧的节奏变化”、“对于一部惊悚片来说,《中邪》实现了类型片的胜利——吓到了观众,还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

“《中邪》可能会给中国的恐怖片市场打一剂强心针。但它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中国是不能公开宣扬封建迷信的。” 基点影视发行副总裁杨磊说道。

相对于其他类型片,惊悚片更易触碰到政策雷区,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一部分影片内容的创作。因此,国产恐怖片基本陷入了“装神弄鬼”的套路,往往开头还能吸引人,但基本上不会逃出四种僵化的结局框架:精神病、人为阴谋、梦境、幻觉。恐怖氛围的“三板斧”永远都是转身遇到鬼、醒来梦一场、怨灵找小孩。

这种套路在中国惊悚片市场的早期阶段是适用的。“那时候的观众都是被‘骗’进电影院的。”杨磊对于这套“骗法”给出的解释是,“一个高概念的片名,再加上一个核心卖点,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则。”

对于“高概念”的定义,他例举《笔仙》、《碟仙》以及《怨灵人偶》等,都能让观众从片名直接能捕捉到明确的恐怖概念,并与自己想看的东西进行对号入座。“朝内81号”就是北京有名的鬼屋,相当于韩国的“昆池岩”,它们都属于高概念范畴,但因前者涉及到侵权,后才更名为《京城81号》。

其次是提取出核心卖点。基点影视目前为止最为卖座的国产惊悚片是2014年的《怨灵人偶》,票房近2600万。在宣传策略上,基点有意突出该片是由日本导演执导,“因为在观众的普遍印象中,日本惊悚片还是有品质保证的。”

然而经过“包装”后的影片,其本质内容不能给到观众惊喜,在经历一次次的“上当受骗”后,他们不再对国产惊悚片抱有幻想。与此同时,“恐怖片=鬼片”的误导性观念却在大众的认知里已根深蒂固,也成为创作者“画地为牢”的禁锢源头。

事实上,所谓的“鬼片”只是惊悚片的一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电影里是不能出现鬼的”,即使出现了,最终也只能被解释为幻想或梦境。

北上来内地拍片近二十年的叶伟民,对于内地电影的界限和规则有着清晰的认识,但他不认为它们是妨碍创作的主要原因。“什么叫创作自由,有责任才可有自由,我们必须要有社会责任去履行创作,而这一定是基于规则上的。”

叶伟民的三部惊悚片《绣花鞋》《京城81号》和《魔宫魅影》均是以戏剧故事为中心,惊悚效果只是一种类型手段。在他看来,有鬼没鬼不重要,心中有鬼才最可怕,而真正的惊悚永远是恐怖释放的前三秒。

“我们需要知道那个技巧在哪里,就是如何跟观众同步玩心理状态,但这只是一个技术活,技术活以外,核心价值观才是核心。其他东西可以计算,但是价值观无法计算。”叶伟民认为,即使是惊悚片也应回归正能量,真正打动人的不是真恐怖,而是里面的情感。

对于国内创作者而言,国外惊悚片在创作思路以及氛围营造上也值得研究。他们的题材内容各异,并且早已摆脱用“鬼”来刺激观众分泌肾上腺素的套路。如反类型尝试的《林中小屋》,挖掘更新奇点子的《寂静之地》,亦或是引入种族问题视角的《逃出绝命镇》等都有可取之处。

在惊悚氛围的营造上,鑫岳影视副总裁李达将之归纳为两类,一种是视听惊悚,比如突然出现面目狰狞的“鬼”以及美国常见的血腥场景;另一种是心理惊悚,这种恐怖感来源于恐怖氛围的营造。日韩惊悚片都偏心理惊悚,而国产惊悚片大多停留在较为低端的视听觉惊悚上。

“国内对于血腥场景也有限制,所以心理惊悚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方向。”李达说。

谁是下一个《京城81号》

谈起国产惊悚片的未来前景,杨磊的态度并不乐观。

“坦率来讲,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前景,一方面,创作端人才和优秀内容匮乏;另一方面,国家审查也遭遇较大阻力,一个内因,一个外因,两个都看不到希望。”

杨磊透露,目前基点影视发行的不少惊悚片仍是往年的“库存”,属于在相对宽松情况下拿到公映许可证,但没来得及发行的影片。长此以往,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恶性征兆。“我现在比较苦闷的就是作为发行公司,如果上游惊悚片越来越少,下游就枯竭了,我们也就吃不到食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到多久。”

在目前的情况下,发行方还需要提前垫付宣发费用。杨磊告诉《三声》:“往年行情好的时候,200万的宣发都算低的,现在撑死了70、80万。”宣传费用的不足某种程度上也会拉低最终的票房成绩。

在成本缩减的同时,国产惊悚片的收入渠道也在变窄。电视台目前已经不播放惊悚片,网络版权费用相比以前也大大降低,航空版权和农村数字院线票房则微薄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网大为代表的网生内容,对院线惊悚片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李达介绍,院线惊悚片的受众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生群体;二是低收入的三四线人群;剩下的可能是“深夜去电影院,看什么都无所谓”的人群。

其中,第二类人群与网大受众的小镇青年有极高的重合度,在时间和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便捷度更高的网大会抢夺院线惊悚片的受众。

但网大的兴起也为惊悚片公司提供了新的出路:在精细程度和制作成本上不断“加码” 的作品对视听体验有一定的要求,它们依然可以延续院线发行的方式。但对于期望“以小博大”的低成本作品来说,可以省去宣发环节所需的资金和资源的网络发行,或许不失为未来的出路之一。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惊悚片公司基于各自的特性仍然在不同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基点和鑫岳均是从发行惊悚片起家,二者也几乎踏上了相同的第二条道路:选择发行动画电影。

这更像是一个“别无选择”的最佳选择。因为除了惊悚片和动画片,其他诸如爱情、喜剧、动作等类型,都需要大卡司才可能有票房产出,只有恐怖片和动画片不需要明星,并且影院会在特定时间段给予排片。对于中小发行公司而言,这两种类型片尚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不错成绩。

90后制片人邹超军则在惊悚片的新题材上跃跃欲试。“传统1.0的土式惊悚片已经没有市场了,我希望做一部2.0版的有着未来时空概念的科幻惊悚片。在调性上一定是充满个人救赎的正能量。”

在他的蓝图里,还需配上优秀的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预计成本将在三千万左右。目前剧本已经通过审核。

陈辉依然保持着惊悚片大制作、高质量的逻辑,将恒业的下一部惊悚片“爆发”作品押在《黑瞳》上。在买下这部“有妖气”漫画网站连载的作品时,陈辉寄予《黑瞳》的期望就是“突破《京城81号》4.2亿的票房成绩”。

《黑瞳》

“《黑瞳》是点击率排名前三的一个恐怖漫画,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的剧本,邀请到的也是最顶级的编剧白一總,这部戏中你能够看到的鬼,能够看到的魂也好,僵尸也好,一定不是主角吃药幻想出来的。”他解释说。

谁都想做出下一个《京城81号》,但对目前国内涉足惊悚片的公司而言,首先必须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是:在国产惊悚片整体陷入“寂静”的当下,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市场所需要的,而制作公司又是否有能力生产这样的内容。

来源:三声

原标题:国产惊悚片陷入「寂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产惊悚片陷入“寂静”

在国产惊悚片整体陷入“寂静”的当下,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市场所需要的,而制作公司又是否有能力生产这样的内容。

《京城81号》剧照

作者:查沁君

编辑:申学舟

原定于清明档上映的惊悚片《山村怪谈》没能如期与观众见面,制片人邹超军有些失落。按照他的说法,在拿到龙标前的内容审查环节,他希望在电影内容上再做些调整。采访前,他正在为另一部新片《午夜怪谈》做准备工作,如果不再出意外,这部片子将于5月10日上映。

“从去年7月到现在,惊悚片基本处于一个‘沉寂’的状态。”尽管邹超军对这两个项目全程都很上心,但观众对此的热情并不高,两部电影在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数均不超过3000人。

整个四月原本有7部惊悚片定档,但有2部未能按期上映。其中仅《碟仙实录》想看人数逾4万,其余几部的想看人数均在几千徘徊。相比之下,近期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这一数字已经超过330万人。

即使是纵向来看,这种沉寂也十分明显。一年以前,邹超军一手操盘的项目《午夜幽灵》仅获得337万元,但已是当年惊悚片的年度票房冠军。这距离五年前国产惊悚片的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京城81号》相去甚远,该片最终票房超过4亿元。

“每个电影都有自己的命,可能《京城81号》就是刚好碰上最好的时候。”该片导演叶伟民对《三声》解释说。

《京城81号》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其偶然性一方面在于,社交媒体对“朝内81号”的持续发酵下,影片本身有了更高的大众认知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同档期缺少高质量的惊悚类型片,与它同期上映的是《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

其必然性则在于市场对高质量惊悚类型片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电影票房呈现30%的增长,惊悚片市场份额也由2010年的1.8亿增至2014年的9.9亿。

但此后的数年间,国产惊悚片保持了数量意义的增长,由2013年的19部增至2016年的46部,但无论是单片还是整体票房,几乎都进入萎缩状态。也因此,在《京城81号》之后,国内专注此类型片的公司开始出现明确分化:极少数电影公司在精细程度和制作成本上不断“加码”;一部分转做其他类型片;剩下的则继续着惊悚片“以小博大”的原有套路,维持着低成本制作。

“惊悚片在中国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基点影视发行副总裁杨磊判断称,“我们现在正处于下滑阶段的末尾,这是一个垂直状态。”

国产惊悚片所遇见的困境是清晰的。首先,自去年中国电影局首次被划归到中宣部,惊悚片内容已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其次,创作者对于类型理解、故事创新以及创作热情的缺失成为腰斩内容的第二把利刃;此外,长年接受海外优质惊悚片教育的观众,也逐渐丧失对国产惊悚片的信心。

在国内“电影中不能有鬼”的原则和相对严格的审查制度下,制造心理惊悚并在情感上与观众形成共鸣,或许将成为破除以上三重障碍的重要出路。

“惊悚片并不等于鬼片,我们必须要打破一些东西。”叶伟民说。

“抛物线式”的发展历程

1996年,香港,叶伟民执导了自己的首部惊悚片《怪谈协会》。

这部和马伟豪、钱文琦一起合作完成的影片,延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三段式的短片恐怖路线,故事短小精悍、人物关系简洁。但不同于此前仅以恐吓为中心的《阴阳路》和《夜半一点钟》,《怪谈协会》将重点放在故事的叙述和氛围的营造上,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成为一大亮点。

港式惊悚片的一个巅峰是1999年的《山村老尸》,这部构成无数内地80、90后童年阴影的影片被誉为“中国版午夜凶铃”。它摒弃了以往香港恐怖电影的套路,采用了一种颇具隐喻和心理暗示的恐怖风格,某种意义上,它是华语恐怖电影由“戏谑搞笑”向“严肃恐怖”转折的标志。

不同于港式惊悚片较为成熟的类型范式,新世纪后的内地惊悚片仍处于探索期。而面对基数更为庞大的消费群体,这片空白市场展示了它的蓝海潜力。

真正开启内地惊悚片吸金序幕的是2008年的《荒村客栈》,该片以300万投资成本收回2000万票房。同样的奇迹还上演在2011年由杨幂参演的《孤岛惊魂》上,仅以500万成本搏回9000多万票房。此后,内地惊悚片市场快速膨胀,以平均每两周一部的频率登上大银幕。

“以小博大”的票房神话也吸引了电影产业链上的大批创业者。

2007年,陈辉从福建起家建立恒业影业,他选择了一条最冷门而独特的道路——发行国内外的惊悚片。从《古宅迷魂》、《危情24小时》再到《冷瞳》,恒业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与此同时,陈辉开始与不同导演和创作者建立联系,试图让公司逐渐由下游发行端拓展到上游的制作出品。

叶伟民成为被看好的那个。作为香港导演北上拍片大潮中的一员,在陌生环境里,他选择了自己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用惊悚的外衣讲述人性与爱情。于是便有了2012年他与恒业的第一次合作——《绣花鞋》。

“这不是普通的惊悚电影,而是要讲述一个故事——在那样一个封建压抑又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不同思维的女性对命运、礼制所展示出来的反抗与挣扎。”叶伟民说道,“绣花鞋只是一个卖点。一打海报,大家都知道这是惊悚片了,这是监制文隽的一种计算。”

这部最终票房为4342万的电影除了带来商业回报外,更大的意义在于,其主创班底和东方式惊悚,为此后《京城81号》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京城81号》

“‘81号’的成功在于其走了一条与以往低质惊悚片截然不同的路线——在服化道方面做了升级,主创团队更有名气。无论给院线还是给观众都留下‘这不是一部low的惊悚片’的印象。”陈辉在此前采访中对《三声》表示。

对于国产惊悚片而言,《京城81号》被普遍认为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作品。它显现出国产惊悚片制造者在发展路线上的逐渐分化:部分电影公司在精细程度和制作成本上不断“加码”,而另外一批人则继续沿着原有套路,维持着低成本制作。

前者渴望复制这种“大片制作”模式,但至今为止都难言成功。2016年4月,由“京城81号”主创团队(即导演叶伟民、编剧文隽等)创作的《魔宫魅影》开画,票房仅为8000万。同年7月,由上海基美出品,林心如、何润东主演的《魔轮》票房仅为784万。

后者的出发点依然是:惊悚片受众和体量远小于其他商业类型片,在与大片竞争中存在先天劣势,只能走小成本路子。由于入行门槛相对较低,又有足够的盈利空间,投机者和粗制滥造的作品逐渐增多,国产惊悚片保持了数量意义的增长,但无论是单片还是整体票房,几乎都进入萎缩状态。

拐点在2015年开始出现。就在前一年票房过千万的惊悚片数量最多能达到11部,而这一数据在2015急剧减少。以“笔仙”为元素的系列惊悚片为例,从2012年到2015年,该系列的电影票房在2000万到8000万不等,而2016年《笔仙诡影》仅仅收获733万票房。

以惊悚片“杀入”市场的新公司也在此时遭遇市场萎缩的残酷事实。对于这一点,鑫岳影视副总经理李达深有体会。2014年,鑫岳曾因成功发行《诡镇》《封门诡影》等国产恐怖片引起市场关注,而如今公司70%的项目都已转向动画片。

李达谈到鑫岳最为成功的一个项目是2015年的《封门诡影》,共取得2563万票房,一举成为当年的国产恐怖片票房冠军。“精耕细作是主要原因,团队用了近8个月的时间给这个片子进行包装,这8个月我们只干这一件事。另外‘封门村’是国内几大灵异鬼宅之一,所以这个概念是有群众基础的。”

但是此后,由鑫岳发行的大部分惊悚片票房都难以过千万,李达意识到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涌进来的资金和项目增多了,但品质并没有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审查越来越严了,所以创造出来的东西也会受到限制。”

“中国电影是不能出现鬼的”

邹超军慌了。2018年10月,在电影上映前不久,他收到来自电影局的通知,要求更改《午夜幽灵》的片名,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电影《夜半凶铃》上,而这两部由他担任制片人的惊悚片此前都已经拿到公映许可证。

他决定背水一战,给电影局写了一份报告,大意是物料和海报都已经做了,不便再更改。令他意外的是,信奏效了,电影局手下留情,最终这部拍摄成本100多万的影片收获337万的票房,成为2018年惊悚片的年度票房冠军。

“其实那个片子本身品质很一般,但是去年整个惊悚片市场都非常低迷,即使很多上千万投入的影片票房也都非常低。”邹超军对《三声》说道。在营销策略上,他采取保留宣传策略。因为就在清明前夕,他刚刚目睹《中邪》被撤档。

《中邪》是由青年导演马凯执导的伪纪录片惊悚电影,讲述了两位大学生为了探索乡村的迷信文化,一同去山东临沂拍摄一部从算命角度切入,讲述还魂的伪纪录片,但却经历了种种危险的故事。

电影在2016年于西宁展映之后,不少影迷在豆瓣上对其评价颇高:“真实的乡村背景、国产迷信风俗的场景还原、以及整个故事从平常到恐惧的节奏变化”、“对于一部惊悚片来说,《中邪》实现了类型片的胜利——吓到了观众,还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

“《中邪》可能会给中国的恐怖片市场打一剂强心针。但它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中国是不能公开宣扬封建迷信的。” 基点影视发行副总裁杨磊说道。

相对于其他类型片,惊悚片更易触碰到政策雷区,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一部分影片内容的创作。因此,国产恐怖片基本陷入了“装神弄鬼”的套路,往往开头还能吸引人,但基本上不会逃出四种僵化的结局框架:精神病、人为阴谋、梦境、幻觉。恐怖氛围的“三板斧”永远都是转身遇到鬼、醒来梦一场、怨灵找小孩。

这种套路在中国惊悚片市场的早期阶段是适用的。“那时候的观众都是被‘骗’进电影院的。”杨磊对于这套“骗法”给出的解释是,“一个高概念的片名,再加上一个核心卖点,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则。”

对于“高概念”的定义,他例举《笔仙》、《碟仙》以及《怨灵人偶》等,都能让观众从片名直接能捕捉到明确的恐怖概念,并与自己想看的东西进行对号入座。“朝内81号”就是北京有名的鬼屋,相当于韩国的“昆池岩”,它们都属于高概念范畴,但因前者涉及到侵权,后才更名为《京城81号》。

其次是提取出核心卖点。基点影视目前为止最为卖座的国产惊悚片是2014年的《怨灵人偶》,票房近2600万。在宣传策略上,基点有意突出该片是由日本导演执导,“因为在观众的普遍印象中,日本惊悚片还是有品质保证的。”

然而经过“包装”后的影片,其本质内容不能给到观众惊喜,在经历一次次的“上当受骗”后,他们不再对国产惊悚片抱有幻想。与此同时,“恐怖片=鬼片”的误导性观念却在大众的认知里已根深蒂固,也成为创作者“画地为牢”的禁锢源头。

事实上,所谓的“鬼片”只是惊悚片的一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电影里是不能出现鬼的”,即使出现了,最终也只能被解释为幻想或梦境。

北上来内地拍片近二十年的叶伟民,对于内地电影的界限和规则有着清晰的认识,但他不认为它们是妨碍创作的主要原因。“什么叫创作自由,有责任才可有自由,我们必须要有社会责任去履行创作,而这一定是基于规则上的。”

叶伟民的三部惊悚片《绣花鞋》《京城81号》和《魔宫魅影》均是以戏剧故事为中心,惊悚效果只是一种类型手段。在他看来,有鬼没鬼不重要,心中有鬼才最可怕,而真正的惊悚永远是恐怖释放的前三秒。

“我们需要知道那个技巧在哪里,就是如何跟观众同步玩心理状态,但这只是一个技术活,技术活以外,核心价值观才是核心。其他东西可以计算,但是价值观无法计算。”叶伟民认为,即使是惊悚片也应回归正能量,真正打动人的不是真恐怖,而是里面的情感。

对于国内创作者而言,国外惊悚片在创作思路以及氛围营造上也值得研究。他们的题材内容各异,并且早已摆脱用“鬼”来刺激观众分泌肾上腺素的套路。如反类型尝试的《林中小屋》,挖掘更新奇点子的《寂静之地》,亦或是引入种族问题视角的《逃出绝命镇》等都有可取之处。

在惊悚氛围的营造上,鑫岳影视副总裁李达将之归纳为两类,一种是视听惊悚,比如突然出现面目狰狞的“鬼”以及美国常见的血腥场景;另一种是心理惊悚,这种恐怖感来源于恐怖氛围的营造。日韩惊悚片都偏心理惊悚,而国产惊悚片大多停留在较为低端的视听觉惊悚上。

“国内对于血腥场景也有限制,所以心理惊悚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方向。”李达说。

谁是下一个《京城81号》

谈起国产惊悚片的未来前景,杨磊的态度并不乐观。

“坦率来讲,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前景,一方面,创作端人才和优秀内容匮乏;另一方面,国家审查也遭遇较大阻力,一个内因,一个外因,两个都看不到希望。”

杨磊透露,目前基点影视发行的不少惊悚片仍是往年的“库存”,属于在相对宽松情况下拿到公映许可证,但没来得及发行的影片。长此以往,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恶性征兆。“我现在比较苦闷的就是作为发行公司,如果上游惊悚片越来越少,下游就枯竭了,我们也就吃不到食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到多久。”

在目前的情况下,发行方还需要提前垫付宣发费用。杨磊告诉《三声》:“往年行情好的时候,200万的宣发都算低的,现在撑死了70、80万。”宣传费用的不足某种程度上也会拉低最终的票房成绩。

在成本缩减的同时,国产惊悚片的收入渠道也在变窄。电视台目前已经不播放惊悚片,网络版权费用相比以前也大大降低,航空版权和农村数字院线票房则微薄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网大为代表的网生内容,对院线惊悚片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李达介绍,院线惊悚片的受众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生群体;二是低收入的三四线人群;剩下的可能是“深夜去电影院,看什么都无所谓”的人群。

其中,第二类人群与网大受众的小镇青年有极高的重合度,在时间和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便捷度更高的网大会抢夺院线惊悚片的受众。

但网大的兴起也为惊悚片公司提供了新的出路:在精细程度和制作成本上不断“加码” 的作品对视听体验有一定的要求,它们依然可以延续院线发行的方式。但对于期望“以小博大”的低成本作品来说,可以省去宣发环节所需的资金和资源的网络发行,或许不失为未来的出路之一。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惊悚片公司基于各自的特性仍然在不同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基点和鑫岳均是从发行惊悚片起家,二者也几乎踏上了相同的第二条道路:选择发行动画电影。

这更像是一个“别无选择”的最佳选择。因为除了惊悚片和动画片,其他诸如爱情、喜剧、动作等类型,都需要大卡司才可能有票房产出,只有恐怖片和动画片不需要明星,并且影院会在特定时间段给予排片。对于中小发行公司而言,这两种类型片尚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不错成绩。

90后制片人邹超军则在惊悚片的新题材上跃跃欲试。“传统1.0的土式惊悚片已经没有市场了,我希望做一部2.0版的有着未来时空概念的科幻惊悚片。在调性上一定是充满个人救赎的正能量。”

在他的蓝图里,还需配上优秀的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预计成本将在三千万左右。目前剧本已经通过审核。

陈辉依然保持着惊悚片大制作、高质量的逻辑,将恒业的下一部惊悚片“爆发”作品押在《黑瞳》上。在买下这部“有妖气”漫画网站连载的作品时,陈辉寄予《黑瞳》的期望就是“突破《京城81号》4.2亿的票房成绩”。

《黑瞳》

“《黑瞳》是点击率排名前三的一个恐怖漫画,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的剧本,邀请到的也是最顶级的编剧白一總,这部戏中你能够看到的鬼,能够看到的魂也好,僵尸也好,一定不是主角吃药幻想出来的。”他解释说。

谁都想做出下一个《京城81号》,但对目前国内涉足惊悚片的公司而言,首先必须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是:在国产惊悚片整体陷入“寂静”的当下,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市场所需要的,而制作公司又是否有能力生产这样的内容。

来源:三声

原标题:国产惊悚片陷入「寂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