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记实丨青羊小区,藏着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记实丨青羊小区,藏着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

留在我们心中的曾经,永远不会被时间带走。

文/界面四川 华苓

青羊小区很小,

只包括南起青羊东一路北至青羊东二路,

西起一环路东至枣子巷这一带区域;

青羊小区很大,

满载着无数50后、60后的生活轨迹

以及80、90后的儿时记忆。

我,也不例外。

拆迁安置+单位宿舍,青羊小区两大主

青羊小区形成于上世纪80、90年代,别看现在的它处于西一环内,但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当年,那里可是妥妥的“城边边”,是安置春熙路、青年路、羊市街等最早一批拆迁户的小区。

▲青羊小区

同时,青羊小区作为老成都口中的“西贵”之处,还聚集了不少政府部门机关及其单位宿舍,例如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物探队、地质大厦等。

▲青羊小区一角

这两大人群青羊小区的两大主角。他们共同创造了青羊小区90年代的辉煌,也共同坚守住青羊小区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

90年代的辉煌:青羊小区夜市

90年代的成都,虽然已经有了百货大楼这类商场,但在大家的荷包都不算丰厚的当时,上商场还是比较奢侈的事。所以,夜市才是更多老百姓购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青羊北路就像“万花筒”一样神奇又吸引人。

一到晚上,这条400米长的小道两侧便林立着各个小摊位,有甜蜜蜜的蒸蒸糕、搅搅糖;有五颜六色的小裙子、新鞋子;也有开学要用的新书包、文具盒......

▲搅搅糖

那时,青羊小区对我的吸引力,大概就是只要爸妈说一声去夜市,就算看不成电视台正在播的《还珠格格》,我也毫不犹疑地跟着出门。

在夜市上,每笔生意的做成,都是经过一场“血雨腥风”的杀价大战。

“老板,你这个有没得少?说卖价”

“姐,都是广货,本来就没挣你好多,就不讲了哈”

“你这个颜色有点灰,可要可不要,算了嘛,那我再看下”

(眉头一皱,作势转身,耳朵竖起等到老板说↓)

“唉唉唉,等下,姐,你说好多嘛?”

Duang~杀价技巧get√

在这里,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以至于在夜市拆迁多年以后,仍然有不少“吃货”常常回来寻找记忆中的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

新时代的坚守:青羊小区菜市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外界日新月异,但青羊小区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还是当初的样子。

▲青羊小区菜市场

就连当年坐在爸爸自行车后面逛的菜市场还是那样:

1元、2元,这里的菜打堆堆地卖;

▲明码标价

一捆一捆,这里的花一斤一斤地卖;

▲鲜花论斤卖

这里的店子随便一问都是二三十年历史。我还没出生就开起来了,现在我长大了他还在。每次去菜市场,总能看到老板熟悉的面孔、找到熟悉的味道。

王记的肥肠粉、锅盔;臭一回的臭豆腐、油灯鼓、手工鱼丸;战旗包子的豇豆包、鲜肉包;王妈的手撕兔......

▲依然是小时候的味道

▲不辞辛苦,只为记忆中的“老味道”

被青羊小区菜市场养刁了的成都娃儿,无论去哪里,都觉得曾经沧海。

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

是美食,也不止美食,到底什么是最资格的成都味道?走在青羊小区随处一角你便可以看到:

是老邻居们的相互陪伴,从年轻到衰老,从儿女聊到孙辈,咱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三五友邻,开心聊天

是老手艺人的坚守,不求赚多少钱,但可以帮到来往街坊,也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发光发热;

▲修鞋、配钥匙

这就是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人情味、市井气。

生活总是很忙,我们忙着成长、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却不知不觉丢失了小时候曾有的味道。而青羊小区的存在,却能让我们找回它。

▲青羊小区一角

毋庸置疑,对比外面的世界,几十年如一日的青羊小区垂垂老矣。

童年的记忆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但留在我们心中的曾经,永远不会被时间带走。

作为成都人,

很荣幸,能见证成都的日新月异,

更庆幸,还能找到老成都的味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记实丨青羊小区,藏着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

留在我们心中的曾经,永远不会被时间带走。

文/界面四川 华苓

青羊小区很小,

只包括南起青羊东一路北至青羊东二路,

西起一环路东至枣子巷这一带区域;

青羊小区很大,

满载着无数50后、60后的生活轨迹

以及80、90后的儿时记忆。

我,也不例外。

拆迁安置+单位宿舍,青羊小区两大主

青羊小区形成于上世纪80、90年代,别看现在的它处于西一环内,但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当年,那里可是妥妥的“城边边”,是安置春熙路、青年路、羊市街等最早一批拆迁户的小区。

▲青羊小区

同时,青羊小区作为老成都口中的“西贵”之处,还聚集了不少政府部门机关及其单位宿舍,例如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物探队、地质大厦等。

▲青羊小区一角

这两大人群青羊小区的两大主角。他们共同创造了青羊小区90年代的辉煌,也共同坚守住青羊小区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

90年代的辉煌:青羊小区夜市

90年代的成都,虽然已经有了百货大楼这类商场,但在大家的荷包都不算丰厚的当时,上商场还是比较奢侈的事。所以,夜市才是更多老百姓购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青羊北路就像“万花筒”一样神奇又吸引人。

一到晚上,这条400米长的小道两侧便林立着各个小摊位,有甜蜜蜜的蒸蒸糕、搅搅糖;有五颜六色的小裙子、新鞋子;也有开学要用的新书包、文具盒......

▲搅搅糖

那时,青羊小区对我的吸引力,大概就是只要爸妈说一声去夜市,就算看不成电视台正在播的《还珠格格》,我也毫不犹疑地跟着出门。

在夜市上,每笔生意的做成,都是经过一场“血雨腥风”的杀价大战。

“老板,你这个有没得少?说卖价”

“姐,都是广货,本来就没挣你好多,就不讲了哈”

“你这个颜色有点灰,可要可不要,算了嘛,那我再看下”

(眉头一皱,作势转身,耳朵竖起等到老板说↓)

“唉唉唉,等下,姐,你说好多嘛?”

Duang~杀价技巧get√

在这里,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以至于在夜市拆迁多年以后,仍然有不少“吃货”常常回来寻找记忆中的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

新时代的坚守:青羊小区菜市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外界日新月异,但青羊小区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还是当初的样子。

▲青羊小区菜市场

就连当年坐在爸爸自行车后面逛的菜市场还是那样:

1元、2元,这里的菜打堆堆地卖;

▲明码标价

一捆一捆,这里的花一斤一斤地卖;

▲鲜花论斤卖

这里的店子随便一问都是二三十年历史。我还没出生就开起来了,现在我长大了他还在。每次去菜市场,总能看到老板熟悉的面孔、找到熟悉的味道。

王记的肥肠粉、锅盔;臭一回的臭豆腐、油灯鼓、手工鱼丸;战旗包子的豇豆包、鲜肉包;王妈的手撕兔......

▲依然是小时候的味道

▲不辞辛苦,只为记忆中的“老味道”

被青羊小区菜市场养刁了的成都娃儿,无论去哪里,都觉得曾经沧海。

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

是美食,也不止美食,到底什么是最资格的成都味道?走在青羊小区随处一角你便可以看到:

是老邻居们的相互陪伴,从年轻到衰老,从儿女聊到孙辈,咱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三五友邻,开心聊天

是老手艺人的坚守,不求赚多少钱,但可以帮到来往街坊,也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发光发热;

▲修鞋、配钥匙

这就是最资格的老成都味道——人情味、市井气。

生活总是很忙,我们忙着成长、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却不知不觉丢失了小时候曾有的味道。而青羊小区的存在,却能让我们找回它。

▲青羊小区一角

毋庸置疑,对比外面的世界,几十年如一日的青羊小区垂垂老矣。

童年的记忆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但留在我们心中的曾经,永远不会被时间带走。

作为成都人,

很荣幸,能见证成都的日新月异,

更庆幸,还能找到老成都的味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