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消金界
“怎么现在一打开手机,就有好几家现金贷平台,拼命给我发他们家的借款短信啊。”卢姗在和朋友微信聊天时,连打三个“捂脸”的表情。
让卢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从未在任何现金贷平台上,留下个人信息,更别说借款了。
“他们是如何知道我的手机号呢?”
卢姗不知道的是,通过短信,为现金贷平台导流,是曾经最为热门的方式之一。
但随着投诉增多、监管趋严,这种方式逐渐转为地下。
他们凭着各种手段,死灰复燃,大有恢复往日荣光的迹象。
招聘网站的猫腻
现在回想起来,卢姗也只是在几家招聘网站上注册了个人信息、留下了联系方式。
很多现金贷公司,会从招聘网站运维人员那里,获取用户号码,因为在这些招聘网站上注册的用户,大都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
社会阅历不够,常常缺钱用,他们就是现金贷公司,最好的目标客户。
现金贷公司,对于获取这批客户,可以说是“不惜血本”。
“他们用一元/条的价格,从招聘网站运维人员那里,购买这批小孩的信息数据。经常一买就是几万条。”一位从业者如是告诉消金界。
在监管强调隐私信息保护的当下,总会有人,抵挡不住金钱诱惑,选择铤而走险。
而这,还只是“现金贷短信行业”的冰山一角。
庞大产业链
“这个行业,牛鬼蛇神,复杂的很,有专门提供短信平台的、有倒买倒卖用户数据的,还有专门整合各种资源,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最终以CPA(注册和安装量)或者CPS(注册并消费)的方式,和用户结算。”现金贷短信从业者嘉伟,向消金界如是表示。
一般而言,传统意义上发送企业短信的方式是,包括创蓝253、梦网这些大的短信平台,会给企业用户提供一套SaaS系统,由用户自行向这套SaaS系统导入号码、编辑内容,经平台确认后,即可发送。
相当于,短信公司只是提供,移动、联通、电信这三个发送通道。很多短信平台,还要求用户采取充值预付模式,也就是需要提前充值数万元,才可开始发送短信。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几家大型短信发送平台,只能给诸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内的公司引流,不能给大多数小贷公司提供服务。
像正常的注册类短信,验证码类短信,其发送成本,一般在1-2分一条。
“但现金贷类短信,因为面临着被用户投诉而封停渠道的风险,所以短信平台在给现金贷企业提供服务时,价格会加到6-7分/条。”嘉伟说道。
即便如此,现金贷短信转化率也很高,达到了3%左右,就是说,发送100条短信,就会由3个左右的注册用户。
这样算下来,每个用户的注册成本,最差最差,也在6元左右。
相比从信息流、贷款超市等渠道获客,动辄50元一个点击,性价比着实要高出不少。而且价格异常稳定。
一般短信平台是按UV和用户结算的,巅峰时刻,这种短信平台日入百万。
但这种短信平台注册成本很高,需要去工信部办理SP许可证,此外,办理此证,需公司注册金达到1000万元。
很多个人并没有这些资质,就算有,国家也明令禁止短信平台,发送带有“贷款、放款”等字样的短信。
一些玩家就会从运营商那里,私自开几条渠道,帮助现金贷企业导流,美名其曰,“短信代理商”。
据嘉伟表示,运营商是不在意你拿这个渠道要干什么,他只在意你的投诉率。
但事实上,在关停之前,这些代理商所赚得钱,早就覆盖成本。
所以这些非正规渠道,并不在乎监管打压。
有从业者表示,就在315前后几天,还看到几个短信服务商,不间断地发送着现金贷短信。
要识别这些非正规渠道也不难,正规短信服务商所发送的短信,是以“1065”开头的,而非正规短信渠道商所发送的现金贷信息,大多以“9”开头。
当然并非所有现金贷企业,都能从类似招聘网站的渠道,拿到用户数据,他们若想通过现金贷短信获客,会从用户数据出售商那里购买数据。
若是连数据中介都无法触达,只能寻求这个产业链中,资源整合者的帮助了。
这批人人脉广、资源多。
他们首先会帮你从数据出售商那里,购买数据,再在运营商处开一个渠道,为用户充值短信,帮用户完成一站式获客。
剩下的就是等着收获,并交“好处费”。
数据才是金矿
“在这个行业中,渠道分为369等,而决定渠道价值的,就是用户数据是否精确,”上述行业人士继续说道,“先不说你没有数据,就不能触达用户,就是一个老赖的手机号,和一个信用记录良好、按时还款用户的手机号,其价值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这个行业,掌握优质用户数据的那批人,就掌握了话语权。
就算是最牛的资源整合者,也不得不向拥有优质数据提供者低头。
那么除了从招聘网站处爬虫的数据,这些数据还有那些来源呢?
一部分数据,是从现金贷企业,自行流出的。
必须注意到的是,现在市面上,所有APP都需要用到短信。
包括网贷平台也不例外,申请时、注册时、登陆时,都需要用到的验证码。下款成功后,银行也会有一个通知类短信发出。
还有最终,贷款期限快到了,平台会自动发送,类似催促还款类的短信。
这么多种类的短信,如此之多的数据,平台会将其构建成一个数据模型,分析哪些用户是最优质的用户,哪些此优质,哪些劣质,再用短信的形式,提高放款额度,进行二次精准推送。
很多不正规的平台,甚至会直接售卖这些用户数据。
“哎,毕竟把这些数据拿到手,也投了不少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批人不下款,让我们没有钱挣吧!”嘉伟笑着摇了摇头。
还有一部分数据,是由短信平台内鬼流出。
但短信公司发送信息时,是实时脱敏的,前三后四,中间4位是看不到的。内鬼就算有这个贼心,又如何掌握脱敏技术呢?
简单,“行业通用的是MD5加密,各家基本不会有太大差别。”某名从业者表示,这种经过简单加密的号码,破解起来极为简单。
还有一部分数据的来源,则更具高科技含量,是通过WIFI探针,来获取用户数据的。
首先,通过探针盒子,识别到连接无限网络的手机。然后,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用户的私人MAC信息。再将MAC转换为手机号码,与大数据相互“匹配”。再利用仿真人的AI机器人进行外呼。
这些探针盒子广泛分布在商场、超市、办公写字楼、便利店等公众场所中,隐蔽性非常强。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过这种“手法”。
拿到信息的商户,之后采用“智能语音+短信”的方式,为现金贷引流。
他们先用智能机器人,批量向用户播送贷款信息,只要用户表现出兴趣,再给其发送现金贷短信,这样就事半功倍了。
屡禁不止
多家媒体曾表示,随着举报数量的增多,现金贷短信营销,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一本万利的生意,挡不住有些人刀尖舔血。
据嘉伟透露,某名温州商人,放高利贷,资本就一千万,一年多挣了一个多亿。
但在任何门户网站、APP上,都见不到其产品的踪迹,因为他们不上贷超、不上任何信息流,只用短信获客,而且都是卖给优质客户。
运营商都不管管吗?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现金贷发送营销短信时,会在其中夹杂,大量的验证码、通知类短信,去冲二百万分之一的投诉率。
原来,运营商有个规则是,如果200万条短信中,有一条是投诉短信,就会封掉渠道。也就是说,投诉率不能大于二百万分之一。
降低投诉率,可以减少分子,当然也可以增加分母。
运营商一看投诉率下来了,也就不管深究,他们到底是怎么用这个渠道的。
他们这招是从哪学的?
一位接近正规、大型短信平台的从业者告诉消金界,正规平台在服务银行、持牌消费金融等平台时,往往也会接到很多投诉。为了冲淡投诉率,就会拉大量的验证码、通知类短信,以避免渠道的封停。
相似的手法,只是不同的业务。黑与白,往往只在一线之间。
嘉伟用低沉的语气说,就算赚了点钱,自己也准备离开这个行业。
“看看自媒体,或者小说吧。”
违法的事儿,做起来总是担惊受怕,担心哪一天就被“查水表”,进去了。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是现金贷蛋糕实在诱人,在利益趋势下,不知还有多少趋利者,摩拳擦掌,准备在这里大干一票。
* 文中出现的人物部分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