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谁捧红了“男色经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谁捧红了“男色经济”?

传媒所引导的“男色时代”背后,是蓬勃生长着的女性文化,女性自身审美主体意识的回归。当市场上的“热门商品”,获得巨大市场份额与商业利益时,同质性的“商品”就会迅速出现分享市场份额与扩充商业价值。

文 | 财经无忌 韦航

公元291年,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很郁闷。

并不是担心自己的三都赋卖的不好,而是他觉得自己的脸不好看。

他在同侪潘安的身上发现,帅是可以用来吃饭的。

那时的潘安承受着不符合年龄的帅气,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每次出城游玩,众多粉丝都会汹涌围观,导致大街小巷被围得水泄不通。

在一次驾车出游时,路边早已挤满了围观的群众。

西晋时期的交警正费力地疏导交通,一群人高呼“潘安潘安”,另一群人马上跟上“好帅好帅”。

街上大姑娘瞅见他,个个垂涎欲滴,争着往他车上扔水果表达爱意,场面一时相当混乱。

即便现场混乱,但是潘安还是一边提醒着粉丝别挤,一边收下粉丝的水果。

出一趟门回来,就拉一车水果,活脱脱的古代版投币点赞。

免费的水果谁不想吃,左思于是模仿潘安,穿戴一新,驾车出行。

虽然左思曾写出超级畅销书《三都赋》,并创造了“洛阳纸贵”的神话。

不过由于他实在太丑,每次出门,换回来的都是满满一车石头。

女子们也没好气的对他吐唾沫,你也配称帅哥?

左思只得垂头丧气地灰溜溜离开。

在西晋看脸的时代,著名帅哥卫玠也享受了类似的待遇。

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的围观,锣鼓喧天,红旗飘飘。

而且“卫粉”们思想开放,个性张扬。

不仅扔水果求关注,还矫情的拉拉扯扯求抱抱。

在一次出游中,卫玠的马车在街上行走缓慢,粉丝的压力让卫玠精疲力竭。

从南昌到南京一路颠簸,让本来有病的卫玠劳累过度,最终亡故。

一代帅哥竟然被人给看死了,帅哥并不容易,有时还有生命危险。

而从古至今,在消费文化盛行的情况下,女性已成为男色消费诉求主要的对象。

01

2001年刚过元旦,北京一家影碟店的朱老板发现了一个现象。

他上个月进的20套流星花园,被一抢而空。

没办法,又新进了80套流星花园,结果在3日内就卖光。

元旦期间是当时北京碟市最火热的时期。

一部没有任何内地电视台推出的青春偶像剧,成为了北京碟市一时的销量冠军。

等到《流星花园》在台湾华视正式首播,就以平均收视6.99的成绩,刷新了台湾电视剧收视记录。

后来风靡亚洲,创下了多地收视记录。

而以F4量身打造的《流星雨》唱片,在内地的发行量达 60万张。

在此之前,八九十年代风行的是,日本明星高仓健所代表的成熟男性形象。

不苟言笑,高大威猛。

相较之下,以唐国强为代表的本土小生,则被讥讽地加上了“奶油”二字的定语。

不少中国男演员甚至收起笑容,在脸上写满刻意的沧桑。

如同冯唐所说,《流星花园》最伟大的社会意义,让人们认识到,男色,和红色、绿色、黄色、女色一样,也是一种颜色。

到了2005年,出现了一个现象级节目——超级女声。

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折腾之后,最终的评选结果却有些让人感到诧异。

“超级女声”的冠军李宇春、亚军周笔畅,都并不具有男性视角中的“女性”的美丽外形。

就李宇春来说,她身材瘦削,脸部线条棱角分明,显然偏离了传统的女性身体的审美标准。

但依靠如此“中性”,甚至稍偏“男相”的外形,得到了成百万计的粉丝的追捧,甚至已经到了癫狂的程度。

由于“超女”迷要给支持的选手投票,首先要花1元钱定制短信,收到回复后才能投票,每投一票需要0.1元。

因为铁杆的“超女”迷一人都投15票,所以相当于每15票2.5元。

而短信利润的真正大头,是之后向观众发送有关超级女声及卫视节目信息。

一旦用户发送投票短信,就被运营商默认收关于“超女”各类资讯与花絮的增值服务,基本服务费为6元。

在第一届超级女声,短信总收入约1300万元。

而到了李宇春这一届,这个数字达到3000万元,甚至已经超过了广告收入,翻了一倍多。

传媒所引导的“男色时代”背后,是蓬勃生长着的女性文化,女性自身审美主体意识的回归。

2006 年 6 月,《南方周刊》更是发表了对“男色”进行明码标价的文章。

文中大胆提问,男色大拍卖,你够胆消费吗?

第一次将男明星“明码标价”进行点评,马天宇只要花费500块就能陪玩一天,蒲巴甲300块就能陪你打球。

“男色”消费的另一个发展大年在2014 年。

以《古剑奇谭》为开端的国产 IP 剧,在2014-2015 年度捧红了李易峰、杨洋等一批男星。

根据Vlinkage统计,《古剑奇谭》电视剧网络总播放量突破90亿。

网络剧《盗墓笔记》的总播放量有27亿,《微微一笑很倾城》以88亿播放量收官,即使口碑扑街的《青云志》也有133亿的播放量。

观看电视剧的90后、00后总占比达76.1%,女性粉丝的比例高达76%。

一时间,“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得女性者得天下”成为互联网电视时代的圭臬。

“小鲜肉”这个充满争议的名词,也随着这股热潮应运而生。

在演艺市场中 , 演员本身就是消费领域的商品。

当市场上的“热门商品”,获得巨大市场份额与商业利益时,同质性的“商品”就会迅速出现分享市场份额与扩充商业价值。

02

电视广告中的传统男性角色广告,从来都是适时而生的。

通过制造和召唤新的需要,不断打破消费需要的平衡状态,从刺激消费。

在多数广告中,男性角色多被用来体现力量、刚强、坚忍等品质。

在今天,广告中出现的男性角色有了更多可能性的角色定位。

见惯美女广告后,型男广告也令人耳目一新。

在元彬主演的韩国 Bas kin Robbins 冰激凌广告中,玫瑰红的色调、放满鲜嫩水果的冰激凌与粉嫩娇俏可爱的男主角,共同营造出美味精致的视觉效果。

例如权相宇拍的 the face s hop 护肤品广告:他走近一棵樱桃树,把樱桃叶和果实编成的花冠戴在头上。

在广告中美丽樱花背景下,他与女友开心的约会。

广告在韩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之前没有一个男明星拍过女性化妆品广告。对化妆品公司的这种广告策略,女性顾客们感到新鲜和刺激。

广告准确抓住了女性观众的心 , 播出后在韩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产品销量也随之大幅提升。

而在 2014-2015 年短短一年中,李易峰代言植村秀、霍建华代言 SK-II 等。

长相帅气、清秀、白嫩的“小鲜肉”握着口红、粉饼、面霜,第一次占据着化妆品广告这一本属于女性的世界。

在“国民弟弟”刘昊然代言的口红品牌中,视频里有一个神秘女孩,给在图书馆学习的刘昊然留下了一张留有自己唇印的纸条。男孩被唇印吸引,最终找到了那位女孩。

而在“男神”梁朝伟代言的某一眼霜广告中,梁朝伟用他温情的双眼,跟全国女性进行了一场亲密而温柔的对话。

“你最近好吗?”、“我知道你一定很累”,最终引出“你一直在追求完美,其实完美很简单,当我看到你的眼睛,我就看到完美”的广告语。

男色广告似乎在化妆品市场中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春天。

通过放大男星的精致外表,激发人们对广告主角吃穿用度的好奇心,再加上广告产品导向和广告语,达到广告刺激消费的目的。

而化妆品广告的男性形象与品牌传递理念要一致,男性是被包装的文化符号。

又如欧莱雅男士系列化妆品。

从 2006 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先后选择了吴彦祖、阮经天和井柏然三位代言人。

无一不满足当红、俊美、清爽的形象,完全符合中国女性的审美。

根据国泰君安2015年的报告,我国25-45岁时尚女性人口已达2.9亿。

随着女性在经济收入和社会、家庭地位的提升,近75%的家庭消费决策由女性主导,女性市场规模2019年将达到4.5万亿。

不只明星代言,一些播客也通过建立男色形象迅速发家致富,李佳琦就是其中一位。

你可能不会想到有一天,对于口红消费,普通女孩子竟没有一个男网红了解。

在2017年,李佳琦在专柜卖化装品,每个月三四千工资。

2017年之后,他靠对口红试色评测成为当红主播,代销供货商的化妆品年入千万。

2018年双十一狂欢季,马云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与李佳琦展开挑战,比试直播“带货”成绩。

最终李佳琦直播一共试380支口红、15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5个半小时带货353万。

女性能买半边天显而易见。

不仅她经济活跃,他经济也逐渐兴起。

如欧莱雅男士系列化妆品。

从 2006 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先后选择了吴彦祖、阮经天和井柏然三位代言人,无一不满足当红、俊美、清爽的形象。

在2018年,据天猫双11《中国男性好色报告》显示,中国男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色”,他们花费在护肤、理容、美妆上支出越来越多。

重修容,轻护肤,是中国男性打理面子工程的一大特色。

据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男性购买彰显对彩妆的热情,虽然基数不大,但男士采购美妆大幅增长——男士蜜粉销量暴涨249%、男士眼影涨544%、男士高光涨505%。

男为悦己者容似乎也成为现实。

03

“粉丝经济”的实质是商业社会、大众传媒、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制造一个消费符号,这些当红的“小鲜肉们”都具有商品属性。

粉丝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练习生或艺人一起努力,以保持他们的领先地位。

每个偶像团体的粉丝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甚至每个成员的粉丝也有他们特定的昵称。

此外,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应援色和应援口号,粉丝们所有的应援物料。

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要特征,因此粉丝是这个微观市场的核心。

就像任何类型的社会一样,在粉丝世界中,有等级制度,参与度金字塔也适用于粉丝文化。

非常外圈的粉丝是观察者,大多数时候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下一层是追随者,这个群体关注偶像的新闻和新作品,但不一定对偶像或任何消费活动表现积极。

第三个是代言人,他们认可偶像,会追随并积极为偶像花钱,与管理团队密切合作。

例如,根据目前在中国艺人经纪团队工作的 Mia 的说法,“我们有时会向粉丝发布偶像的行程,领导者便会自发组织粉丝在机场的接机活动,还会有专业拍摄来记录这些活动。

这只是我们如何吸引粉丝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粉丝组织的偶像支持活动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例如,EXO 前成员鹿晗的粉丝,在他生日期间为鹿晗举办大型活动,其中之一就是世界接力马拉松。

与贾斯汀比伯的粉丝名叫“Beliebers”一样,鹿晗的粉丝也有一个昵称“芦苇”。

“芦苇们”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南美和大洋洲开始了世界接力马拉松。

这不是人们绕着城市跑的常规马拉松;这是一项特殊的活动,粉丝们只为鹿晗准备。

这场马拉松赛在设定的时间内,将每个国家的所有鹿晗粉丝聚集到指定的地点,并记录下生日愿望,在微博上发布。

在收到来自每个国家的所有短片后,中国粉丝将把所有的短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并通过在鹿晗官方粉丝账户上发布来展示给鹿晗。

粉丝经济的核心与偶像制作理念密切相关,这意味着粉丝有权决定他们偶像的命运。

爱和参与是最深的根源,粉丝们觉得自己和偶像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支持他们的偶像来获得满足感。

例如,“偶像练习生”和“创造 101”都有相似的规则。

受训者几乎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展示表演,展示他们的培训结果,在录制日,观众将决定表演排名。

然而,他们的最终排名决定了受训者是留在比赛中还是被淘汰,这取决于一定时期内的总票数。

许多粉丝为了投票用尽一切方法,耗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对粉丝来说,这是他们需求的一种满足,他们希望看到他们“挑选”的学员能够站在最后的出道阶段。

“最值得骄傲的是,当学员的排名被公布时,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位追随多年的女粉丝说到。

然而,如果没有或没有足够的大众曝光度,可能会导致这个偶像与粉丝市场的失败。

例如,在偶像团体“百分之九”从“偶像练习生”出道三个月后,组合仍然没有发布官方单曲或团综。

大多数团体活动都是代言或粉丝见面会,而这些都是需要粉丝花钱的活动。

此外,粉丝们花的钱绝不算小数,一张粉丝见面会的门票有时会被出价,或转售超过 10000 元人民币。

04

明星的流量代表了偶像的商业价值。

以偶像练习生的 C 位出道的蔡徐坤为例,在参加偶像练习生之前,他已经参加了几个音乐竞赛类综艺节目。

在偶像练习生之前,蔡徐坤百度指数只有 1000 左右。

《偶像练习生》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从第一集开始,他就在公众中获得了很高的人气。

他受过成为偶像的专业训练,他的粉丝们已经想出了他们的名字“IKUN”。

从粉丝群的角度来看,“IKUNs”也很专业:他们组织良好,装备精良,就像一个成熟艺人的粉丝一样。

演出结束时,他的百度指数直线上升到 80000 多点。

蔡徐坤的粉丝从 19 岁以下到 50 岁以上不等,其中,核心粉丝集中在 30 - 39 岁,占总数的 60 % 以上。

大约有 40 - 49 岁年龄组的粉丝,但只占 20 % 左右,远远少于一线人群。

30 - 39 岁的女性拥有强大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

蔡徐坤不是一个特例,在偶像制作市场上,主要目标群体是25 至 45 岁的女性。

也正因如此,蔡徐坤并不是直男们的所爱。

而为了保住流量,蔡徐坤和吴亦凡们也不惜碰瓷虎扑B站。

在去年虎扑大战吴亦凡中,首先是虎扑用户贴出吴亦凡说唱音频,并diss吴亦凡的音乐能力。

吴亦凡的粉丝发现后立刻反击,之后演变为虎扑阵营和吴亦凡阵营之间互相攻击。

最终吴亦凡也跳出来发微博回怼虎扑,虎扑官微不依不饶继续在微博带节奏。

随着话题不断升温,虎扑和吴亦凡,甚至没出场的中国新歌唱节目的关注度和流量都大幅飙升。

你打篮球像蔡徐坤,这个梗最初来自于蔡徐坤参加《偶像练习生》时,展示了自己打篮球的特长。

不少人看过之后说了两个字:尴尬,其篮球水平实在不如小学生。

更令人意外的是蔡徐坤后来成为NBA官方大使。

这让网友们不答应了,纷纷根据其篮球视频进行疯狂恶搞。

脑洞大开的网友创作了各种恶搞视频,发布在B站等平台。

在B站搜索蔡徐坤打球,有超过1000多视频,最高播放量达到700多万。

曾经蔡徐坤还陷入假流量的传闻。

网友发现他的微博转发量除了最新一条之外,其它的基本每条都是转发100万加。

转发100万加通常是某些明星官宣结婚,或者某些明星吸毒出轨被爆等,能让微博服务器奔溃的流量。

甚至其中他的一条微博的转发量高达一亿次,流量造假可见一斑。

蔡徐坤后来向B站发律师函,再次登上热搜。

这场成功的互怼商业营销,又让蔡徐坤维持了商业热度。

“NBA风波”至今将近4个月时间,模仿蔡徐坤打篮球俨然成了变“红”的工具和必蹭热点。

在比赛现场、篮球场上模仿蔡徐坤打篮球的视频比比皆是。

从刚开始直男群体的厌恶,到网友盛大的狂欢,无不是蔡徐坤们对流量的渴望。

05

2004 年,贝克汉姆的广告收入达到了 1000 万英镑。

这是所有足球球员通过拍广告所赚到的最高酬劳。

甚至代言英国TBC 化妆品公司的女性消费产品,广告收入也达到6 位数。

尽管贝克汉姆商业足球双成功,但贝克汉姆坦言自己还想做一个纯粹的足球运动员。

消费文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文化,甚至男色都在被消费。

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得到了颠覆, 金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商业逻辑主宰了体育领域、媒介领域。

尽管蔡徐坤们无疑担当代人理想、行为和价值观的典范,但是媒介却借助明星们的符号功能,为当代人创造了一种幻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谁捧红了“男色经济”?

传媒所引导的“男色时代”背后,是蓬勃生长着的女性文化,女性自身审美主体意识的回归。当市场上的“热门商品”,获得巨大市场份额与商业利益时,同质性的“商品”就会迅速出现分享市场份额与扩充商业价值。

文 | 财经无忌 韦航

公元291年,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很郁闷。

并不是担心自己的三都赋卖的不好,而是他觉得自己的脸不好看。

他在同侪潘安的身上发现,帅是可以用来吃饭的。

那时的潘安承受着不符合年龄的帅气,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每次出城游玩,众多粉丝都会汹涌围观,导致大街小巷被围得水泄不通。

在一次驾车出游时,路边早已挤满了围观的群众。

西晋时期的交警正费力地疏导交通,一群人高呼“潘安潘安”,另一群人马上跟上“好帅好帅”。

街上大姑娘瞅见他,个个垂涎欲滴,争着往他车上扔水果表达爱意,场面一时相当混乱。

即便现场混乱,但是潘安还是一边提醒着粉丝别挤,一边收下粉丝的水果。

出一趟门回来,就拉一车水果,活脱脱的古代版投币点赞。

免费的水果谁不想吃,左思于是模仿潘安,穿戴一新,驾车出行。

虽然左思曾写出超级畅销书《三都赋》,并创造了“洛阳纸贵”的神话。

不过由于他实在太丑,每次出门,换回来的都是满满一车石头。

女子们也没好气的对他吐唾沫,你也配称帅哥?

左思只得垂头丧气地灰溜溜离开。

在西晋看脸的时代,著名帅哥卫玠也享受了类似的待遇。

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的围观,锣鼓喧天,红旗飘飘。

而且“卫粉”们思想开放,个性张扬。

不仅扔水果求关注,还矫情的拉拉扯扯求抱抱。

在一次出游中,卫玠的马车在街上行走缓慢,粉丝的压力让卫玠精疲力竭。

从南昌到南京一路颠簸,让本来有病的卫玠劳累过度,最终亡故。

一代帅哥竟然被人给看死了,帅哥并不容易,有时还有生命危险。

而从古至今,在消费文化盛行的情况下,女性已成为男色消费诉求主要的对象。

01

2001年刚过元旦,北京一家影碟店的朱老板发现了一个现象。

他上个月进的20套流星花园,被一抢而空。

没办法,又新进了80套流星花园,结果在3日内就卖光。

元旦期间是当时北京碟市最火热的时期。

一部没有任何内地电视台推出的青春偶像剧,成为了北京碟市一时的销量冠军。

等到《流星花园》在台湾华视正式首播,就以平均收视6.99的成绩,刷新了台湾电视剧收视记录。

后来风靡亚洲,创下了多地收视记录。

而以F4量身打造的《流星雨》唱片,在内地的发行量达 60万张。

在此之前,八九十年代风行的是,日本明星高仓健所代表的成熟男性形象。

不苟言笑,高大威猛。

相较之下,以唐国强为代表的本土小生,则被讥讽地加上了“奶油”二字的定语。

不少中国男演员甚至收起笑容,在脸上写满刻意的沧桑。

如同冯唐所说,《流星花园》最伟大的社会意义,让人们认识到,男色,和红色、绿色、黄色、女色一样,也是一种颜色。

到了2005年,出现了一个现象级节目——超级女声。

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折腾之后,最终的评选结果却有些让人感到诧异。

“超级女声”的冠军李宇春、亚军周笔畅,都并不具有男性视角中的“女性”的美丽外形。

就李宇春来说,她身材瘦削,脸部线条棱角分明,显然偏离了传统的女性身体的审美标准。

但依靠如此“中性”,甚至稍偏“男相”的外形,得到了成百万计的粉丝的追捧,甚至已经到了癫狂的程度。

由于“超女”迷要给支持的选手投票,首先要花1元钱定制短信,收到回复后才能投票,每投一票需要0.1元。

因为铁杆的“超女”迷一人都投15票,所以相当于每15票2.5元。

而短信利润的真正大头,是之后向观众发送有关超级女声及卫视节目信息。

一旦用户发送投票短信,就被运营商默认收关于“超女”各类资讯与花絮的增值服务,基本服务费为6元。

在第一届超级女声,短信总收入约1300万元。

而到了李宇春这一届,这个数字达到3000万元,甚至已经超过了广告收入,翻了一倍多。

传媒所引导的“男色时代”背后,是蓬勃生长着的女性文化,女性自身审美主体意识的回归。

2006 年 6 月,《南方周刊》更是发表了对“男色”进行明码标价的文章。

文中大胆提问,男色大拍卖,你够胆消费吗?

第一次将男明星“明码标价”进行点评,马天宇只要花费500块就能陪玩一天,蒲巴甲300块就能陪你打球。

“男色”消费的另一个发展大年在2014 年。

以《古剑奇谭》为开端的国产 IP 剧,在2014-2015 年度捧红了李易峰、杨洋等一批男星。

根据Vlinkage统计,《古剑奇谭》电视剧网络总播放量突破90亿。

网络剧《盗墓笔记》的总播放量有27亿,《微微一笑很倾城》以88亿播放量收官,即使口碑扑街的《青云志》也有133亿的播放量。

观看电视剧的90后、00后总占比达76.1%,女性粉丝的比例高达76%。

一时间,“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得女性者得天下”成为互联网电视时代的圭臬。

“小鲜肉”这个充满争议的名词,也随着这股热潮应运而生。

在演艺市场中 , 演员本身就是消费领域的商品。

当市场上的“热门商品”,获得巨大市场份额与商业利益时,同质性的“商品”就会迅速出现分享市场份额与扩充商业价值。

02

电视广告中的传统男性角色广告,从来都是适时而生的。

通过制造和召唤新的需要,不断打破消费需要的平衡状态,从刺激消费。

在多数广告中,男性角色多被用来体现力量、刚强、坚忍等品质。

在今天,广告中出现的男性角色有了更多可能性的角色定位。

见惯美女广告后,型男广告也令人耳目一新。

在元彬主演的韩国 Bas kin Robbins 冰激凌广告中,玫瑰红的色调、放满鲜嫩水果的冰激凌与粉嫩娇俏可爱的男主角,共同营造出美味精致的视觉效果。

例如权相宇拍的 the face s hop 护肤品广告:他走近一棵樱桃树,把樱桃叶和果实编成的花冠戴在头上。

在广告中美丽樱花背景下,他与女友开心的约会。

广告在韩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之前没有一个男明星拍过女性化妆品广告。对化妆品公司的这种广告策略,女性顾客们感到新鲜和刺激。

广告准确抓住了女性观众的心 , 播出后在韩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产品销量也随之大幅提升。

而在 2014-2015 年短短一年中,李易峰代言植村秀、霍建华代言 SK-II 等。

长相帅气、清秀、白嫩的“小鲜肉”握着口红、粉饼、面霜,第一次占据着化妆品广告这一本属于女性的世界。

在“国民弟弟”刘昊然代言的口红品牌中,视频里有一个神秘女孩,给在图书馆学习的刘昊然留下了一张留有自己唇印的纸条。男孩被唇印吸引,最终找到了那位女孩。

而在“男神”梁朝伟代言的某一眼霜广告中,梁朝伟用他温情的双眼,跟全国女性进行了一场亲密而温柔的对话。

“你最近好吗?”、“我知道你一定很累”,最终引出“你一直在追求完美,其实完美很简单,当我看到你的眼睛,我就看到完美”的广告语。

男色广告似乎在化妆品市场中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春天。

通过放大男星的精致外表,激发人们对广告主角吃穿用度的好奇心,再加上广告产品导向和广告语,达到广告刺激消费的目的。

而化妆品广告的男性形象与品牌传递理念要一致,男性是被包装的文化符号。

又如欧莱雅男士系列化妆品。

从 2006 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先后选择了吴彦祖、阮经天和井柏然三位代言人。

无一不满足当红、俊美、清爽的形象,完全符合中国女性的审美。

根据国泰君安2015年的报告,我国25-45岁时尚女性人口已达2.9亿。

随着女性在经济收入和社会、家庭地位的提升,近75%的家庭消费决策由女性主导,女性市场规模2019年将达到4.5万亿。

不只明星代言,一些播客也通过建立男色形象迅速发家致富,李佳琦就是其中一位。

你可能不会想到有一天,对于口红消费,普通女孩子竟没有一个男网红了解。

在2017年,李佳琦在专柜卖化装品,每个月三四千工资。

2017年之后,他靠对口红试色评测成为当红主播,代销供货商的化妆品年入千万。

2018年双十一狂欢季,马云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与李佳琦展开挑战,比试直播“带货”成绩。

最终李佳琦直播一共试380支口红、15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5个半小时带货353万。

女性能买半边天显而易见。

不仅她经济活跃,他经济也逐渐兴起。

如欧莱雅男士系列化妆品。

从 2006 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先后选择了吴彦祖、阮经天和井柏然三位代言人,无一不满足当红、俊美、清爽的形象。

在2018年,据天猫双11《中国男性好色报告》显示,中国男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色”,他们花费在护肤、理容、美妆上支出越来越多。

重修容,轻护肤,是中国男性打理面子工程的一大特色。

据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男性购买彰显对彩妆的热情,虽然基数不大,但男士采购美妆大幅增长——男士蜜粉销量暴涨249%、男士眼影涨544%、男士高光涨505%。

男为悦己者容似乎也成为现实。

03

“粉丝经济”的实质是商业社会、大众传媒、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制造一个消费符号,这些当红的“小鲜肉们”都具有商品属性。

粉丝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练习生或艺人一起努力,以保持他们的领先地位。

每个偶像团体的粉丝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甚至每个成员的粉丝也有他们特定的昵称。

此外,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应援色和应援口号,粉丝们所有的应援物料。

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要特征,因此粉丝是这个微观市场的核心。

就像任何类型的社会一样,在粉丝世界中,有等级制度,参与度金字塔也适用于粉丝文化。

非常外圈的粉丝是观察者,大多数时候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下一层是追随者,这个群体关注偶像的新闻和新作品,但不一定对偶像或任何消费活动表现积极。

第三个是代言人,他们认可偶像,会追随并积极为偶像花钱,与管理团队密切合作。

例如,根据目前在中国艺人经纪团队工作的 Mia 的说法,“我们有时会向粉丝发布偶像的行程,领导者便会自发组织粉丝在机场的接机活动,还会有专业拍摄来记录这些活动。

这只是我们如何吸引粉丝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粉丝组织的偶像支持活动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例如,EXO 前成员鹿晗的粉丝,在他生日期间为鹿晗举办大型活动,其中之一就是世界接力马拉松。

与贾斯汀比伯的粉丝名叫“Beliebers”一样,鹿晗的粉丝也有一个昵称“芦苇”。

“芦苇们”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南美和大洋洲开始了世界接力马拉松。

这不是人们绕着城市跑的常规马拉松;这是一项特殊的活动,粉丝们只为鹿晗准备。

这场马拉松赛在设定的时间内,将每个国家的所有鹿晗粉丝聚集到指定的地点,并记录下生日愿望,在微博上发布。

在收到来自每个国家的所有短片后,中国粉丝将把所有的短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并通过在鹿晗官方粉丝账户上发布来展示给鹿晗。

粉丝经济的核心与偶像制作理念密切相关,这意味着粉丝有权决定他们偶像的命运。

爱和参与是最深的根源,粉丝们觉得自己和偶像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支持他们的偶像来获得满足感。

例如,“偶像练习生”和“创造 101”都有相似的规则。

受训者几乎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展示表演,展示他们的培训结果,在录制日,观众将决定表演排名。

然而,他们的最终排名决定了受训者是留在比赛中还是被淘汰,这取决于一定时期内的总票数。

许多粉丝为了投票用尽一切方法,耗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对粉丝来说,这是他们需求的一种满足,他们希望看到他们“挑选”的学员能够站在最后的出道阶段。

“最值得骄傲的是,当学员的排名被公布时,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位追随多年的女粉丝说到。

然而,如果没有或没有足够的大众曝光度,可能会导致这个偶像与粉丝市场的失败。

例如,在偶像团体“百分之九”从“偶像练习生”出道三个月后,组合仍然没有发布官方单曲或团综。

大多数团体活动都是代言或粉丝见面会,而这些都是需要粉丝花钱的活动。

此外,粉丝们花的钱绝不算小数,一张粉丝见面会的门票有时会被出价,或转售超过 10000 元人民币。

04

明星的流量代表了偶像的商业价值。

以偶像练习生的 C 位出道的蔡徐坤为例,在参加偶像练习生之前,他已经参加了几个音乐竞赛类综艺节目。

在偶像练习生之前,蔡徐坤百度指数只有 1000 左右。

《偶像练习生》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从第一集开始,他就在公众中获得了很高的人气。

他受过成为偶像的专业训练,他的粉丝们已经想出了他们的名字“IKUN”。

从粉丝群的角度来看,“IKUNs”也很专业:他们组织良好,装备精良,就像一个成熟艺人的粉丝一样。

演出结束时,他的百度指数直线上升到 80000 多点。

蔡徐坤的粉丝从 19 岁以下到 50 岁以上不等,其中,核心粉丝集中在 30 - 39 岁,占总数的 60 % 以上。

大约有 40 - 49 岁年龄组的粉丝,但只占 20 % 左右,远远少于一线人群。

30 - 39 岁的女性拥有强大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

蔡徐坤不是一个特例,在偶像制作市场上,主要目标群体是25 至 45 岁的女性。

也正因如此,蔡徐坤并不是直男们的所爱。

而为了保住流量,蔡徐坤和吴亦凡们也不惜碰瓷虎扑B站。

在去年虎扑大战吴亦凡中,首先是虎扑用户贴出吴亦凡说唱音频,并diss吴亦凡的音乐能力。

吴亦凡的粉丝发现后立刻反击,之后演变为虎扑阵营和吴亦凡阵营之间互相攻击。

最终吴亦凡也跳出来发微博回怼虎扑,虎扑官微不依不饶继续在微博带节奏。

随着话题不断升温,虎扑和吴亦凡,甚至没出场的中国新歌唱节目的关注度和流量都大幅飙升。

你打篮球像蔡徐坤,这个梗最初来自于蔡徐坤参加《偶像练习生》时,展示了自己打篮球的特长。

不少人看过之后说了两个字:尴尬,其篮球水平实在不如小学生。

更令人意外的是蔡徐坤后来成为NBA官方大使。

这让网友们不答应了,纷纷根据其篮球视频进行疯狂恶搞。

脑洞大开的网友创作了各种恶搞视频,发布在B站等平台。

在B站搜索蔡徐坤打球,有超过1000多视频,最高播放量达到700多万。

曾经蔡徐坤还陷入假流量的传闻。

网友发现他的微博转发量除了最新一条之外,其它的基本每条都是转发100万加。

转发100万加通常是某些明星官宣结婚,或者某些明星吸毒出轨被爆等,能让微博服务器奔溃的流量。

甚至其中他的一条微博的转发量高达一亿次,流量造假可见一斑。

蔡徐坤后来向B站发律师函,再次登上热搜。

这场成功的互怼商业营销,又让蔡徐坤维持了商业热度。

“NBA风波”至今将近4个月时间,模仿蔡徐坤打篮球俨然成了变“红”的工具和必蹭热点。

在比赛现场、篮球场上模仿蔡徐坤打篮球的视频比比皆是。

从刚开始直男群体的厌恶,到网友盛大的狂欢,无不是蔡徐坤们对流量的渴望。

05

2004 年,贝克汉姆的广告收入达到了 1000 万英镑。

这是所有足球球员通过拍广告所赚到的最高酬劳。

甚至代言英国TBC 化妆品公司的女性消费产品,广告收入也达到6 位数。

尽管贝克汉姆商业足球双成功,但贝克汉姆坦言自己还想做一个纯粹的足球运动员。

消费文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文化,甚至男色都在被消费。

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得到了颠覆, 金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商业逻辑主宰了体育领域、媒介领域。

尽管蔡徐坤们无疑担当代人理想、行为和价值观的典范,但是媒介却借助明星们的符号功能,为当代人创造了一种幻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