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红色的泥状物在高温蒸发后凝在池岸边,散发着刺鼻的恶臭。一块石头被掷入排污池中时,黑褐色的粘稠液体高高溅起……
这是被媒体曝光后的腾格里沙漠腹地情况。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每天都有工厂将未经处理的废水,通过巨大的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往腾格里沙漠深处。
最高人民检察院6月16日上午召开主题为“加强司法保护,呵护美丽中国”的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通报了检察机关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案例,其中腾格里沙漠排污事件被作为典型案例首先提出。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位于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交界处,曾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的荣誉。排污最严重的沙漠腹地由于水资源丰富,是当地居民主要集聚地。
然而,在过去十多年间,聚集在内蒙古、宁夏、甘肃三地工业园区的化工厂通过私设暗管,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腾格里沙漠腹地,严重危害了当地生态环境。
早在2010年,就有媒体曝光率宁夏中卫市的造纸厂将大量污水排往腾格里沙漠。2013年,在央视对腾格里沙漠污染进行报道之后,环保部门将腾格里沙漠环境污染列入“重点环境案件”。
2014年9月,多家媒体相继曝出内蒙古、宁夏部分企业在腾格里沙漠肆意排放生产废水等问题。直到一个月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做出批示,国务院专门成立督察组,谎言才难以为继。督察组敦促腾格里工业园区进行大规模整改,其后,内蒙古、宁夏两地开始紧急处理沙漠污染,存在问题的多个晾晒池被当地政府紧急关闭、填平;涉及的多家工厂被勒令关停;涉事环保部门负责人则被撤职查办。
然而,即使在最高决策者进行批示后,当地企业仍然顶风作案。2015年2月,财新网一篇报道称,腾格里沙漠腹地再现重大污染,曝光了宁夏中卫园区仍在向沙漠排放污水的问题。5月21日,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对腾格里沙漠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挂牌督办的通知》,公布包括宁、甘、内蒙古三地42家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明确要求对其进行挂牌督办。
6月16日最高检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肖玮评价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时称,“部分环境监管人员对工业园区有关企业排污行为监管不力,放任企业私设暗管、偷排污水,致使非法排污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监管失职等问题。”
自去年以来,甘、宁、内蒙古三地就腾格里沙漠污染启动问责程序,对监管不力的责任人进行处理。甘肃省共有6人被停职审查,包括武威市、两城区两级环保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宁夏也对中卫市环保局局长、分管副局长、环境监察支队队长免职,副支队长行政撤职的处分;内蒙古自治区从环保厅到阿拉善盟、阿左旗、开发区及两级环保部门共24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此外,司法部门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职务犯罪查处,中卫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原副支队长利俊成、中卫市环保局环评科负责人刘国芳分别以涉嫌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被立案侦查;武威市凉州区环保局局长林兴述、凉州区环保局副局长兼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文武以涉嫌玩忽职守罪被立案侦查。
然而,对于目前披露的处置措施,环保人士表示“并不令人满意”。长期关注中国环保问题的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振宇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对企业的处罚仅限于刑事方面,如对宁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判处罚金500万元,对其法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处罚金5万元。然而诸如生态修复金、民事赔偿、环境民事诉讼等综合性的处罚机制均为启动。“这是由最高检督办的案件,但办成这样,挺令人失望的。”王振宇称。
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十年间无人过问,去年9月经媒体曝光后,当地官员还予以否认,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存在以廉价资源换取财政收入和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观念。此前曾代理过“锅顶山污染案件”的王振宇评价称,在环保执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是最大障碍,缺乏执法动力,放纵企业污染,长期监管失明。就目前披露的对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的职务犯罪处罚措施,王振宇称,从对环保负责人的处置范围和行政级别来看,范围并不太广,级别也不高,存在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力度并不会大。”
此外,王振宇表示,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的追查和处置是经国家最高领导人过问后,由环保部重点挂牌督办,最高检联合公安机关联合查办的案件,这是一种非常态执法,是不可依靠的。一旦除去上述非常态因素,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也许依然无人过问。因此,面对当下频发的污染事件,在王振宇看来,并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公权力和国家领导人,而要通过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相信民间的力量,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