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江商学院
最近有种说法,未来20年,故事属于东南亚。当全球经济的增长驱动引擎正在转向消费市场火热的东南亚。长江商学院聚集了数位马来西亚知名企业家,我们一起聊了聊他们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的看法。
张渂华(Chuang Von Fah)是马来西亚甜家丰有限公司(Dessert Captain Sdn Bhd)CEO,公司拥有马来西亚家喻户晓的特色甜品品牌“槟榔律驰名潮州煎蕊”。
张渂华是家族第三代,在他的领导下,这家有80年历史的甜品店已经从街边小摊发展成为拥有30家分店的连锁品牌。
下一步,张渂华想要带领公司走出马来西亚,中国无疑是他最感兴趣的市场。
3月中旬,他加入马来西亚零售和餐饮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席(CHAIRMAN OF NEXUS PRODUCTIVITY RETAIL AND F&B)拿督林安忠(DATO’ BRUCE LIM AUN CHOONG)带领的企业家团队,到长江商学院进行了一个为期三天半的学习。
除了张渂华这样的传统食品企业,加入这个企业家学习团的还有马来西亚最炙手可热的O2O平台Fave Asia创始人梁友仁、吉隆坡塔360旋转餐厅(360 Atmospher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拿督邱星超 (Dato’Ringo Kaw) 等一共29位马来西亚企业家。
林安忠说:“中国企业以及中国经济已经令世界刮目相看,今天的马来西亚彷佛就是昨天的中国,我希望马来西亚企业能够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过往经验中获益。”
马来西亚企业界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经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盟”——这个全球经济增长亮点区域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稳健增长,东盟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于中国,意义更为重大。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往来可以看作是中国与东盟的缩影。
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放眼全球,在中美贸易摩擦等大背景下,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投资东盟也成为中国企业踏出国门、谋求全球化发展的难得机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势必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前沿阵地。
向中国企业学什么?
梁友仁(JOEL NEOH EU-JIN)是FAVE ASIA公司创始人,他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观察中国市场互联网领域的最新应用。
两年前他来中国发现移动支付已经无处不在,有些餐馆甚至不再接受现金,回到马来西亚后,梁友仁将自己创业公司FAVE ASIA平台上提供的服务从优惠券拓展到手机支付,中国市场让他看到了未来趋势。
梁友仁是马来西亚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创业者之一,热衷于通过科技改善亚洲数百万消费者的生活。他曾参与创办了马来西亚Groupon,负责开拓马来西亚及亚太市场,由于在科技改变生活领域的杰出成就,梁友仁曾获得安永年度企业家奖,并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
FAVE ASIA是一家类似大众点评、美团的O2O平台。在梁友仁看来,中国企业在金融科技、移动支付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世界领先,“我们从中国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团队中专门有同事研究中国公司在电商、消费和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先进技术。”
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所学也让梁友仁看到了金融科技领域的一些趋势。“过去两年中国有很多技术创新,特别是金融科技方面,这些创新可以帮助更多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设想一下,一个小餐馆其实是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这就是为什么小微企业的经营者会觉得举步维艰,融资是个大问题。
“FAVE ASIA的下一步计划就是从移动支付延伸到金融科技,”我们有大量小微企业的数据,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的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很多企业发展的问题。“
向中国学习,持这种观点的不仅仅只有梁友仁。拿督林安忠(DATO’ BRUCE LIM AUN CHOONG)同时也是位成功的马来西亚企业家。
5年之前他曾经就读长江商学院,在他看来,那时的中国企业还未取得今天如此瞩目的成就。但5年之后,很多当时的普通企业已经成就为今天的商业巨头。
这些企业做对了什么?他们的管理者是如何思考如何决策的?拿督林安忠特别希望学习中国企业是如何在一些领域做到世界领先,以及中国企业家对商业的思考和具体实践。
马来西亚企业家怕什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马来西亚企业家,在提到对中国企业的印象时都会用“进攻性”或类似的描述。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如何在当地落地生根,与社会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
马来西亚代表团参观芳草地
但马来西亚企业却有不一样的担忧。在互联网领域,阿里已经进驻了马来西亚的数字化自由贸易区,虽然对于当地企业和经济,意味着新的商业和投资机会。但同时,马来西亚的企业家担心,他们会不会被踢出局?会不会死于和中国巨头的竞争中?
在梁友仁看来,与日本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更让人生畏,甚至有些时候很多人对中国企业的意图存有误解。
中国企业普遍硬件实力很强,但在软件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主要是文化方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如何处理公司和社区的关系等,缺乏对当地文化和企业家的了解。
“中国企业应该花时间研究和经营与当地社会的关系,比如变得更有耐心,能够提供更多支持来帮助当地的企业和社会发展。”
“其实就像马来西亚企业来中国发展一样,我们需要了解在中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同样,中国企业去马来西亚,也要做些人文上的功课,不仅要了解当地企业家是怎么做生意的,也要知道当地人有着什么样的习俗和传统。”
这次课程的主办方,马来西亚生产力促进中心董事长(DIRECTOR OF MALAYSIA PRODUCTIVITY CORPORATION) SUHAIMI BIN HAMAD这样认为。
不可错过的企业家对话
在学习间隙,4位马来西亚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了长江商学院中英文校刊《长江》、《CKGSB Knowledge 》的采访,跟我们聊了聊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以及他们在长江商学院的学习体验。
Q:为什么来中国学习?
张渂华:主要是企业全球化的需要。我的公司准备拓展海外市场,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中国市场的情况。
梁友仁:我通常每年来中国一次,往往是一次学习之旅。从中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认为中国企业在技术和移动应用方面比东南亚要领先三到五年。中国企业从技术到应用的转化率非常高,现在几乎所有消费行业的领先技术都来自中国。
拿督林安忠:我曾经带着马来西亚的企业家去过伯克利、伦敦经济学院,但在那里了解的商业和中国非常不同。我们想了解现在的中国商业现状和中国企业家的思考。
我们希望可以学习到中国的企业家究竟是怎么做生意的,有哪些好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同时,我们也希望找到一些我们和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不管是出口中国,还是把中国的企业引入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市场。
Q:是否考虑进入中国市场?
张渂华:是的,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课程找到合适的开端。我们是一家马来西亚本土食品公司,食品其实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面临的是向中国的消费者介绍和推广马来西亚的文化。
梁友仁:我们没有考虑过进入中国市场来竞争,因为中国公司很强,资金雄厚。我们更多的是向中国公司学习,也在寻找一些合作机会,比如和中国公司一道在东南亚投资。
拿督林安忠:中国是个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国家,每一次来都有新变化。我最希望的就是我们马来西亚的企业家不要做一个旁观者,而是更多地参与到这些变化中去。
Q:对中国企业的印象?
张渂华:我觉得和马来西亚企业比,中国企业更有进攻性。中国企业家的想法比较深邃,有前瞻性,当他们想要拓展生意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拓展某一个业务,而是和这个业务相关的所有环节。
梁友仁:我感觉中国企业总体进攻性比较强。这几年,我也看到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扩张,比较艰难,我觉得原因可能就在于它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在这个地区要发挥的作用。
举例来讲,东南亚商界普遍认为日本企业和投资者是比较友好的,它们在地区投资和建设方面一直都做的很好。相比而言,中国企业更让人生畏,甚至有些时候很多人对中国企业的意图存有误解。
Q:给中国企业建议?
梁友仁:东盟国家其实各具特点,具体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人口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她的优势。马来西亚人非常开放、友好,还具有企业家精神。
整体来看,在东南亚,大公司总部较多集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个国家。如果你想要发展金融业,那么去新加坡;如果是其他行业,马来西亚则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在这里,有丰富的各行业人才,战略位置也更好,有利于企业开拓和延伸在东南亚的业务。
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和人民其实是比较温和友好的,特别还和中国广西毗邻接壤。但有时候,东南亚国家的民众还是会感觉到中国企业的“狼性”,尤其在刚进入一个新市场的时候,比较有进攻性。
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应该花时间研究和经营和当地社会的关系,比如变得更有耐心,能够提供更多支持来帮助当地的企业和社会发展。
SUHAIMI BIN HAMAD:其实就像马来西亚企业来中国发展一样,我们需要了解在中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同样,中国企业去马来西亚,也要做些人文上的功课,不仅要了解当地企业家是怎么做生意的,也要知道当地人有着什么样的习俗和传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