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楼
上周,金立在北京举办了一次手机新品发布会。这是时隔两年之后,金立再次在北京召开新品发布会,金立手机董事长刘立荣更是在发布会上称自己是手机行业里做机时间最长的企业领导人。那么,已经走过13年的金立,在这个竞争越发激烈的手机行业,还能够继续走下去吗?
从最痛点下手,金立寻找单点突破机会
首先,在这次新品发布会上,金立发布了两款旗舰型的产品,一款是主打续航能力的M5,一款则是主打专业拍照级的E8。从这两款旗舰级手机的卖点上看,金立对于智能手机的理解与新兴的互联网手机厂商有明显的不同。
显然,金立手机更希望在用户的最痛点需求单点突破,而不是单纯加入一些的新鲜元素或噱头。比如这次发布的M5,作为目前国内电池容量最高的手机,其电池容量达到6020mAh,这个电池容量要比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电量高2到3倍;而在E8方面,更是将拍照的智能化做到了极致,甚至还有“去雾霾”这样的神功能。这显然是与现在很多智能手机厂商最大的不同点。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绝大多数新兴的手机厂商都将卖点集中在手机外观或性价比上,却鲜有在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痛点方面下手。
比如提升手机续航能力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都是“绕道而行”,而并没有直面这一大用户痛点。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兴智能手机厂商的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在手机制造上缺乏原始的技术积累,这就导致在创新能力方面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二是因为新兴的智能手机厂商过多的追求性价比,不敢定高价,导致产品微利,这就使得没有更多的利润空间来支撑研发的费用,因此只能选择走捷径,在成熟的手机制造方案上寻找微创新。
不打价格战,金立布局中高端市场?
其次,目前很多国内智能手机厂商陷入价格战怪圈,而金立手机却仍然敢于追求自己的利润。金立手机董事长在发布会上更是直言对于目前很多手机厂商把手机赔钱卖看不懂。从金立发布的这两款手机来看,其定价都普遍高于目前其他智能手机厂商的旗舰机型,比如主打超级续航能力的M5,其定价在2299元,而主打专业级拍照的E8定价更是高出国产手机厂商一截,达到3999元。而现实情况下,尽管目前各类新兴的智能手机厂商众多,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和产品积累,大多都是在成熟的解决方案上进行性价比的创新,换言之就是比谁在同样的配置下,将产品卖到更低价。
对于做了13年手机的金立来说,这应该不仅仅是一种大胆,更应该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的底气源于哪里?在经历了13年的行业洗礼后,金立没在智能手机时代掉队,反而最近在市场上更加的活跃。这可能还要赖于金立手机在三四线城市的渠道方面的深耕,因此在发布会上,我们能看到现场不仅仅有媒体和金立手机的粉丝,更多的是金立的渠道商合作伙伴。事实上,目前诸如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商已经意识到价格战的种种弊端,更多的开始打造自己的高端机型,越来越多的3000元以上的国产智能手机将会面世,更多的手机厂商将把竞争力专注在产品的创新上,而不再是单纯依靠价格取胜,而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显然更早的洞见了这一趋势。
金立的互联网化
另一方面,尽管金立对于智能手机厂产品的理解与目前市场上新兴手机厂商有很多不一样,但对于目前互联网营销方面以及在用户互动经营等方面,却也有众多相似之处。
第一,同样重视互联网渠道和粉丝培养。与很多智能手机厂商一样,金立同样也有自己的网上商城和产品论坛。而特别在用户经营方面,更是汲取了互联网手机厂商的一些精华。比如金立总裁卢伟冰也常常在微博上跟粉丝进行互动,比如在微博上对粉丝做过用户痛点小调查,而用户的痛点需求更是直接反应到了其新款手机上。而且,在发布会现场,金立跟其他智能手机厂商一样,也同样将产品的粉丝-金粉邀请到现场参与,第一时间与粉丝分享最新的产品,而这对于一家传统的手机厂商来说尤其难能可贵。
第二,同样重视产品打造和品牌塑造。金立手机在正式做智能手机后便推出了智能手机ELIFE系列。尽管相比之前更加高调的华为、中兴等传统手机厂商,同样总部在深圳的金立表现一直比较低调,但近一两年来,金立手机在营销方面有了更多的诉求,赞助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好歌曲》,赞助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赞助大网剧《匆匆那年》、北上召开发布会等等,这都意味着金立手机开始塑造其品牌。
第三,都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开发了属于自己的ROM。这显然是一家成熟的智能手机厂商的最重要的标志。而在未来,独立ROM的重要性对于智能手机厂商的可能会越来越重要,因为用户账户系统以及更多的个性化体验可能都要基于ROM打造,这关系到手机厂商生态系统的建立。
总体来看,在智能手机方面理解上,金立与新兴互联网手机厂商有明显不同,在产品的打造方面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其对于电池续航、拍照等强功能的创新方面,值得一些新兴手机厂商借鉴,而在对于互联网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上,金立手机也正在追赶新兴互联网手机厂商的脚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