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北嘴财经
继3月22日上交所开始受理科创板上市申请企业以来,第一家注册地在重庆本土的企业获受理,这是重庆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突破,那么近年来重庆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有哪些动作,机遇如何?
首家科创板受理渝企
江北嘴财经获悉,4月24日晚间,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再增两家,其中包括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拉网络”) ,累计已受理企业为92家。
江北嘴财经注意到,博拉网络是重庆首家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企业。
该公司选择的是上市标准(一),即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该公司预计融资5.05亿元,拟投入区域方案中心建设项目、企业数据资产管理云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和总部基地建设项目。
资料显示,博拉网络是行业知名的企业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基于自主研发的E2C数字商业大数据云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和大数据应用服务。同时,该公司曾为新三板挂牌企业。
重庆加速推进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上市公司数量多少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去年8月,市政府审议印发了《重庆市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行动计划(2018-2022)》,明确到2022年年底,实现我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倍增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庆正按照“企业主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的市场化原则,优化财税支持政策,加强拟上市资源的调查和筛选,完善金融中介机构和拟上市企业的对接机制,细化市级有关部门服务举措,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据重庆证监局副局长郑萍介绍,目前,重庆市境内上市公司51家,已经向证监会申报IPO的企业有8家,其中过会2家,排位待审6家,在证监局备案20家。
另一方面,重庆还加快了与境内外证券交易市场的深层次合作。
日前,重庆携手深交所开展了“深交所重庆资本市场上市培育活动周”, 深交所副总经理王红表示,长期以来,深交所通过上市资源培育、支持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发展、建设西部基地等措施,积极助推重庆资本市场发展。未来,深交所还将进一步深化“在地化”服务重庆的方式。
今年初,新加坡交易所与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签署新的战略合作协议,该份协议以新交所和重庆市相关机构现有合作关系为基础,帮助重庆企业获取业务扩张所需的国际融资。
去年8月,重庆与上交所合作共建的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重庆基地在江北嘴国际投融资路演中心正式授牌成立。
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重庆市政府又与港交所签署促进双方资本市场合作、推进双方企业和机构开展跨境投融资合作备忘录。
渝股迎来“新春天”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重庆的上市企业数量也迎来了新突破。
4月22日,“凤爪第一股”有友食品开始申购,发行价格为7.87元/股,成为今年重庆首家新股。
此外,随着今年银行A股IPO提速,处于“预先披露更新”阶段的重庆农商行也有望在年内实现A股上市。
而在火热的科创板,重庆企业也有不俗的表现。除了上文提到的已受理的博拉网络,还有多股后备力量。
近日,A股上市公司贵州百灵公告,宣布拟以自有资金1.65亿元,收购珠海市横琴中证泰兴投资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73.78万股,占重庆海扶总股本的15.79%。
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热门申报渝企海扶医疗符合科创板标准一,有望成为第二家获科创板受理的渝企。
此外,与海扶医疗一样,新材料龙头重庆润际远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手术动力装置行业大佬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现成的股份有限公司,也属于科创板渝企“种子选手”,有望在科创板一展身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