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导演万玛才旦:我迷恋故事和人性的复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导演万玛才旦:我迷恋故事和人性的复杂

万玛才旦用藏语描绘着藏人眼中的西藏。他迷恋故事和人性的复杂性。接连斩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他的格局与视角受到专业认同与推崇。他拥有来自藏地的密码,文字与镜头是他通向梦境,解析世界和藏地故事的钥匙。

 

文|黑白文娱  王子之  箱子

编辑|wang 先生

大约十三年前,万玛才旦在北京的某个报刊亭买到一本《小说选刊》,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感觉其中讲述“复仇”与“放下”的方式很特别,不同于藏族传统的康巴故事中的世世代代的复仇故事,他于是决定要拍出来。

小说《杀手》只有几千字,于是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小说《撞死了一只羊》,两篇小说的叙事方式有共通之处,并且都发生在路上,都和司机有关,都关乎杀生与赎罪。万玛才旦就把两个小说糅在了一起。在把文本落实到影像的过程中,他加强了二者之间互相参照的关系,给了司机和杀手同样的名字——“金巴”——在藏语里是“施舍”的意思。

而监制王家卫和导演万玛才旦的相遇故事的版本及其简单。泽东电影一直想做一部关于西藏的电影,寻找了很久都没有合适的方向,导演万玛才旦直接把写完的《撞死了一只羊》的剧本发给了泽东,王家卫直接称赞剧本的成熟度,2017年万玛才旦跟泽东结缘,便开启了这个项目。

“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你也许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

这句古老的藏族谚语,王家卫建议导演万玛加入影片,如其所说,“这是一把打开影片的钥匙”。万玛才旦也说,电影就是一场白日梦。这一次,万玛才旦不再讲述故事,而是做一场梦,并邀请观众进入。

2017年9月28日,电影《撞死了一只羊》在可可西里楚玛河边正式开机。万玛才旦特意选择影片呈现一种没有活物的气质;高原凛冬,司机在无人区穿行,风和颠簸是唯一提醒存在感的东西,匀速状态下速度感消失,无活物区撞死一只羊,意外剥夺的生命和一个复仇者,作品的内核,其实是关于生命、复仇、救赎和放下的故事。这种宁静的状态,人更能听清楚自己的内心。

《撞死了一只羊》影片共有三种色调,分别对应着三个时空:现实世界中的彩色,杀手回忆时的黑白,梦中杀人的金黄。三个时空的并置与交错,梦境与现实的对撞与互文,大量意象的闪回与重合,“杀生”与“救赎”的古老命题,万玛才旦呈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见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抛给他,这不是一部强叙事,玩剧本结构的影片,与其关注叙事的本身,万玛才旦更关注观众的获得新的感受和体验。

万玛才旦强调自己最大的特质,就是拍摄藏区文化和真实的生活。其他关于西藏的题材更多停留在风景的层面,而他则探讨的是西藏人的故事。

导演万玛才旦用藏语描绘着藏人眼中的西藏。他迷恋故事和人性的复杂性。接连斩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他的格局与视角受到专业认同与推崇。他拥有来自藏地的密码,文字与镜头是他通向梦境,解析世界和藏地故事的钥匙。

“所谓的真实,一方面是现实层面的真实,另一方面是心理层面的东西。可能更多的人拍西藏题材,接触到的是外部的现实层面的真实,对心理层面的接触得很少。我小时候看的很多电影,虽然穿着藏装,故事发生在藏区,讲的也是藏语,但完全是一种汉语的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的观念完全是汉人的。所以就有一些真实的缺失吧。现实中存在着一些东西,但它底下还蕴含着很多你看不见的东西。”而梦境中呈现的往往是更高层次的真实,是“看不见的东西”,不同于精神分析式的过度阐释,也不同于古老巫术的神秘预言,在《撞死了一只羊》中,这种真实更多是由语言和意象来呈现的。弗洛姆曾在《被遗忘的语言》中写到,“象征性语言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语言,是它继续发展成一种普遍的习惯语言之前被遗忘的语言”,“一切比喻被看成作家们的巧妙发明,其实都是原始的诗性民族所必用的表现方式”。而电影就是用一切视听手段来唤起观众的记忆,达成通感的艺术。

演员金巴扮演《撞死了一只羊》的司机,他和导演万玛才旦认识了五六年,喜欢表演的金巴一度直接到北京找到万玛才旦,期望进修表演,万玛才旦推荐他去了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了一年,他也出演了《塔洛》一个角色,扇塔洛耳光的人。去年金巴耶出演了张扬的《皮绳上的魂》,得到了台湾金马的最佳新人提名。

扮演杀手的演员更登彭措本身就是一个康巴人。万玛才旦希望他身上有一些文弱的一面,虽然是康巴汉子,但是他的眼神,他的整个身体的状态就相对弱一些,期望杀手文弱,司机希望看上去很强壮,设置一种反差。

关于羊的符号,万玛才旦强调每个人肯定有每个人理解,羊是生命的象征。在藏传佛教的信仰中,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对待羊跟对待人是一样的。肉体就像衣服,去世以后肉体便没用了,就可以施舍给其他的生命。在他看来,生活中充满了这种荒诞性,电影只是让它变得更清晰了。虽然司机是一个佛教徒,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慈悲为基础的,但他的生活中也充满了世俗性。影片中还有类似的暗示,譬如卡车的驾驶座位前挂着一个牌子:当唱起《我的太阳》的时候,露出的是女儿的照片,女儿对他来说就像太阳一样,这是他世俗的一面;在把撞死的羊送到寺院的时候,转到眼前的则是牌子的另一面,上面是一位活佛的照片,也就是宗教的一面。看似割裂的两面,在司机金巴身上却是自洽的。

因此,这也是一部相比前作文学性更强的电影。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温和沉静的万玛才旦也不免失笑:“只看电影的话,好像我就是一个只关心现实,只关心现代和传统的冲突的这样一个导演。但我文学作品里面关注现实的东西其实很少,更多的是跟人有关系。”其实,所谓“现代和传统的冲突”中,体现的也处处是人性。《静静的嘛呢石》中的电视机,《老狗》中的藏獒与宠物市场,《塔洛》中的理发店和身份证,看似是符号,其实无一不是精神状况的变化。便利的交通把原本要走上三四年的朝圣之路缩短为两三个小时,电网的铺设使得电灯泡逐渐取代了长明灯,过往需要请僧人念经的场合也只需事先录好音就可以播放一整天,实用主义观念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稀释了对灵魂与往生的追求,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好是坏,“问题都是复杂的,有时候可能很难通过人有限的经验去认识或定义。”但或许,这正是作为创作者的使命所在——“世界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人的那种复杂性、多义性是我自己最感兴趣的。”

一些导演的朋友知道王家卫导演是这部电影的监制之后就充满好奇地问万玛才旦:“你有没有见过墨镜王的眼睛啊?听说除了他家人外谁也没有见过他的眼睛。”

我说:“我见到了。”

他们就问:“他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我也故意神秘地笑一笑,说:“这个不能说。”

或许标志性的墨镜的缘故吧,温和的万玛才旦也以为他会是个高冷的人,但接触他之后,觉得他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对于剧本的意见,非常细致而认真。他的参与,确实给这部影片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剪辑、音乐、声音团队,泽东给了直接有力的支持。

剧组也流传一个关于导演万玛才旦温和的故事。《撞死了一只羊》拍摄专场途径可可西里不冻泉的路上,导演万玛才旦看见一辆摩托车摔倒在了路边的沟里,旁边坐着一个人。

剧组回到不冻泉时,刮起了大风,天色也逐渐渐变暗,万玛才旦莫名地想起路上看见的那个人。想着晚上若没人去接他,他肯定会很冷,就让剧组制片部门的几个人开车去找那个人。

两小时之后,制片部门带回了那个人。沟通发现,只是一位打算骑行穿越可可西里的驴友,下午出了车祸,还在等待朋友的救援,后来等到他出行的朋友接到时。制片组把摔坏的摩托车和其他东西抬上卡车,这位朋友临走时特别感动,现在很少你们这样主动帮人的人。突然问了一句:“你们是做什么的呀?”

驴友说:“猜不出来。”

有人说:“我们是拍电影的。”

受伤者睁大眼睛疑惑地说:“你们真的是拍电影的吗?不可能吧!”

“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你也许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这句藏族谚语,我们费尽周折才找到它,最后把它放在了片子里。它几乎成了进入这部电影的一道密码。

“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事情,所以坦然面对。发行和出品公司有这样的信心,那我们就一起面对。现在观众也在分流,观众的分类也很明确,观众的对不同影片类型的追求,现在有艺联的放映,针对性很强,我们的电影也能通过这个渠道能够准确的投放到想看的人群里。”

万玛才旦希望他们营造的这个梦,也能成为你的梦的一部分。导演除了造梦以外,也得面临市场及发行的事,《撞死了一只羊》将选择艺联专线的放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导演万玛才旦:我迷恋故事和人性的复杂

万玛才旦用藏语描绘着藏人眼中的西藏。他迷恋故事和人性的复杂性。接连斩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他的格局与视角受到专业认同与推崇。他拥有来自藏地的密码,文字与镜头是他通向梦境,解析世界和藏地故事的钥匙。

 

文|黑白文娱  王子之  箱子

编辑|wang 先生

大约十三年前,万玛才旦在北京的某个报刊亭买到一本《小说选刊》,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感觉其中讲述“复仇”与“放下”的方式很特别,不同于藏族传统的康巴故事中的世世代代的复仇故事,他于是决定要拍出来。

小说《杀手》只有几千字,于是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小说《撞死了一只羊》,两篇小说的叙事方式有共通之处,并且都发生在路上,都和司机有关,都关乎杀生与赎罪。万玛才旦就把两个小说糅在了一起。在把文本落实到影像的过程中,他加强了二者之间互相参照的关系,给了司机和杀手同样的名字——“金巴”——在藏语里是“施舍”的意思。

而监制王家卫和导演万玛才旦的相遇故事的版本及其简单。泽东电影一直想做一部关于西藏的电影,寻找了很久都没有合适的方向,导演万玛才旦直接把写完的《撞死了一只羊》的剧本发给了泽东,王家卫直接称赞剧本的成熟度,2017年万玛才旦跟泽东结缘,便开启了这个项目。

“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你也许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

这句古老的藏族谚语,王家卫建议导演万玛加入影片,如其所说,“这是一把打开影片的钥匙”。万玛才旦也说,电影就是一场白日梦。这一次,万玛才旦不再讲述故事,而是做一场梦,并邀请观众进入。

2017年9月28日,电影《撞死了一只羊》在可可西里楚玛河边正式开机。万玛才旦特意选择影片呈现一种没有活物的气质;高原凛冬,司机在无人区穿行,风和颠簸是唯一提醒存在感的东西,匀速状态下速度感消失,无活物区撞死一只羊,意外剥夺的生命和一个复仇者,作品的内核,其实是关于生命、复仇、救赎和放下的故事。这种宁静的状态,人更能听清楚自己的内心。

《撞死了一只羊》影片共有三种色调,分别对应着三个时空:现实世界中的彩色,杀手回忆时的黑白,梦中杀人的金黄。三个时空的并置与交错,梦境与现实的对撞与互文,大量意象的闪回与重合,“杀生”与“救赎”的古老命题,万玛才旦呈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见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抛给他,这不是一部强叙事,玩剧本结构的影片,与其关注叙事的本身,万玛才旦更关注观众的获得新的感受和体验。

万玛才旦强调自己最大的特质,就是拍摄藏区文化和真实的生活。其他关于西藏的题材更多停留在风景的层面,而他则探讨的是西藏人的故事。

导演万玛才旦用藏语描绘着藏人眼中的西藏。他迷恋故事和人性的复杂性。接连斩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他的格局与视角受到专业认同与推崇。他拥有来自藏地的密码,文字与镜头是他通向梦境,解析世界和藏地故事的钥匙。

“所谓的真实,一方面是现实层面的真实,另一方面是心理层面的东西。可能更多的人拍西藏题材,接触到的是外部的现实层面的真实,对心理层面的接触得很少。我小时候看的很多电影,虽然穿着藏装,故事发生在藏区,讲的也是藏语,但完全是一种汉语的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的观念完全是汉人的。所以就有一些真实的缺失吧。现实中存在着一些东西,但它底下还蕴含着很多你看不见的东西。”而梦境中呈现的往往是更高层次的真实,是“看不见的东西”,不同于精神分析式的过度阐释,也不同于古老巫术的神秘预言,在《撞死了一只羊》中,这种真实更多是由语言和意象来呈现的。弗洛姆曾在《被遗忘的语言》中写到,“象征性语言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语言,是它继续发展成一种普遍的习惯语言之前被遗忘的语言”,“一切比喻被看成作家们的巧妙发明,其实都是原始的诗性民族所必用的表现方式”。而电影就是用一切视听手段来唤起观众的记忆,达成通感的艺术。

演员金巴扮演《撞死了一只羊》的司机,他和导演万玛才旦认识了五六年,喜欢表演的金巴一度直接到北京找到万玛才旦,期望进修表演,万玛才旦推荐他去了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了一年,他也出演了《塔洛》一个角色,扇塔洛耳光的人。去年金巴耶出演了张扬的《皮绳上的魂》,得到了台湾金马的最佳新人提名。

扮演杀手的演员更登彭措本身就是一个康巴人。万玛才旦希望他身上有一些文弱的一面,虽然是康巴汉子,但是他的眼神,他的整个身体的状态就相对弱一些,期望杀手文弱,司机希望看上去很强壮,设置一种反差。

关于羊的符号,万玛才旦强调每个人肯定有每个人理解,羊是生命的象征。在藏传佛教的信仰中,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对待羊跟对待人是一样的。肉体就像衣服,去世以后肉体便没用了,就可以施舍给其他的生命。在他看来,生活中充满了这种荒诞性,电影只是让它变得更清晰了。虽然司机是一个佛教徒,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慈悲为基础的,但他的生活中也充满了世俗性。影片中还有类似的暗示,譬如卡车的驾驶座位前挂着一个牌子:当唱起《我的太阳》的时候,露出的是女儿的照片,女儿对他来说就像太阳一样,这是他世俗的一面;在把撞死的羊送到寺院的时候,转到眼前的则是牌子的另一面,上面是一位活佛的照片,也就是宗教的一面。看似割裂的两面,在司机金巴身上却是自洽的。

因此,这也是一部相比前作文学性更强的电影。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温和沉静的万玛才旦也不免失笑:“只看电影的话,好像我就是一个只关心现实,只关心现代和传统的冲突的这样一个导演。但我文学作品里面关注现实的东西其实很少,更多的是跟人有关系。”其实,所谓“现代和传统的冲突”中,体现的也处处是人性。《静静的嘛呢石》中的电视机,《老狗》中的藏獒与宠物市场,《塔洛》中的理发店和身份证,看似是符号,其实无一不是精神状况的变化。便利的交通把原本要走上三四年的朝圣之路缩短为两三个小时,电网的铺设使得电灯泡逐渐取代了长明灯,过往需要请僧人念经的场合也只需事先录好音就可以播放一整天,实用主义观念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稀释了对灵魂与往生的追求,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好是坏,“问题都是复杂的,有时候可能很难通过人有限的经验去认识或定义。”但或许,这正是作为创作者的使命所在——“世界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人的那种复杂性、多义性是我自己最感兴趣的。”

一些导演的朋友知道王家卫导演是这部电影的监制之后就充满好奇地问万玛才旦:“你有没有见过墨镜王的眼睛啊?听说除了他家人外谁也没有见过他的眼睛。”

我说:“我见到了。”

他们就问:“他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我也故意神秘地笑一笑,说:“这个不能说。”

或许标志性的墨镜的缘故吧,温和的万玛才旦也以为他会是个高冷的人,但接触他之后,觉得他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对于剧本的意见,非常细致而认真。他的参与,确实给这部影片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剪辑、音乐、声音团队,泽东给了直接有力的支持。

剧组也流传一个关于导演万玛才旦温和的故事。《撞死了一只羊》拍摄专场途径可可西里不冻泉的路上,导演万玛才旦看见一辆摩托车摔倒在了路边的沟里,旁边坐着一个人。

剧组回到不冻泉时,刮起了大风,天色也逐渐渐变暗,万玛才旦莫名地想起路上看见的那个人。想着晚上若没人去接他,他肯定会很冷,就让剧组制片部门的几个人开车去找那个人。

两小时之后,制片部门带回了那个人。沟通发现,只是一位打算骑行穿越可可西里的驴友,下午出了车祸,还在等待朋友的救援,后来等到他出行的朋友接到时。制片组把摔坏的摩托车和其他东西抬上卡车,这位朋友临走时特别感动,现在很少你们这样主动帮人的人。突然问了一句:“你们是做什么的呀?”

驴友说:“猜不出来。”

有人说:“我们是拍电影的。”

受伤者睁大眼睛疑惑地说:“你们真的是拍电影的吗?不可能吧!”

“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你也许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这句藏族谚语,我们费尽周折才找到它,最后把它放在了片子里。它几乎成了进入这部电影的一道密码。

“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事情,所以坦然面对。发行和出品公司有这样的信心,那我们就一起面对。现在观众也在分流,观众的分类也很明确,观众的对不同影片类型的追求,现在有艺联的放映,针对性很强,我们的电影也能通过这个渠道能够准确的投放到想看的人群里。”

万玛才旦希望他们营造的这个梦,也能成为你的梦的一部分。导演除了造梦以外,也得面临市场及发行的事,《撞死了一只羊》将选择艺联专线的放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