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元指数创两年新高,市场关注美国一季度GDP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元指数创两年新高,市场关注美国一季度GDP

受前期一系列经济数据提振,市场对美国一季度GDP增速预期普遍较为乐观。周四,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收跌200个基点以上,跌至近两个月最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触及1.1132,跌至2017年5月以来新低。

图片来源:东方IC

记者 陈鹏

周四,美元指数涨0.08%报98.1799,连涨三日,续创2017年5月以来新高。此前一日,美元指数单日大涨0.54%,时隔近两年首次突破98关口。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近期经济数据表现相对较好、英国脱欧和欧洲议会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全球避险情绪升温等均是支撑美元走强的因素。

伴随美元上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受到打压。周四,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收跌200个基点以上,跌至近两个月最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触及1.1132,跌至2017年5月以来新低,作为美元指数篮子中权重最大的币种,欧元下跌直接刺激美元指数上涨。

眼下市场焦点转向今晚即将出炉的美国一季度GDP数据。分析师表示,这一关键数据的表现能否继续提振美元,或可为判断本轮美元的持续性提供更充分的证据。

“观察美元最近的跳涨,基本都是出现在经济数据发布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欧洲的“坏消息”——英国脱欧和5月下旬欧洲议会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支撑美元中短期进一步走强,如果有进一步的经济数据确认,“至少上半年美元能维持强势。”

受前期一系列经济数据提振,市场对美国一季度GDP增速预期普遍较为乐观。摩根大通将一季度美国GDP预期增长率从折合年率2%提高到2.5%;高盛将一季度GDP跟踪预测从1.7%上调至2.1%。

嘉盛集团首席中文分析师黄俊则表示,最近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股财报都表现不错,市场对美国GDP数据预期比较乐观。“只是现在美元的上涨已经反映了乐观情绪,对数据公布后的市场走势可能要特别小心。”他说。

分析师指出,美国近期大部分经济数据表现相对较好,是支撑美元指数走强的内在因素。

美国劳工部周四发布数据称,美国4月20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上升至23万人,多于预期的20万人。但同日公布的美国3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增速回升至2.7%,大超市场预期。稍早前,美国3月新屋销售跳升至近一年半高位,3月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速及2月贸易帐也意外亮眼。

相较之下,近期欧元区经济数据令市场大失所望。德国4月商业景气指数在短暂反弹后重新回落至99.2,与预期的小幅改善背道而驰,打压市场对欧洲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稍早前,欧元区4月综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特别是德国制造业PMI初值,均不及预期。此外,其他地区中,韩国一季度GDP环比下滑0.3%,为近十年最差表现。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界面新闻表示,除本国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表现较为稳健外,近期美元走强更多是外围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英国脱欧不决、德国制造业PMI意外下滑,以及美国宣布从5月2日开始取消对目前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和地区的制裁豁免等。这些因素推升避险情绪,促使全球资本涌向美国市场。

章俊表示,基于短期因素的上涨不可持续,美元指数难以突破前期100的高点持续走强,但是年内跌破90的概率也不大。

除上述分析师提到的因素外,FXTM富拓货币策略和市场研究全球主管Jameel Ahmad表示,本轮美元走强还和市场修正此前对美国经济过于悲观的预期有关。

3月以来,美联储议息会议传达出来的信息超预期鸽派,以及美债收益率倒挂等现象让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

但Ahmad对界面新闻表示,无论美联储政策如何,美国经济增长依然高于长期的趋势增长率,而且表现明显好于欧洲、日本和英国。并且,英国脱欧和欧洲的政治局势令人担心,今年欧洲经济增长如果能达到1%,已经是非常幸运。

在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较强韧性的基础上,分析师对美联储年内加息还是降息的分歧开始加大。

章俊指出,如果美国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运行在折合年率2%的水平以上,且通胀水平没有明显下滑趋势,这会给美联储再次加息提供理由。他预计,重启加息的时间点最早可能在12月。而如果美联储出乎市场意料,选择在下半年加息,将对美元形成支撑。

赵庆明则表示,美联储加息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为世界经济好于预期,美国经济强劲,通胀上升。目前来看,年内恢复加息的可能性基本没有。相反,若全球经济整体表现不佳,美国难以独善其身,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会更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美国经济高点已过,但仍将维持一定增速,在没有明确的趋势性信号出现之前,美联储会在一段时期内“按兵不动”,联邦基金利率将维持在现有水平。目前就下结论说美联储今年会降息或加息,为时尚早。

从最近两日多家央行密集发布的利率决议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已经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各国央行无一例外地选择按兵不动,同时释放出更多鸽派信号。

加拿大央行在维持利率不变的同时,意外大幅下调2019年GDP预期和对中性利率区间的预测,放弃“温和的加息倾向”,转而提出“将继续根据新公布的数据,评估货币政策宽松的适当程度”。日本央行将2019年和2010年GDP增速预期各下调了0.1个百分点。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考虑在2020年春季加息。欧洲央行则明确宣布年底前不加息,并将从2019年9月开始推出新一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从而成为发达国家中率先采取实际宽松行动的央行。

鉴于欧洲经济的黯淡前景,连平认为,未来欧央行有较大可能进一步加大宽松政策力度。由此,不排除欧美利差有进一步小幅扩大的可能,进而继续对美元构成支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元指数创两年新高,市场关注美国一季度GDP

受前期一系列经济数据提振,市场对美国一季度GDP增速预期普遍较为乐观。周四,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收跌200个基点以上,跌至近两个月最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触及1.1132,跌至2017年5月以来新低。

图片来源:东方IC

记者 陈鹏

周四,美元指数涨0.08%报98.1799,连涨三日,续创2017年5月以来新高。此前一日,美元指数单日大涨0.54%,时隔近两年首次突破98关口。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近期经济数据表现相对较好、英国脱欧和欧洲议会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全球避险情绪升温等均是支撑美元走强的因素。

伴随美元上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受到打压。周四,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收跌200个基点以上,跌至近两个月最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触及1.1132,跌至2017年5月以来新低,作为美元指数篮子中权重最大的币种,欧元下跌直接刺激美元指数上涨。

眼下市场焦点转向今晚即将出炉的美国一季度GDP数据。分析师表示,这一关键数据的表现能否继续提振美元,或可为判断本轮美元的持续性提供更充分的证据。

“观察美元最近的跳涨,基本都是出现在经济数据发布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欧洲的“坏消息”——英国脱欧和5月下旬欧洲议会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支撑美元中短期进一步走强,如果有进一步的经济数据确认,“至少上半年美元能维持强势。”

受前期一系列经济数据提振,市场对美国一季度GDP增速预期普遍较为乐观。摩根大通将一季度美国GDP预期增长率从折合年率2%提高到2.5%;高盛将一季度GDP跟踪预测从1.7%上调至2.1%。

嘉盛集团首席中文分析师黄俊则表示,最近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股财报都表现不错,市场对美国GDP数据预期比较乐观。“只是现在美元的上涨已经反映了乐观情绪,对数据公布后的市场走势可能要特别小心。”他说。

分析师指出,美国近期大部分经济数据表现相对较好,是支撑美元指数走强的内在因素。

美国劳工部周四发布数据称,美国4月20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上升至23万人,多于预期的20万人。但同日公布的美国3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增速回升至2.7%,大超市场预期。稍早前,美国3月新屋销售跳升至近一年半高位,3月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速及2月贸易帐也意外亮眼。

相较之下,近期欧元区经济数据令市场大失所望。德国4月商业景气指数在短暂反弹后重新回落至99.2,与预期的小幅改善背道而驰,打压市场对欧洲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稍早前,欧元区4月综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特别是德国制造业PMI初值,均不及预期。此外,其他地区中,韩国一季度GDP环比下滑0.3%,为近十年最差表现。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界面新闻表示,除本国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表现较为稳健外,近期美元走强更多是外围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英国脱欧不决、德国制造业PMI意外下滑,以及美国宣布从5月2日开始取消对目前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和地区的制裁豁免等。这些因素推升避险情绪,促使全球资本涌向美国市场。

章俊表示,基于短期因素的上涨不可持续,美元指数难以突破前期100的高点持续走强,但是年内跌破90的概率也不大。

除上述分析师提到的因素外,FXTM富拓货币策略和市场研究全球主管Jameel Ahmad表示,本轮美元走强还和市场修正此前对美国经济过于悲观的预期有关。

3月以来,美联储议息会议传达出来的信息超预期鸽派,以及美债收益率倒挂等现象让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

但Ahmad对界面新闻表示,无论美联储政策如何,美国经济增长依然高于长期的趋势增长率,而且表现明显好于欧洲、日本和英国。并且,英国脱欧和欧洲的政治局势令人担心,今年欧洲经济增长如果能达到1%,已经是非常幸运。

在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较强韧性的基础上,分析师对美联储年内加息还是降息的分歧开始加大。

章俊指出,如果美国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运行在折合年率2%的水平以上,且通胀水平没有明显下滑趋势,这会给美联储再次加息提供理由。他预计,重启加息的时间点最早可能在12月。而如果美联储出乎市场意料,选择在下半年加息,将对美元形成支撑。

赵庆明则表示,美联储加息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为世界经济好于预期,美国经济强劲,通胀上升。目前来看,年内恢复加息的可能性基本没有。相反,若全球经济整体表现不佳,美国难以独善其身,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会更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美国经济高点已过,但仍将维持一定增速,在没有明确的趋势性信号出现之前,美联储会在一段时期内“按兵不动”,联邦基金利率将维持在现有水平。目前就下结论说美联储今年会降息或加息,为时尚早。

从最近两日多家央行密集发布的利率决议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已经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各国央行无一例外地选择按兵不动,同时释放出更多鸽派信号。

加拿大央行在维持利率不变的同时,意外大幅下调2019年GDP预期和对中性利率区间的预测,放弃“温和的加息倾向”,转而提出“将继续根据新公布的数据,评估货币政策宽松的适当程度”。日本央行将2019年和2010年GDP增速预期各下调了0.1个百分点。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考虑在2020年春季加息。欧洲央行则明确宣布年底前不加息,并将从2019年9月开始推出新一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从而成为发达国家中率先采取实际宽松行动的央行。

鉴于欧洲经济的黯淡前景,连平认为,未来欧央行有较大可能进一步加大宽松政策力度。由此,不排除欧美利差有进一步小幅扩大的可能,进而继续对美元构成支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