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除了转发,我还能为打击人贩子做些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除了转发,我还能为打击人贩子做些什么?

相比在社交媒体上一味地宣泄情绪,我们应该有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昨天,“人贩子一律死刑”的帖子刷爆微信朋友圈。不管这一集体行为的始作俑者是出于什么目的,拐卖妇女儿童问题再次成为全民讨论的焦点。

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年底,公安部的“打击贩卖儿童专项行动”解救了被拐儿童5.4万人,实际被拐卖的儿童会比这个高,因此估算看来,中国每年被拐儿童超过2万人。

贩卖人口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3年公布的年报,每年世界各地被贩卖的人口达到2100万。另据美国政府估算,每年多至17.5万人被人口贩子偷运进入该国。作为发达国家,除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美国有着健全的社会机制,企业及个人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本月初,该国空中乘务员工会联合会就呼吁政府强制要求航空公司培训空乘员辨识贩卖人口的受害者。

事实上,美国国务院针对不同身份的公民:消费者、企业、执法者、学生、家长、教授、律师各行业人士给出了详尽的建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或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学习、了解哪些地方存在贩卖人口的信号,帮助识别潜在的贩卖人口罪行。向个人、企业、执法人员和联邦雇员等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反贩卖人口的意识。

2.若发现贩卖人口活动线索,立即拨打贩卖人口资源中心电话;获取培训、技术或资源支持。也可以直接向联邦执法机构汇报可疑行为,或在网上提交相关线索。

3.作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关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奴役足迹”(Slavery Footprint)项目,还有劳工部门列出的童工生产的商品清单。鼓励公司采取措施,从供应链环节调查、减少奴隶工人和贩卖人口行为,并发布消费者警告信息。

4.把贩卖人口信息纳入你所在的机构的会议、培训、手册等相关资料中。

5.加入或启动草根反贩卖人口联盟。

6.跟你所在地方、州或者联邦政府代表见面或写信,让他们知道你对所在社区的打击贩卖人口活动非常关切,询问他们打算怎么在你们的所在地解决人口贩卖问题。

7.分发材料提高打击贩卖人口行为的公共意识。资料可以从卫生和人力服务署或国土安全部获得。

8.作为志愿者向受害者提供帮助,或向本地的反贩卖人口组织提供专业服务。

9.向你所在地的反贩卖人口组织捐赠资金或所需物品。

10.组织资金筹集活动,把所得捐给反贩卖人口组织。

11.举办活动,如观看、讨论贩卖人口纪录片等,提高意识;举办反贩卖人口的电影节等。

12.鼓励你所在的本地学校,跟学生合作,把现代奴役问题纳入到他们的课程中。父母、教育者或学校行政人员,要有意识把贩卖人口问题灌输给适学年龄儿童。

13.定制Google提醒服务,接收贩卖人口新闻。

14.向本地报纸的编辑写信,反映所在社区的贩卖人口行为。

15.发起或签署贩卖人口请愿书。

16.企业:向贩卖人口的幸存者提供实习、就业培训或者就业。作为消费者:购买那些贩卖人口幸存者生产的商品,比如Jewel Girls或者Made by Survivors的产品。

17.学生:加入或成立俱乐部,提高对贩卖人口的意识,写论文时多考虑跟贩卖人口有关的话题。教授:申请把贩卖人口问题列为大学课程。通过发表文章、教课或举办研讨会,加大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的支持力度。

18.法律执行官员:加入或发起本地的打击贩卖人口的特别行动。

19.心理健康或医疗提供者:在附近反垄断机构的帮助下,向贩卖人口受害者提供低成本或免费的服务。培训员工、辨别贩卖人口迹象以及帮助受害者。

20.律师:在你的客户中寻找贩卖人口的迹象。向贩卖人口的受害者或反贩卖人口组织提供免费服务。告诉受害者他们可以享受哪些法律上的利益。协助反贩卖人口NGO进行能力建设和文书工作。

对比以上20条,似乎大多数都没办法在中国实行,不过有一点完全可以做到,那就是把广大的群体力量发动起来,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当年的“微博打拐”。

2011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而且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由赵薇、黄渤主演的电影《亲爱的》正是基于真实的微博打拐事件拍摄的。

作为执法机构,公安部推出了反拐网站,然而上面的防拐知识并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其唯一的联系方式——邮箱与网友的互动只更新到了2009年。而在公安部主页的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信箱,最新的互动也只更新到了2011年12月9日。

但无论如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父母责无旁贷。最基本的,他们应该做到:无论是在家门口,还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园、超市、商场,动物园或游乐场,都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带孩子的时候一心不能二用,不要玩手机,买东西,放任孩子在自己身边玩。

与此同时,父母还应该教会孩子几件事:记住家庭地址、联系电话、不和陌生人说话、走失时站在原地,发现孩子丢了要立即广播和报警。

相比在社交媒体上一味地宣泄情绪,我们更应该有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除了转发,我还能为打击人贩子做些什么?

相比在社交媒体上一味地宣泄情绪,我们应该有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昨天,“人贩子一律死刑”的帖子刷爆微信朋友圈。不管这一集体行为的始作俑者是出于什么目的,拐卖妇女儿童问题再次成为全民讨论的焦点。

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年底,公安部的“打击贩卖儿童专项行动”解救了被拐儿童5.4万人,实际被拐卖的儿童会比这个高,因此估算看来,中国每年被拐儿童超过2万人。

贩卖人口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3年公布的年报,每年世界各地被贩卖的人口达到2100万。另据美国政府估算,每年多至17.5万人被人口贩子偷运进入该国。作为发达国家,除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美国有着健全的社会机制,企业及个人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本月初,该国空中乘务员工会联合会就呼吁政府强制要求航空公司培训空乘员辨识贩卖人口的受害者。

事实上,美国国务院针对不同身份的公民:消费者、企业、执法者、学生、家长、教授、律师各行业人士给出了详尽的建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或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学习、了解哪些地方存在贩卖人口的信号,帮助识别潜在的贩卖人口罪行。向个人、企业、执法人员和联邦雇员等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反贩卖人口的意识。

2.若发现贩卖人口活动线索,立即拨打贩卖人口资源中心电话;获取培训、技术或资源支持。也可以直接向联邦执法机构汇报可疑行为,或在网上提交相关线索。

3.作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关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奴役足迹”(Slavery Footprint)项目,还有劳工部门列出的童工生产的商品清单。鼓励公司采取措施,从供应链环节调查、减少奴隶工人和贩卖人口行为,并发布消费者警告信息。

4.把贩卖人口信息纳入你所在的机构的会议、培训、手册等相关资料中。

5.加入或启动草根反贩卖人口联盟。

6.跟你所在地方、州或者联邦政府代表见面或写信,让他们知道你对所在社区的打击贩卖人口活动非常关切,询问他们打算怎么在你们的所在地解决人口贩卖问题。

7.分发材料提高打击贩卖人口行为的公共意识。资料可以从卫生和人力服务署或国土安全部获得。

8.作为志愿者向受害者提供帮助,或向本地的反贩卖人口组织提供专业服务。

9.向你所在地的反贩卖人口组织捐赠资金或所需物品。

10.组织资金筹集活动,把所得捐给反贩卖人口组织。

11.举办活动,如观看、讨论贩卖人口纪录片等,提高意识;举办反贩卖人口的电影节等。

12.鼓励你所在的本地学校,跟学生合作,把现代奴役问题纳入到他们的课程中。父母、教育者或学校行政人员,要有意识把贩卖人口问题灌输给适学年龄儿童。

13.定制Google提醒服务,接收贩卖人口新闻。

14.向本地报纸的编辑写信,反映所在社区的贩卖人口行为。

15.发起或签署贩卖人口请愿书。

16.企业:向贩卖人口的幸存者提供实习、就业培训或者就业。作为消费者:购买那些贩卖人口幸存者生产的商品,比如Jewel Girls或者Made by Survivors的产品。

17.学生:加入或成立俱乐部,提高对贩卖人口的意识,写论文时多考虑跟贩卖人口有关的话题。教授:申请把贩卖人口问题列为大学课程。通过发表文章、教课或举办研讨会,加大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的支持力度。

18.法律执行官员:加入或发起本地的打击贩卖人口的特别行动。

19.心理健康或医疗提供者:在附近反垄断机构的帮助下,向贩卖人口受害者提供低成本或免费的服务。培训员工、辨别贩卖人口迹象以及帮助受害者。

20.律师:在你的客户中寻找贩卖人口的迹象。向贩卖人口的受害者或反贩卖人口组织提供免费服务。告诉受害者他们可以享受哪些法律上的利益。协助反贩卖人口NGO进行能力建设和文书工作。

对比以上20条,似乎大多数都没办法在中国实行,不过有一点完全可以做到,那就是把广大的群体力量发动起来,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当年的“微博打拐”。

2011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而且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由赵薇、黄渤主演的电影《亲爱的》正是基于真实的微博打拐事件拍摄的。

作为执法机构,公安部推出了反拐网站,然而上面的防拐知识并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其唯一的联系方式——邮箱与网友的互动只更新到了2009年。而在公安部主页的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信箱,最新的互动也只更新到了2011年12月9日。

但无论如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父母责无旁贷。最基本的,他们应该做到:无论是在家门口,还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园、超市、商场,动物园或游乐场,都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带孩子的时候一心不能二用,不要玩手机,买东西,放任孩子在自己身边玩。

与此同时,父母还应该教会孩子几件事:记住家庭地址、联系电话、不和陌生人说话、走失时站在原地,发现孩子丢了要立即广播和报警。

相比在社交媒体上一味地宣泄情绪,我们更应该有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