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电影节·新片】《我的诗篇》: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电影节·新片】《我的诗篇》: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我的诗篇》是五部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的唯一一部中国纪录电影。

图片来源:上海电影节《我的诗篇》主办方提供

邬霞是第一次来到上海,第一次坐在大礼堂看着荧幕上的自己,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她很瘦弱,只有80斤,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之所以能被请来上海,是因为一部记录她写诗的纪录片《我的诗篇》的公映。

在遇见这部纪录片导演之前,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她14岁来到深圳开始打工,到现在把父母接过来帮她照顾两个孩子。与其他打工者不同,邬霞喜欢写诗,也许正因为写诗,使得邬霞在苦闷的生活中有了别样的快乐。

她的生活并不宽裕,同时父亲还有严重的抑郁症,几次都想轻生,但是邬霞一直带着浅浅的笑容。她的诗让人感到她的坚强:“我不会诉说我的苦难,就让它们烂在泥土里/培植爱的花朵”。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我不是没有想过死亡》。

邬霞

邬霞是纪录片《我的诗篇》其中的一位主人公。除了邬霞,整部片子一共用六位人物记录了这个时代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其他默默无闻的打工者不同,这些人都是诗人。

《我的诗篇》是由一帮媒体人做出来的纪录片,由大象微纪录与蓝狮子图书共同出品。同样,为了宣传这部纪录片,媒体圈内的多位大佬都为其拍摄了宣传VCR,其中包含界面创始人何力,资深媒体人许知远,凤凰女主播吴小莉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

在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我的诗篇》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了拍摄计划,那时没有人知道,这部以诗歌为主要内容,聚焦中国工人的生活与命运的纪录电影,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一年过去了,总策划吴晓波,导演吴飞跃、秦晓宇带着108分钟的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回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他们一起出现的,还有片中的三位工人诗人和电影的支持方。这时《我的诗篇》是五部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金爵奖”的唯一一部中国纪录电影。

《我的诗篇》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性与情怀的有关中国工人的故事。

该片导演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群非常特殊的工人,有巷道爆破工陈年喜、失业不久的叉车工乌鸟鸟、十四岁就开始打工的服装厂女工邬霞、羽绒服厂的填鸭毛工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在大地深处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矿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堕楼辞世的富士康流水线工人许立志。

他们都是普通的工人,同时,他们也是优秀的诗人。他们工种工龄不同,正如他们以各自的语言风格书写劳动,吟咏工厂,抒发悲欣,直面现实与死亡。他们的诗生发于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一如田园山水诗之于伟大的农耕时代;他们的诗是一个又一个中国深处的故事,这些故事亦攸关于人类的未来。

电影以一场在北京皮村“新工人剧场”举办的工人诗歌朗诵会作为开场,这场朗诵会也是电影的两条线索之一。工人诗人暂时离开了他的工作岗位,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用带着口音与情感的朗读,冲破长久以来的沉默处境。

导演秦晓宇在谈到这场朗诵会时说,“这不仅是经常处于沉默和被代言境遇下的一个群体的‘独立的发声’,以及事关社会正义与历史真相的‘底层的发声’,更是上承《诗经》‘劳者歌其事’伟大传统、其精神意义已溢出阶级乃至国界的‘充满诗性的发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些动人的诗歌声音发自人生低微之处,又耸入云端,为我们提供反思和校正社会现实的能量和启迪。”

导演之一吴飞跃

回顾这一年的拍摄历程,《我的诗篇》可以说克服了种种艰辛与困境,但又伴随着太多人的支持,见证了太多感动,收获了全社会巨大的正能量。为了解决拍摄资金短缺问题,经过总策划吴晓波的推动,通过互联网众筹一共筹集到21.68万元,共有1340人参与众筹,超过5千人点赞。

吴晓波在现场谈起这个问题时也强调说,《我的诗篇》之所以选择众筹,也是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的能量,通过民间的力量来完成这部富有深意的纪录电影。

总策划人吴晓波

此外,《我的诗篇》的联合发起方之一银天下集团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银天下是一家以贵金属为主的金融投资类企业,在行业内居于翘楚地位。银天下的发言人指出:“我们和吴晓波先生还有更多关注工人群体的伙伴们一起向工人致敬、帮助工人群体发声,让社会重新深入认识这个群体,也希望大众能够永葆精神世界的丰盈充实。”。

这部片子里有一位90后的诗人许立志在拍摄期间自杀身亡,摄制组帮助其家人办理了骨灰撒海仪式。

许立志曾经是苹果品牌在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流水线上的打工者。他生前曾经在一首诗里写道:“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我再咽不下了/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当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选择用纪录片的形式将社会底层人员的生活状态汹涌而出时,亲爱的观众会买票去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电影节·新片】《我的诗篇》: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我的诗篇》是五部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的唯一一部中国纪录电影。

图片来源:上海电影节《我的诗篇》主办方提供

邬霞是第一次来到上海,第一次坐在大礼堂看着荧幕上的自己,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她很瘦弱,只有80斤,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之所以能被请来上海,是因为一部记录她写诗的纪录片《我的诗篇》的公映。

在遇见这部纪录片导演之前,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她14岁来到深圳开始打工,到现在把父母接过来帮她照顾两个孩子。与其他打工者不同,邬霞喜欢写诗,也许正因为写诗,使得邬霞在苦闷的生活中有了别样的快乐。

她的生活并不宽裕,同时父亲还有严重的抑郁症,几次都想轻生,但是邬霞一直带着浅浅的笑容。她的诗让人感到她的坚强:“我不会诉说我的苦难,就让它们烂在泥土里/培植爱的花朵”。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我不是没有想过死亡》。

邬霞

邬霞是纪录片《我的诗篇》其中的一位主人公。除了邬霞,整部片子一共用六位人物记录了这个时代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其他默默无闻的打工者不同,这些人都是诗人。

《我的诗篇》是由一帮媒体人做出来的纪录片,由大象微纪录与蓝狮子图书共同出品。同样,为了宣传这部纪录片,媒体圈内的多位大佬都为其拍摄了宣传VCR,其中包含界面创始人何力,资深媒体人许知远,凤凰女主播吴小莉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

在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我的诗篇》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了拍摄计划,那时没有人知道,这部以诗歌为主要内容,聚焦中国工人的生活与命运的纪录电影,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一年过去了,总策划吴晓波,导演吴飞跃、秦晓宇带着108分钟的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回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他们一起出现的,还有片中的三位工人诗人和电影的支持方。这时《我的诗篇》是五部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金爵奖”的唯一一部中国纪录电影。

《我的诗篇》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性与情怀的有关中国工人的故事。

该片导演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群非常特殊的工人,有巷道爆破工陈年喜、失业不久的叉车工乌鸟鸟、十四岁就开始打工的服装厂女工邬霞、羽绒服厂的填鸭毛工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在大地深处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矿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堕楼辞世的富士康流水线工人许立志。

他们都是普通的工人,同时,他们也是优秀的诗人。他们工种工龄不同,正如他们以各自的语言风格书写劳动,吟咏工厂,抒发悲欣,直面现实与死亡。他们的诗生发于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一如田园山水诗之于伟大的农耕时代;他们的诗是一个又一个中国深处的故事,这些故事亦攸关于人类的未来。

电影以一场在北京皮村“新工人剧场”举办的工人诗歌朗诵会作为开场,这场朗诵会也是电影的两条线索之一。工人诗人暂时离开了他的工作岗位,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用带着口音与情感的朗读,冲破长久以来的沉默处境。

导演秦晓宇在谈到这场朗诵会时说,“这不仅是经常处于沉默和被代言境遇下的一个群体的‘独立的发声’,以及事关社会正义与历史真相的‘底层的发声’,更是上承《诗经》‘劳者歌其事’伟大传统、其精神意义已溢出阶级乃至国界的‘充满诗性的发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些动人的诗歌声音发自人生低微之处,又耸入云端,为我们提供反思和校正社会现实的能量和启迪。”

导演之一吴飞跃

回顾这一年的拍摄历程,《我的诗篇》可以说克服了种种艰辛与困境,但又伴随着太多人的支持,见证了太多感动,收获了全社会巨大的正能量。为了解决拍摄资金短缺问题,经过总策划吴晓波的推动,通过互联网众筹一共筹集到21.68万元,共有1340人参与众筹,超过5千人点赞。

吴晓波在现场谈起这个问题时也强调说,《我的诗篇》之所以选择众筹,也是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的能量,通过民间的力量来完成这部富有深意的纪录电影。

总策划人吴晓波

此外,《我的诗篇》的联合发起方之一银天下集团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银天下是一家以贵金属为主的金融投资类企业,在行业内居于翘楚地位。银天下的发言人指出:“我们和吴晓波先生还有更多关注工人群体的伙伴们一起向工人致敬、帮助工人群体发声,让社会重新深入认识这个群体,也希望大众能够永葆精神世界的丰盈充实。”。

这部片子里有一位90后的诗人许立志在拍摄期间自杀身亡,摄制组帮助其家人办理了骨灰撒海仪式。

许立志曾经是苹果品牌在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流水线上的打工者。他生前曾经在一首诗里写道:“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我再咽不下了/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当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选择用纪录片的形式将社会底层人员的生活状态汹涌而出时,亲爱的观众会买票去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