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沪指创7年最大周跌幅 今日超1000只个股跌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沪指创7年最大周跌幅 今日超1000只个股跌停

5月份以来宏观流动性供给格局的变化,股市资金面也持续收紧,成为本轮调整的最大因素。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6月19日,端午节前夕,上证指数暴跌6.42%,下挫逾300点,一连穿破4600点、4500点两个关口,收4478.36点。深成指下跌6.03%,收15725.47点。创业板也继续下挫,暴跌5.41%,收3314.98点。两市约2200只个股下跌,超1000只个股跌停,仅130只个股收涨。

这是今年内仅次于“119惨案”和“528股灾”的单日暴跌。不仅如此,本周也是沪指7年来单周的最大跌幅。在沪指6月12日达到近期高点5178.19点后,随后本周的五个交易日累计下跌高达13.5%,拉下4根大阴线。

5月份以来宏观流动性供给格局的变化,股市资金面也持续收紧,成为本轮调整的最大因素。

本周巨额IPO对资金影响巨大,而今日为年内第八批新股申购最密集的时间点,有11只股票启动申购,单日新增资金冻结或近4.45万亿元,其中,5年来最大规模IPO“巨无霸”国泰君安启动网上申购。大量新股申购令本就疲软的市场再次遭到重创。

近期监管层严查场外配资,也意在给股市降温,形成慢牛。根据两融数据统计,2014年12月有一波融资高峰,预计6月将逐步到期。加之近期市场波动大,投资者本就主动去杠杆,对股市流动性造成冲击。

此外,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互认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基金互认或导致大量大陆资金蜂拥抢筹香港的便宜股票,加重了对于资金短缺的担忧,因而加重了抛压。

雪上加霜的是,据外媒报道,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释放的约6700亿元人民币资金中,中国央行决定不再续作部分MLF。由于当前3.5%的利率不够有吸引力,银行主动要求续作的意愿较低。知情人士指出,央行最近几月的货币宽松政策降低了贷款人的借贷成本,这也是央行不再续做部分MLF的原因。

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更加剧了流动性的波动和对于稳定性的担忧。EPFR Global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的三周,流入中国股市和债市的资金高达73亿美元(约合453.22亿元人民币),为10多年来的最大三周流入规模。但此后的一周中,指数的大幅波动又导致全球基金经理纷纷撤离,流出中国的资金约68亿美元(约合422.19亿元人民币),与流入的规模相当。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尽管国内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并且国内市场也有效率低下的扭曲现象,但他们选择迅速开放资本项目。中国的金融系统以及金融机构能否应对大规模并且波动较大的资本流动仍有待观察,其后果可能是失控。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严格控制外资的规模和渠道,限制资金通过投资组合和银行渠道流入中国,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民币汇率以及防止资产泡沫产生。但随着沪港通的开通,资本开放迫在眉睫。监管层也逐步实行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以及放松外资银行在境内获得流动性的渠道等措施。外资的进入一定程度上优化了A股的资本结构。

但外资涌入的风险在于进出中国的资金规模可能会增加并且变得更加不稳定,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显示出更多放缓迹象的当下。不仅如此,更让监管层担心的是,外国基金经理持有股票的周期变短。

不过,据国泰君安对于1500位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来看,接近80%的机构投资者认为10%左右的A股调整即是最好买点。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认为,当前是继续进入市场的新买点,市场短期内过快调整形成了难得的投资机会。且之前仍有大量资金等待入市机会。这一机会也在A股市场短期快速下跌中逐步形成。普遍存在的牛市预期也将驱动资金更快修复下跌过程,时点会在未来几天内出现。当前应该坚定看多,择时买入A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沪指创7年最大周跌幅 今日超1000只个股跌停

5月份以来宏观流动性供给格局的变化,股市资金面也持续收紧,成为本轮调整的最大因素。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6月19日,端午节前夕,上证指数暴跌6.42%,下挫逾300点,一连穿破4600点、4500点两个关口,收4478.36点。深成指下跌6.03%,收15725.47点。创业板也继续下挫,暴跌5.41%,收3314.98点。两市约2200只个股下跌,超1000只个股跌停,仅130只个股收涨。

这是今年内仅次于“119惨案”和“528股灾”的单日暴跌。不仅如此,本周也是沪指7年来单周的最大跌幅。在沪指6月12日达到近期高点5178.19点后,随后本周的五个交易日累计下跌高达13.5%,拉下4根大阴线。

5月份以来宏观流动性供给格局的变化,股市资金面也持续收紧,成为本轮调整的最大因素。

本周巨额IPO对资金影响巨大,而今日为年内第八批新股申购最密集的时间点,有11只股票启动申购,单日新增资金冻结或近4.45万亿元,其中,5年来最大规模IPO“巨无霸”国泰君安启动网上申购。大量新股申购令本就疲软的市场再次遭到重创。

近期监管层严查场外配资,也意在给股市降温,形成慢牛。根据两融数据统计,2014年12月有一波融资高峰,预计6月将逐步到期。加之近期市场波动大,投资者本就主动去杠杆,对股市流动性造成冲击。

此外,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互认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基金互认或导致大量大陆资金蜂拥抢筹香港的便宜股票,加重了对于资金短缺的担忧,因而加重了抛压。

雪上加霜的是,据外媒报道,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释放的约6700亿元人民币资金中,中国央行决定不再续作部分MLF。由于当前3.5%的利率不够有吸引力,银行主动要求续作的意愿较低。知情人士指出,央行最近几月的货币宽松政策降低了贷款人的借贷成本,这也是央行不再续做部分MLF的原因。

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更加剧了流动性的波动和对于稳定性的担忧。EPFR Global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的三周,流入中国股市和债市的资金高达73亿美元(约合453.22亿元人民币),为10多年来的最大三周流入规模。但此后的一周中,指数的大幅波动又导致全球基金经理纷纷撤离,流出中国的资金约68亿美元(约合422.19亿元人民币),与流入的规模相当。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尽管国内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并且国内市场也有效率低下的扭曲现象,但他们选择迅速开放资本项目。中国的金融系统以及金融机构能否应对大规模并且波动较大的资本流动仍有待观察,其后果可能是失控。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严格控制外资的规模和渠道,限制资金通过投资组合和银行渠道流入中国,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民币汇率以及防止资产泡沫产生。但随着沪港通的开通,资本开放迫在眉睫。监管层也逐步实行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以及放松外资银行在境内获得流动性的渠道等措施。外资的进入一定程度上优化了A股的资本结构。

但外资涌入的风险在于进出中国的资金规模可能会增加并且变得更加不稳定,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显示出更多放缓迹象的当下。不仅如此,更让监管层担心的是,外国基金经理持有股票的周期变短。

不过,据国泰君安对于1500位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来看,接近80%的机构投资者认为10%左右的A股调整即是最好买点。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认为,当前是继续进入市场的新买点,市场短期内过快调整形成了难得的投资机会。且之前仍有大量资金等待入市机会。这一机会也在A股市场短期快速下跌中逐步形成。普遍存在的牛市预期也将驱动资金更快修复下跌过程,时点会在未来几天内出现。当前应该坚定看多,择时买入A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