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易洪涛:依托场景和智能风控为小微企业带来平等发展机会

近日,在杭州云栖小镇2050大会“未来金融图谱: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金融行业”论坛上,浙江网商银行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易洪涛表示,从宏观产业生态看,浙江网商银行开创了一种区别于传统银行的纯线上310模式: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0人工介入,帮客户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就能7×24小时随时获得金融服务,希望用科技为小微企业带来平等的发展机会。

易洪涛认为,网商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网商银行依托于场景,二是包括风控、客户识别等完全由技术驱动。

易洪涛举例称,第一使用互联网来去服务客户,如果用传统银行的信贷,可能一笔贷款要2000块钱。但是用互联网的方式,目前网商银行流水线的信贷只要两块钱。“对于两块钱对于客户来讲,哪怕我去放几千块钱的贷款,其实我是能支撑的。但是传统银行为什么它会选择大客户?他不愿意选择很多小型微型的客户。因为它的成本太高。如果要放几万块钱的贷款,但是我的成本光支付结算我就要花2000块钱,这个是不划算的。这是一个就是互联网的优势。”

在风控层面,网商银行的数据风控和传统银行的区别体现在经营理念、大数据风险管理框架、智能风控大脑等方面。易洪涛表示,过去几年,通过图形算法对客户进行识别,如果认定为经营者,网商银行来去给他提供贷款。“然后按照经营者的模型来去给它进行反记账。这样的话慢慢的整个跑出来模型。那么实际上其实在过去两年的经历里面,其实我们发现也是实实在在的累积了很大的一个效果。”

易洪涛透露,网商银行在大概不到两年的时间,为400万的线下经营者提供了网上的贷款。而且通过整个这一系列的风控的模型,最后它的不良不到1%。

氪信科技技术合伙人、高级风控总监张伟指出,金融业结合新技术发展已产生了诸多改变,大致分为金融信息化、金融互联网化和金融智能化三个阶段。而观察研究智慧金融,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看:微观核心技术包括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安全技术等;中观应用场景包括智能获客、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审计、智能保险、监管科技等;宏观产业生态则涉及到金融机构、科技公司、资本孵化等发展策略,和政府产业政策、行业监管方向等。

目前,对于智能金融的研究,不仅仅是行业热点,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的研究员朱宏晖更关注“消费金融中的道德风险”,并重点关注新兴消费贷市场:即由非银金融机构提供的,对于消费者的信用要求较宽松,在我国目前主要由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贷款。在朱宏晖看来,控制道德风险需要同时考虑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借款平台的道德风险,目前,大数据和AI技术在防欺诈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但通用大数据信息和AI技术在判断信用水平上还存在不足,在场景数据的积累和使用上仍需探索。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网商银行

3.1k
  • 网商银行2024年年报发布,客户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万亿
  • 网商银行稳利宝第一名存了8个“小目标”,银行理财为何成为资产配置重头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