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960年代,天津发展初具规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960年代,天津发展初具规模

1958年至1962年,天津市在7个新工业区新建、改造道路30余条。

上个世纪的60年代,天津的城市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不管是商业、工业还是农业,较之以往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财政

1959年,随着天津专区划归天津市,撤销专区建制,原天津专区的财政、税务机构合并到天津市财政局,改建为农村工作处,负责农村公社蔡吴江农村各项税收。1961年7月,原天津专区恢复建制,其财政、税务机构也相应划出。同年,市财政局由一个局分为财政、税务两个局;各区财政局分为区财政科和区税务分局。1964年,区财政科改为区财政局。1969年,市财政、税务两局又合并为市财政局,各区财政、税务也相应合并为区财政局。1970年10月,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并入财政局,各区也相应合并。

商业

1959年的天津,各区已经开始成立商业局,同时开始将零售商业下放给街道。1960年,市第三商业局改成副食品局。1961年,各区成立副食品、糖业、煤建、百货、修配服务、饮食、废品、福利、粮食等9个区公司。由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市场商品全面紧缺。到1962年,天津凭票证供应的商品达98种。加之各地区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天津作为大商埠的集散功能被削弱;全市全民所有制商业调往外事的商品值仅为14.3亿元,比1958年的31.19亿元缩减了一半,而且略低于1953年的14.37亿元。此后,天津的商业开始实行了“开笼放鸟”政策,商业系统22298名小商贩退出国营,组成941个合作商店,781个合租小组,从事土产、副食、干鲜菜、冷食、旧物、百货等行业经营。同时自然形成了37个自由市场,零售商业开始活跃。

农业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以粮为纲”的号召,1961年2月召开的市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农业生产,要坚持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1962年将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全市有公社195个。郊区农村陆续自发地恢复了劳动定额,小段包工、包工定产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同时还出现了“以产定工”的联产计酬责任制。到了1964年,天津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了1957年的水平。1965年的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加56.61%,其中粮食总产量比1957年增加62.35%,比1962年增加164.49%。

工业

1960年5月7日,成立了中共天津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1962年,将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改为天津市经济委员会。196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介入地方工作,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警备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抓全市共农业生产工作。1967年12月天津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设天津市革委会工业生产指挥部。1968年8月,将农业生产指挥部并入,并增设经济计划组、支援内地办公室。1969年天津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下设的农业组归市革委直接领导,城建组撤销,增设区街组、人保组、煤炭办公室。1970年10月,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下设的经济计划组、支内办公室、煤炭办公室划归天津市综合计划局。

对外经济

天津市开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始于1959年,1960年以后对国外的援建项目才逐渐增多。1960年12月成立了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天津分公司,统一管理天津市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1964年在市计划委员会内设援外办公室。1965年11月在援外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立华北地区对外经济联络局,统一管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市、自治区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1969年改为天津市对外经济联络局。

城市建设

1958年至1962年,天津市在7个新工业区新建、改造道路30余条。主要有:为配合拖拉机厂建设,新建红旗路、复康路;为便利白庙和丁字沽工业区的对外交通,修建了光荣道和丁字沽一号路;在南郊工业区内新建6条路,并将黄山路和洞庭路改建为高级路面。同时,继续进行旧路改造。1960年,修建了西站至西横堤的西青道,使市区增加了一条东西向交通干线。1959年至1960年,将京塘公路从引河桥至四号桥的市区段,计20公里,加宽到14至28米,修筑混凝土路面,便利了失去对外交通。1963年至1965年,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方针,着重新工业区、新住宅区道路和旧区交通要道的提级改善。改造了和平路,拆除电车轨道。改善了长江道、黄河道、程林庄路、志成道、咸阳路、复康路及尖山路、太湖路等。在此期间,还将7个工人新村内的30多条转路、渣石路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3年内共计新增高级路面100万平方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960年代,天津发展初具规模

1958年至1962年,天津市在7个新工业区新建、改造道路30余条。

上个世纪的60年代,天津的城市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不管是商业、工业还是农业,较之以往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财政

1959年,随着天津专区划归天津市,撤销专区建制,原天津专区的财政、税务机构合并到天津市财政局,改建为农村工作处,负责农村公社蔡吴江农村各项税收。1961年7月,原天津专区恢复建制,其财政、税务机构也相应划出。同年,市财政局由一个局分为财政、税务两个局;各区财政局分为区财政科和区税务分局。1964年,区财政科改为区财政局。1969年,市财政、税务两局又合并为市财政局,各区财政、税务也相应合并为区财政局。1970年10月,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并入财政局,各区也相应合并。

商业

1959年的天津,各区已经开始成立商业局,同时开始将零售商业下放给街道。1960年,市第三商业局改成副食品局。1961年,各区成立副食品、糖业、煤建、百货、修配服务、饮食、废品、福利、粮食等9个区公司。由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市场商品全面紧缺。到1962年,天津凭票证供应的商品达98种。加之各地区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天津作为大商埠的集散功能被削弱;全市全民所有制商业调往外事的商品值仅为14.3亿元,比1958年的31.19亿元缩减了一半,而且略低于1953年的14.37亿元。此后,天津的商业开始实行了“开笼放鸟”政策,商业系统22298名小商贩退出国营,组成941个合作商店,781个合租小组,从事土产、副食、干鲜菜、冷食、旧物、百货等行业经营。同时自然形成了37个自由市场,零售商业开始活跃。

农业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以粮为纲”的号召,1961年2月召开的市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农业生产,要坚持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1962年将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全市有公社195个。郊区农村陆续自发地恢复了劳动定额,小段包工、包工定产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同时还出现了“以产定工”的联产计酬责任制。到了1964年,天津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了1957年的水平。1965年的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加56.61%,其中粮食总产量比1957年增加62.35%,比1962年增加164.49%。

工业

1960年5月7日,成立了中共天津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1962年,将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改为天津市经济委员会。196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介入地方工作,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警备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抓全市共农业生产工作。1967年12月天津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设天津市革委会工业生产指挥部。1968年8月,将农业生产指挥部并入,并增设经济计划组、支援内地办公室。1969年天津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下设的农业组归市革委直接领导,城建组撤销,增设区街组、人保组、煤炭办公室。1970年10月,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下设的经济计划组、支内办公室、煤炭办公室划归天津市综合计划局。

对外经济

天津市开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始于1959年,1960年以后对国外的援建项目才逐渐增多。1960年12月成立了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天津分公司,统一管理天津市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1964年在市计划委员会内设援外办公室。1965年11月在援外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立华北地区对外经济联络局,统一管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市、自治区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1969年改为天津市对外经济联络局。

城市建设

1958年至1962年,天津市在7个新工业区新建、改造道路30余条。主要有:为配合拖拉机厂建设,新建红旗路、复康路;为便利白庙和丁字沽工业区的对外交通,修建了光荣道和丁字沽一号路;在南郊工业区内新建6条路,并将黄山路和洞庭路改建为高级路面。同时,继续进行旧路改造。1960年,修建了西站至西横堤的西青道,使市区增加了一条东西向交通干线。1959年至1960年,将京塘公路从引河桥至四号桥的市区段,计20公里,加宽到14至28米,修筑混凝土路面,便利了失去对外交通。1963年至1965年,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方针,着重新工业区、新住宅区道路和旧区交通要道的提级改善。改造了和平路,拆除电车轨道。改善了长江道、黄河道、程林庄路、志成道、咸阳路、复康路及尖山路、太湖路等。在此期间,还将7个工人新村内的30多条转路、渣石路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3年内共计新增高级路面100万平方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