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珠三角农民工两年减少231万人,专家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是主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珠三角农民工两年减少231万人,专家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是主因

报告显示,2018年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人数比上年减少了186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31万人。专家认为,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往中西部转移是农民工数量减少的主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梁宙

曾经汇聚了中国最庞大农民工群体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工数量正在逐步下降。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2188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下降1.2%,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5452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增长1.2%,而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4536万人,比上年减少186万人,下降3.9%。

这是国家统计局分区域统计以来,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数量连续第二年下降。国家统计局2018年4月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曾显示,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722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下降0.9%。如今连续两年下降后,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已减少了231万人。

“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往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是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界面新闻表示。

胡刚告诉界面新闻,七八年前,珠三角地区开始了机器换人,企业投入一笔钱进行机器换人后,就可以24小时生产,不需要支付薪酬、社保等费用,又没有劳动纠纷,于是很多企业纷纷跟进。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一些政策,引导农民工留在当地工作,这些都导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数量在下降。

在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中,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者”。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城务工,于是出现了在城市工作但户口还在农村的农民工群体。多年来,农民工对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对界面新闻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中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经济增速加快,用工增加,而东部地区的产业在向科技化和人工智能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东部地区企业对人工的需求有所减少。

不过,与珠三角地区不同的是,同为发达地区的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依然是增长状态。胡刚指出,长三角地区的范围比较大,安徽、苏北、苏南等地区也在内,所以总量算起来农民工数量是增加的。但实际上,上海、苏州等地与珠三角地区一样也开始了机器换人,产业升级也很快。

不仅仅是珠三角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层面近年来都呈现农民工增量下降的趋势。《报告》数据显示,虽然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但是农民工增量比上年减少了297万人,总量增速明显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从重点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15808万人,比上年减少185万人,下降1.2%;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6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39万人,增长2.4%;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5993万人,比上年增加239万人,增长4.2%。

界面新闻查阅2011年至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发现,我国农民工的增量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过去三年的数据显示,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增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农民工增量下降与我国人口数量增速下降、城镇化进程以及经济形势等方面都有关系。”陈秋霖说。

在政策层面,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导致农民工增量下降。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布《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

“农民工增量逐年减少,是城市化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一个好现象。”胡刚说。

陈秋霖认为,从经济角度来看,农民工增量下降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进城农民工数量在下降,现在城市里面的农民工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人可能不愿意再去从事这样的艰苦工作,这也对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带来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珠三角农民工两年减少231万人,专家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是主因

报告显示,2018年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人数比上年减少了186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31万人。专家认为,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往中西部转移是农民工数量减少的主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梁宙

曾经汇聚了中国最庞大农民工群体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工数量正在逐步下降。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2188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下降1.2%,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5452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增长1.2%,而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4536万人,比上年减少186万人,下降3.9%。

这是国家统计局分区域统计以来,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数量连续第二年下降。国家统计局2018年4月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曾显示,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722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下降0.9%。如今连续两年下降后,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已减少了231万人。

“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往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是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界面新闻表示。

胡刚告诉界面新闻,七八年前,珠三角地区开始了机器换人,企业投入一笔钱进行机器换人后,就可以24小时生产,不需要支付薪酬、社保等费用,又没有劳动纠纷,于是很多企业纷纷跟进。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一些政策,引导农民工留在当地工作,这些都导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数量在下降。

在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中,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者”。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城务工,于是出现了在城市工作但户口还在农村的农民工群体。多年来,农民工对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对界面新闻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中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经济增速加快,用工增加,而东部地区的产业在向科技化和人工智能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东部地区企业对人工的需求有所减少。

不过,与珠三角地区不同的是,同为发达地区的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依然是增长状态。胡刚指出,长三角地区的范围比较大,安徽、苏北、苏南等地区也在内,所以总量算起来农民工数量是增加的。但实际上,上海、苏州等地与珠三角地区一样也开始了机器换人,产业升级也很快。

不仅仅是珠三角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层面近年来都呈现农民工增量下降的趋势。《报告》数据显示,虽然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但是农民工增量比上年减少了297万人,总量增速明显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从重点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15808万人,比上年减少185万人,下降1.2%;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6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39万人,增长2.4%;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5993万人,比上年增加239万人,增长4.2%。

界面新闻查阅2011年至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发现,我国农民工的增量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过去三年的数据显示,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增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农民工增量下降与我国人口数量增速下降、城镇化进程以及经济形势等方面都有关系。”陈秋霖说。

在政策层面,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导致农民工增量下降。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布《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

“农民工增量逐年减少,是城市化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一个好现象。”胡刚说。

陈秋霖认为,从经济角度来看,农民工增量下降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进城农民工数量在下降,现在城市里面的农民工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人可能不愿意再去从事这样的艰苦工作,这也对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带来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