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财帝 朱琼华
中国医美行业迎来了大爆发,互联网医美第一股今日诞生。
美东时间5月2日9:30分,新氧科技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交易代码为“SY”,以每股13.80美元价格发行13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简称“ADS”),每13股ADS相当于10股A类普通股。
在承销商不行使超额配售权的情况下,本次募资总额大约为1.794亿美元。按照发行价计算,新氧科技市值13.8亿美元。
新氧科技创始人金星正在经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将这个成立不到6年的公司带到纳斯达克交易所时,他也正好年满四十。
头顶“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第一股”的光环,但上市对于金星和新氧来说,仅仅是画了个逗号。正如他在上市仪式致辞中所说:“随着这一旅程的展开,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也将获得新的回馈。”
数千家医美机构入驻,200多万篇真人整形日记,业务覆盖中国300余座城市,跻身健康医疗“独角兽”行列……过去五年,医美平台新氧光环耀眼。
第三次创业的新氧创始人金星终于押对了赛道,迎来了成功。
靠着多年的互联网经验,金星用优质的内容和高效的运营手段将新氧打造成了互联网医美垂直领域的头号玩家。
可是,发展迅速的新氧也面临如何持续保持高增长,以及提升用户粘性的问题。在医美这个巨大的蓝海市场里,新氧的挑战和机遇均不小。
1 | 金星的第三次创业
与大多科技领域的创业者一样,新氧的创始人金星拥有深厚的互联网背景,曾先后任职tom.com开发经理、猫扑网产品运营总监、腾讯财付通产品运营总监和im2.0运营副总裁。
提起金星这一名字,大众的第一反应更多是著名变性舞蹈家金星。但与舞者金星为追求自我改变而接受医美手术不一样,促使互联网老将金星进军医美行业的是一个血淋淋的故事。
2012年,金星的一位朋友花费重金进行了整形手术。遗憾的是,手术以失败告终。目睹了朋友悲惨遭遇的金星深受触动, 他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医美服务提供方总是比消费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消费者在决策时持审慎态度,需要专业、可靠的信息以降低决策成本与风险。
拥有丰富互联网经验的他敏锐地想到,如果有一个平台能帮助消费者了解到更多的医美信息,类似他朋友的事故或能最大程度地避免。
这时的金星已有两次不算成功的创业经历,但过往的失败让他“懂得去挑选创业赛道,会明白一个好赛道要有哪几个标准,哪几个条件”。
在金星看来,医美是个蓝海,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且当时甚少大公司涉足。
“这个行业离钱近,很多人都不清楚,大家认为医美行业还是一个蛮小的行业,但其实百度每年最大的单一广告来源,就在医美行业,每年为百度贡献六分之一的收入。整个行业的商业价值有多巨大,可想而知。”他说。
认定了医美这个赛道的金星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2013年,医美垂直平台新氧诞生。
2 | 内容即流量
金星认为,医美这个赛道的痛点非常明确:对于消费者来讲,很多人想整形,又怕整形,这就是痛点。
他还相信,内容即流量。在他看来,好的社区,能持续贡献原创的优质内容,从而带来持续稳定的高质量流量,这是社区这种古典互联网产品,至今仍有顽强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因此,新氧成立后的重点放在了搭建社区,提供记录和反馈评价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整形内容上。
通过医美日记和视频直播等功能,新氧鼓励消费者分享整形经历,帮助意向整形者做出科学的决策。招股书显示,新氧目前已有超过200万篇网友分享的医美日记。
为了保证内容质量,新氧还加强医美机构的信息收集,通过招收医学专业人才对内容严厉把关。
拥有约20年互联网社区运营经验的金星还为新氧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策略:冷启动、造氛围、降门槛、建生态。
新氧首先通过“冷启动”形成社区内核,即1000个种子用户。
在这一步,新氧导入韩国的用户整形日记并分享新氧论坛至整形交流群,吸引整形重度用户,同时,金星亲自走访拍摄各家整形医院,剪成整形“绿宝书”上传至论坛。
在吸引了种子用户后,新氧进入了“造氛围”阶段,利用免费整形机会作为奖励,调动潜水用户,让用户原创内容。
出于对用户体验的考虑,金星自己也接受过多种医美手术,因而深知消费者刚下手术台时所处的未知状态是焦虑达到顶峰的时候,也是用户最痛的痛点。
针对这一痛点,新氧在“降门槛”这一步的核心是将利他变为利己,根据整形用户的心理变化曲线,推出术后恢复日历并将网友日记自动匹配关联,缓解用户术后焦虑。
最后,新氧推出了类似天猫的电商模块。经过平台认证的医生或医院在平台上入驻,用户可直接在线预约整形项目。同时,新氧还会把医院和对应的整形日记关联在一起。
由此,新氧不但解决了医美行业触达难的问题,还成功建立了自己的生态,从单纯的整形社区转变为整形“社区+电商”。目前,新氧上合作的认证医美及消费医疗服务商接近6000家。
凭借垂直、高质量的内容和高效的运营策略,新氧从零开始,迅速成长月活数百万的优质整容社区。
除了APP,目前新氧内容矩阵还已布局多个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账号。
新氧的新媒体矩阵擅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枯燥的医美知识、美学体系与娱乐八卦相结合,故深很受网友的喜爱,转化效率也因此极高。
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新氧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和特定的媒体平台传播的媒体内容,平均每月有超过2.4亿的观看量。
3 | 颜值经济赛道
“这个赛道是一个蓝海。”
金星对医美行业的判断相当正确。
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医美服务市场之一,2017年市场规模排名全球第二,预计到2021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美服务市场。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也正是新氧爆发的一年,其总营收翻了四倍有余:从2016年0.49亿元至2017年的2.59亿元,增速高达428%。
2018年总营收进一步增长138%至6.17亿元,并实现净利润5508万元,同比增长220%。
目前,新氧业务模式由三部分组成:原创、可靠且专业的内容,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和精准定向的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高度活跃的社区、拥有标志性的用户生成内容;透明且方便快捷的线上医美预订服务。
招股书显示,新氧收入主要正是来自内容和服务:信息服务收入,主要通过向医美服务供应商收取;预约服务收入,通常收取约10%的预约服务费。其中,2018年信息服务收入为4.15亿元,占总营收的67%。
此外,2018年,通过新氧促成的医美服务交易总额为21亿元人民币(约3.1亿美元),占当年线上预约医美服务交易总额的33.1%。
与营收规模同样实现跨级式增长的还有用户数。招股书数据显示,新氧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量(MAU),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108万增长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193万,增幅高达78.7%。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研,2018年新氧手机APP占线上医美服务手机APP用户每日使用总时长的84.1%。
在2018年10月对1000名受访者所进行的一次调查中,新氧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均排名第一。
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资本。
新氧自成立以来进行了多轮融资,投资人包括经纬鼎晖投资、经纬中国、挚信资本、兰馨亚洲投资集团、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俄投资基金、安佰深股权投资集团等。
2018年9月4日,新氧宣布完成由兰馨亚洲投资集团领投的E轮融资。这是新氧一年内的第三次融资。
此轮融资过后,新氧并未透露具体的估值规模,彼时跻身“独角兽”行列。
回顾新氧的E轮融资,新氧历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郭如意称:国内一级市场进入新一轮审慎投资的“寒冬”期,资金往各领域的头部项目聚集,消费和医疗作为“抗周期”的行业更是如此。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按照郭如意的说法,作为消费医疗的典型行业,医美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新氧作为其中的头部公司,具有稳定的商业变现能力、实现快速盈利。
就这样,在资本寒冬里,看准了互联网医疗领域医美赛道的新氧迎来了春天,大步迈向“互联网医美第一股”。
4 | 暗流汹涌
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面临着被蟹钳所伤的危险。
上市是把双刃剑,既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资金和机遇,也会最大程度地曝光和提升了企业遭遇的风险。尤其是对先行者和行业风向标而言,第一也意味着面对风险时首当其冲。
目前,医美在中国仍是一个鱼龙混杂、监管不完善的行业。
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合规执业者大约17000名左右,而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150000名,几乎是合规医师的九倍。
金星此前在发表医美行业看法时提到:“2013年开始做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家大公司去做。”这意味着,作为行业龙头,新氧必然要承担起推动行业规范化的责任。
譬如,医美整形中90%的事故来自“三非”——非正规机构、非正规医生、非正规药械。对此,3月11日,新氧宣布建立“正品联盟”,推出四大举措打击“三非”——建立机构原厂认证、药品扫码验真、医生授证分级和医美信息百科。
数据显示,中国私立医疗美容的市场规模已从2013年的31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人民币796亿元。现在,巨头们已经无法不注意到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2017年“双11”,阿里健康平台的医疗美容类成交额较上年同比增长520%;美团点评也表示要提供一个安全保障的医美服务平台,连接商户和消费者。
5 | 金星的“小目标”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往往也意味着机遇。
速途研究院认为,医美APP的流量瓶颈开始显现,在增量市场难以挖掘的情况下,对于医美APP来说,在服务好整形机构的同时,应向生产商等上游拓展,以实现全产业链的生态闭环,为产业链提供高效的服务。
泰合资本的郭如意在表达对新氧的看好时就称:“新氧还在逐渐拓展人群、服务品类和海外市场,并向上游改造供应链,在资本的加持下,能带动医美行业持续向好。”
事实上,在金星眼里,新氧从不仅仅局限于医美领域。目前,新氧的业务版图已延伸到了消费医疗大市场。
他也看到了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表示新氧要逐渐从to C变成to B,转型为一家以科技驱动的企业,为医美机构提供数据服务等,目标是再用五年的时间成为医美行业最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因此,在招股书中,新氧在谈及未来战略时特别强调,将积极主动地部署人工智能及其他创新技术;通过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加强与医美机构的合作。
对于如何保持增速,金星除了拓展新氧产业链外,还以加大服务深度作应对。
他曾表示,综合性电商平台例如淘宝、京东,都拥有绝对流量、亿级用户,它们所做的是不停地拓品类,追求流量的转化率,是追求广度;而医美消费决策门槛更高,所以新氧追求的是对每个用户整体的服务深度。
2018年12月,在新氧第四届亚太区医美行业颁奖典礼上,金星称:“今天我们重新归零、重新开始我们的第二次创业。我们想针对这个产业里面每一个角色提供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为医美产业赋能。”
新氧计划发力存量市场,由团队的专业咨询顾问为用户配备定制化医美方案,再分派给网站入驻的联合诊所或者自身线下诊所,从而获取收入。
易观医疗的分析师陈乔姗分析认为,在新增人口红利消失后,向服务转型,为用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提高客单价的同时提升公司营收。
但是,大健康咨询机构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定制化服务需要和线下医院深入合作,新氧现有简单导流的模式难以复制,需要运营流程再造,这具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在金星看来,“新氧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家流量公司,而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家服务公司,是因为我们觉得,终极的竞争一定是在用户体验方面”。
金星在回忆自己的创业历程时说过:“第一次创业失败,我明白了创业不仅仅需要有一个好的想法,能做好的产品,时机非常重要。不能早,也不能晚。时机,Timing is everything。”
现在或许就是新氧最好的时机。
过去三年,中国18到40岁女性的医美用户增长率接近三倍,但与亚洲整形大国韩国相比,仍有近六倍的增长差距,中国医美市场依旧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8年医美服务行业总收入规模达到1,217亿元人民币,自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同时每年整形人数超过1000万,预计行业收入规模到2023年将达到3,601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提高至24.2%。
因此,谈及未来时金星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曾表示,他的一个“小目标”是用科技让1亿人安全变美,为优质中小型医创业诊所提供全方位的持,成为家市值千亿的百年企业。
纳斯达克是否会被金星和新氧的“小目标”所打动,这值得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