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刘悦
编辑 | 荣梦岩
你上次用邮票是什么时候?
如今“邮寄”已经逐渐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每日我们只要按下手机上的“发送”键就可以即时将信息传达给对方,而在179年前,有人却因为付不起邮资而拒收了恋人的信件。
1840年5月6日,英国政府正式发行和使用了历史上的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这是人类通信历史上划时代的标志。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诞生的故事
罗兰·希尔爵士(Sir Rowland Hill)被称为“邮票之父”,因为他的“便士邮政法”引发了一场世界邮政的重要革命,同时也导致了世界邮票的女皇——“黑便士”的诞生,该邮票面值以便士计量,用黑色油墨印制,故称为“黑便士”。
在邮票诞生之前,邮政收费是按照信件用纸的张数和投递路程的远近逐件计算的,而且是由收件人支付邮资,收费的标准也很高。罗兰·希尔深感邮政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决心进行改革。1837年,罗兰·希尔发表了论文《邮政制度的改革 ── 其重要性与实用性》。他的改革建议简称为“ 一便士均一邮资法 ”,主要内容是,在英国本土对二分之一盎司以内的信件统一收取一便士的邮资,邮资必须预付。英国政府最终采纳了这一提案,并且聘用罗兰·希尔为财政部职员负责实施这一计划。
1839年,英国财政部公开悬赏征求“标签” (当时尚不叫邮票),收到了大约2500多件作品,但没有一件被采用。于是罗兰·希尔亲自动手设计。他以威廉·韦恩精刻的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纪念章作原图,画了两幅邮票图稿。邮票由雕刻家希恩兄弟雕刻版模,帕金斯·信有限公司承印。在白色无底纹纸上,对着阳光一照,可以看到每枚邮票的正中有一小皇冠水印,这样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就诞生了。与“黑便士”同时使用的还有面值两便士的蓝色邮票,叫做“蓝便士”。

从黑白到彩色,邮票甚至也有了“私人定制”
邮票图案是邮票诸多要素中最显著、最活泼的要素,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早期邮票的主图较为简单,主要是人像、徽记、数字等。
“黑便士”上的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时的侧面肖像,整个图案的风格处理十分冷静和严肃,也没有色彩,但却是一位伟大女性的形象。随着邮票越来越被大家接受,也有不少女性被印在邮票上,图案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不少国家爱把女王和王妃的肖像照作为邮票图案,设计风格一般较为简洁、大方、端庄。除此之外,女明星也是经常被选为印成邮票图案的对象,邮票的风格也有更多样的变化。比如漫画风格,还有照片与漫画结合的风格,整体看起来偏时尚。








除了女王王妃以及知名女星外,邮票还会以国家领袖、科学家、音乐家等的肖像作为图案,风格也不一。




动物、植物、水果、交通工具、体育运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等等也能作为邮票的图案……





1999年以前的邮票都是国家统一发行的,后来出现了一种“个性化邮票”,指的是一些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一种可在邮票主图或附票上个人定制图案的邮票,最早于1999年3月在澳大利亚开始发行,此后世界各地纷纷效仿。
虽然个人也可以定制邮票上的图案了,但并不是毫无限制。邮票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产品,既包含个人定制元素,同时也包含邮政机关正规严肃的有价证券元素。所以各国邮政主管部门基于法律限制,会对个性化邮票的图案进行限制。
荷兰邮政公司PostNL曾拒绝印刷一位荷兰艺术家设计的邮票,理由是“令人震惊的暴露”。据邮政公司的说法,来自北荷兰省的登·海尔德(Den Helder)的画家Ap Kooister的创作是一个丰满的金发女郎,在其正面有清晰可见的穿孔乳房和“我爱登·海尔德”这样的字样,公司认为这样的设计是令人反感的,不适合邮票。不过实际上,相对于荷兰曾发行过名模的半裸体邮票,Ap Kooister设计的邮票是非常优雅的,只是想用这位性感金发女郎的形象来推介登·海尔德这个城市。“在这个具体的案例中,根据具体规定,顾客有义务不提供违反良好道德,或可能冒犯第三方的主体形象,现在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这是一张非常刺激的照片,有明显可见的穿孔乳房。这就是没有被接受印刷的原因。”邮政公司发言人说。
不过最后艺术家表示理解邮政公司。“在荷兰,每个人都可以制作个人的邮票,仅对图案进行简单的检查,这是对的。如果有人想把希特勒印在邮票上,那就必须制止。但我始终认为,这次邮政公司走得有点远。顺便说一句,Doutzen Kroes(荷兰名模)的裸体形象的邮票很美,不过,现在登·海尔德已经得到足够的关注。”他说。

从相机到影像作品,邮票重现了摄影之经典
1839年,达盖尔向社会各界公布了他发明的摄影术——银版摄影法,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直接显现在镀银铜版上的直接正像法,不能进行印放复制,让一块表面上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用水银蒸气蒸,并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
次年,历史上第一枚邮票也诞生了。摄影与邮票几乎同时出现并影响了我们近两个世纪。在摄影术诞生150周年之际,很多国家都发行了纪念邮票,邮票也帮我们重现了摄影中的经典瞬间。


















从信封到集邮册,邮票不只是邮资凭证
邮票最基本的功能是在通信领域表示已纳邮资的凭证作用,但是在当代基本上没有人再把写信当作一种通信手段了,社会发展极其迅速,邮票是历史时期特定的产物,它的实用价值已经几乎为零了。但是,在邮票的方寸空间里,常常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域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邮票是一种实物载体,承载着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重任,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也有珍藏价值。
在中国集邮界,被誉为“一代宗师”、“中国集邮第一人”的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马任全先生是第一个抢救并收全中华稀世珍邮的人,也是第一个在世界上编著出版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中英文邮学巨著《国邮图鉴》的人,还是第一个将“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悉数捐献给国家的人。


邮票具有的这种收藏价值也注定了它的“文物性”。1878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一整版的大龙邮票价值561万元,全套大龙、小龙、蟠龙邮票更是高达两千万。1840年,罗兰·希尔爵士发明的历史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现在已经价值三千万。
邮票的诞生是人类通信历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一定年头并且有着丰富文化象征的邮票,可以被名副其实地称为文物。邮票可能作为一种邮资凭证会消失,但方寸邮票承载的文化意义不会消亡。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乙未光画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