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那些莫名暴富的人,早已被打回原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那些莫名暴富的人,早已被打回原形

很多没有管理过大额资产的人,可以说是一夜变富甚至是暴富。对他们来说,资产虽然增加了,管理资产的本领却没有同步增加。

文 | 功夫财经

许多人没有管理过资产,却也因为房价的上涨而变得富有,资产增加了,管理资产的本领没有同步增加。

你对哪个阶段的财富损失最敏感的,就说明你实际上就只能管理这么多财富。

他们的实际经济水准已经是富人,但思维和行为模式还是穷人。

放眼历史,中国人财富增长的速度,恐怕鲜有最近数十年这么快。除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不断攀升的地价和房价,以及加入国际分工后上涨的工资,都给不少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没有管理过大额资产的人,可以说是一夜变富甚至是暴富。对他们来说,资产虽然增加了,管理资产的本领却没有同步增加。

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一般来讲,一个人对财富损失感知最为敏感的区域,极有可能就是他能够管理的资产。

据笔者观察,很多人对大钱的感知并不明显,对小钱的损失却是斤斤计较。现实中,不少例子可以佐证这一点:

比如有的人去理发,单次100元觉得非常贵,但店员一忽悠,办张3000元的卡,单次只要30元,好的办了!可办了没几天,店不见了,自己却只理了五六次,算下来几百块一次都有了。

有的人平时吃顿饭,买点小玩意盘算半天,投个P2P几十万上百万,投的时候既不做背景调查,也不对公司进行各方摸底,光看看媒体特别是电视上的广告,见有名人站台就敢把钱投进去。

这真是一种对财富的极度轻侮。笔者想说的是,既然你这般轻侮财富,又怎么能保得住财富?

“以房养老”骗局,因何得逞?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看完很难受,但也很能说明生活中轻侮财富的现实。

这个新闻说的是,北京有600多个老人,参加了一个叫做“以房养老”的理财项目。这个项目,是一家叫中安民生的公司主导的,具体的操作流程,就是让老人把房产抵押给银行,然后银行给出大笔资金,中安民生来操作这笔资金,按月给老人发放养老金。

这种操作模式的风险在于,从银行贷出的资金是抵押贷款,需要还利息,也就是说,中安民生每月既要帮助还利息,又要给老人发放养老金。而一旦中安民生的资本运作出问题,这些老人不仅得不到每个月的养老金,还要自己去偿还借银行钱的利息和本钱。偿还不了的话,房产就会被银行收走。

光是这一家公司,在北京就圈了600位老人的钱,大约10多亿元人民币。想想这些老人的晚景,真是令人悲叹。

“以房养老”在不少国家其实运作比较成熟了,具体操作是老人跟银行直接签订协议,由银行给老人发放养老金,等老人过世,银行再进行清算。如果拿走的养老金没有房产价值高,那么卖掉房产后扣除银行发的钱,剩余部分将会作为遗产转给老人的继承者;而如果老人活得长,损失则由政府或者保险公司补足,中间有比较严格的风险控制方法。

这种模式才是真正的“以房养老”模式,而北京中安民生的模式,其实就是个圈钱模式。

这些老人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金融陷阱都看不出?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管理过那么大规模的资产。他们可能一辈子管理过的钱也就十来万,根本不具备管理那么大财富的能力,价值数百万上千万的财富不动则已,一动就会陷入不可测的风险之中。

莫名致富者,受骗概率更大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讲的是,现在有一群人,专门瞄准那些拆迁的郊区农村,哪里有拆迁,他们就扑向哪里。村民们拿了大笔拆迁款,他们就在那里搞各种娱乐、投资项目,很快村民们的钱就被各种忽悠一尽,然后他们又去找下一个目标。

为什么村民们那么容易上当被忽悠?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打理过那么多钱,手上突然有了钱后,全然不知道如何操作。

一个人,如果原先能够掌控的活钱就是几千、几万块,那么他的圈层也多半如此,也就是说,他认识的朋友,也多半是这个层次。如果他突然有了几百万,到哪去找那种能够“合作”做几百万生意的人?

如果真的碰到这样的机会,那么提供这个机会的人即使不是骗子,也是跟突然暴富的人一样,根本没有任何操作大生意的经验。

笔者曾看到过一个资料,据统计,国内第一代货币拆迁户,当年拿到一笔巨款暴富的人,现在绝大多数都被打回原形了。

这种类似案例,在中彩票的人中间也很多。很多本来没什么钱的普通人中彩票后,不仅没有从此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反而败光了财富,连回到原来的状态都变成奢望。

英国布里奇诺斯小城有个幸运的面包师,被幸运女神眷顾,中了一笔900万英镑的大奖。中奖后,她马上购买了价值50万英镑的豪宅,和几辆豪车,结果很快被一群骗子盯上。

他们诱使他雇佣了一名美女常伴左右,又让他换了个价值100万的豪宅,然后还高价请了厨师和园丁,夜夜笙歌。面包师的钱像流水一样花掉,等他自己察觉到不妙时,骗子及时出场,推荐了一个投资回报率极高的项目,面包师投入剩余所有资金以及抵押贷款,结局可想而知。

最后,这个面包师不仅没有钱,还负债累累,连回归原有生活都不可能了。五年后,他突发心脏病去世,生前好友感慨,中奖对他来说,是一生中最糟糕的一件事。

国内这种事也屡见不鲜,不中奖生活还平静,有些中奖彩民因为这天上掉下的馅饼 ,或因亲朋的嫉妒纷扰被打破了平静的生活,或因过于的独霸成为孤家寡人,更有的像面包师一般挥霍无度而落得个穷极潦倒的下场。

经济条件上的富人,思维方式上的穷人

最近数十年,经济高速发展,许多人莫名其妙地致富,他们很容易将过去的“经验”当成未来的指南,殊不知,这些“经验”在经济发展缓下来的时候,会将他们带进各种陷阱。

有个段子讲的好玩:你爷爷喜欢权健火疗,你奶奶穿足力健,你爸爸炒A股,你妈妈买p2p理财,你听逻辑思维,你老婆看咪蒙,你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虽然段子不尽准确,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描绘了群体性“掉坑”的现实。

仅以权健为代表的直销行业为例,《2017年中国直销企业业绩报告》里面的数据显示,参与统计的63家企业在2017年创造了1964.43亿元的业绩。

但我认为,这份调查报告明显数据偏小,因为偌大的天狮,在里面只有6亿的销售额,这跟其他途径获得的数据——年销售额300亿相去甚远。

除了化妆品,老人群体因为热衷购买保健品,再一次成为直销的受害者。那些退了休的老人,一边对日常花费的小钱锱铢必较,一边被忽悠着大笔花钱买各种毫无价值的东西。这里面固然因素很多,但是没有学会管理财富,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适应突然增加的财富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钱到国外旅游的大妈,却做出争抢自助餐的不雅举动;住着高端小区的房子,却把小区楼道弄成废品收购站;已经移民发达国家的富人,跑到慈善机构领取食品再出来贩卖。

这些举动从价值判断上是一种不道德,但从事实判断上来说,却是典型的贫穷综合症。也就是说,虽然这些人的实际经济水准已经是富人,但思维和行为模式还是穷人。

对他们来说,当经济从增量时代转为存量时代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原有的致富模式逐步失效,过往的“经验”成为包袱。

受此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转换思维,许多人此前莫名获得的财富,恐怕将要在未来的日子里悉数散去,从而让他们回到那个感觉更加舒适的“贫穷”状态中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那些莫名暴富的人,早已被打回原形

很多没有管理过大额资产的人,可以说是一夜变富甚至是暴富。对他们来说,资产虽然增加了,管理资产的本领却没有同步增加。

文 | 功夫财经

许多人没有管理过资产,却也因为房价的上涨而变得富有,资产增加了,管理资产的本领没有同步增加。

你对哪个阶段的财富损失最敏感的,就说明你实际上就只能管理这么多财富。

他们的实际经济水准已经是富人,但思维和行为模式还是穷人。

放眼历史,中国人财富增长的速度,恐怕鲜有最近数十年这么快。除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不断攀升的地价和房价,以及加入国际分工后上涨的工资,都给不少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没有管理过大额资产的人,可以说是一夜变富甚至是暴富。对他们来说,资产虽然增加了,管理资产的本领却没有同步增加。

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一般来讲,一个人对财富损失感知最为敏感的区域,极有可能就是他能够管理的资产。

据笔者观察,很多人对大钱的感知并不明显,对小钱的损失却是斤斤计较。现实中,不少例子可以佐证这一点:

比如有的人去理发,单次100元觉得非常贵,但店员一忽悠,办张3000元的卡,单次只要30元,好的办了!可办了没几天,店不见了,自己却只理了五六次,算下来几百块一次都有了。

有的人平时吃顿饭,买点小玩意盘算半天,投个P2P几十万上百万,投的时候既不做背景调查,也不对公司进行各方摸底,光看看媒体特别是电视上的广告,见有名人站台就敢把钱投进去。

这真是一种对财富的极度轻侮。笔者想说的是,既然你这般轻侮财富,又怎么能保得住财富?

“以房养老”骗局,因何得逞?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看完很难受,但也很能说明生活中轻侮财富的现实。

这个新闻说的是,北京有600多个老人,参加了一个叫做“以房养老”的理财项目。这个项目,是一家叫中安民生的公司主导的,具体的操作流程,就是让老人把房产抵押给银行,然后银行给出大笔资金,中安民生来操作这笔资金,按月给老人发放养老金。

这种操作模式的风险在于,从银行贷出的资金是抵押贷款,需要还利息,也就是说,中安民生每月既要帮助还利息,又要给老人发放养老金。而一旦中安民生的资本运作出问题,这些老人不仅得不到每个月的养老金,还要自己去偿还借银行钱的利息和本钱。偿还不了的话,房产就会被银行收走。

光是这一家公司,在北京就圈了600位老人的钱,大约10多亿元人民币。想想这些老人的晚景,真是令人悲叹。

“以房养老”在不少国家其实运作比较成熟了,具体操作是老人跟银行直接签订协议,由银行给老人发放养老金,等老人过世,银行再进行清算。如果拿走的养老金没有房产价值高,那么卖掉房产后扣除银行发的钱,剩余部分将会作为遗产转给老人的继承者;而如果老人活得长,损失则由政府或者保险公司补足,中间有比较严格的风险控制方法。

这种模式才是真正的“以房养老”模式,而北京中安民生的模式,其实就是个圈钱模式。

这些老人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金融陷阱都看不出?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管理过那么大规模的资产。他们可能一辈子管理过的钱也就十来万,根本不具备管理那么大财富的能力,价值数百万上千万的财富不动则已,一动就会陷入不可测的风险之中。

莫名致富者,受骗概率更大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讲的是,现在有一群人,专门瞄准那些拆迁的郊区农村,哪里有拆迁,他们就扑向哪里。村民们拿了大笔拆迁款,他们就在那里搞各种娱乐、投资项目,很快村民们的钱就被各种忽悠一尽,然后他们又去找下一个目标。

为什么村民们那么容易上当被忽悠?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打理过那么多钱,手上突然有了钱后,全然不知道如何操作。

一个人,如果原先能够掌控的活钱就是几千、几万块,那么他的圈层也多半如此,也就是说,他认识的朋友,也多半是这个层次。如果他突然有了几百万,到哪去找那种能够“合作”做几百万生意的人?

如果真的碰到这样的机会,那么提供这个机会的人即使不是骗子,也是跟突然暴富的人一样,根本没有任何操作大生意的经验。

笔者曾看到过一个资料,据统计,国内第一代货币拆迁户,当年拿到一笔巨款暴富的人,现在绝大多数都被打回原形了。

这种类似案例,在中彩票的人中间也很多。很多本来没什么钱的普通人中彩票后,不仅没有从此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反而败光了财富,连回到原来的状态都变成奢望。

英国布里奇诺斯小城有个幸运的面包师,被幸运女神眷顾,中了一笔900万英镑的大奖。中奖后,她马上购买了价值50万英镑的豪宅,和几辆豪车,结果很快被一群骗子盯上。

他们诱使他雇佣了一名美女常伴左右,又让他换了个价值100万的豪宅,然后还高价请了厨师和园丁,夜夜笙歌。面包师的钱像流水一样花掉,等他自己察觉到不妙时,骗子及时出场,推荐了一个投资回报率极高的项目,面包师投入剩余所有资金以及抵押贷款,结局可想而知。

最后,这个面包师不仅没有钱,还负债累累,连回归原有生活都不可能了。五年后,他突发心脏病去世,生前好友感慨,中奖对他来说,是一生中最糟糕的一件事。

国内这种事也屡见不鲜,不中奖生活还平静,有些中奖彩民因为这天上掉下的馅饼 ,或因亲朋的嫉妒纷扰被打破了平静的生活,或因过于的独霸成为孤家寡人,更有的像面包师一般挥霍无度而落得个穷极潦倒的下场。

经济条件上的富人,思维方式上的穷人

最近数十年,经济高速发展,许多人莫名其妙地致富,他们很容易将过去的“经验”当成未来的指南,殊不知,这些“经验”在经济发展缓下来的时候,会将他们带进各种陷阱。

有个段子讲的好玩:你爷爷喜欢权健火疗,你奶奶穿足力健,你爸爸炒A股,你妈妈买p2p理财,你听逻辑思维,你老婆看咪蒙,你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虽然段子不尽准确,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描绘了群体性“掉坑”的现实。

仅以权健为代表的直销行业为例,《2017年中国直销企业业绩报告》里面的数据显示,参与统计的63家企业在2017年创造了1964.43亿元的业绩。

但我认为,这份调查报告明显数据偏小,因为偌大的天狮,在里面只有6亿的销售额,这跟其他途径获得的数据——年销售额300亿相去甚远。

除了化妆品,老人群体因为热衷购买保健品,再一次成为直销的受害者。那些退了休的老人,一边对日常花费的小钱锱铢必较,一边被忽悠着大笔花钱买各种毫无价值的东西。这里面固然因素很多,但是没有学会管理财富,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适应突然增加的财富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钱到国外旅游的大妈,却做出争抢自助餐的不雅举动;住着高端小区的房子,却把小区楼道弄成废品收购站;已经移民发达国家的富人,跑到慈善机构领取食品再出来贩卖。

这些举动从价值判断上是一种不道德,但从事实判断上来说,却是典型的贫穷综合症。也就是说,虽然这些人的实际经济水准已经是富人,但思维和行为模式还是穷人。

对他们来说,当经济从增量时代转为存量时代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原有的致富模式逐步失效,过往的“经验”成为包袱。

受此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转换思维,许多人此前莫名获得的财富,恐怕将要在未来的日子里悉数散去,从而让他们回到那个感觉更加舒适的“贫穷”状态中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