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丰股份高新企业“名不副实”,环保治理水平堪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丰股份高新企业“名不副实”,环保治理水平堪忧

不仅研发人员数量不达高新技术企业规定标准,日丰股份的部分研发人员学历水平较低,令人对其研发实力持疑,而其历史上的环保问题,或也折射出日丰股份内部管理的缺失。

文|号外 煜珩

号称拥有“先进技术”的广东日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丰股份”),随着IPO进程的深入,其身后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不仅研发人员数量不达高新技术企业规定标准,日丰股份的部分研发人员学历水平较低,令人对其研发实力持疑,而其历史上的环保问题,或也折射出日丰股份内部管理的缺失。

高新企业“名不副实”

4月24日,《号外(北京号外科技旗下)》在《日丰股份IPO子公司亏损成“拖油瓶,供销“一体”或遗漏风险提示》中就日丰股份是否具备独立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利益输送等提出疑问。

随着研究的深入,《号外(北京号外科技旗下)》发现,日丰股份的问题远不止于此。自2011年起,日丰股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至2019年均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然而日丰股份高新技术企业之名却有些“名不副实”。

2016-2018年,日丰股份的员工人数分别为1117人、1745人、1741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分别为74人、92人、131人,占各期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62%、5.27%、7.52%。

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而日丰股份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明显低于上述规定,此举似乎给日丰股份披上了一层“名不副实”的外衣,而日丰股份未来若不能继续获得税收优惠,业绩恐将“变脸”,或存补缴巨额所得税的风险。

研发人员的数量比例或许存在“乌龙”可能,但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可要打个实实在在的问号了。

2016-2018年,日丰股份的本科及以上员工人数分别为56人、63人、74人。同期日丰股份的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分别为74人、92人、131人。

显而易见,研发技术人员的数量远远多于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员工数量。这意味着,日丰股份不仅研发人员数量不达标,还有一部分研发人员的学历水平尚未及本科,仅为大专及以下学历。

如此令人怀疑日丰股份的真实研发水平,同时其研发费用投入占比也逐年下滑。

2016-2018年,日丰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89.95万元、4,049.25万元、4,962.1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2%、3.2%、3.19%。

环保治理水平堪忧

除了高新技术企业要打上问号外,日丰股份还曾多次因环境污染问题被处罚。

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2015年4月9日的公开信息,有人投诉:“位于中山市西区广丰工业区的日丰股份公司,每日通过烟囱毫无忌惮的排放浓黑气体,且这些气体恶臭如燃烧低劣塑胶,让人无法呼吸,导致附近居民都不敢打开门窗。”

经查,日丰电缆废气污染是因其改扩建项目通信车间18条挤塑生产线未配套污染防治设施,且在未经环保竣工验收合格的情况下主体工程擅自投入生产。针对于此,执法人员已要求其立即停止环境违法行为,并对上述涉嫌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不仅如此,日丰股份还曾受到两起环保处罚,其环保治理水平可见一斑。

据中环罚字〔2015〕129号文件,2015年5月27日,日丰股份因炼胶车间废气治理设施鼓风机未开启,被中山市环境保护局责令立即恢复废气治理设施并罚款2万元。

据中环罚字〔2015〕159号文件,2015年8月26日,日丰股份因建成生产车间改扩建项目未完成竣工环保验收,被中山市环境保护局罚款5万元。

不仅研发实力要打个“折扣”,或面临补缴巨额所得税的风险,日丰股份的环保处罚也折射出其对于环保问题缺乏敬畏之心,且内部的管理或还存在一定疏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日丰股份

  • 日丰股份(002953.SZ):2024年年报净利润为1.61亿元
  • 日丰股份(002953.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4634.39万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丰股份高新企业“名不副实”,环保治理水平堪忧

不仅研发人员数量不达高新技术企业规定标准,日丰股份的部分研发人员学历水平较低,令人对其研发实力持疑,而其历史上的环保问题,或也折射出日丰股份内部管理的缺失。

文|号外 煜珩

号称拥有“先进技术”的广东日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丰股份”),随着IPO进程的深入,其身后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不仅研发人员数量不达高新技术企业规定标准,日丰股份的部分研发人员学历水平较低,令人对其研发实力持疑,而其历史上的环保问题,或也折射出日丰股份内部管理的缺失。

高新企业“名不副实”

4月24日,《号外(北京号外科技旗下)》在《日丰股份IPO子公司亏损成“拖油瓶,供销“一体”或遗漏风险提示》中就日丰股份是否具备独立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利益输送等提出疑问。

随着研究的深入,《号外(北京号外科技旗下)》发现,日丰股份的问题远不止于此。自2011年起,日丰股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至2019年均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然而日丰股份高新技术企业之名却有些“名不副实”。

2016-2018年,日丰股份的员工人数分别为1117人、1745人、1741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分别为74人、92人、131人,占各期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62%、5.27%、7.52%。

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而日丰股份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明显低于上述规定,此举似乎给日丰股份披上了一层“名不副实”的外衣,而日丰股份未来若不能继续获得税收优惠,业绩恐将“变脸”,或存补缴巨额所得税的风险。

研发人员的数量比例或许存在“乌龙”可能,但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可要打个实实在在的问号了。

2016-2018年,日丰股份的本科及以上员工人数分别为56人、63人、74人。同期日丰股份的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分别为74人、92人、131人。

显而易见,研发技术人员的数量远远多于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员工数量。这意味着,日丰股份不仅研发人员数量不达标,还有一部分研发人员的学历水平尚未及本科,仅为大专及以下学历。

如此令人怀疑日丰股份的真实研发水平,同时其研发费用投入占比也逐年下滑。

2016-2018年,日丰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89.95万元、4,049.25万元、4,962.1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2%、3.2%、3.19%。

环保治理水平堪忧

除了高新技术企业要打上问号外,日丰股份还曾多次因环境污染问题被处罚。

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2015年4月9日的公开信息,有人投诉:“位于中山市西区广丰工业区的日丰股份公司,每日通过烟囱毫无忌惮的排放浓黑气体,且这些气体恶臭如燃烧低劣塑胶,让人无法呼吸,导致附近居民都不敢打开门窗。”

经查,日丰电缆废气污染是因其改扩建项目通信车间18条挤塑生产线未配套污染防治设施,且在未经环保竣工验收合格的情况下主体工程擅自投入生产。针对于此,执法人员已要求其立即停止环境违法行为,并对上述涉嫌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不仅如此,日丰股份还曾受到两起环保处罚,其环保治理水平可见一斑。

据中环罚字〔2015〕129号文件,2015年5月27日,日丰股份因炼胶车间废气治理设施鼓风机未开启,被中山市环境保护局责令立即恢复废气治理设施并罚款2万元。

据中环罚字〔2015〕159号文件,2015年8月26日,日丰股份因建成生产车间改扩建项目未完成竣工环保验收,被中山市环境保护局罚款5万元。

不仅研发实力要打个“折扣”,或面临补缴巨额所得税的风险,日丰股份的环保处罚也折射出其对于环保问题缺乏敬畏之心,且内部的管理或还存在一定疏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