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卫:骑行超越平凡生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卫:骑行超越平凡生活

“五四”百年,星河灿烂。我们一起讲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故事,致敬青年人物,共绘青年梦想。

文/界面广东 蔡洛冰

王卫,从一个普通的热爱骑行的大学生,到如今的公益创业践行者,这一路他走了十年。回首过往,他在骑行途中找到自我,在陌生人的帮助下获得对公益事业的启发,在创业的挫折中深耕公益和骑行事业,是骑行让他超越平凡生活。

自娘胎开始的单车情结

王卫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潮汕家庭,父亲是一位获得过三等功的退伍兵,母亲是一位普通善良村民,他们住在一个乡镇,两人相距五六公里,在战友媒人的撮合下,他们结为夫妻。那个时候最有排面的彩礼就是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母亲在怀孕初期,还会骑单车往返王卫的外婆家,还在娘胎的时候,王卫就熟悉了单车的颠簸,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方向感,他总开玩笑地说,这就是“胎教”。出生后,母亲还会骑单车载着小王卫来返外婆家,这就是“早教”;王卫单车情结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王卫

在不到四岁的少儿时期,正逢外公外婆家农忙收稻谷的时候,王卫的父母不愿意带着他,担心添乱,谁知王卫居然“摆脱”爷爷奶奶的照看,自己一个人徒步五六公里到了外婆家。王卫采访时笑着回忆,现在脑海中都还有几个画面,比如路途的小竹林,荔枝树,还有一座很远久的水泥桥。也许,就是这段经历奠定了王卫长大后行万里路的基础。

王卫七岁的时候,母亲用一根扁担教会了他骑单车。老牌自行车又笨又重,刚开始对自行车控制不熟练的王卫经常摔得鼻青脸肿,但摔跤却没有磨灭他对骑单车的热情,相反的更激发了他的斗志。那段时间,王卫每天吃完饭,就扛着自行车到家门口的草坪上不断地练习。这种坚韧的性格在王卫童年时期便可窥见痕迹,正如他自己说的,“死磕到底”。

学会骑自行车后,王卫经常穿梭与乡村田野间,即使是走过多遍的小路,也从未让他感到厌烦。读初中的时候,凤凰卫视一档名为《纵横中国》的节目,打开了王卫这个乡村男孩的视野,他惊叹,原来中华大地有那么多雄伟绮丽的山川河海,那么多异彩丰呈的人文民俗。从此,走遍中国”的愿望在王卫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王卫的学习成绩一般,在学习的压力和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愿望双重影响下,王卫选择了退学。退学的半年期间,他来到广州一个亲戚家的药厂打工,闲暇时间,他除了打篮球,最爱的是各高校闲逛,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学习氛围的熏陶下,王卫重拾了学习的兴趣,才知道原来读大学是这么有益。他意识到,只有学习,才能让他走更远。因此他毅然决然回家,重拾课本,回归校园生活。但因为功课落下太多,高考的时候,王卫只考进了一个普通的专科院校。当时的王卫没想到,这个普通的专科院校,却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从大学出发去看世界

刚上大一的时候,王卫靠做兼职,买了辆100块不到的二手自行车,如获至宝的他时常幻想着要骑它走遍中国。为了这个远行的目标,他做了许多的尝试和训练,先是反复骑车从广州龙洞到大学城,再到从广州骑车到从化参加同学聚会,最后瞒着家人从广州骑车回到揭阳。从海丰到揭阳的公路旁的那一片海,成为了王卫骑行途中的见证者,他在复杂的路况不断历练,骑车的技术和经验也一步步提升。

为了完成骑行中国的愿望,王卫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做过各种兼职,送桶装水、卖报纸等不在话下。就读市场营销专业的王卫还利用专业知识,为一家运动装备店做商业计划书,没想到一下子拿到7000元的赞助,在家人、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下,王卫终于在大二的时候,顺利踏上追梦之旅。

骑行环游中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总路程约23000公里。一路上,除了沿途美丽的风景,热心友爱的路人,更多的是白天黑夜里在穷途险境中穿行的孤独和艰苦。但“路漫漫其修远兮”,王卫从未想过要放弃,他坚信在道路的尽头,一定有胜利的曙光。终于,经过长途跋涉,王卫到达了梦想中的北京,站在国旗下的时候,胸腔与国歌同步震动,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叫“荡气回肠”。回程的时候,车友专门制作了一面小红旗送给王卫,上面写着“万里单骑·奥运行”,没想到一语成谶,王卫从此与奥运结缘。

2007年10月底,王卫在上网的时候偶然看到腾讯QQ弹出一个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招募的窗口,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王卫提交了报名资料。没想到不久后,他真的接到来自于奥组委的电话,经过层层选拔,王卫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奥运火炬手。王卫开玩笑说,自己是误打误撞成为奥运火炬手的,但他的经历却不断证明,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王卫担任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

草根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奥运火炬手,这个励志的故事在当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而长途骑行的毅力和运动精神却让越来越多运动圈内的人“找上门来”。2009年,王卫作为广州亚运的宣传者,带队骑行东南亚六国。首次走出国门,给王卫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当地华侨的热情和友好,他想,总有一天我也要像这些成功人士一样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广州公益游学院:“象牙塔外”的行万里路大学

对于多年的国内到东南亚的骑行万里路经历,王卫说他最感谢的是路途中帮助他的陌生人,是他们的善意和帮助,让他得以砥砺前行,也更坚定了成为一名公益创业者。在2009年带领7名广州亚运愿者者骑行东南亚宣传亚运,路过柬埔寨吴哥窟时,王卫在某个景区中无意间看到一个公益机构举办的帮助弱势儿童的活动,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美国)的义工教小朋友画画,并将这些画作卖给游客,这对王卫有莫大的启发。在拜访过许多东南亚沿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华人企业家后,他终于明白“授人以渔”才是公益的内核。

王卫带队骑行东南亚
王卫带队骑行东南亚期间受当地华侨帮助

自从奥运骑行之后,王卫时不时会被高校邀请去开分享会。每当大学生们跟他倾诉时自己对未来的迷茫时,王卫都会建议他们走出象牙塔,去行万里路,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在路上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公益游学院,这所公益性质的行万里路大学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公益游学院,顾名思义,就是“公益+游学”。“公益”是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参与公益活动。“游学”则是指通过公益游学院制定的课程去行万里路,在路上感受这世界的奇妙,学习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东西,锻炼体魄,磨炼意志,进行自我蜕变,唤醒自己。

公益游学院包括“自行车游学”和“公益生活”两大门课程,还涉及进入社会的职前培训。其中“公益生活”主要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公益项目当中,在骑行过程中为某个公益机构筹集善款或物资。从2008年暑假至今,公益游学院从前期的小团队到真正注册成合法的公益机构,参与人数大概有400人。学员们曾为免费午餐筹集善款,为满天星公益筹集星囊,为蓝信封筹集信封等。在参与骑行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学员们不仅学会了做公益的意义和方式,还体会了人生百态,从中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王卫骑行期间与当地贫困家庭交流

然而,做公益最重要的资金问题却让王卫犯了难。公益游学院是一家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维持团队的日常运作,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益。因此,王卫开始走上创业之路,让商业推动公益走得更远。

齐程教育:商业让公益走得更远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路比骑行来得更曲折崎岖。在对行业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以及各方面筹备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2010年底,王卫创办了“齐天下”,主营自行车连锁店、旅行社和自行车策划。就在他对这个“宏图大业”充满期望的时候,生活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6年中,由于与投资方经营理念的不同,“齐天下”最终以易主收场。而雪上加霜的是,王卫还无条件,被同业竞争条例要求两年以内不得从事与骑行有关的商业活动,这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骑行于王卫而言是骨血的关系,剥夺他做骑行的权利,让他感觉世界之大,无我用武之地。

对于想要一生坚持下去的事业,王卫并没有在困难面前放弃。在沉淀的两年期间,他投身于大学生校园招聘服务项目和兼顾着公益游学院的日常运营。2017年初,齐程教育成立了。王卫介绍说,“齐程”有两个寓意,一是希望大学生在这里启程,严阵以待地进入社会,二是希望我们能齐心合力,共创前程。2018年11月, 两年的同业竞争限制过后;经过两个月的深思熟虑,“涅槃重生”的王卫决定做自己更喜欢和擅长的骑行事业,开始将齐程的重心往骑行转移,并进行了“升级”,正式启动“骑行内容IP”业务。

现如今,齐程教育的定位是“中国青少年演说骑行(徒步)课程开创者”,致力于研发青少年提供增强体质、缓解压力、快乐学习的骑行演说课程,与国内首档青少年思想分享脱口秀节目广东卫视《少年,听你说》战略合作。齐程教育的课程采用演说理论、演说实践、台上实战相结合的游戏化学习模式,目前已开发有周末班和夏冬令营的演说骑行(徒步)课程,帮助少年们实现“自信其演说,野蛮其体魄”。

此外,齐程主推“三驾马车”品牌IP,包括主方向的青少年教育版块“功夫骑士”;以及企业家领袖版块“骑朝珠峰”,和民众文体版块“千里侠”。在这些商业课程和活动的背后,王卫不忘公益初心,他在公益游学院和齐程教育中寻找有机结合点,时常将公益活动作为课程和活动的参与环节之一,让公益搭乘商业的翅膀,飞得更远。

回首一路走来的十年,王卫内心有一句感悟之言:“凡事要清欢,前方常有坡”。无论是在独自骑行的路上时,是做公益遇到种种困难时,还是创业失败山穷水尽时,这句话都鼓励着他坚持下去,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走向自己内心想要去的地方。

温馨提示:王卫同名书籍《王卫:骑行超越平凡生活》正在编辑出版中,敬请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故事系列报道暨盛典

主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联盟 界面新闻广东频道

特约支持:粤澳青年文化创业谷

青年人物征集热线:020-88523547,1392229986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王卫

  • 顺丰负债千亿为何却掏450亿买理财?
  • 顺丰迷上资本运作,背后“推手”是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卫:骑行超越平凡生活

“五四”百年,星河灿烂。我们一起讲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故事,致敬青年人物,共绘青年梦想。

文/界面广东 蔡洛冰

王卫,从一个普通的热爱骑行的大学生,到如今的公益创业践行者,这一路他走了十年。回首过往,他在骑行途中找到自我,在陌生人的帮助下获得对公益事业的启发,在创业的挫折中深耕公益和骑行事业,是骑行让他超越平凡生活。

自娘胎开始的单车情结

王卫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潮汕家庭,父亲是一位获得过三等功的退伍兵,母亲是一位普通善良村民,他们住在一个乡镇,两人相距五六公里,在战友媒人的撮合下,他们结为夫妻。那个时候最有排面的彩礼就是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母亲在怀孕初期,还会骑单车往返王卫的外婆家,还在娘胎的时候,王卫就熟悉了单车的颠簸,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方向感,他总开玩笑地说,这就是“胎教”。出生后,母亲还会骑单车载着小王卫来返外婆家,这就是“早教”;王卫单车情结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王卫

在不到四岁的少儿时期,正逢外公外婆家农忙收稻谷的时候,王卫的父母不愿意带着他,担心添乱,谁知王卫居然“摆脱”爷爷奶奶的照看,自己一个人徒步五六公里到了外婆家。王卫采访时笑着回忆,现在脑海中都还有几个画面,比如路途的小竹林,荔枝树,还有一座很远久的水泥桥。也许,就是这段经历奠定了王卫长大后行万里路的基础。

王卫七岁的时候,母亲用一根扁担教会了他骑单车。老牌自行车又笨又重,刚开始对自行车控制不熟练的王卫经常摔得鼻青脸肿,但摔跤却没有磨灭他对骑单车的热情,相反的更激发了他的斗志。那段时间,王卫每天吃完饭,就扛着自行车到家门口的草坪上不断地练习。这种坚韧的性格在王卫童年时期便可窥见痕迹,正如他自己说的,“死磕到底”。

学会骑自行车后,王卫经常穿梭与乡村田野间,即使是走过多遍的小路,也从未让他感到厌烦。读初中的时候,凤凰卫视一档名为《纵横中国》的节目,打开了王卫这个乡村男孩的视野,他惊叹,原来中华大地有那么多雄伟绮丽的山川河海,那么多异彩丰呈的人文民俗。从此,走遍中国”的愿望在王卫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王卫的学习成绩一般,在学习的压力和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愿望双重影响下,王卫选择了退学。退学的半年期间,他来到广州一个亲戚家的药厂打工,闲暇时间,他除了打篮球,最爱的是各高校闲逛,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学习氛围的熏陶下,王卫重拾了学习的兴趣,才知道原来读大学是这么有益。他意识到,只有学习,才能让他走更远。因此他毅然决然回家,重拾课本,回归校园生活。但因为功课落下太多,高考的时候,王卫只考进了一个普通的专科院校。当时的王卫没想到,这个普通的专科院校,却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从大学出发去看世界

刚上大一的时候,王卫靠做兼职,买了辆100块不到的二手自行车,如获至宝的他时常幻想着要骑它走遍中国。为了这个远行的目标,他做了许多的尝试和训练,先是反复骑车从广州龙洞到大学城,再到从广州骑车到从化参加同学聚会,最后瞒着家人从广州骑车回到揭阳。从海丰到揭阳的公路旁的那一片海,成为了王卫骑行途中的见证者,他在复杂的路况不断历练,骑车的技术和经验也一步步提升。

为了完成骑行中国的愿望,王卫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做过各种兼职,送桶装水、卖报纸等不在话下。就读市场营销专业的王卫还利用专业知识,为一家运动装备店做商业计划书,没想到一下子拿到7000元的赞助,在家人、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下,王卫终于在大二的时候,顺利踏上追梦之旅。

骑行环游中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总路程约23000公里。一路上,除了沿途美丽的风景,热心友爱的路人,更多的是白天黑夜里在穷途险境中穿行的孤独和艰苦。但“路漫漫其修远兮”,王卫从未想过要放弃,他坚信在道路的尽头,一定有胜利的曙光。终于,经过长途跋涉,王卫到达了梦想中的北京,站在国旗下的时候,胸腔与国歌同步震动,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叫“荡气回肠”。回程的时候,车友专门制作了一面小红旗送给王卫,上面写着“万里单骑·奥运行”,没想到一语成谶,王卫从此与奥运结缘。

2007年10月底,王卫在上网的时候偶然看到腾讯QQ弹出一个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招募的窗口,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王卫提交了报名资料。没想到不久后,他真的接到来自于奥组委的电话,经过层层选拔,王卫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奥运火炬手。王卫开玩笑说,自己是误打误撞成为奥运火炬手的,但他的经历却不断证明,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王卫担任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

草根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奥运火炬手,这个励志的故事在当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而长途骑行的毅力和运动精神却让越来越多运动圈内的人“找上门来”。2009年,王卫作为广州亚运的宣传者,带队骑行东南亚六国。首次走出国门,给王卫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当地华侨的热情和友好,他想,总有一天我也要像这些成功人士一样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广州公益游学院:“象牙塔外”的行万里路大学

对于多年的国内到东南亚的骑行万里路经历,王卫说他最感谢的是路途中帮助他的陌生人,是他们的善意和帮助,让他得以砥砺前行,也更坚定了成为一名公益创业者。在2009年带领7名广州亚运愿者者骑行东南亚宣传亚运,路过柬埔寨吴哥窟时,王卫在某个景区中无意间看到一个公益机构举办的帮助弱势儿童的活动,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美国)的义工教小朋友画画,并将这些画作卖给游客,这对王卫有莫大的启发。在拜访过许多东南亚沿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华人企业家后,他终于明白“授人以渔”才是公益的内核。

王卫带队骑行东南亚
王卫带队骑行东南亚期间受当地华侨帮助

自从奥运骑行之后,王卫时不时会被高校邀请去开分享会。每当大学生们跟他倾诉时自己对未来的迷茫时,王卫都会建议他们走出象牙塔,去行万里路,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在路上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公益游学院,这所公益性质的行万里路大学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公益游学院,顾名思义,就是“公益+游学”。“公益”是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参与公益活动。“游学”则是指通过公益游学院制定的课程去行万里路,在路上感受这世界的奇妙,学习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东西,锻炼体魄,磨炼意志,进行自我蜕变,唤醒自己。

公益游学院包括“自行车游学”和“公益生活”两大门课程,还涉及进入社会的职前培训。其中“公益生活”主要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公益项目当中,在骑行过程中为某个公益机构筹集善款或物资。从2008年暑假至今,公益游学院从前期的小团队到真正注册成合法的公益机构,参与人数大概有400人。学员们曾为免费午餐筹集善款,为满天星公益筹集星囊,为蓝信封筹集信封等。在参与骑行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学员们不仅学会了做公益的意义和方式,还体会了人生百态,从中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王卫骑行期间与当地贫困家庭交流

然而,做公益最重要的资金问题却让王卫犯了难。公益游学院是一家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维持团队的日常运作,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益。因此,王卫开始走上创业之路,让商业推动公益走得更远。

齐程教育:商业让公益走得更远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路比骑行来得更曲折崎岖。在对行业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以及各方面筹备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2010年底,王卫创办了“齐天下”,主营自行车连锁店、旅行社和自行车策划。就在他对这个“宏图大业”充满期望的时候,生活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6年中,由于与投资方经营理念的不同,“齐天下”最终以易主收场。而雪上加霜的是,王卫还无条件,被同业竞争条例要求两年以内不得从事与骑行有关的商业活动,这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骑行于王卫而言是骨血的关系,剥夺他做骑行的权利,让他感觉世界之大,无我用武之地。

对于想要一生坚持下去的事业,王卫并没有在困难面前放弃。在沉淀的两年期间,他投身于大学生校园招聘服务项目和兼顾着公益游学院的日常运营。2017年初,齐程教育成立了。王卫介绍说,“齐程”有两个寓意,一是希望大学生在这里启程,严阵以待地进入社会,二是希望我们能齐心合力,共创前程。2018年11月, 两年的同业竞争限制过后;经过两个月的深思熟虑,“涅槃重生”的王卫决定做自己更喜欢和擅长的骑行事业,开始将齐程的重心往骑行转移,并进行了“升级”,正式启动“骑行内容IP”业务。

现如今,齐程教育的定位是“中国青少年演说骑行(徒步)课程开创者”,致力于研发青少年提供增强体质、缓解压力、快乐学习的骑行演说课程,与国内首档青少年思想分享脱口秀节目广东卫视《少年,听你说》战略合作。齐程教育的课程采用演说理论、演说实践、台上实战相结合的游戏化学习模式,目前已开发有周末班和夏冬令营的演说骑行(徒步)课程,帮助少年们实现“自信其演说,野蛮其体魄”。

此外,齐程主推“三驾马车”品牌IP,包括主方向的青少年教育版块“功夫骑士”;以及企业家领袖版块“骑朝珠峰”,和民众文体版块“千里侠”。在这些商业课程和活动的背后,王卫不忘公益初心,他在公益游学院和齐程教育中寻找有机结合点,时常将公益活动作为课程和活动的参与环节之一,让公益搭乘商业的翅膀,飞得更远。

回首一路走来的十年,王卫内心有一句感悟之言:“凡事要清欢,前方常有坡”。无论是在独自骑行的路上时,是做公益遇到种种困难时,还是创业失败山穷水尽时,这句话都鼓励着他坚持下去,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走向自己内心想要去的地方。

温馨提示:王卫同名书籍《王卫:骑行超越平凡生活》正在编辑出版中,敬请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故事系列报道暨盛典

主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联盟 界面新闻广东频道

特约支持:粤澳青年文化创业谷

青年人物征集热线:020-88523547,1392229986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