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已成熟,地震预测还有多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已成熟,地震预测还有多远?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测不同,地震预警技术已成熟,而地震预测的技术还是世界难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王学琛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们能在地震发生时提前3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14%。如果能提前10秒发布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39%。”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创建者王暾在“有问”论坛表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爆发,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地震发生时,家乡位于四川达州的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研究。地震发生后,他决定回国,成立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发中国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

“汶川地震时,如果有预警,可以给北川31秒预警时间,青川55秒预警时间。若有这些预警,可以减少死亡2至3万人,即可以减少30%的人员的死亡。”王暾说,汶川地震之后,中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开始迅速发展,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的地震预警技术已连续预警了50次破坏性地震。

2011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ICL(Institute of Care-life)地震预警系统正式开始运行。2012年7月,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宣布,成都将建设我国首个城市地震预警系统,该系统的技术体系就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目前,此预警系统已经实现了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微博、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等同步实时发布预警信息,也使得中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测不同。王暾介绍称,地震预警是震中正在发生地震时,基于秒级响应的地震监测预警网络,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对地震还未波及的区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的警报。而地震预测,是对还未发生的地震,通过一定的方法预计某地将来会发生一定级别的地震。

“目前地震预警技术已很成熟,而地震预测的技术还未解决,还是世界难题。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后来的芦山7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都没有被预测到。”王暾说。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覆盖31个省区,220万平方公里,覆盖6.6亿人口的地震预警网络,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新疆西北部,覆盖了中国地震预警一线区90%的面积。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安装了地震预警终端的雅安市主城区民众提前5秒收到预警信息,一些成都民众提前28秒收到预警,这是中国首次预警7级以上强震。同样,在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县九寨沟的7.0级地震中,ICL地震预警系统成功提前71秒通过手机终端为成都市发出预警信息,提前19秒为甘肃陇南市发出预警。

王暾表示,10年前,中国没有地震预警技术、没有地震预警网、没有地震预警服务,如今中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关键技术指标上领先于日本,难点是如何将其推广,将地震预警信息传递到公众,以及科普怎么用好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即打通灾害预警的“最后一公里”。

“灾害预警对任何民众而言都是小概率事件,让民众需下周灾害预警软件是难以普及的,需要政府进一步主动协调电视、手机网络服务商,将灾害预警功能内置到电视、手机中。”王暾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已成熟,地震预测还有多远?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测不同,地震预警技术已成熟,而地震预测的技术还是世界难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王学琛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们能在地震发生时提前3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14%。如果能提前10秒发布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39%。”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创建者王暾在“有问”论坛表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爆发,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地震发生时,家乡位于四川达州的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研究。地震发生后,他决定回国,成立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发中国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

“汶川地震时,如果有预警,可以给北川31秒预警时间,青川55秒预警时间。若有这些预警,可以减少死亡2至3万人,即可以减少30%的人员的死亡。”王暾说,汶川地震之后,中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开始迅速发展,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的地震预警技术已连续预警了50次破坏性地震。

2011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ICL(Institute of Care-life)地震预警系统正式开始运行。2012年7月,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宣布,成都将建设我国首个城市地震预警系统,该系统的技术体系就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目前,此预警系统已经实现了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微博、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等同步实时发布预警信息,也使得中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测不同。王暾介绍称,地震预警是震中正在发生地震时,基于秒级响应的地震监测预警网络,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对地震还未波及的区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的警报。而地震预测,是对还未发生的地震,通过一定的方法预计某地将来会发生一定级别的地震。

“目前地震预警技术已很成熟,而地震预测的技术还未解决,还是世界难题。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后来的芦山7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都没有被预测到。”王暾说。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覆盖31个省区,220万平方公里,覆盖6.6亿人口的地震预警网络,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新疆西北部,覆盖了中国地震预警一线区90%的面积。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安装了地震预警终端的雅安市主城区民众提前5秒收到预警信息,一些成都民众提前28秒收到预警,这是中国首次预警7级以上强震。同样,在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县九寨沟的7.0级地震中,ICL地震预警系统成功提前71秒通过手机终端为成都市发出预警信息,提前19秒为甘肃陇南市发出预警。

王暾表示,10年前,中国没有地震预警技术、没有地震预警网、没有地震预警服务,如今中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关键技术指标上领先于日本,难点是如何将其推广,将地震预警信息传递到公众,以及科普怎么用好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即打通灾害预警的“最后一公里”。

“灾害预警对任何民众而言都是小概率事件,让民众需下周灾害预警软件是难以普及的,需要政府进一步主动协调电视、手机网络服务商,将灾害预警功能内置到电视、手机中。”王暾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