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最牛高考班频现再遭炮轰 长春某班级50人全过600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最牛高考班频现再遭炮轰 长春某班级50人全过600分

刚刚公布的高考成绩把外界把目光聚焦到了各地那些“最牛”高考班,这些学霸频出的班级虽然贡献了最多的名校生,但也是中国教育功利主义的缩影,充分反映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

图片来源:CFP

近日,多省份已经公布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长春一所中学的“最牛”高考班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班50人高考,分数全过600分,其中20人分数在670分以上。

据媒体报道,这所学校是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这已经是十一高连续五年出现高考“最牛班”。该校本身就是长春市的重点中学。在这所学校里,最好的班是“外地小班”,即从长春周边五个县市区“掐尖”招来的好学生;市区的孩子上到高二,则根据高一期中期末成绩将优异者送入实验班。

根据公开报道,这种所谓的“最牛”高考班广泛存在,云南曲靖的“最牛”高考班,最低分就高达622分。这些所谓的“最牛”高考班均为该中学的重点班,由于其占据了最优秀的学生和师资而频频遭到外界的诟病和批评。

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曾在全国“两会”上抨击一些设有“重点班”的学校是阻断了教育公平实现的路径。朱清时称,父母有钱有关系,孩子就可上重点小学或是中学。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过早地把年轻人分类分层次,而且一旦分了,就很难改变。它使得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失去了机会,这是很大的教育不公平。

事实上,早在2006年9月正式施行的《义务教育法》即已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时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仅如此,教育部也三令五申禁止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是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仍然明的暗的根据学生成绩区分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中国最牛考生,连续五年参加高考的张一一近日也对这种重点班表达了不满。

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设置重点班和普通班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种做法很不公平公正也不人性化,不利于培养人人平等的现代文明理念,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更应该得到学校的关心爱护和重点培养。

“这种不遗余力打造最牛班、重点班的办学思路,源于教育功利主义。”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近日公开炮轰这些“最牛”高考班。在他看来,一个地方、越是有最牛校,或者超级校,一个学校,越是有“最牛班”,越表明这个地方、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熊丙奇的分析毫无疑问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如今,从小学到高中,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几所学校所垄断,导致学生要想顺利考入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从小就得上名校。

以最近被外界关注的亚洲“高考工厂”—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为例,有人曾把该校学生数与北京大学本科在校生人数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竟然比后者多出近千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新平曾对《东方早报》表示:“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名牌中学之所以对规模办学和集团化办学乐此不疲,学校巨型化问题日趋严重,首因在于政府推动,次因在于名校逐利。

尝试改变这种局面的人们也始终在努力。

据《南方日报》消息,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将全面取消重点班,各中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举办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同时,教育部门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进行明察暗访,一旦发现变相设置重点班,将严厉查处。

在长沙市2015年度教育工作大会上,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卢鸿鸣也特别强调,2015年起长沙市义务教育阶段“重点班”将一律撤销。卢鸿鸣指出,一些学校办重点班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更是有违相关法律规定,不利于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专家呼吁未来中学应该更多地推行选课走班制,把选科、选课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如果学校还满足于打造“最牛班”,将与改革背道而驰。

熊丙奇认为,消除“最牛”班,更进一步消除班级概念,让学生自由选科、自由走班,一个人一张独立的课表,鼓励学生多元发展,不把高考作为办学的唯一追求和学生的唯一出路,才是中国教育的未来。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应试教育体制一时难以打破以及优质教育资源难以短期实现均衡分配的现实环境下,要治理重点班现象,只能从操作层面入手,增强学生分班的阳光化和透明度。一方面,学生分班应在开学之后,当着全体学生的面乃至广大家长的面,公开摇号分班,强化外部监督,彻底杜绝人为因素。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也应在开学之后,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进行摇号分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最牛高考班频现再遭炮轰 长春某班级50人全过600分

刚刚公布的高考成绩把外界把目光聚焦到了各地那些“最牛”高考班,这些学霸频出的班级虽然贡献了最多的名校生,但也是中国教育功利主义的缩影,充分反映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

图片来源:CFP

近日,多省份已经公布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长春一所中学的“最牛”高考班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班50人高考,分数全过600分,其中20人分数在670分以上。

据媒体报道,这所学校是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这已经是十一高连续五年出现高考“最牛班”。该校本身就是长春市的重点中学。在这所学校里,最好的班是“外地小班”,即从长春周边五个县市区“掐尖”招来的好学生;市区的孩子上到高二,则根据高一期中期末成绩将优异者送入实验班。

根据公开报道,这种所谓的“最牛”高考班广泛存在,云南曲靖的“最牛”高考班,最低分就高达622分。这些所谓的“最牛”高考班均为该中学的重点班,由于其占据了最优秀的学生和师资而频频遭到外界的诟病和批评。

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曾在全国“两会”上抨击一些设有“重点班”的学校是阻断了教育公平实现的路径。朱清时称,父母有钱有关系,孩子就可上重点小学或是中学。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过早地把年轻人分类分层次,而且一旦分了,就很难改变。它使得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失去了机会,这是很大的教育不公平。

事实上,早在2006年9月正式施行的《义务教育法》即已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时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仅如此,教育部也三令五申禁止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是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仍然明的暗的根据学生成绩区分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中国最牛考生,连续五年参加高考的张一一近日也对这种重点班表达了不满。

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设置重点班和普通班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种做法很不公平公正也不人性化,不利于培养人人平等的现代文明理念,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更应该得到学校的关心爱护和重点培养。

“这种不遗余力打造最牛班、重点班的办学思路,源于教育功利主义。”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近日公开炮轰这些“最牛”高考班。在他看来,一个地方、越是有最牛校,或者超级校,一个学校,越是有“最牛班”,越表明这个地方、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熊丙奇的分析毫无疑问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如今,从小学到高中,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几所学校所垄断,导致学生要想顺利考入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从小就得上名校。

以最近被外界关注的亚洲“高考工厂”—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为例,有人曾把该校学生数与北京大学本科在校生人数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竟然比后者多出近千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新平曾对《东方早报》表示:“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名牌中学之所以对规模办学和集团化办学乐此不疲,学校巨型化问题日趋严重,首因在于政府推动,次因在于名校逐利。

尝试改变这种局面的人们也始终在努力。

据《南方日报》消息,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将全面取消重点班,各中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举办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同时,教育部门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进行明察暗访,一旦发现变相设置重点班,将严厉查处。

在长沙市2015年度教育工作大会上,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卢鸿鸣也特别强调,2015年起长沙市义务教育阶段“重点班”将一律撤销。卢鸿鸣指出,一些学校办重点班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更是有违相关法律规定,不利于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专家呼吁未来中学应该更多地推行选课走班制,把选科、选课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如果学校还满足于打造“最牛班”,将与改革背道而驰。

熊丙奇认为,消除“最牛”班,更进一步消除班级概念,让学生自由选科、自由走班,一个人一张独立的课表,鼓励学生多元发展,不把高考作为办学的唯一追求和学生的唯一出路,才是中国教育的未来。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应试教育体制一时难以打破以及优质教育资源难以短期实现均衡分配的现实环境下,要治理重点班现象,只能从操作层面入手,增强学生分班的阳光化和透明度。一方面,学生分班应在开学之后,当着全体学生的面乃至广大家长的面,公开摇号分班,强化外部监督,彻底杜绝人为因素。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也应在开学之后,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进行摇号分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