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聚焦长三角|纵观经济格局 一体化发展加速器和引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聚焦长三角|纵观经济格局 一体化发展加速器和引擎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6城GDP破万亿

一直以来,“GDP”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2018年经济发展宏观数据以来,各地方的经济数据也陆续发布,全国各城市GDP情况也相继公布于世。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GDP破万亿的城市较2017年新增3城增至17座,其分别为宁波、佛山、郑州。

在我国GDP超万亿的城市中,东部沿海地区占12城,中部地区占5城,西部地区无城市入围,万亿级城市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分化持续拉大的态势。从城市分布情况来看,万亿级城市主要集中在三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占据6城,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分布占据3城(深圳、广州、佛山)和2城(北京、天津)。

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和宁波6城GDP突破万亿;其中上海2018年GDP高达32680亿,位居全国第一;宁波GDP达到10143亿,首次跻身万亿级城市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理位置相距不远的城市,连点成线,构成中国“万亿俱乐部”城市密度最高的区域。

值得一提注意的是,长三角三省一市2018经济年报“成绩单”里,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蓬勃增长,已经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4以上,机器人产能占1/2,信息服务业占比1/3,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占据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全国的1/3……

另外,长三角不仅经济总量大,且发展也较为均衡,在最新的百强县排名中,苏浙皖共占据43席,强大的县域经济也为区域间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相关规划,预计到2020年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其中高铁5300公里以上,0.5—3小时城际交通圈不断扩容,“同城效应”不断放大,对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交通催化产业,彻底打通横在各大城市之间的发展壁垒,城市群一体化,从空间距离的拉近上,得到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据公开消息显示,上海、江苏、浙江交界处将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打造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载体,目前正在研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相关规划等。

任何一个城市群的兴盛发展,都离不开自己的核心板块。毫无疑问,核心板块的存在,为城市群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一个完美的起搏功能。

上海对外开放,浦东新区特别是自贸试验区是重要载体;对内开放,特别是面向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一直缺少一个核心承载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补上了这个“缺”。

实际上,“示范区”的打造意味着找到了长三角发展的抓手,以此为切入,跨越江浙沪的“示范区”先行先试,也必将带动长三角以及华东其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策支持力度大大提升,未来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经济增长新动能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在沿海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与京广铁路和长江流域经济带沿线的城市群一起形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弓箭型”格局,长三角在国家经济格局中分量最重,也被称是引领中国经济的“箭头”。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地位无可取代。长三角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未来也将成为拉动未来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和引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涵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35万平方公里土地、2亿人口的长三角区域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往前推进。

面对一体化战略新机遇,沪苏浙皖政府间互动频繁,正加速推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要素配置、资源共享等迈向无限融合、无缝对接。

三省一市四地经济各有侧重和特色,互补性较强,具体而言:上海是金融和航运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江苏集体经济发达,浙江民营企业众多,安徽发展速度较快。

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加深,区域内各城市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以浙江嘉兴为例,2018年嘉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41.3%,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12.6%,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39.7%,均居全省第二位。

另外,有数据显示,2018年,G60科创走廊九城(区)GDP占长三角三省一市总量近1/4,研发投入达到1598亿元,发明专利授权3.8万项,高新技术企业15816家,这些成果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密不可分。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承担着长江经济带发展“龙头”的重任。

在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此外,会议强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和关键。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抓好统筹协调、细化落实,把《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注: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新华网、保顾东北研究院、中原证券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聚焦长三角|纵观经济格局 一体化发展加速器和引擎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6城GDP破万亿

一直以来,“GDP”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2018年经济发展宏观数据以来,各地方的经济数据也陆续发布,全国各城市GDP情况也相继公布于世。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GDP破万亿的城市较2017年新增3城增至17座,其分别为宁波、佛山、郑州。

在我国GDP超万亿的城市中,东部沿海地区占12城,中部地区占5城,西部地区无城市入围,万亿级城市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分化持续拉大的态势。从城市分布情况来看,万亿级城市主要集中在三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占据6城,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分布占据3城(深圳、广州、佛山)和2城(北京、天津)。

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和宁波6城GDP突破万亿;其中上海2018年GDP高达32680亿,位居全国第一;宁波GDP达到10143亿,首次跻身万亿级城市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理位置相距不远的城市,连点成线,构成中国“万亿俱乐部”城市密度最高的区域。

值得一提注意的是,长三角三省一市2018经济年报“成绩单”里,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蓬勃增长,已经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4以上,机器人产能占1/2,信息服务业占比1/3,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占据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全国的1/3……

另外,长三角不仅经济总量大,且发展也较为均衡,在最新的百强县排名中,苏浙皖共占据43席,强大的县域经济也为区域间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相关规划,预计到2020年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其中高铁5300公里以上,0.5—3小时城际交通圈不断扩容,“同城效应”不断放大,对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交通催化产业,彻底打通横在各大城市之间的发展壁垒,城市群一体化,从空间距离的拉近上,得到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据公开消息显示,上海、江苏、浙江交界处将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打造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载体,目前正在研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相关规划等。

任何一个城市群的兴盛发展,都离不开自己的核心板块。毫无疑问,核心板块的存在,为城市群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一个完美的起搏功能。

上海对外开放,浦东新区特别是自贸试验区是重要载体;对内开放,特别是面向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一直缺少一个核心承载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补上了这个“缺”。

实际上,“示范区”的打造意味着找到了长三角发展的抓手,以此为切入,跨越江浙沪的“示范区”先行先试,也必将带动长三角以及华东其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策支持力度大大提升,未来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经济增长新动能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在沿海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与京广铁路和长江流域经济带沿线的城市群一起形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弓箭型”格局,长三角在国家经济格局中分量最重,也被称是引领中国经济的“箭头”。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地位无可取代。长三角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未来也将成为拉动未来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和引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涵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35万平方公里土地、2亿人口的长三角区域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往前推进。

面对一体化战略新机遇,沪苏浙皖政府间互动频繁,正加速推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要素配置、资源共享等迈向无限融合、无缝对接。

三省一市四地经济各有侧重和特色,互补性较强,具体而言:上海是金融和航运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江苏集体经济发达,浙江民营企业众多,安徽发展速度较快。

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加深,区域内各城市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以浙江嘉兴为例,2018年嘉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41.3%,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12.6%,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39.7%,均居全省第二位。

另外,有数据显示,2018年,G60科创走廊九城(区)GDP占长三角三省一市总量近1/4,研发投入达到1598亿元,发明专利授权3.8万项,高新技术企业15816家,这些成果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密不可分。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承担着长江经济带发展“龙头”的重任。

在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此外,会议强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和关键。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抓好统筹协调、细化落实,把《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注: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新华网、保顾东北研究院、中原证券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