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电脑“卡不卡”,运行流不流畅,不仅是要看CPU的运算能力,还需要看“内存条”够不够快。
过去20年间,CPU性能以每年 60%的增速提升,而内存性能增速每年只有 7%,两者间的性能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服务器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
而令人惊喜的是,最新一代的高性能DDR内存缓冲控制芯片已经由上海一家企业研发完成。此举不仅有望释放内存市场性能需求,更有可能改变国际产业链的固定竞争格局。
5月15日举行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澜起科技完成的高性能DDR内存缓冲控制器芯片设计技术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内存接口芯片是服务器内存模组(又称“内存条”)的核心逻辑器件,作为服务器CPU存取内存数据的必由通路,其主要作用是提升内存数据访问的速度及稳定性,满足服务器CPU对内存模组日益增长的高性能及大容量需求。
和旧规格的DDR内存接口芯片不同,澜起科技为CPU与内存间的数据交换搭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提高了内存数据读写带宽,改善了服务器性能。
这一提升是如何实现的?
澜起科技董事长杨崇和介绍,他们设计的“1+9”分布式缓冲内存子系统框架,突破了DDR2、DDR3的集中式架构设计,创新性采用1颗寄存缓冲控制器为核心、9颗数据缓冲器芯片的分布结构布局,大幅减少了CPU与DRAM颗粒间的负载,降低了信号传输损耗,解决了内存子系统大容量与高速度之间的矛盾。
在高速电路设计方面,澜起科技还发明了一种高速、低抖动电路及内存接口算法,解决了多多点通讯、突发模式下内存总线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并发明一种自适应电源管理电路,并采用动态时钟分配等低功耗技术,实现业界最低功耗。
这三项技术突破,解决了上一代内存在功耗、带宽之间的矛盾。
集中电路设计,一直是中国信息化上的一座高山。
澜起科技此番的技术突破,意义不言自明。目前,由其研发的该型号芯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包括国际行业标准2项,项目授权发明专利40项,一级美国专利23项。
中国科学院黄如院士评价称,“填补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无芯的空白,改变了产业链的国际竞争格局”。
目前,该DDR4芯片面向全球市场,主要客户为世界知名的内存厂商、服务器厂商等国际一流品牌商,2018年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50%,实现销售收入数十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