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第十六届文华奖得主万晓慧:静静地沉淀,美美地盛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第十六届文华奖得主万晓慧:静静地沉淀,美美地盛开

万晓慧,湖北省京剧院演员、京剧张派青年表演艺术家,工青衣。这些年的经历不仅让万晓慧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也培养起她对基层、对群众的一腔深情,为他们演戏、为他们歌唱,成了万晓慧的座右铭。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文:罗群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湖北省京剧院张派名家万晓慧的电话铃声一直是京剧唱段,而且时常更换,最近她用的是《苏三起解》中的一段【西皮流水】。

万晓慧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莫不与京剧有关。“80后”的她日前获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不少人惊讶于她的年轻有为。而熟悉万晓慧的人则并不对此感到多么意外,获奖是她多年努力、积累的结果。

应该说,万晓慧属于“早慧”的那一种演员。万晓慧的妈妈是湖北黄石市汉剧团的演员,万晓慧从小跟着妈妈排练、演出、送戏下乡,模仿着大人们的唱腔和动作,有模有样,妈妈的同事喜欢摸着她的头夸奖:“这孩子唱得真好,是吃这碗饭的料。”

1993年,刚刚小学毕业、年仅11岁的万晓慧告别父母、来到北京,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开始了求学之路。“当时,跟我一起到北京学习的湖北同学有14名,现在仍在京剧舞台上的,只剩我一个了。”万晓慧说。

当年的同学纷纷转行,原因很多,学戏太辛苦是其中之一。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戏曲演员的日常。有一次,万晓慧的左腿韧带严重受伤,导致她两周无法训练。这件事带来的痛苦回忆,万晓慧至今记忆犹新。“最可怕的并非疼痛,而是无法正常训练所带来的焦虑。”万晓慧说,“我本来就是插班生,年纪又小,我特别担心被别人落下。”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让戏曲演员转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收入堪忧。2002年,万晓慧进入湖北省京剧院,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元,演出也相当少。那时候,不少戏曲演员都转行了,包括如今活跃于影视圈的曾黎、袁泉。然而,万晓慧没有,她说:“作为京剧演员,磨炼和沉淀很重要。京剧是陈年佳酿、越陈越香,不着急。”在2002年到2011年这将近10年中,万晓慧一面刻苦钻研《状元媒》《西厢记》等传统剧目,一面不错过任何一个舞台、任何一次演出机会,田间、工地、学校等,都留下她的足迹。

这些年的经历不仅让万晓慧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也培养起她对基层、对群众的一腔深情,为他们演戏、为他们歌唱,成了万晓慧的座右铭。业务精湛、态度精诚的万晓慧也获得了包括湖北省京剧院院长、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在内的诸多前辈、领导的赏识。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在2011年这个时间节点,万晓慧无论从功夫技艺上还是从胸怀境界上,都做好了一鸣惊人的准备,而让她腾飞绽放的契机,就是新编历史剧《建安轶事》。与传统剧目不同,新编剧没有现成的范式或样本可供借鉴,一切要靠演员的理解和创作。一个出场脚步、一个哭腔、一次抖袖,万晓慧都尝试了数十种方案,每确立一种方案,蔡文姬的形象就在万晓慧心目中清晰了一点。万晓慧已经算不清为《建安轶事》伤了多少脑筋、流过多少汗水,掌声、喝彩、奖项让她确信,这出戏成了,万晓慧版的蔡文姬立住了。

《建安轶事》让万晓慧实现了艺术上从模仿到创造的跨越,对理解剧情、塑造人物等,都有了新的体悟。而反腐题材现代戏《在路上》无疑又给万晓慧出了个难题。“现代戏的唱腔、程式、技巧与新编历史剧不同,反腐题材在京剧中也比较少见,主演这样的作品、塑造女纪检干部韩梅的形象,是一次比较有超前感的创作。”万晓慧说。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为了塑造好与自己身份差异很大的纪检干部,万晓慧留心观察身边领导干部讲话、举止等方面的特点,到政府机关等演出时,她尤其注意观察女干部的状态,并在心里揣摩着韩梅一角,斟酌着怎样把生活提炼为艺术。

创排《在路上》的2017年,正值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万晓慧也从兄弟艺术那里获得了不少灵感。“我不想把韩梅塑造成超尘拔俗的女英雄,她是以公平公正之心做人做事的普通人,是中国千千万万纪检干部中的一员,我要让这个人物接地气。”

万晓慧这样理解韩梅一角,于是,她的身段、表演、语气、语调都适当弱化程式感,而向生活态靠近,唱腔方面在守住张派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时尚化,同样力求贴近当代生活。“比如,剧中有一段【娃娃调】’你给百姓一粒种’,是用弹拨乐伴奏的,我在演唱的处理上借鉴了声乐,使唱段听起来有歌曲的感觉,仿佛是全剧的主题曲,但又不脱离京剧的味道,内容上面还是回归作品的主题。”万晓慧说。

万晓慧把传统技艺和现代意识融合进《在路上》、融合进韩梅这个角色中,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青睐与认可。获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令万晓慧激动不已。“非常感谢这么多年以来,领导、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培养。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很激动,也很珍惜。”万晓慧不大善于言辞,获奖后她说得最多的,就是“继续努力,做好人、唱好戏”。

相关阅读: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由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产生。4月19日,经过推荐、评选、公示等环节,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的十位得主揭晓。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按姓氏笔画排列)10位表演艺术家获此殊荣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原标题:艺术家 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得主——万晓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第十六届文华奖得主万晓慧:静静地沉淀,美美地盛开

万晓慧,湖北省京剧院演员、京剧张派青年表演艺术家,工青衣。这些年的经历不仅让万晓慧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也培养起她对基层、对群众的一腔深情,为他们演戏、为他们歌唱,成了万晓慧的座右铭。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文:罗群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湖北省京剧院张派名家万晓慧的电话铃声一直是京剧唱段,而且时常更换,最近她用的是《苏三起解》中的一段【西皮流水】。

万晓慧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莫不与京剧有关。“80后”的她日前获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不少人惊讶于她的年轻有为。而熟悉万晓慧的人则并不对此感到多么意外,获奖是她多年努力、积累的结果。

应该说,万晓慧属于“早慧”的那一种演员。万晓慧的妈妈是湖北黄石市汉剧团的演员,万晓慧从小跟着妈妈排练、演出、送戏下乡,模仿着大人们的唱腔和动作,有模有样,妈妈的同事喜欢摸着她的头夸奖:“这孩子唱得真好,是吃这碗饭的料。”

1993年,刚刚小学毕业、年仅11岁的万晓慧告别父母、来到北京,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开始了求学之路。“当时,跟我一起到北京学习的湖北同学有14名,现在仍在京剧舞台上的,只剩我一个了。”万晓慧说。

当年的同学纷纷转行,原因很多,学戏太辛苦是其中之一。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戏曲演员的日常。有一次,万晓慧的左腿韧带严重受伤,导致她两周无法训练。这件事带来的痛苦回忆,万晓慧至今记忆犹新。“最可怕的并非疼痛,而是无法正常训练所带来的焦虑。”万晓慧说,“我本来就是插班生,年纪又小,我特别担心被别人落下。”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让戏曲演员转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收入堪忧。2002年,万晓慧进入湖北省京剧院,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元,演出也相当少。那时候,不少戏曲演员都转行了,包括如今活跃于影视圈的曾黎、袁泉。然而,万晓慧没有,她说:“作为京剧演员,磨炼和沉淀很重要。京剧是陈年佳酿、越陈越香,不着急。”在2002年到2011年这将近10年中,万晓慧一面刻苦钻研《状元媒》《西厢记》等传统剧目,一面不错过任何一个舞台、任何一次演出机会,田间、工地、学校等,都留下她的足迹。

这些年的经历不仅让万晓慧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也培养起她对基层、对群众的一腔深情,为他们演戏、为他们歌唱,成了万晓慧的座右铭。业务精湛、态度精诚的万晓慧也获得了包括湖北省京剧院院长、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在内的诸多前辈、领导的赏识。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在2011年这个时间节点,万晓慧无论从功夫技艺上还是从胸怀境界上,都做好了一鸣惊人的准备,而让她腾飞绽放的契机,就是新编历史剧《建安轶事》。与传统剧目不同,新编剧没有现成的范式或样本可供借鉴,一切要靠演员的理解和创作。一个出场脚步、一个哭腔、一次抖袖,万晓慧都尝试了数十种方案,每确立一种方案,蔡文姬的形象就在万晓慧心目中清晰了一点。万晓慧已经算不清为《建安轶事》伤了多少脑筋、流过多少汗水,掌声、喝彩、奖项让她确信,这出戏成了,万晓慧版的蔡文姬立住了。

《建安轶事》让万晓慧实现了艺术上从模仿到创造的跨越,对理解剧情、塑造人物等,都有了新的体悟。而反腐题材现代戏《在路上》无疑又给万晓慧出了个难题。“现代戏的唱腔、程式、技巧与新编历史剧不同,反腐题材在京剧中也比较少见,主演这样的作品、塑造女纪检干部韩梅的形象,是一次比较有超前感的创作。”万晓慧说。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为了塑造好与自己身份差异很大的纪检干部,万晓慧留心观察身边领导干部讲话、举止等方面的特点,到政府机关等演出时,她尤其注意观察女干部的状态,并在心里揣摩着韩梅一角,斟酌着怎样把生活提炼为艺术。

创排《在路上》的2017年,正值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万晓慧也从兄弟艺术那里获得了不少灵感。“我不想把韩梅塑造成超尘拔俗的女英雄,她是以公平公正之心做人做事的普通人,是中国千千万万纪检干部中的一员,我要让这个人物接地气。”

万晓慧这样理解韩梅一角,于是,她的身段、表演、语气、语调都适当弱化程式感,而向生活态靠近,唱腔方面在守住张派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时尚化,同样力求贴近当代生活。“比如,剧中有一段【娃娃调】’你给百姓一粒种’,是用弹拨乐伴奏的,我在演唱的处理上借鉴了声乐,使唱段听起来有歌曲的感觉,仿佛是全剧的主题曲,但又不脱离京剧的味道,内容上面还是回归作品的主题。”万晓慧说。

万晓慧把传统技艺和现代意识融合进《在路上》、融合进韩梅这个角色中,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青睐与认可。获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令万晓慧激动不已。“非常感谢这么多年以来,领导、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培养。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很激动,也很珍惜。”万晓慧不大善于言辞,获奖后她说得最多的,就是“继续努力,做好人、唱好戏”。

相关阅读: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由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产生。4月19日,经过推荐、评选、公示等环节,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的十位得主揭晓。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按姓氏笔画排列)10位表演艺术家获此殊荣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原标题:艺术家 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得主——万晓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