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舞剧《天路》:重现青藏铁路建设的恢弘历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舞剧《天路》:重现青藏铁路建设的恢弘历史

舞剧《天路》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的修建历程及其成果,为当代舞剧创作题材带来一股新风。

舞剧《天路》 摄影:王小京、牛小北

青藏高原,巍巍雄山,茫茫雪域。

千百年来,汉藏人民只能依靠人背畜驮,跋涉于这片天地之间,这是人类最艰难的苦旅。直到被誉为人类铁路建设史上最大奇迹的青藏铁路的建成,才彻底改写了这一历史。从此,高原不再闭塞,人民安居乐业,雪域处处欢歌。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题材民族舞剧

2018年“七一”期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12周年,国家大剧院隆重推出以青藏铁路建设为创作背景的现实题材舞剧《天路》。该剧由著名艺术家王舸、罗斌、印青、杨帆等联袂打造,由活跃在中国舞剧舞台的优秀青年演员黎星、冯敬雅、拉巴扎西等倾情演绎。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舞剧《天路》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的修建历程及其成果,为当代舞剧创作题材带来一股新风。将青藏铁路兴建、停建、复建的现实历程与西藏地区人民精神之路的诉求作为舞剧的两条线索,着力展现一个“筑路”与“心路”交织前行的故事。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特定年代的群体精神,通过微观叙事折射宏大主题。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舞剧围绕汉藏民族团结、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讲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动人故事,以真挚动人的现实题材还原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民族情、战友情、姐弟情、母子情,再现了雪域高原上铁道兵执着坚守的筑路岁月。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故事发生在2001年,青藏铁路某隧道。推土机、钻探机、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从远方的地平线处缓缓驶来,轰鸣声中,一群铁路人来到山下,为新隧道破土。

经过一片乱石堆时,铁路人意外的遇见了一位中年的藏族妇女(央金)和他的弟弟(索朗)。他们手捧酥油灯,向石堆和地面一把把撒着青稞,仿佛在祭奠着什么。

见铁路人到来,索朗莫名地激动起来,喊着铁路人听不懂的藏语,冲过来拦在他们面前,阻止他们进入石堆。央金放下青稞,柔声把索朗叫到自己面前,轻轻地擦拭着手中由于常年抚摸而光可鉴人的酥油灯。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回到姐姐身边的索朗安静下来,拿起挂在胸前的一把小口琴吹奏起来。他吹奏的却不是乐曲,而仿佛是火车行进的声音,“呜…呜...呜”。央金平静而深情的凝望着四周散落的乱石堆,用她低沉而沧桑的嗓音,喃喃的说着什么。伴随着她的讲述,所有人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

舞剧《天路》紧密围绕民族团结、军民情深的主题立意。全剧的主题思想提炼为:弘扬天路精神,铸就希望之魂。勾勒汉藏同心,陶冶民族团结。结构自由和谐,时空任意跳跃。现实题材创作,探索舞剧新境。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历时三年,潜心打磨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历经三年积淀,十余次专家研讨会,六轮45场精彩演出,舞剧《天路》在不断打磨修改中精益求精、至臻完善。从舞剧结构、舞段设计、服装造型、道具灯光、舞台多媒体方面,《天路》全面做出提升修改,为打磨高峰作品、推举现实题材作品做出充分努力。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为了让全剧故事更加完整,让观众有充分的临场感,除了再现“春种”“相遇”“拥军”“情愫”等经典舞段,舞剧上半场末尾,新增众志成城的筑路段落,将舞蹈编排与舞美实景相结合,近4米高的木架实景、掉落的玛尼石,配合演员的舞蹈动作营造出逼真的隧道筑路效果,让观众切身体会到筑路隧道下的重重艰险,感受到筑路人的不易与艰辛。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下半场新增“打墙舞”,源于藏民修筑房屋时“打阿嘎”的传统技法,在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下,演员们手持一人多高的木夯反复击打地面,以协助铁道兵完成建设中打墙夯地的艰巨任务,气势磅礴、刚劲有力,充分体现汉藏一家、攻坚筑路的深厚情谊。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本剧为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剧目:国家大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 舞剧《天路》

时间 | 5月24日19:30/5月25日19:30,约130分钟(中场休息20分钟)

地点 | 上海保利大剧院

票价 | 380/200/100/60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原标题:舞剧《天路》 重现青藏铁路建设的恢弘历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舞剧《天路》:重现青藏铁路建设的恢弘历史

舞剧《天路》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的修建历程及其成果,为当代舞剧创作题材带来一股新风。

舞剧《天路》 摄影:王小京、牛小北

青藏高原,巍巍雄山,茫茫雪域。

千百年来,汉藏人民只能依靠人背畜驮,跋涉于这片天地之间,这是人类最艰难的苦旅。直到被誉为人类铁路建设史上最大奇迹的青藏铁路的建成,才彻底改写了这一历史。从此,高原不再闭塞,人民安居乐业,雪域处处欢歌。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题材民族舞剧

2018年“七一”期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12周年,国家大剧院隆重推出以青藏铁路建设为创作背景的现实题材舞剧《天路》。该剧由著名艺术家王舸、罗斌、印青、杨帆等联袂打造,由活跃在中国舞剧舞台的优秀青年演员黎星、冯敬雅、拉巴扎西等倾情演绎。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舞剧《天路》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的修建历程及其成果,为当代舞剧创作题材带来一股新风。将青藏铁路兴建、停建、复建的现实历程与西藏地区人民精神之路的诉求作为舞剧的两条线索,着力展现一个“筑路”与“心路”交织前行的故事。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特定年代的群体精神,通过微观叙事折射宏大主题。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舞剧围绕汉藏民族团结、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讲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动人故事,以真挚动人的现实题材还原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民族情、战友情、姐弟情、母子情,再现了雪域高原上铁道兵执着坚守的筑路岁月。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故事发生在2001年,青藏铁路某隧道。推土机、钻探机、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从远方的地平线处缓缓驶来,轰鸣声中,一群铁路人来到山下,为新隧道破土。

经过一片乱石堆时,铁路人意外的遇见了一位中年的藏族妇女(央金)和他的弟弟(索朗)。他们手捧酥油灯,向石堆和地面一把把撒着青稞,仿佛在祭奠着什么。

见铁路人到来,索朗莫名地激动起来,喊着铁路人听不懂的藏语,冲过来拦在他们面前,阻止他们进入石堆。央金放下青稞,柔声把索朗叫到自己面前,轻轻地擦拭着手中由于常年抚摸而光可鉴人的酥油灯。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回到姐姐身边的索朗安静下来,拿起挂在胸前的一把小口琴吹奏起来。他吹奏的却不是乐曲,而仿佛是火车行进的声音,“呜…呜...呜”。央金平静而深情的凝望着四周散落的乱石堆,用她低沉而沧桑的嗓音,喃喃的说着什么。伴随着她的讲述,所有人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

舞剧《天路》紧密围绕民族团结、军民情深的主题立意。全剧的主题思想提炼为:弘扬天路精神,铸就希望之魂。勾勒汉藏同心,陶冶民族团结。结构自由和谐,时空任意跳跃。现实题材创作,探索舞剧新境。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历时三年,潜心打磨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历经三年积淀,十余次专家研讨会,六轮45场精彩演出,舞剧《天路》在不断打磨修改中精益求精、至臻完善。从舞剧结构、舞段设计、服装造型、道具灯光、舞台多媒体方面,《天路》全面做出提升修改,为打磨高峰作品、推举现实题材作品做出充分努力。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为了让全剧故事更加完整,让观众有充分的临场感,除了再现“春种”“相遇”“拥军”“情愫”等经典舞段,舞剧上半场末尾,新增众志成城的筑路段落,将舞蹈编排与舞美实景相结合,近4米高的木架实景、掉落的玛尼石,配合演员的舞蹈动作营造出逼真的隧道筑路效果,让观众切身体会到筑路隧道下的重重艰险,感受到筑路人的不易与艰辛。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下半场新增“打墙舞”,源于藏民修筑房屋时“打阿嘎”的传统技法,在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下,演员们手持一人多高的木夯反复击打地面,以协助铁道兵完成建设中打墙夯地的艰巨任务,气势磅礴、刚劲有力,充分体现汉藏一家、攻坚筑路的深厚情谊。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本剧为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剧目:国家大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 舞剧《天路》

时间 | 5月24日19:30/5月25日19:30,约130分钟(中场休息20分钟)

地点 | 上海保利大剧院

票价 | 380/200/100/60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原标题:舞剧《天路》 重现青藏铁路建设的恢弘历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