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坐着色彩斑斓的飞毯,飞进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坐着色彩斑斓的飞毯,飞进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

摩洛哥——这个非洲大陆北面的国度,与西班牙隔海相望,充满浓厚的欧洲遗风,又具备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文 | 肖伊谷

摩洛哥——这个非洲大陆北面的国度,与西班牙隔海相望,充满浓厚的欧洲遗风,又具备浓郁的阿拉伯风情。既有山脉、海岸、沙漠等多重自然景观又有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并且在2016年6月1日就已经免签,所以还等什么,马上出发吧。

骆驼队穿行夕阳西下的撒哈拉沙漠,这张抓拍到与我同行的女博士同学奕如和领路人的背影。

红:马拉喀什Marrakesh

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下,有“南方的珍珠”之称。“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意思是“上帝的故乡”。这个由柏柏尔人建于公元11世纪,至今已有近一千年历史的故都,旧名就叫摩洛哥城,摩洛哥的国名也是源自此都。

这次摩洛哥之行,我们两个女孩闯荡陌生的北非,想起来觉得有点勇敢、有点后怕。

其实挺喜欢去探索一个未知国度,特别是在抵达之前的期待,在探索中游历,在奔波劳累中发现自然的美、人性的美。我们每天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去感受这个迷人的地方,细心地根据每天不同的主题和景色搭配妆容、发型、服饰,乐在其中。

踏入马拉喀什的土地,褚红色泥墙的老城,来来往往带头巾或面纱的马拉喀什女人,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风情。成片的葱郁林木、繁茂的花园,又让人对这个处于沙漠边缘的城市心生疑惑。马拉喀什附近都是富含铁元素的红色土地,因此无论王宫、老城民居还是度假酒店,建筑的颜色都是红色调为主

从马拉喀什火车站出站时映入眼帘的街景

在马拉喀什老城中漫步

马拉喀什街拍

一提到马拉喀什,就会想起放眼望去的红色古城、阿拉伯风格的音乐、远处的大漠、喧闹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广场夜市、市集里忙碌的手艺人与商贩、各色皮肤的游客、大街上穿白袍的人、只露出深邃大眼睛的少女…..

让人眼花缭乱的手工编织篮

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情的铜灯,可以淘一个回家作点缀

古城偶遇的一伙小朋友,我身边正玩得投入的双胞胎姐妹与一旁镜头感十足的兄妹

除了一路上体验到的纯正美食、异域服装、动人音乐,我最喜欢的就是传统古老的建筑风格。摩洛哥许多老城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甚至在生活方式上都一直延续着不变的传统,例如喧嚣的市集、古城里的公共设施、以及像菲斯一样至今仍用毛驴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城。简直是叫人分分钟穿越回中世纪的节奏。

摩洛哥老城Medina里有很多民宿都是由Riad改建而成,Riad是当地非常传统的穆斯林风格建筑,很多建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一条条狭小破旧的小巷里,从外面看似乎平淡无奇,进入大门后,才发现建筑内部呈回字形结构,中间是露天庭院。一层主要是大厅,也会有房间;二层是房间;顶楼有露天阳台。

露天庭院

这个摩洛哥传统民居,是我们在马拉喀什古城的落脚地。它是由一对来自欧洲的夫妻设计、经营的。庭院的色调与光线运用、植物与空间的搭配、香薰的剂量以及音乐的类型、艺术品的陈列等等,都经过精心策划。毎天我们在喧闹的古城疯癫,回到Riad的时候,立即感受到家的温暖:服务员的法语问候,庭院里的流水声,从天井泄下来的月光,静静开放着的玫瑰花......像一阵古老而神秘的力量,又充满未来感。

回廊的光影

马约尔花园——红城中的蓝宝石

在红城马拉喀什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花园——Jardin Majorelle 马约尔花园,这花园中的一抹“马约尔蓝”也是记忆中无法取代的亮点。

这座占地十二公顷的美丽植物花园,充满艺术气息。花园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Jacques Majorelle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设计建成,在1947年对外开放。从1980年开始,由法国的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Laurent)和皮埃尔·伯奇所有。花园里的艺术博物馆藏有伊夫圣罗兰先生个人收藏的艺术品、摩洛哥柏柏尔人的历史文化展品等,在琳琅满目的异域风情艺术珍品之中,仿佛能嗅到圣罗兰品牌背后的灵感元素。

花园里的热带植物

庭院里的盆栽和蓝绿相间的铺地

精致雕刻的窗花

摩洛哥每个城市都像是一座围城,既有老城 Medina,也有新城 New City。两城之间隔着一道围墙,可场面却是大相径庭。老城里是狭窄破旧的小巷、店铺,新城则是现代化都市。老城里的人不愿去新城,新城里的人也不愿去老城。

逛古城,除了各类稀奇古怪的小吃,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工艺品,千奇百态的老房子,街口的灵动身影和街角的明亮眼神,最让人兴奋的是如何在老城拍出有趣的照片——总体说来,就是两个要点:借景与借光。

天井

庭院

《围墙外面的世界》

有朋友看到这张照片说,迫切想知道围墙外面是什么世界,想飞奔过去,有一种神秘感。

天井的光影

从老房子天井洒落下来的阳光在墙上呈现有趣的几何形状,于是想到身处光线中,挑战画面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没想到面部表情、体态、光线比例以及画面质感都比较吻合。

光影

建筑里原本走廊的结构和色调,以及倾斜下来的阳光,在围栏的景框中简单直立、头微低,摆出一个安静优雅的身影,就已经很有故事性了。

白: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的房子以白色为基调,白色外墙配以黑色铸铁围栏的阳台,路边生长着高大的棕榈树,宽大的叶子在风中摇曳,一片白色浪漫风情尽收眼底。这个名为“白色房子”之意的城市,始建于15世纪,之前是柏柏尔人的一个小渔村,18世纪末,当历经海上长途颠簸的西班牙人来到这里时,喜不自禁高呼:“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西班牙语“白色房子”),从此“卡萨布兰卡”作为这个城市的名字沿用至今。

卡萨布兰卡街上的少女呼吸

看过电影卡萨布兰卡的朋友都应该记得有一个里克咖啡馆 (Rick’s Café)。虽然剧本作者从没来过卡萨布兰卡,电影里的咖啡馆也纯属虚构,但里克咖啡馆还是值得一去。

里克咖啡馆 (Rick’s Café)

这个咖啡馆的设计充满浪漫气息,昏暗又温暖的光线与色彩斑斓的灯饰、地砖交相辉映,天井里的绿植与楼阁相依,傍晚的自然光与室内的暖色调光线融为一体,将餐桌、美食渲染得沉静优美,整个氛围朦胧温和。

顺着拐角的楼梯上二楼,会看到一间装潢和陈设非常复古的会客厅,电视上一遍又一遍地放着电影《北非谍影》。总觉得这个餐厅和卡萨布兰卡的街景是有一种隔离感的,仿佛另一个浪漫的世界,将人们对卡萨布兰卡的憧憬和向往提炼浓缩到了这里。

里克咖啡馆 (Rick’s Café) 白色屋顶

在卡萨布兰卡,还不能错过的是大西洋岸边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它是伊斯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为纪念前国王六十大寿而兴建,是唯一对外国人开放的清真寺。建筑面积2公顷,长200米,宽100米,屋顶可以开启关闭,25扇子东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以抵抗海水腐蚀。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彩砖

我们在摩洛哥旅行期间正是斋月,白天街上人很少,正因为此,多了一份宁静,让具有神秘感的城市更加神秘和深邃。走在空旷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广场,宏伟的建筑,远处大西洋潮水拍打的声音,坐在各个阶梯、角落虔诚祈祷的教徒……这一切在北非浓烈的阳光反衬下更加深沉,心也静下来,能听见窸窸窣窣的异国语言,飞鸟划过天空、风吹过走廊的声音,也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蓝:舍夫沙万 Chefchaouen

舍夫沙万是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城,房屋和街道都被刷成蓝色,犹如一个童话世界,吸引着世界各地好奇的游人。山谷连绵起伏,舍夫沙万就像一颗闪亮的蓝宝石,镶嵌其中,异常夺目。进入的那一刻,就好像身处一个幻境,似乎连时间也变成了凝滞的蓝色。

山城舍夫沙万

16 世纪时舍夫沙万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但不到100年就被摩洛哥打败,成为摩洛哥北部版图的一部分。到了19世纪,舍夫沙万成为宗教极端主义的中心。在1920 年被西班牙占领以前,这里不对任何外国人开放,尤其是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基督教徒。那时的舍夫沙万的房子还不是蓝色的。后来,人们自发地把门板、台阶、楼梯、窗台、花架、邮筒乃至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蓝色,蓝色在这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蓝色调的巷子和台阶

舍夫沙万的蓝并不是整齐划一蓝色:普鲁士蓝、群青、湖蓝、天蓝……在每一个街角,每一次停步,都像是被无尽的蓝色包围。

蓝色台阶

在摩洛哥一路上都在遇见猫,Riad民宿里、古城的商铺边,作为爱猫人士毎天用镜头吸猫中......这些可爱的猫咪们,慵懒安逸,给摩洛哥又增加了不少神秘。

舍夫沙万为什么会成为一座蓝色之镇呢?有很多种传说:据说是因为1930年,移居到此的犹太难民把蓝色视为天空和天堂的颜色,同时也是和平的象征;另外一个说法是,因为蓝色具有防蚊的功效。

舍夫沙万是我们旅行中的最后一站,在摩洛哥的最后一个傍晚,遇见了充满少女心的粉色晚霞,整个蓝色山城都被笼罩在粉色的天空下,更加像童话世界了。

晚霞

蓝色的小镇让人不由自主放慢脚步、放慢呼吸,倾听历史的脉搏。穿过厚实古老的拱形土门,脚踩斑驳的石板街,抬眼可见不远处阿拉伯古堡尖尖的塔顶,路过认真缝制摩洛哥传统长袍的工匠、往墙上涂抹蓝色油漆的男人,不时瞥见正在酒馆、餐厅里享用美食的游客……

蓝色小镇的街道

从走进北非花园摩洛哥的第一天,到将要离开的童话小镇的最后一晚,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感谢和我一起闯进非洲的好朋友奕如。我们遇见了很多人:超有爱心的的士司机(在马路上遇见两只小奶猫会停车,将它们抱到马路旁的安全地带,再继续前进);机智勤奋的商店小贩;古城中狡猾调皮的小男孩们;斋月期间虔诚的信徒们……感恩相遇、感恩美好,感恩这一段珍贵的回忆。

旅行就像人生一样,会出现状况,会有难题,会有失落,也会有突如其来的惊喜,有令人感动的景色,有温暖的人和事。繁华之后另有繁华,人为什么要不断远行?有时我们总是在寻找旅行的意义,其实行走本身就是意义。

来源:伊行记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游记 坐着色彩斑斓的飞毯,飞进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坐着色彩斑斓的飞毯,飞进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

摩洛哥——这个非洲大陆北面的国度,与西班牙隔海相望,充满浓厚的欧洲遗风,又具备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文 | 肖伊谷

摩洛哥——这个非洲大陆北面的国度,与西班牙隔海相望,充满浓厚的欧洲遗风,又具备浓郁的阿拉伯风情。既有山脉、海岸、沙漠等多重自然景观又有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并且在2016年6月1日就已经免签,所以还等什么,马上出发吧。

骆驼队穿行夕阳西下的撒哈拉沙漠,这张抓拍到与我同行的女博士同学奕如和领路人的背影。

红:马拉喀什Marrakesh

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下,有“南方的珍珠”之称。“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意思是“上帝的故乡”。这个由柏柏尔人建于公元11世纪,至今已有近一千年历史的故都,旧名就叫摩洛哥城,摩洛哥的国名也是源自此都。

这次摩洛哥之行,我们两个女孩闯荡陌生的北非,想起来觉得有点勇敢、有点后怕。

其实挺喜欢去探索一个未知国度,特别是在抵达之前的期待,在探索中游历,在奔波劳累中发现自然的美、人性的美。我们每天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去感受这个迷人的地方,细心地根据每天不同的主题和景色搭配妆容、发型、服饰,乐在其中。

踏入马拉喀什的土地,褚红色泥墙的老城,来来往往带头巾或面纱的马拉喀什女人,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风情。成片的葱郁林木、繁茂的花园,又让人对这个处于沙漠边缘的城市心生疑惑。马拉喀什附近都是富含铁元素的红色土地,因此无论王宫、老城民居还是度假酒店,建筑的颜色都是红色调为主

从马拉喀什火车站出站时映入眼帘的街景

在马拉喀什老城中漫步

马拉喀什街拍

一提到马拉喀什,就会想起放眼望去的红色古城、阿拉伯风格的音乐、远处的大漠、喧闹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广场夜市、市集里忙碌的手艺人与商贩、各色皮肤的游客、大街上穿白袍的人、只露出深邃大眼睛的少女…..

让人眼花缭乱的手工编织篮

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情的铜灯,可以淘一个回家作点缀

古城偶遇的一伙小朋友,我身边正玩得投入的双胞胎姐妹与一旁镜头感十足的兄妹

除了一路上体验到的纯正美食、异域服装、动人音乐,我最喜欢的就是传统古老的建筑风格。摩洛哥许多老城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甚至在生活方式上都一直延续着不变的传统,例如喧嚣的市集、古城里的公共设施、以及像菲斯一样至今仍用毛驴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城。简直是叫人分分钟穿越回中世纪的节奏。

摩洛哥老城Medina里有很多民宿都是由Riad改建而成,Riad是当地非常传统的穆斯林风格建筑,很多建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一条条狭小破旧的小巷里,从外面看似乎平淡无奇,进入大门后,才发现建筑内部呈回字形结构,中间是露天庭院。一层主要是大厅,也会有房间;二层是房间;顶楼有露天阳台。

露天庭院

这个摩洛哥传统民居,是我们在马拉喀什古城的落脚地。它是由一对来自欧洲的夫妻设计、经营的。庭院的色调与光线运用、植物与空间的搭配、香薰的剂量以及音乐的类型、艺术品的陈列等等,都经过精心策划。毎天我们在喧闹的古城疯癫,回到Riad的时候,立即感受到家的温暖:服务员的法语问候,庭院里的流水声,从天井泄下来的月光,静静开放着的玫瑰花......像一阵古老而神秘的力量,又充满未来感。

回廊的光影

马约尔花园——红城中的蓝宝石

在红城马拉喀什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花园——Jardin Majorelle 马约尔花园,这花园中的一抹“马约尔蓝”也是记忆中无法取代的亮点。

这座占地十二公顷的美丽植物花园,充满艺术气息。花园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Jacques Majorelle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设计建成,在1947年对外开放。从1980年开始,由法国的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Laurent)和皮埃尔·伯奇所有。花园里的艺术博物馆藏有伊夫圣罗兰先生个人收藏的艺术品、摩洛哥柏柏尔人的历史文化展品等,在琳琅满目的异域风情艺术珍品之中,仿佛能嗅到圣罗兰品牌背后的灵感元素。

花园里的热带植物

庭院里的盆栽和蓝绿相间的铺地

精致雕刻的窗花

摩洛哥每个城市都像是一座围城,既有老城 Medina,也有新城 New City。两城之间隔着一道围墙,可场面却是大相径庭。老城里是狭窄破旧的小巷、店铺,新城则是现代化都市。老城里的人不愿去新城,新城里的人也不愿去老城。

逛古城,除了各类稀奇古怪的小吃,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工艺品,千奇百态的老房子,街口的灵动身影和街角的明亮眼神,最让人兴奋的是如何在老城拍出有趣的照片——总体说来,就是两个要点:借景与借光。

天井

庭院

《围墙外面的世界》

有朋友看到这张照片说,迫切想知道围墙外面是什么世界,想飞奔过去,有一种神秘感。

天井的光影

从老房子天井洒落下来的阳光在墙上呈现有趣的几何形状,于是想到身处光线中,挑战画面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没想到面部表情、体态、光线比例以及画面质感都比较吻合。

光影

建筑里原本走廊的结构和色调,以及倾斜下来的阳光,在围栏的景框中简单直立、头微低,摆出一个安静优雅的身影,就已经很有故事性了。

白: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的房子以白色为基调,白色外墙配以黑色铸铁围栏的阳台,路边生长着高大的棕榈树,宽大的叶子在风中摇曳,一片白色浪漫风情尽收眼底。这个名为“白色房子”之意的城市,始建于15世纪,之前是柏柏尔人的一个小渔村,18世纪末,当历经海上长途颠簸的西班牙人来到这里时,喜不自禁高呼:“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西班牙语“白色房子”),从此“卡萨布兰卡”作为这个城市的名字沿用至今。

卡萨布兰卡街上的少女呼吸

看过电影卡萨布兰卡的朋友都应该记得有一个里克咖啡馆 (Rick’s Café)。虽然剧本作者从没来过卡萨布兰卡,电影里的咖啡馆也纯属虚构,但里克咖啡馆还是值得一去。

里克咖啡馆 (Rick’s Café)

这个咖啡馆的设计充满浪漫气息,昏暗又温暖的光线与色彩斑斓的灯饰、地砖交相辉映,天井里的绿植与楼阁相依,傍晚的自然光与室内的暖色调光线融为一体,将餐桌、美食渲染得沉静优美,整个氛围朦胧温和。

顺着拐角的楼梯上二楼,会看到一间装潢和陈设非常复古的会客厅,电视上一遍又一遍地放着电影《北非谍影》。总觉得这个餐厅和卡萨布兰卡的街景是有一种隔离感的,仿佛另一个浪漫的世界,将人们对卡萨布兰卡的憧憬和向往提炼浓缩到了这里。

里克咖啡馆 (Rick’s Café) 白色屋顶

在卡萨布兰卡,还不能错过的是大西洋岸边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它是伊斯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为纪念前国王六十大寿而兴建,是唯一对外国人开放的清真寺。建筑面积2公顷,长200米,宽100米,屋顶可以开启关闭,25扇子东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以抵抗海水腐蚀。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彩砖

我们在摩洛哥旅行期间正是斋月,白天街上人很少,正因为此,多了一份宁静,让具有神秘感的城市更加神秘和深邃。走在空旷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广场,宏伟的建筑,远处大西洋潮水拍打的声音,坐在各个阶梯、角落虔诚祈祷的教徒……这一切在北非浓烈的阳光反衬下更加深沉,心也静下来,能听见窸窸窣窣的异国语言,飞鸟划过天空、风吹过走廊的声音,也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蓝:舍夫沙万 Chefchaouen

舍夫沙万是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城,房屋和街道都被刷成蓝色,犹如一个童话世界,吸引着世界各地好奇的游人。山谷连绵起伏,舍夫沙万就像一颗闪亮的蓝宝石,镶嵌其中,异常夺目。进入的那一刻,就好像身处一个幻境,似乎连时间也变成了凝滞的蓝色。

山城舍夫沙万

16 世纪时舍夫沙万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但不到100年就被摩洛哥打败,成为摩洛哥北部版图的一部分。到了19世纪,舍夫沙万成为宗教极端主义的中心。在1920 年被西班牙占领以前,这里不对任何外国人开放,尤其是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基督教徒。那时的舍夫沙万的房子还不是蓝色的。后来,人们自发地把门板、台阶、楼梯、窗台、花架、邮筒乃至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蓝色,蓝色在这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蓝色调的巷子和台阶

舍夫沙万的蓝并不是整齐划一蓝色:普鲁士蓝、群青、湖蓝、天蓝……在每一个街角,每一次停步,都像是被无尽的蓝色包围。

蓝色台阶

在摩洛哥一路上都在遇见猫,Riad民宿里、古城的商铺边,作为爱猫人士毎天用镜头吸猫中......这些可爱的猫咪们,慵懒安逸,给摩洛哥又增加了不少神秘。

舍夫沙万为什么会成为一座蓝色之镇呢?有很多种传说:据说是因为1930年,移居到此的犹太难民把蓝色视为天空和天堂的颜色,同时也是和平的象征;另外一个说法是,因为蓝色具有防蚊的功效。

舍夫沙万是我们旅行中的最后一站,在摩洛哥的最后一个傍晚,遇见了充满少女心的粉色晚霞,整个蓝色山城都被笼罩在粉色的天空下,更加像童话世界了。

晚霞

蓝色的小镇让人不由自主放慢脚步、放慢呼吸,倾听历史的脉搏。穿过厚实古老的拱形土门,脚踩斑驳的石板街,抬眼可见不远处阿拉伯古堡尖尖的塔顶,路过认真缝制摩洛哥传统长袍的工匠、往墙上涂抹蓝色油漆的男人,不时瞥见正在酒馆、餐厅里享用美食的游客……

蓝色小镇的街道

从走进北非花园摩洛哥的第一天,到将要离开的童话小镇的最后一晚,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感谢和我一起闯进非洲的好朋友奕如。我们遇见了很多人:超有爱心的的士司机(在马路上遇见两只小奶猫会停车,将它们抱到马路旁的安全地带,再继续前进);机智勤奋的商店小贩;古城中狡猾调皮的小男孩们;斋月期间虔诚的信徒们……感恩相遇、感恩美好,感恩这一段珍贵的回忆。

旅行就像人生一样,会出现状况,会有难题,会有失落,也会有突如其来的惊喜,有令人感动的景色,有温暖的人和事。繁华之后另有繁华,人为什么要不断远行?有时我们总是在寻找旅行的意义,其实行走本身就是意义。

来源:伊行记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游记 坐着色彩斑斓的飞毯,飞进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