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京剧《红军故事》以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讲述了“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三个长征时期的故事,该剧展现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坚守革命信仰,为革命胜利、为人民解放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该剧创作背景主要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三个故事。
第一次是习总书记在重庆期间视察第13集团军,在集团军军史馆所展出的长征红军战士周国才过草地时保留下来的半截皮带前驻足,总书记曾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第二次是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发生在湖南汝城县的“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第三次是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中,讲到“军需处长”的故事。《军需处长》围绕“丰碑”主题,讲述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主创团队注重故事情节与时代大背景、革命大情怀的深度联系,将现代戏题材和京剧艺术本体形式有效结合,实现表演程式、个人技艺、人物情节高度融合。通过戏剧情境营造、人物性格塑造,体现了很强的文学性和戏剧性。
该剧唱腔流畅,京剧韵味十足,并巧妙地将民间音乐元素揉进作曲中。“半条棉被”中,主创团队创造性地使用四声部重唱的方式,把京剧老旦、程派青衣、尚派青衣、梅派青衣的行当和流派相融合,强化了人物各自不同的心理空间,也强化了基于棉被而引出的四个人共通的情感抒发,唱腔流畅,音色和谐。交响乐队的整体呈现与剧情交织呼应,实现了音乐传统和创新的结合。
在艺术特点方面,主创团队注重故事情节与时代大背景、革命大情怀的深度联系,将现代戏题材和京剧艺术本体形式有效结合,实现表演程式、个人技艺、人物情节高度融合,很好地解决了红色题材戏曲创作真实性和戏曲化两个问题。王宏、徐新华、胡应明三位编剧用真挚朴素的情感,通过戏剧情境营造、人物性格塑造体现了很强的文学性和戏剧性;
具有独树一帜手法的导演张曼君,在该剧创作中拓展出革命英雄主义风格的大格局,呈现出革命史诗的一种大气象,显示出了艺术匠心;
《红军故事》主要演员分别为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博(“半截皮带”),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半条棉被”)、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杜喆(“军需处长”)、荟萃著名京剧演员魏积军、国家一级演员张小清、周婧、郭凡嘉、毕小洋等,资深演员贾永全和优秀青年演员郭霄、查思娜、巩丽娟及新秀赵辉辉、王珺等。
该剧巧妙地将一些民间音乐元素揉进作曲中,实现音乐传统和创新的结合,流畅的唱腔,十足的京剧韵味,加之交响乐队的整体呈现与剧情交织呼应,使得该剧表现力极强;整个舞台空间,空灵大气,写意唯美,简洁的舞台装置,加之小戏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走出去演出。该剧用有唱有做、有歌有舞的戏曲形式讲好故事,把“皮带”、“棉被”作为舞台支点来表达。
国家京剧院创排《红军故事》,充分发挥国家院团“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力争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反映民族精神,引领健康风尚,激发中华儿女爱国主义情怀。
本剧为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剧目:国家京剧院 京剧《红军故事》
时间 | 5月27日19:30/5月28日 19:30 约125分钟(无中场休息)
地点 | 上海美琪大戏院
票价 | 380/200/100/6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