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平稳,但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等因素在不断影响着居民的健康。
国新办今天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与2002年相比,城乡居民身高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
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岁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体重增幅高于身高增幅。
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明显,城市男、女儿童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加2.3cm和1.8cm,体重平均增加3.6kg和2.1kg,农村男、女儿童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加4.1cm和3.5cm,体重平均增加4.7kg和3.4kg,农村增长幅度高于城市。
报告指出,成人营养不良率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下降了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下降7.1和11.7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中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上升,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下降1.5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上升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上升5.1和4.3个百分点。
此外,报告对中国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作出了解释说明,吸烟和酗酒成为“焦点”。
报告称,中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其中男性为11.1%。
成人经常锻炼率为18.7%。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慢性病的患病、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中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
针对慢性病“危机”,国家也在试图出台政策着力解决。国家卫纪委副主任王国强在30日上午的发布会上指出,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食物和营养规划纲要》,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在做好重大慢性病研究的基础上,牵头制定2025年慢性病防治的中长期规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