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TOP20城市41年变迁,谁是“中国第五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TOP20城市41年变迁,谁是“中国第五城”

中国“第五城”竞争激烈。

文|苏说财经  陶仔

编辑|苏文

之前,我们已经分析了一线城市的70年变迁史

除了一线城市的争夺赛,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二线城市等称呼也是层出不穷。不过,拔得“新一线城市”头衔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们分析了1978年以来GDP位居TOP20的城市,41年变迁,风起云涌。

除了4个直辖市,只有7个城市一直位列TOP20,分别是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

曾经一骑绝尘的香港,自2009年开始,先后被国内多个城市超越。

伴随迭代更替,曾经榜上有名的城市部分消失,也有新兴城市崭露头角。

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之后,深圳用了10年时间发力,1990年首次进入前20名榜单,之后连续29年稳步前进。东北老工业城市沈阳、大连也连续38年位列前20,但近3年落榜,经济实力仍在,但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郑州和西安是两个特殊的城市,西安仅2018年上榜,郑州从2011年起连续8年上榜,而早期都是没有两个城市的身影的。

制表:苏说财经

从时间轴看,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之前,前20名中北方老城市居多,尤其是东北三省。

1978年的东北尤其辉煌,沈阳、大连、哈尔滨、鞍山、大庆、长春等都位列前20;除了北上广,南方城市只有南京、苏州、南通、杭州入榜,入榜的中部城市有重庆、武汉、成都。

1993年起,随着特区试点的效果逐渐显现,沿海城市开始发力,前20名中的身影变多,名次提升,比如佛山、烟台、宁波、东莞。而北方老工业城市排名在下滑,并陆续消失于榜单,如大庆、长春、鞍山、石家庄等。

这些变迁,与政策有关,与城市的产业选择也有关。

1、重庆、天津、苏州争夺“中国第五城”

从GDP看,重庆、天津、苏州是一个梯队。

深圳1999年成为中国第四城后,重庆、天津、苏州的排名轮番变化,一直在争夺“中国第五城”的称号,在此期间,重庆、天津各有6年时间排名第五,苏州持续8年排名第五。

制表:苏说财经

追溯历史数据,苏州是落后于天津、重庆的。1978年,天津排名第三,重庆紧随其后,而苏州与重庆中间则隔了10个城市。

苏州的快车道起点可以追溯到1985年,主要是抓住了三大机遇:

一是“苏南模式”崛起——利用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1978至1985年,苏州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由65.60亿元增至215.08亿元,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那段时间,乡镇企业的发展,强势带动了苏州经济。

二是利用外资弯道超车。1984-1985年,苏州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为1.1亿美元,是1979-1983年总和的7.78倍,1985年后兴办三资企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第一批台商来苏州寻找商机,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采用的多是和苏州乡镇企业合资的方式。1992年9月,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目的地正是苏州。随后,与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正式起步。1993年,明基电通入驻苏州工业园,苏州台资电子信息类产业迅猛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

三是外贸出口大幅攀升,抓住沿海城市开放机遇。苏州的外贸出口商品销售额从1986年起以平均每年10亿的速度增长。1990年,全市14个大类的外贸商品销售额超过亿元,丝绸、纺针织两个大类超过10亿元。

1992年起,苏州GDP超越沈阳,仅次于天津、重庆,完成了争夺“中国第五城”的准备工作。

80年代的苏州吴县石棉厂

从产业看,苏州2000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8个,分别是电子通信(产值4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16%)、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服装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

2017年,苏州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有9个产业,产业也实现了升级,从低端出口产业转变为中高端制造业。纺织业从第二名降为第八名,服装业降为第九名;新增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占比均超过5%;电子通信产业保持第一的绝对优势,产值9751亿元(占比提升至31%),远超重庆和天津。

重庆、天津一直是旗鼓相当,不分伯仲。重庆领先17年,天津则领先23年。

重庆濒临长江,水路交通发达,工商业率先围绕朝天门码头发展起来。八年抗战的“陪都”经历,让重庆从通商口岸摇身变为全国政治中心。抗战期间,大批工业厂矿迁入,使得重庆积累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成为优秀的重工业城市。但1954年重庆被划归四川省,渐渐被边缘化,“一五”规划到“三五”规划期间,重庆的建设项目都显著少于成都。直至1997年,为更好的管理三峡库区,重庆再次担当重任,升格为直辖市。

90年代的朝天门码头,被称为“淘金时代”

从产业看,2000年重庆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只有1个——交通运输设备业,产值达312.27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32.4%,具有绝对优势。第二产业是化工,仅为74.5亿元,占比7.7%。单一的支柱产业显然太过薄弱,这时直辖市的身份挽救了重庆——投资强势拉动经济。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看,重庆远高于苏州、天津,最高时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苏州的1.89倍,天津的1.46倍。

2017年,重庆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已然提升至5个,分别是汽车制造、电子通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前两者为支柱产业,产值分别是4663亿元、4177亿元,占比分别为22%、19.7%。另外3个产业占比均在5%左右。

自2001年以来,重庆GDP多年保持二位数的增长,2014-2016年连续三年经济增速排名全国第一,增速在10.7%-12.5%之间。2017年,重庆经济增速为9.3%,2018年GDP突破2万亿,但增速降为6%。依赖投资驱动的发展路径,使得重庆亟需寻找新的突破点。

重庆和苏州一样,选对了产业路径。而重庆的历史经济基础较好一些,发展更为顺利,2018年,重庆GDP也突破2万亿,超过香港。

天津虽然和重庆一样,历史地位深远,经济基础坚实,但遗憾的是,天津没有抓住产业升级的机会,2018年天津GDP的实际增速仅为3.6%,远低于6.6%的全国平均水平。

古代的天津因军事而建城,因盐业兴起,因漕运发达。近代的天津更是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天津是最早的通商口岸,租界最多和最早的城市,恢弘气势,毫不逊于上海。“洋务运动”基地为天津储备了军事工业的近代化基础,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这些使得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建国后,天津做了9年直辖市。当时全国有11个直辖市,包括长春、哈尔滨、西安、武汉、重庆、广州、沈阳、旅大(现大连)、鞍山、抚顺。1954年,全国开始区域整合,除了北京、上海、天津,其他直辖市都被降为省辖市。4年后,天津也被降为省辖市,成了河北省的省会。

1967年1月,天津重新成为直辖市,比重庆回归直辖市行列早了30年。

改革开放之前,因战备原因,天津很少获得重大建设项目。直至1992年,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才开始在天津建厂。1992年,摩托罗拉以1.2亿美元在天津开发区投资建厂;2006年,天津摩托罗拉走到历史巅峰,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左右,占天津市工业产品销售额的10%以上,出口额占到天津市18%以上。摩托罗拉不仅是天津老一辈的情怀,也直接推动了韩国三星、日本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天津,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摩托罗拉天津工厂里的女工们

从产业看,天津以传统产业为主,转型升级未能取得骄人的成绩。2000年七大产业分别是电子通信(产值592亿元,占比22.7%)、黑色金属制造、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气设备制造,合计占比超过60%。

2017年,天津产值超过1000亿的产业有6个,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15.7%)、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化工、汽车制造业、电子通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2000年相比,电子及通信产业从绝对优势下滑至第6名,占全市工业产值比例从22.7%降至7.3%,交通运输设备产业也从6.0%降至3.6%。滨海新区引以为豪的医药产业占比从2.44%增至3.49%,但并不属于前十大产业之一。

虽然历史上的天津比重庆还要瞩目,天津比重庆早了30年拿回直辖市身份,但在产业选择上,天津多处受到掣肘,结果上不仅逊于重庆,也比不上苏州。

以2000年产值100亿元、2017年产值1000亿元的产业为界,苏州从8个升为9个,重庆从1个升为5个,天津从8个降为6个。

苏州有新兴产业,如电子通信;有高端制造业,如电气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有传统能源业,如化工、黑色金属冶炼等;有轻工业,如纺织业。而天津错过了产业升级的契机,支柱产业仍偏向传统能源产业。

汽车制造业、电子通信产业是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2017年三个城市均将这两个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但从具体产值看,苏州的电子通信产业较为发达,国内仅次于深圳(1.92万亿),但远高于重庆、天津,也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重庆的这两个产业发展较为均衡,“两条腿”稳健走路。而天津的这“两条腿”就明显短了一大截,基本是重庆相应产业产值的1/3。

制表:苏说财经

在天津投资减速、产业升级没有完成的背景下,稳住第6的排名可能有些难。除非政府尽快破局,找到突破口。

重庆GDP增速下滑至6%,弱于全国增速。加上中部“双星”之一——成都的快速发展,两个城市如何竞争与合作,重庆如何再发挥两大支柱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值得思考。

苏州虽然产业较为全面,但对电子通信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如何发展第二强支柱是下一步的突破方向。

2、9大“万亿俱乐部”成员的升级路径

GDP突破万亿标志着城市经济实力。截至2018年,“万亿俱乐部”成员一共16个。

上海2006年突破万亿,成为第一个“万亿俱乐部”成员;北京、广州紧随其后;深圳、天津、苏州和重庆2011年同时突破万亿;时隔3年后,武汉和成都突破万亿;之后每一年都有新成员加入,2015年是杭州,2016年南京和青岛,2017年无锡和长沙,2018年宁波和郑州。

前面我们分析了4个一线城市,以及3个争夺“第五城”的重庆、苏州、天津,剩下还有9个“万亿俱乐部”成员。纵观这9个城市连续41年的GDP数据,我们发现:

(1)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5个城市连续41年位居前20名;

(2)无锡仅1978年位居第24名,其余40年从未落榜;

(3)宁波有34年在前20名,名次最高是1996年,位居第10名;

(4)长沙和郑州是榜单新秀,长沙2009年开始出现,位居第20名,之后连续10年稳步上升,2018年位居第14名;

(5)郑州晚长沙两年,从2011年开始,连续8年上榜,且稳步提升,2018年位居第16名。

赫然可见,内陆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沿海城市,尤其是武汉和成都!

2012年,武汉和成都后来居上,超过杭州、南京、青岛、无锡等沿海省份城市;长沙2014年超过宁波,2016年超过无锡。

一个城市能够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汽车制造业和电子通信产业是典型的产业链长、价值高的新兴产业,对带动上下游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以这两个产业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潜力有一定的参考性。对比分析9大城市2017年的产业结构:

(1)武汉、成都各选其一,成都占优势。武汉的汽车制造业产值最高,成都的电子通信产业产值最高;成都这两大产业的产值之和大于武汉,略胜一筹。武汉、成都的汽车制造业产值还高于天津、苏州。

(2)郑州的电子通信产业较为发达,仅次于成都。郑州从2011年开始位居前20名榜单,之后一直稳步前进,这与其电子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

(3)杭州、青岛的新兴产业略逊一筹,被武汉、成都超越也是必然的事情。未来,也可能被无锡超越。

制表:苏说财经

除了以上两个产业,我们还分析了9大城市的代表产业:

(1)只有成都将电子通信、汽车制造业作为第一、二支柱产业,两大产业产值分别占成都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都高达15%,合计占比超过40%。

这也是成都快速崛起,从1978年的11名一直上升至2018年的第8名,仅次于天津、重庆、苏州的重要原因。

(2)杭州VS南京VS无锡,无锡产业结构胜。从2017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数量看,无锡6个、南京4个、杭州仅2个,无锡胜出。

三个城市均将电子通信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尽管杭州有巨头“阿里巴巴”镇场,但杭州的该产业产值是三个城市中最低的,仅1750亿元,无锡产值是2283亿元,较杭州高出30%。

从第二支柱产业看,还是无锡胜。无锡和杭州的第二支柱产业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该产业也是高端制造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无锡产值2082亿元,杭州产值仅1177亿元,而该产业是南京的第四支柱产业,产值1048亿元,略低于杭州。

(3)没有将以上两大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而是另辟蹊径的有郑州、长沙、青岛。郑州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有5个,长沙2个,青岛只有1个。

郑州的两大支柱产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子通信产业,产值均超过3000亿元;长沙的第一、二支柱产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产业,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青岛的产业较为分散,仅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但青岛是唯一一个将农副食品加工业作为第三支柱产业的城市,这与山东在北方的农作物地位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是唯一一个将烟草制品业纳入前十产业的城市。

(4)武汉不仅有汽车制造业,还有黑色金属冶炼业。这与武汉早期的重工业先驱地位不可分割,武汉是少数几个既有铁矿石又有钢铁厂的城市。

另外,医药制造业在武汉也占据一定地位,虽然产值只有663亿元,但是是其第六支柱产业。武汉的新兴产业全面发展,“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加上武汉丰富的教育资源,新一轮“人才抢夺战”给武汉争取了宝贵资源。

未来的武汉将势如破竹!

(5)宁波逆袭杭州。一是宁波的工业总产值高于杭州,宁波1.58万亿,杭州1.30万亿。二是宁波的产业结构更优,2017年,宁波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有4个,杭州仅2个。三是宁波的新兴支柱产业超过杭州,宁波第一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产值2410亿元,9大城市中,仅次于武汉,高于其他7个城市,是杭州该产业产值的3.17倍!四是共有的产业,宁波也优于杭州。两个城市共有的支柱产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通信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工业,仅汽车制造业宁波略弱,其他3个产业宁波都是更为厉害。

杭州省会的优势也逐渐在被宁波分解!

9城的产业选择昭示了未来潜力。将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排名显著提升,产业、人才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主要方向。城市若要全面发展,如何构筑第二、第三支柱产业,甚需各城市父母官们费思量。

3、跃升与失速的新、老工业城市

1978年至今,曾经在GDP前20名榜单内,但出现明显下滑的有鞍山、大庆、哈尔滨等城市。这些城市在百城竞争中徐徐掉队,发展速度不复从前,个别城市到2017年甚至跌出百强榜。

大连和沈阳连续38年位居前20名,2016年起跌出榜单。以2017年全国344个地级以上城市GDP排名看,大连第22名,沈阳第33名。

哈尔滨基本连续25年入榜,中间1994年曾跌出TOP20,后又重新入榜,但在2004年掉出榜单后再未曾回归,2017年位居第32名。

身为石油摇篮的大庆,GDP排名从1978年的第14位下滑至2017年的第85位;而作为共和国钢铁摇篮的鞍山,更是从第13位跌落至147位。

制表:苏说财经

如果以全国344个地级以上城市为口径,对比1978年排名和2017年GDP排名,会发现:

(1)1978年的TOP100中有40个城市跌幅超过20名,以东北和湖南居多;

(2)其中9个城市跌幅超过100名,无一不是东北三省,辽宁占了5个席位;

(3)跌幅前三的分别是:抚顺下滑205名(从第24位降至229位),通化下滑201名(从第42位降至243位),丹东下滑183名(从第68位降至251位)。

现在看,钢铁和石油是传统落后工业,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对经济建设有着铁与血的贡献。

老工业城市的排名下滑是因为产业升级没有跟上,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追不上汽车、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带动了一批新工业城市崛起,并且GDP排名提升超过20名。比如,佛山从1978年的第51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16名,东莞从第81位上升至第19位,泉州从第73位上升至第20位。

入选过TOP20的“万亿俱乐部”之外的剩余城市,则均是断断续续上榜,排名变化小于20名,如南通、长春、唐山、潍坊、济南等。南通1978-1988年在前20名内,后滑落,2016年又追赶上,连续3年进入前20名。石家庄连续24年入榜,2002年落榜,2017年位居第31名。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西安GDP排名从2000年的第36位,一直上升至2018年的第20位,第一次上榜。西安作为内陆城市,位居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引力较弱,但西安立足古丝绸之路起点,地理优势明显。

2013年的“一带一路”战略给西安、郑州、泉州等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陕西自贸区的落地推动了西安近两年的快速发展。面向中亚、欧洲市场的国际通道——中欧班列始于西安,西安“长安号”2017年全年开行194列,四年累计总和是480列,而2018年突破1000列,2019年计划1800列。

这些城市不断追赶,不断被超越,一直演绎着城市间的竞争变换。对比了以上几个典型城市的产业,我们发现:

(1)西安完成了内陆传统产业的转型重任。2017年西安的三大产业是:汽车制造业(产值1037亿元)、电子通信产业(产值756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677亿元),占比均超过10%。这说明西安已经从2010年的煤炭开采、石油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至新兴产业!

(2)佛山、烟台的产业较为健康,济南的汽车制造业略占优势,这几个城市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均各有5个。佛山的第一产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4320亿元,占比超过20%;烟台第一产业是电子通信产业,产值2590亿元,占比18.5%;济南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2017年产值1074亿元,占比18.6%,电子通信产业接近10%。佛山、烟台、济南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但也存在对第一支柱相对依赖的困境。

(3)东莞、沈阳、唐山有严重的第一产业依赖。东莞的第一支柱产业是电子通信产业,产值6704.7亿元,超过重庆、天津、成都等第二梯队的城市,占比46.7%;第二支柱产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仅1000亿元,不足第一支柱产业的1/6。

沈阳第一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产值2116.48亿元,超过天津、成都,次于武汉、宁波,占比超过40%;第二支柱产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仅414亿元,不足第一支柱产业的1/5。

唐山第一支柱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5330亿元,占比51.4%,超过一半;第二支柱产业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785亿元,仅为第一支柱产业的1/6;且唐山前4大产业均与资源类相关,而汽车、电子通信产业的产值占比不到3%,新兴产业力量薄弱。

(4)石家庄的第一支柱产业是医药制造业。2016年石家庄医药制造业产值83.69亿元,占比13.3%,是几个城市中该产值占比最高的城市。石药集团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国医药行业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市值接近1000亿元。旗下拥有中润、维生、中诺、中润内蒙、恩必普等十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

(5)泉州是福建省唯一一个曾入榜TOP20的城市,颠覆了外界对福建是经济大省的印象。1978年泉州排名落后于福州,略优于厦门,到2017年,三个城市的GDP排序是:泉州>福州>厦门。泉州的产业以轻工业为主,其以纺织业、服装业、皮毛制品为主,合计占比超过35%,这是唯一一个以轻工业为主能进入TOP20的城市。安踏、匹克、361°、德尔惠、特步、鸿星尔克等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出自 “中国鞋都”——泉州。

相对而言,南方城市的产业更具活力,比北方城市资源型产业对上下游的带动能力强。

4、结语

不同的城市在过去的历史河流中,做出了不同的产业选择,也享受着产业带来的现代化发展。即使是受制于传统产业的城市,仍在举全省之力招商引资、抢夺人才,试图打破增速瓶颈。

城市发展,不仅需要权衡“师夷长技”的学习成本,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其特有的禀赋优势,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是救不了产业之痛的。

参考资料:

1、各省、各城市统计局

2、《中国的雁阵》,宁南山,2019

苏说财经(ID:su-caij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TOP20城市41年变迁,谁是“中国第五城”

中国“第五城”竞争激烈。

文|苏说财经  陶仔

编辑|苏文

之前,我们已经分析了一线城市的70年变迁史

除了一线城市的争夺赛,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二线城市等称呼也是层出不穷。不过,拔得“新一线城市”头衔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们分析了1978年以来GDP位居TOP20的城市,41年变迁,风起云涌。

除了4个直辖市,只有7个城市一直位列TOP20,分别是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

曾经一骑绝尘的香港,自2009年开始,先后被国内多个城市超越。

伴随迭代更替,曾经榜上有名的城市部分消失,也有新兴城市崭露头角。

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之后,深圳用了10年时间发力,1990年首次进入前20名榜单,之后连续29年稳步前进。东北老工业城市沈阳、大连也连续38年位列前20,但近3年落榜,经济实力仍在,但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郑州和西安是两个特殊的城市,西安仅2018年上榜,郑州从2011年起连续8年上榜,而早期都是没有两个城市的身影的。

制表:苏说财经

从时间轴看,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之前,前20名中北方老城市居多,尤其是东北三省。

1978年的东北尤其辉煌,沈阳、大连、哈尔滨、鞍山、大庆、长春等都位列前20;除了北上广,南方城市只有南京、苏州、南通、杭州入榜,入榜的中部城市有重庆、武汉、成都。

1993年起,随着特区试点的效果逐渐显现,沿海城市开始发力,前20名中的身影变多,名次提升,比如佛山、烟台、宁波、东莞。而北方老工业城市排名在下滑,并陆续消失于榜单,如大庆、长春、鞍山、石家庄等。

这些变迁,与政策有关,与城市的产业选择也有关。

1、重庆、天津、苏州争夺“中国第五城”

从GDP看,重庆、天津、苏州是一个梯队。

深圳1999年成为中国第四城后,重庆、天津、苏州的排名轮番变化,一直在争夺“中国第五城”的称号,在此期间,重庆、天津各有6年时间排名第五,苏州持续8年排名第五。

制表:苏说财经

追溯历史数据,苏州是落后于天津、重庆的。1978年,天津排名第三,重庆紧随其后,而苏州与重庆中间则隔了10个城市。

苏州的快车道起点可以追溯到1985年,主要是抓住了三大机遇:

一是“苏南模式”崛起——利用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1978至1985年,苏州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由65.60亿元增至215.08亿元,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那段时间,乡镇企业的发展,强势带动了苏州经济。

二是利用外资弯道超车。1984-1985年,苏州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为1.1亿美元,是1979-1983年总和的7.78倍,1985年后兴办三资企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第一批台商来苏州寻找商机,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采用的多是和苏州乡镇企业合资的方式。1992年9月,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目的地正是苏州。随后,与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正式起步。1993年,明基电通入驻苏州工业园,苏州台资电子信息类产业迅猛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

三是外贸出口大幅攀升,抓住沿海城市开放机遇。苏州的外贸出口商品销售额从1986年起以平均每年10亿的速度增长。1990年,全市14个大类的外贸商品销售额超过亿元,丝绸、纺针织两个大类超过10亿元。

1992年起,苏州GDP超越沈阳,仅次于天津、重庆,完成了争夺“中国第五城”的准备工作。

80年代的苏州吴县石棉厂

从产业看,苏州2000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8个,分别是电子通信(产值4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16%)、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服装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

2017年,苏州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有9个产业,产业也实现了升级,从低端出口产业转变为中高端制造业。纺织业从第二名降为第八名,服装业降为第九名;新增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占比均超过5%;电子通信产业保持第一的绝对优势,产值9751亿元(占比提升至31%),远超重庆和天津。

重庆、天津一直是旗鼓相当,不分伯仲。重庆领先17年,天津则领先23年。

重庆濒临长江,水路交通发达,工商业率先围绕朝天门码头发展起来。八年抗战的“陪都”经历,让重庆从通商口岸摇身变为全国政治中心。抗战期间,大批工业厂矿迁入,使得重庆积累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成为优秀的重工业城市。但1954年重庆被划归四川省,渐渐被边缘化,“一五”规划到“三五”规划期间,重庆的建设项目都显著少于成都。直至1997年,为更好的管理三峡库区,重庆再次担当重任,升格为直辖市。

90年代的朝天门码头,被称为“淘金时代”

从产业看,2000年重庆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只有1个——交通运输设备业,产值达312.27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32.4%,具有绝对优势。第二产业是化工,仅为74.5亿元,占比7.7%。单一的支柱产业显然太过薄弱,这时直辖市的身份挽救了重庆——投资强势拉动经济。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看,重庆远高于苏州、天津,最高时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苏州的1.89倍,天津的1.46倍。

2017年,重庆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已然提升至5个,分别是汽车制造、电子通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前两者为支柱产业,产值分别是4663亿元、4177亿元,占比分别为22%、19.7%。另外3个产业占比均在5%左右。

自2001年以来,重庆GDP多年保持二位数的增长,2014-2016年连续三年经济增速排名全国第一,增速在10.7%-12.5%之间。2017年,重庆经济增速为9.3%,2018年GDP突破2万亿,但增速降为6%。依赖投资驱动的发展路径,使得重庆亟需寻找新的突破点。

重庆和苏州一样,选对了产业路径。而重庆的历史经济基础较好一些,发展更为顺利,2018年,重庆GDP也突破2万亿,超过香港。

天津虽然和重庆一样,历史地位深远,经济基础坚实,但遗憾的是,天津没有抓住产业升级的机会,2018年天津GDP的实际增速仅为3.6%,远低于6.6%的全国平均水平。

古代的天津因军事而建城,因盐业兴起,因漕运发达。近代的天津更是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天津是最早的通商口岸,租界最多和最早的城市,恢弘气势,毫不逊于上海。“洋务运动”基地为天津储备了军事工业的近代化基础,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这些使得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建国后,天津做了9年直辖市。当时全国有11个直辖市,包括长春、哈尔滨、西安、武汉、重庆、广州、沈阳、旅大(现大连)、鞍山、抚顺。1954年,全国开始区域整合,除了北京、上海、天津,其他直辖市都被降为省辖市。4年后,天津也被降为省辖市,成了河北省的省会。

1967年1月,天津重新成为直辖市,比重庆回归直辖市行列早了30年。

改革开放之前,因战备原因,天津很少获得重大建设项目。直至1992年,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才开始在天津建厂。1992年,摩托罗拉以1.2亿美元在天津开发区投资建厂;2006年,天津摩托罗拉走到历史巅峰,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左右,占天津市工业产品销售额的10%以上,出口额占到天津市18%以上。摩托罗拉不仅是天津老一辈的情怀,也直接推动了韩国三星、日本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天津,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摩托罗拉天津工厂里的女工们

从产业看,天津以传统产业为主,转型升级未能取得骄人的成绩。2000年七大产业分别是电子通信(产值592亿元,占比22.7%)、黑色金属制造、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气设备制造,合计占比超过60%。

2017年,天津产值超过1000亿的产业有6个,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15.7%)、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化工、汽车制造业、电子通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2000年相比,电子及通信产业从绝对优势下滑至第6名,占全市工业产值比例从22.7%降至7.3%,交通运输设备产业也从6.0%降至3.6%。滨海新区引以为豪的医药产业占比从2.44%增至3.49%,但并不属于前十大产业之一。

虽然历史上的天津比重庆还要瞩目,天津比重庆早了30年拿回直辖市身份,但在产业选择上,天津多处受到掣肘,结果上不仅逊于重庆,也比不上苏州。

以2000年产值100亿元、2017年产值1000亿元的产业为界,苏州从8个升为9个,重庆从1个升为5个,天津从8个降为6个。

苏州有新兴产业,如电子通信;有高端制造业,如电气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有传统能源业,如化工、黑色金属冶炼等;有轻工业,如纺织业。而天津错过了产业升级的契机,支柱产业仍偏向传统能源产业。

汽车制造业、电子通信产业是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2017年三个城市均将这两个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但从具体产值看,苏州的电子通信产业较为发达,国内仅次于深圳(1.92万亿),但远高于重庆、天津,也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重庆的这两个产业发展较为均衡,“两条腿”稳健走路。而天津的这“两条腿”就明显短了一大截,基本是重庆相应产业产值的1/3。

制表:苏说财经

在天津投资减速、产业升级没有完成的背景下,稳住第6的排名可能有些难。除非政府尽快破局,找到突破口。

重庆GDP增速下滑至6%,弱于全国增速。加上中部“双星”之一——成都的快速发展,两个城市如何竞争与合作,重庆如何再发挥两大支柱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值得思考。

苏州虽然产业较为全面,但对电子通信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如何发展第二强支柱是下一步的突破方向。

2、9大“万亿俱乐部”成员的升级路径

GDP突破万亿标志着城市经济实力。截至2018年,“万亿俱乐部”成员一共16个。

上海2006年突破万亿,成为第一个“万亿俱乐部”成员;北京、广州紧随其后;深圳、天津、苏州和重庆2011年同时突破万亿;时隔3年后,武汉和成都突破万亿;之后每一年都有新成员加入,2015年是杭州,2016年南京和青岛,2017年无锡和长沙,2018年宁波和郑州。

前面我们分析了4个一线城市,以及3个争夺“第五城”的重庆、苏州、天津,剩下还有9个“万亿俱乐部”成员。纵观这9个城市连续41年的GDP数据,我们发现:

(1)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5个城市连续41年位居前20名;

(2)无锡仅1978年位居第24名,其余40年从未落榜;

(3)宁波有34年在前20名,名次最高是1996年,位居第10名;

(4)长沙和郑州是榜单新秀,长沙2009年开始出现,位居第20名,之后连续10年稳步上升,2018年位居第14名;

(5)郑州晚长沙两年,从2011年开始,连续8年上榜,且稳步提升,2018年位居第16名。

赫然可见,内陆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沿海城市,尤其是武汉和成都!

2012年,武汉和成都后来居上,超过杭州、南京、青岛、无锡等沿海省份城市;长沙2014年超过宁波,2016年超过无锡。

一个城市能够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汽车制造业和电子通信产业是典型的产业链长、价值高的新兴产业,对带动上下游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以这两个产业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潜力有一定的参考性。对比分析9大城市2017年的产业结构:

(1)武汉、成都各选其一,成都占优势。武汉的汽车制造业产值最高,成都的电子通信产业产值最高;成都这两大产业的产值之和大于武汉,略胜一筹。武汉、成都的汽车制造业产值还高于天津、苏州。

(2)郑州的电子通信产业较为发达,仅次于成都。郑州从2011年开始位居前20名榜单,之后一直稳步前进,这与其电子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

(3)杭州、青岛的新兴产业略逊一筹,被武汉、成都超越也是必然的事情。未来,也可能被无锡超越。

制表:苏说财经

除了以上两个产业,我们还分析了9大城市的代表产业:

(1)只有成都将电子通信、汽车制造业作为第一、二支柱产业,两大产业产值分别占成都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都高达15%,合计占比超过40%。

这也是成都快速崛起,从1978年的11名一直上升至2018年的第8名,仅次于天津、重庆、苏州的重要原因。

(2)杭州VS南京VS无锡,无锡产业结构胜。从2017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数量看,无锡6个、南京4个、杭州仅2个,无锡胜出。

三个城市均将电子通信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尽管杭州有巨头“阿里巴巴”镇场,但杭州的该产业产值是三个城市中最低的,仅1750亿元,无锡产值是2283亿元,较杭州高出30%。

从第二支柱产业看,还是无锡胜。无锡和杭州的第二支柱产业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该产业也是高端制造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无锡产值2082亿元,杭州产值仅1177亿元,而该产业是南京的第四支柱产业,产值1048亿元,略低于杭州。

(3)没有将以上两大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而是另辟蹊径的有郑州、长沙、青岛。郑州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有5个,长沙2个,青岛只有1个。

郑州的两大支柱产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子通信产业,产值均超过3000亿元;长沙的第一、二支柱产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产业,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青岛的产业较为分散,仅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但青岛是唯一一个将农副食品加工业作为第三支柱产业的城市,这与山东在北方的农作物地位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是唯一一个将烟草制品业纳入前十产业的城市。

(4)武汉不仅有汽车制造业,还有黑色金属冶炼业。这与武汉早期的重工业先驱地位不可分割,武汉是少数几个既有铁矿石又有钢铁厂的城市。

另外,医药制造业在武汉也占据一定地位,虽然产值只有663亿元,但是是其第六支柱产业。武汉的新兴产业全面发展,“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加上武汉丰富的教育资源,新一轮“人才抢夺战”给武汉争取了宝贵资源。

未来的武汉将势如破竹!

(5)宁波逆袭杭州。一是宁波的工业总产值高于杭州,宁波1.58万亿,杭州1.30万亿。二是宁波的产业结构更优,2017年,宁波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有4个,杭州仅2个。三是宁波的新兴支柱产业超过杭州,宁波第一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产值2410亿元,9大城市中,仅次于武汉,高于其他7个城市,是杭州该产业产值的3.17倍!四是共有的产业,宁波也优于杭州。两个城市共有的支柱产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通信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工业,仅汽车制造业宁波略弱,其他3个产业宁波都是更为厉害。

杭州省会的优势也逐渐在被宁波分解!

9城的产业选择昭示了未来潜力。将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排名显著提升,产业、人才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主要方向。城市若要全面发展,如何构筑第二、第三支柱产业,甚需各城市父母官们费思量。

3、跃升与失速的新、老工业城市

1978年至今,曾经在GDP前20名榜单内,但出现明显下滑的有鞍山、大庆、哈尔滨等城市。这些城市在百城竞争中徐徐掉队,发展速度不复从前,个别城市到2017年甚至跌出百强榜。

大连和沈阳连续38年位居前20名,2016年起跌出榜单。以2017年全国344个地级以上城市GDP排名看,大连第22名,沈阳第33名。

哈尔滨基本连续25年入榜,中间1994年曾跌出TOP20,后又重新入榜,但在2004年掉出榜单后再未曾回归,2017年位居第32名。

身为石油摇篮的大庆,GDP排名从1978年的第14位下滑至2017年的第85位;而作为共和国钢铁摇篮的鞍山,更是从第13位跌落至147位。

制表:苏说财经

如果以全国344个地级以上城市为口径,对比1978年排名和2017年GDP排名,会发现:

(1)1978年的TOP100中有40个城市跌幅超过20名,以东北和湖南居多;

(2)其中9个城市跌幅超过100名,无一不是东北三省,辽宁占了5个席位;

(3)跌幅前三的分别是:抚顺下滑205名(从第24位降至229位),通化下滑201名(从第42位降至243位),丹东下滑183名(从第68位降至251位)。

现在看,钢铁和石油是传统落后工业,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对经济建设有着铁与血的贡献。

老工业城市的排名下滑是因为产业升级没有跟上,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追不上汽车、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带动了一批新工业城市崛起,并且GDP排名提升超过20名。比如,佛山从1978年的第51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16名,东莞从第81位上升至第19位,泉州从第73位上升至第20位。

入选过TOP20的“万亿俱乐部”之外的剩余城市,则均是断断续续上榜,排名变化小于20名,如南通、长春、唐山、潍坊、济南等。南通1978-1988年在前20名内,后滑落,2016年又追赶上,连续3年进入前20名。石家庄连续24年入榜,2002年落榜,2017年位居第31名。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西安GDP排名从2000年的第36位,一直上升至2018年的第20位,第一次上榜。西安作为内陆城市,位居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引力较弱,但西安立足古丝绸之路起点,地理优势明显。

2013年的“一带一路”战略给西安、郑州、泉州等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陕西自贸区的落地推动了西安近两年的快速发展。面向中亚、欧洲市场的国际通道——中欧班列始于西安,西安“长安号”2017年全年开行194列,四年累计总和是480列,而2018年突破1000列,2019年计划1800列。

这些城市不断追赶,不断被超越,一直演绎着城市间的竞争变换。对比了以上几个典型城市的产业,我们发现:

(1)西安完成了内陆传统产业的转型重任。2017年西安的三大产业是:汽车制造业(产值1037亿元)、电子通信产业(产值756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677亿元),占比均超过10%。这说明西安已经从2010年的煤炭开采、石油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至新兴产业!

(2)佛山、烟台的产业较为健康,济南的汽车制造业略占优势,这几个城市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均各有5个。佛山的第一产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4320亿元,占比超过20%;烟台第一产业是电子通信产业,产值2590亿元,占比18.5%;济南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2017年产值1074亿元,占比18.6%,电子通信产业接近10%。佛山、烟台、济南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但也存在对第一支柱相对依赖的困境。

(3)东莞、沈阳、唐山有严重的第一产业依赖。东莞的第一支柱产业是电子通信产业,产值6704.7亿元,超过重庆、天津、成都等第二梯队的城市,占比46.7%;第二支柱产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仅1000亿元,不足第一支柱产业的1/6。

沈阳第一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产值2116.48亿元,超过天津、成都,次于武汉、宁波,占比超过40%;第二支柱产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仅414亿元,不足第一支柱产业的1/5。

唐山第一支柱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5330亿元,占比51.4%,超过一半;第二支柱产业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785亿元,仅为第一支柱产业的1/6;且唐山前4大产业均与资源类相关,而汽车、电子通信产业的产值占比不到3%,新兴产业力量薄弱。

(4)石家庄的第一支柱产业是医药制造业。2016年石家庄医药制造业产值83.69亿元,占比13.3%,是几个城市中该产值占比最高的城市。石药集团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国医药行业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市值接近1000亿元。旗下拥有中润、维生、中诺、中润内蒙、恩必普等十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

(5)泉州是福建省唯一一个曾入榜TOP20的城市,颠覆了外界对福建是经济大省的印象。1978年泉州排名落后于福州,略优于厦门,到2017年,三个城市的GDP排序是:泉州>福州>厦门。泉州的产业以轻工业为主,其以纺织业、服装业、皮毛制品为主,合计占比超过35%,这是唯一一个以轻工业为主能进入TOP20的城市。安踏、匹克、361°、德尔惠、特步、鸿星尔克等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出自 “中国鞋都”——泉州。

相对而言,南方城市的产业更具活力,比北方城市资源型产业对上下游的带动能力强。

4、结语

不同的城市在过去的历史河流中,做出了不同的产业选择,也享受着产业带来的现代化发展。即使是受制于传统产业的城市,仍在举全省之力招商引资、抢夺人才,试图打破增速瓶颈。

城市发展,不仅需要权衡“师夷长技”的学习成本,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其特有的禀赋优势,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是救不了产业之痛的。

参考资料:

1、各省、各城市统计局

2、《中国的雁阵》,宁南山,2019

苏说财经(ID:su-caij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