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造物者 | 深山一壶酒,年销5000万,他的酒经你想不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造物者 | 深山一壶酒,年销5000万,他的酒经你想不到

行家常说酿酒是一门玄学,李应强的成功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玄机?

文 | 界面重庆 刘金阳

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盘旋而上几公里,才能看到藏在深山密林的望仙酒厂,这里就是李应强的“实验室”。

和一般企业老板爱用名著装点办公室不同,自带儒气的李应强,办公室摆满了做实验的瓶瓶罐罐。

他破解了糯谷酿酒的难题、头顶一级酿酒师和高级品师双冠头衔,厂子规模虽小却入围涪陵拔尖人才。

他还是长江师范学院的特聘教授。

众多光环的源头正是那些瓶瓶罐罐:凭借多项技术发明,他带领望仙酒厂在白酒大洗牌的困局中突围,创造出年产值五千万元的漂亮成绩。

李应强的办公室摆满了瓶瓶罐罐

技术达人,坐在“实验室”办公

一走进李应强的办公室,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

再仔细一看,这位望仙酒厂总经理的办公桌上,并没有精致的酒杯和名酒,而是堆满了数十个高高低低的瓶子,每个小样都贴上了手写记录的标签。与其说这是间老板办公室,不如说是一间教授的科研实验室。

作为酒行业少有的学者型老板,李应强专门考取了国家一级酿酒师和品酒师的职称以攻克技术难题,他改变“固态发酵”技术,研发出独具特色的糯谷酒。

身为长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李应强每周还会按时去给学生上课,讲授生物发酵。

“酿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水、粮、曲、勾调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共同构建起酒的骨、肉、魂。在办公室里也在做实验,环境温度、原料配比、天气湿度,很多因素要记录参照。这是我的爱好,一旦出来一个成果,是很喜悦的事情”。

川渝自古出美酒,在竞争白热化的酒行业,很多曾经叫得响的区域品牌,都在市场洗牌中渐渐销声匿迹了。而李应强带领着规模并不算大的望仙酒厂,创造着年产值达五千万元的业界佳绩。

行家常说酿酒是一门玄学,李应强的成功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玄机?

品酒天才,对酿酒保持三十余年的好奇心

李应强的酒量并不好,半斤必醉。他对酒的热爱,不是单纯的喝,而是对“美酒是怎么酿出来的”,保持了三十余年的好奇心。

在外人看来,李应强爱上酒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他出身于酿酒世家,爷爷古镇彭氏酒坊技师,父亲是建国后国营酒厂酒师。1983年,刚满20岁的李应强中专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了涪陵曲酒厂。

然而,当时的李应强根本不懂酒,他只是酒厂的一名普通会计。做了一辈子酒的父亲,深知这个行当的艰辛,坚决不肯让李应强子承父业再吃这份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专生是难得的高材生,在父亲眼里,做财务既体面又轻松。

年轻的李应强却觉得财务没趣,反而对酿酒的过程越来越好奇。他纳闷,为什么同样的工序,同样的操作,每一批出来的酒的味不同?这和其他工业产品差别很大。

这种好奇也源自他味蕾天生的敏感,他能品出酒里一般人察觉不到的细微差别。

多年之后,李应强去茅台镇酒厂参观学习,面对同行摆的品酒擂台,他总能敏锐的分辨出酒存放的时间是一个月还是三年,勾兑的比例是三成还是五成。在品酒的“论剑比武”中,李应强从未失手过。

子承父业,痴迷“望仙神泉”不愿搬厂

望仙山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酿酒

1984年,李应强迎来了事业的转机。作为酒厂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他被派往泸州老窖酒厂学习先进的酿造技术。学成归来的他,坚定了从事酒行业的决心,萌生了把祖辈的酿酒工艺传承下去的想法。

此时李应强的父亲,在蔺市的望仙山搞了一个酿造糯米酒的小作坊,年产量几十吨,只有十几个工人。父亲为人正直,酿酒从不掺假骗人,在当地口口相传,销量一直不错。

1998年,李应强辞职回家,接手里父亲创办的这家“酒厂”。没几年,小作坊的年产量就达到300吨,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生产规模扩大后,原来的厂地不够用,面临重新选址建厂的选择。搬到山下,地势平坦宽阔,建厂成本会大大降低,但是李应强不愿离开。

望仙山位于北纬三十度,有70%的空气湿度、纯净的空气、400米的海拔等有利条件,自古以来是酿酒的黄金地带。望仙清泉,周边没有住户污染,在涪陵乃至重庆也是稀有的。它流量并不高,水流只有拇指粗,一天不到20吨,全部为望仙酒厂酿酒所用。

李应强认为水是酒之血,山上的天然泉水品质高。望仙酒的灵魂正是冷沙黄泥渗透出的望仙神泉。新厂建成后,通过引流,完好的保留了“望仙神泉”的水源,给酿酒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山藏幽谷,江河隐玄机。望仙酒能畅销市场,首先得益于望仙山的好山好水,这也是我不愿离开的原因。”李应强说。

匠心精神,联合大学改良“古法酿酒”

“在酒类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也见证了很多酒厂,一开始做的风风火火,没坚持几年就趴下去了。最大的原因还是品质上没有坚持,没体现匠心精神。最近两年小作坊多了,竞争太大了,好酒更加离不开传统工艺和高品质”,李应强说。

糯谷酒是涪陵乃至整个重庆的特产。口感绵甜,是糯谷酒最大的优势。

糯谷酒特别,一个原料特殊。选用糯稻谷为原料,并且是没有去壳的。糯稻谷的成本,要比高粱玉米的成本高三成以上。一般来说,糯米3块多一斤,而最好的高粱才2块多一斤。

为了保证有优质可靠的糯稻原料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公司建立了3000余亩糯稻种植基地,从源头上使酒的品质得到保证。

其次是工艺独特。酿法是两百多年传承下来的,李应强是第三代传人。古法酿糯米酒,煮熟的糯米出炉后,工人要用手不停地翻动滚烫的米团,人力劳动强度很大。李应强琢磨是否可以改用不脱壳的糯米谷子。

2005年,望仙酒厂与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万州食品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望仙糯谷酒基本成型,开始试生产。2008年,望仙糯谷酒研发成功上市。

原先用糯米一个工人可以生产两百斤酒,改用糯谷后可以生产五百斤酒。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三倍,使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如今酒厂的年产量已到1000吨,销售额达5000多万,其中糯谷酒占据其中70%的销售份额。

用糯谷酿造的酒很难提纯出高度白酒,这也成望仙糯谷酒的“独门绝技”。

开拓创新,为年轻人酿造爆款酒

望仙酒厂内部设施

除了守住品质,还有开拓创新。

以往的望仙酒厂,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安安静静的做好酒,并不急于往外铺摊子。市场主要在涪陵本地,这几年甚至卖散酒比瓶装还多一些。而在重庆主城区,只有几家专卖店,另外河南、山东、北京、新疆等地有几家合作多年的经销商。

如今,市场倒逼企业,望仙酒厂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酒类。

“酒是比较厚重的文化,现在也要结合年轻人的需要”。李应强分析说,现在消费结构在发生改变,喝烈性酒的人在减少,喝果酒、低度米酒的人在增加。

重庆三峡库区水果产量很大,李应强看到滞销的果子烂在地里很心痛,萌生了研发果酒的想法。他和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研究院,研发了杨梅、桑葚等48种水果的果酒。

2016年,李应强带领的团队研发生物酶发酵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不用传统的酵母,从自然界搜集天然的生物酶,区区20毫升可以发酵一千斤酒。水果营养成分的98%都可以保留,降低果酸度,还提升了口感,酒的保存期延长到十年。而水果泡在白酒里,营养成分就仅能保留30%。

“我们的果酒都不用添加剂的。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强了,企业成本高一点就高一点。这也是我多年坚持的底线”。李应强从父辈那里一脉相承的,不光是一门传统的手艺,还有一份做事做人的责任。

李应强最新研发的成果,是按照日本清酒工艺,做的醪糟酒,产品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推出。他预测这将会是新一代的爆款酒。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造物者 | 深山一壶酒,年销5000万,他的酒经你想不到

行家常说酿酒是一门玄学,李应强的成功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玄机?

文 | 界面重庆 刘金阳

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盘旋而上几公里,才能看到藏在深山密林的望仙酒厂,这里就是李应强的“实验室”。

和一般企业老板爱用名著装点办公室不同,自带儒气的李应强,办公室摆满了做实验的瓶瓶罐罐。

他破解了糯谷酿酒的难题、头顶一级酿酒师和高级品师双冠头衔,厂子规模虽小却入围涪陵拔尖人才。

他还是长江师范学院的特聘教授。

众多光环的源头正是那些瓶瓶罐罐:凭借多项技术发明,他带领望仙酒厂在白酒大洗牌的困局中突围,创造出年产值五千万元的漂亮成绩。

李应强的办公室摆满了瓶瓶罐罐

技术达人,坐在“实验室”办公

一走进李应强的办公室,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

再仔细一看,这位望仙酒厂总经理的办公桌上,并没有精致的酒杯和名酒,而是堆满了数十个高高低低的瓶子,每个小样都贴上了手写记录的标签。与其说这是间老板办公室,不如说是一间教授的科研实验室。

作为酒行业少有的学者型老板,李应强专门考取了国家一级酿酒师和品酒师的职称以攻克技术难题,他改变“固态发酵”技术,研发出独具特色的糯谷酒。

身为长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李应强每周还会按时去给学生上课,讲授生物发酵。

“酿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水、粮、曲、勾调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共同构建起酒的骨、肉、魂。在办公室里也在做实验,环境温度、原料配比、天气湿度,很多因素要记录参照。这是我的爱好,一旦出来一个成果,是很喜悦的事情”。

川渝自古出美酒,在竞争白热化的酒行业,很多曾经叫得响的区域品牌,都在市场洗牌中渐渐销声匿迹了。而李应强带领着规模并不算大的望仙酒厂,创造着年产值达五千万元的业界佳绩。

行家常说酿酒是一门玄学,李应强的成功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玄机?

品酒天才,对酿酒保持三十余年的好奇心

李应强的酒量并不好,半斤必醉。他对酒的热爱,不是单纯的喝,而是对“美酒是怎么酿出来的”,保持了三十余年的好奇心。

在外人看来,李应强爱上酒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他出身于酿酒世家,爷爷古镇彭氏酒坊技师,父亲是建国后国营酒厂酒师。1983年,刚满20岁的李应强中专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了涪陵曲酒厂。

然而,当时的李应强根本不懂酒,他只是酒厂的一名普通会计。做了一辈子酒的父亲,深知这个行当的艰辛,坚决不肯让李应强子承父业再吃这份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专生是难得的高材生,在父亲眼里,做财务既体面又轻松。

年轻的李应强却觉得财务没趣,反而对酿酒的过程越来越好奇。他纳闷,为什么同样的工序,同样的操作,每一批出来的酒的味不同?这和其他工业产品差别很大。

这种好奇也源自他味蕾天生的敏感,他能品出酒里一般人察觉不到的细微差别。

多年之后,李应强去茅台镇酒厂参观学习,面对同行摆的品酒擂台,他总能敏锐的分辨出酒存放的时间是一个月还是三年,勾兑的比例是三成还是五成。在品酒的“论剑比武”中,李应强从未失手过。

子承父业,痴迷“望仙神泉”不愿搬厂

望仙山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酿酒

1984年,李应强迎来了事业的转机。作为酒厂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他被派往泸州老窖酒厂学习先进的酿造技术。学成归来的他,坚定了从事酒行业的决心,萌生了把祖辈的酿酒工艺传承下去的想法。

此时李应强的父亲,在蔺市的望仙山搞了一个酿造糯米酒的小作坊,年产量几十吨,只有十几个工人。父亲为人正直,酿酒从不掺假骗人,在当地口口相传,销量一直不错。

1998年,李应强辞职回家,接手里父亲创办的这家“酒厂”。没几年,小作坊的年产量就达到300吨,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生产规模扩大后,原来的厂地不够用,面临重新选址建厂的选择。搬到山下,地势平坦宽阔,建厂成本会大大降低,但是李应强不愿离开。

望仙山位于北纬三十度,有70%的空气湿度、纯净的空气、400米的海拔等有利条件,自古以来是酿酒的黄金地带。望仙清泉,周边没有住户污染,在涪陵乃至重庆也是稀有的。它流量并不高,水流只有拇指粗,一天不到20吨,全部为望仙酒厂酿酒所用。

李应强认为水是酒之血,山上的天然泉水品质高。望仙酒的灵魂正是冷沙黄泥渗透出的望仙神泉。新厂建成后,通过引流,完好的保留了“望仙神泉”的水源,给酿酒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山藏幽谷,江河隐玄机。望仙酒能畅销市场,首先得益于望仙山的好山好水,这也是我不愿离开的原因。”李应强说。

匠心精神,联合大学改良“古法酿酒”

“在酒类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也见证了很多酒厂,一开始做的风风火火,没坚持几年就趴下去了。最大的原因还是品质上没有坚持,没体现匠心精神。最近两年小作坊多了,竞争太大了,好酒更加离不开传统工艺和高品质”,李应强说。

糯谷酒是涪陵乃至整个重庆的特产。口感绵甜,是糯谷酒最大的优势。

糯谷酒特别,一个原料特殊。选用糯稻谷为原料,并且是没有去壳的。糯稻谷的成本,要比高粱玉米的成本高三成以上。一般来说,糯米3块多一斤,而最好的高粱才2块多一斤。

为了保证有优质可靠的糯稻原料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公司建立了3000余亩糯稻种植基地,从源头上使酒的品质得到保证。

其次是工艺独特。酿法是两百多年传承下来的,李应强是第三代传人。古法酿糯米酒,煮熟的糯米出炉后,工人要用手不停地翻动滚烫的米团,人力劳动强度很大。李应强琢磨是否可以改用不脱壳的糯米谷子。

2005年,望仙酒厂与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万州食品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望仙糯谷酒基本成型,开始试生产。2008年,望仙糯谷酒研发成功上市。

原先用糯米一个工人可以生产两百斤酒,改用糯谷后可以生产五百斤酒。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三倍,使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如今酒厂的年产量已到1000吨,销售额达5000多万,其中糯谷酒占据其中70%的销售份额。

用糯谷酿造的酒很难提纯出高度白酒,这也成望仙糯谷酒的“独门绝技”。

开拓创新,为年轻人酿造爆款酒

望仙酒厂内部设施

除了守住品质,还有开拓创新。

以往的望仙酒厂,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安安静静的做好酒,并不急于往外铺摊子。市场主要在涪陵本地,这几年甚至卖散酒比瓶装还多一些。而在重庆主城区,只有几家专卖店,另外河南、山东、北京、新疆等地有几家合作多年的经销商。

如今,市场倒逼企业,望仙酒厂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酒类。

“酒是比较厚重的文化,现在也要结合年轻人的需要”。李应强分析说,现在消费结构在发生改变,喝烈性酒的人在减少,喝果酒、低度米酒的人在增加。

重庆三峡库区水果产量很大,李应强看到滞销的果子烂在地里很心痛,萌生了研发果酒的想法。他和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研究院,研发了杨梅、桑葚等48种水果的果酒。

2016年,李应强带领的团队研发生物酶发酵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不用传统的酵母,从自然界搜集天然的生物酶,区区20毫升可以发酵一千斤酒。水果营养成分的98%都可以保留,降低果酸度,还提升了口感,酒的保存期延长到十年。而水果泡在白酒里,营养成分就仅能保留30%。

“我们的果酒都不用添加剂的。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强了,企业成本高一点就高一点。这也是我多年坚持的底线”。李应强从父辈那里一脉相承的,不光是一门传统的手艺,还有一份做事做人的责任。

李应强最新研发的成果,是按照日本清酒工艺,做的醪糟酒,产品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推出。他预测这将会是新一代的爆款酒。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