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术头条
顶级私人藏家的释出,自带光环
比如曾经在纽约拍场威震收藏圈的日本藤田美术馆旧藏专场、安思远私人珍藏、大卫·洛克菲勒夫妇藏品的世纪拍卖。
曾经在拍场大放异彩的顶级艺术品私人收藏家们
美术馆后续经营、公益慈善、后代藏品更迭等等原因使得一批又一批顶级私藏现身拍场,2019年春未拍先火的北美十面灵璧山居和日本澄怀堂美术馆,早已经刷爆朋友圈。尤其是日本,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海外收藏的重镇,创造纪录的陈容3.4亿《六龙图》、4.6亿港币的苏轼《木石图》,都是出自于日本。
曾经创造纪录的日本藏中国艺术品
那么,日本国内究竟藏有多少件中国宝物?相信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如果要问,在日本,谁收藏了最大规模的中国书画呢?其质量又如何呢?
答案是山本悌二郎和他的澄怀堂美术馆。
“海内收储之家,以赤县法书宝绘之富鸣者,近日滋多,其在日下,群推前司农山本君澄怀堂为第一”。 东洋史权威、京都帝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在《澄怀堂书画目录》(1932年)序言中写道。内藤湖南与日本许多藏家互有往来,熟知他们的收藏,因而他的这番宣言不仅很有意思,也很有说服力。
山本悌二郎曾经拥有的顶级书画名录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
宋李公麟《五马图卷》
米友仁《云山图》
张渥《九歌图》
倪瓒《西林禅室图》
黄公望《江山胜览图》
王蒙《泉声松韵图》
敦煌藏经洞所出《文选·辨命论》
米芾《乐兄帖》
蔡襄《谢恩表诗稿》
上述顶级书画作品都曾是山本悌二郎的藏品,后来因经济原因售出,除了李成《乔松平远图》,上面大部分作品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等。
所以,大可知道,为什么澄怀堂能够成为2019年春拍卖市场的第一热搜。
今季佳士得香港春拍将与日本澄怀堂美术馆一同呈献八件日本近代著名中国书画收藏家山本悌二郎私人收藏精品,包括3件八大山人70岁至80岁创作的佳作,分别是《荷鹭图》、《山水图》、《宋之问诗》,笔法各有特色,追求清淡、荒寒的“无人间烟火”的侘寂境界,充满了禅意,让人深思,这也是日本人喜爱收藏八大山人作品的原因。另有文征明山水书法各一件、王铎书法两件和蓝瑛山水一件。
在山本悌二郎“出场”之前,先来看看这次我们都爱的八大山人和他的作品。
Lot 928 清 八大山人 荷鹭图水墨纸本 立轴106 x 34.3 cm
估价:2,500,000 - 3,500,000 港元
来源:澄怀堂美术馆藏品
款识:八大山人写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
八大山人晚号“何园”,有数枚不同形状的“何园”印章,时间大约在1698年之后。王方宇等解释“何园”为“荷园”,“何”与“荷”为通假,为何不直接用“荷园”呢?笔者更倾向于朱良志的说法,“我以为山人之‘何园’,还隐藏着他的家国情结,何园,即‘谁的家园’”。八大山人喜爱荷花,画荷花,也通过荷花思考宇宙人生。
Lot 926 清 八大山人 山水图设色绫本 立轴
158 x 45 cm估价:4,000,000 - 6,000,000 港元
来源:澄怀堂美术馆藏品
八大山人是曹洞宗人,置身佛门近四十年,即使晚年离开佛门,思想仍在禅道之间。这件八大山人晚年《山水图》别开生面,“缥缈无痕,一切都似有非有,山在依稀迷离中,水在茫然无着处,这有点像倪瓒。倪瓒笔下的山水,总是疏林特立,淡水平和,遥岑远岫,淡岚轻施,一切似乎都在不经意中。八大山人用淡墨中锋,轻轻地敷过,飘忽而潇洒,既不凝滞,又不飞动,笔势疏松而灵秀,他的皴法苔点,控笔而行,划过纸素,似落非落,如鸟迹点高空。八大比之云林,更有过之,瘦硬的疏林,兀然的空亭,在云林还隐然在目,而到了八大这里,更是缥缈无着。”
Lot 927 清八大山人 宋之问诗
水墨纸本 册页二十二开 一六九六年作31.1 x 19.5 cm
估价:3,000,000 - 4,000,000 港元
来源:澄怀堂美术馆藏品
《宋之问诗》书法册页中锋用笔,运转遒劲,笔势内敛,含而不露。王方宇先生认为是八大山人“七十以外的精心杰作”,信而有征。其中《宋之问诗》书法册页先后由清人无锡沈梧(1823-1887)、江苏上元宗源瀚(? -1897)递藏,印证了八大山人作品在江南传播与庋藏到东渡日本的曲折历程。
倪瓒 (1301-1374) 西林禅室图 水墨纸本 立轴
中国嘉德2019春拍
中国嘉德春拍也带来了一件山本悌二郎旧藏倪瓒《西林禅室图》,此画是倪瓒送给密友陈惟寅。倪瓒一生足迹不出太湖, 来往的也大多是江浙一带的文化名人, 其居清閟阁期间,家中文会不断,陈惟允、陈惟皆是遗民隐逸之辈, 与倪瓒心态、性情相近, 在思想及审美价值取向上亦互相陶染。这件作品流传极为广泛、认知度很高,至今可见钤有“故宫博物院板权记”的民国珂罗版。此作出版著录逾30次,上世纪20年代,就曾多次出现在研究中国美术的书籍当中。
山本悌二郎是谁呢?他又是如何购藏这些名迹?
山本悌二郎(1870-1937)
明治三年(1870)山本悌二郎生于日本北方新潟县佐渡郡(今佐渡市)的地方望族之家,山本桂二子,早年留学德国,习经济学与农业化学,他不仅是日本劝业银行、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的社长、糖业连合会会长,也分别在昭和二年(1927)田中义一内阁和昭和六年(1931)犬养毅担任农林大臣,活跃于政坛。
澄怀堂书画目录 全套
山本悌二郎年少时在其汉学底子丰富的父亲,汉方医儒家山本桂,以及儒学者圆山溟北(1818-1892)的耳濡目染下,对书画艺术逐渐产生兴趣,初期收藏多为日本儒禅遗墨,其后兴趣转至中国书画,并深入研究。山本悌二郎好博览,通汉学、能作汉诗,因财力雄厚,且精于鉴赏,广泛搜集收藏了中国唐宋以来至晚淸时期的书法与名画,巅峰时期数量达两千余件。
日本澄怀堂
山本悌二郎收集中国书画的年代为日本史上收藏中国艺术品的第二次高峰。中国绘画流传入日本主要有两次浪潮,分别是“古渡”(kowatari),主要发生在12至16世纪间,这时期输入日本的中国画是中国本土已佚失,名不见传的,比如牧溪、马远、夏圭等,以及明代浙派山水画为主的作品流入日本,这类作品虽非中国书画体系的主流收藏,却深深影响日本长久以来对中国艺术的认识,还对日本书画创作及收藏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第二次浪潮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数十年间,正值中国清末民初的动荡阶段,这导致失去经济支柱的清室王公贵族以及高官们纷纷将珍藏向市场抛售或转移至海外,大多数稀世珍品此时流往日本求售。
内藤湖南
此时日本人突然发现,他们所喜爱的这类禅宗绘画,只是中国宋元绘画小支流,日本收藏的中国画还相当匮乏。日本明治维新后,经济飞速发展,诞生了一批拥有雄厚财力的新贵阶层,内藤湖南提倡“东洋文物保存于东洋”之理念吸引了当时许多政商名流,对中国书画进行收藏,山本悌二便是其中之一。这些藏家在“中国通”内藤湖南、大村西崖、中国学者兼画商罗振玉(1866-1940)等人的“启蒙”、“教化”下,再加上博文堂被授权专门经营中国文物进口贸易(当时首相犬养毅的帮助下中国书画免进口税收),一时间兴起了中国书画搜集、研究的热潮,这在日本输入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并形成了众多如“澄怀堂”这般令人瞩目的收藏体系。
对于经手者博文堂而言,他们也从这次书画大流转中获益,原田悟郎不禁由衷地感慨:“就这样经历过各种情形……因为有辛亥革命这样的历史事件,才有了这样的环境,也才成全了我”。
日本澄怀堂美术馆
翁同龢所题匾额,悬于东京目黑区的宅第书斋中
山本悌二郎自号澄怀堂,出中国南朝宗炳“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语,其意在慢慢地让心静下来,悠游于胸中的山水;目前澄怀堂美术馆“圆弧形”展厅与这则典故有关,当你站在展厅中央,所有展品尽收眼底,反映了创办者期望让欣赏者能在近似于宗炳所处的空间里沉浸于书画艺术的想法。
自右起分别为内藤湖南、富冈铁斋、罗振玉、犬养木堂、长尾雨山。罗振玉送别会,1919年
山本悌二郎在鉴定上投入极大心カ,一有书画入手,就去求教精通此道的专家,如在东京,有大村西崖、黑木钦堂、河井荃庐等人,在关西,则有内藤湖南、长尾雨山二人。虽然具备如此严谨的研究态度,但他在搜集文物的过程中也有非常果决的时候。譬如有一回,他在中国上海的书画商店看到数十包货物,当他听到这些是打算运送到美国的古画时,便在未查看内容的情況下将之全数买下。这段轶事,正与米芾《画史》所载“刘子礼以五百千,买钱枢密家画五百轴,不开看,直交过”相仿佛。
(传)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
此外,山本悌二郎在收藏上不只是被动地等待流入日本的作品,先后造访了福建、杭州、苏州、上海、广东、北京与山东的藏家,由此入手的藏品数量亦不在少数,比如吴道子(传)《送子天王图》,后归阿部房次郎收藏,现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山本之所以亲自去中国购藏书画,主要是因为罗振玉几乎垄断了日本的“南宗画”,他不满足于此,想要建立更为全面的收藏体系,比如他曾收藏传世少见的许友书法多达六件,年仅44岁便过世的许友曾拜师倪瓒,其藏品中最有名的是许友《草书七言绝句二首》,以草书自由地书写《送王长子归白下》及《宿杜门之作》,书写时全然不在意字形的大小、行距、留白,是一件在布局运笔上跳脱书法传统的划时代作品。
明代 许友《草书七言绝句二首》墨书纸本 142x56.8cm,日本澄怀堂美术馆藏
罗振玉是如何控制“南宗绘画”的海外市场呢?
1911年11月,罗振玉为避战乱举家赴日,为了保持经济上的自立,支持学术出版,他开始努力地营造传播“南宗绘画”的海外市场,比如撰写《南宗衣钵跋尾》,内含所藏自六朝至元的全部南宗画作精品,特邀著名的汉学家长尾雨山为书写序言,此书在日本一经出版,极受欢迎,被认为是研究南宗书画的不可或缺之物。开始几年罗振玉几乎垄断了中国古画的市场。像大多数藏家一样,罗振玉从事古书画买卖依靠职业的画商,有汲修斋老板程冰泉、博古斋柳蓉村、政书局老板邓秋枚等,个人有沈曾植、陆树藩(皕宋楼陆心源的儿子)和邹安等。
罗振玉(1866年-1940年)
在1916年11月5日,罗振玉给王国维的信中,承认了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压力。“此次东人山本在沪购画三万元,昨请往其寓看画,出购价单相示,除从庞莱臣(庞元济,1864-1949)处购三吴(历)、恽寿平、汤贻汾、戴进以外,其购之市肆者,价或奇廉,有非意料所及者。弟平日购画,价本不廉,常例东人应贵于弟,而较弟为廉。此可见近日沪市市价之衰蔽。以后东人购画价又低落,东道梗矣。”讽刺的是,山本请罗振玉看画,只出示了他在上海所得的“南宗”作品。
王国维(1877年-1927年)
而对同一宗买卖,王国维则报告了他在上海得到的消息,王国维写给罗振玉书信(据1916年11月15日)中写到:“今日见程冰泉,其人尚未赴粤……冰泉言山本悌二郎在此购画, 约三万元,以千二百元得一戴文进(戴进),又虚斋之董文敏(董其昌)、王烟客(王时敏)二幅,以三千元购之,沪上恐久无此华客矣。”
宋 赵佶 五色鹦鹉图 绢本设色
53.3x125.1cm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张渥《九歌图》(局部)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
克利夫兰博物馆藏张渥《九歌图》卷,是元代人物绘画的经典之作,也是张渥三幅《九歌图》卷中最为精彩的一幅,另外两张收藏在上博和吉林省博物馆。此幅上面张渥临李公麟本《九歌图》,元代大书法家褚奂隶书书写《离骚》,书画合璧堪称绝配。
可惜的是,山本后来因从政而需资金,遂将平生收藏陆续转卖给美国博物馆,如宋徽宗《五色鹦鹉图》现藏波士顿美术馆,张渥《九歌图》则归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散失藏品中有部分清宫旧藏后归阿部房次郎收藏,分别是董源《云壑松风图》、戴进《松岩萧寺图》、文征明《云山图》和文嘉《琵琶行图》。近年也时有澄怀堂旧藏出现于拍卖市场,如香港苏富比2005年春拍的明末郑约《咫尺神游册》、北京中贸圣佳2006年秋拍的元代曹知白《石岸古松图》等,皆著录于《澄怀堂书画目录》中。这些应属于山本氏留存在东京自宅的一小部分书画,早年即已散出,而归猪熊氏所保存的那部分藏品则安然无恙。
(传)北宋 李成《乔松平远图》,水墨绢本 205.6x126.1cm,日本澄怀堂美术馆藏
郭熙《早春图轴》158.3x10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澄怀堂美术馆馆藏最有名的宋元书画是李成《乔松平远图》,此画为典型的“李家样”,作品运用了远小近大的构图手法和细腻的淡墨晕染技法,将观者的视线由近景的双松引导至远景空阔无人的平野上。在题材上,松树自古即被视为遭遇困顿仍不改其志的君子,而空阔无人的平野则代表文人向往的隐居所在。这件作品并未经由清内府收藏,据画上最早的鉴藏印可知,此画最早由项元汴收藏,后入康熙帝的皇子怡亲王明善堂,清末被陈介祺收藏,最后成为山本悌二郎的珍藏。台湾著名美术史学者傅申认为此画是李成的学生郭熙真迹“经本人考证“李郭派”中属于“寒林平远图”风格的几件作品之后,通过比较《乔松平远》和《早春图轴》中相似元素的细部,如小枯枝、点数叶等,再比较郭熙在其他博物馆所藏传世绘画的轮廓线条、山石造型等,确认传李成《乔松平远图轴》与《早春图轴》同为郭熙真迹。”
(传)北宋 李成《乔松平远图》(局部)
其实,山本开始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之后在台湾投资制糖业而成为巨富,身边的一些朋友想方设法地拉他从政。当时许多藏友均竭力劝阻他,犬养毅曾劝他放弃,“我说自己是天底下一个穷人,也没有人怪我;但你说没钱的话,谁都不答应的,所以最后你就会被政治搞到一文不名”。
1927年4月20日,田中内阁留影纪念,左起第九位为山本悌二郎
“但我在这之前已经好几次劝他放弃仕途了,所以他不好意思跟我们说换钱的事。那段时间,在京都有一家名叫田中寸红堂的,好东西接二连三地都拿到美国去了。山本先生就看上了这家,好多东西因此都去了美国。最后,我们这儿辛辛苦苦请来日本的东西,都被寸红堂带去美国了。真是很遗憾的事情,山本先生到底违背了我们原本希望的“东洋的东西留在东洋”的主旨。”原田悟郎回忆道。
猪雄信行(1906-1991)
山本氏晚年将大部分藏品托付给身边助手猪熊信行(1906-1991),二战时猪熊氏将这批书画转移至家乡三重县四日市,从而幸免于难,因为没多久后,猪熊信行的东京住宅毁于战火。
后来猪熊氏经营实业有成,遂出资收集流散的澄怀堂旧物,藏品数量最终达到了《澄怀堂书画目录》所载的七成。猪熊氏密藏数十年,直到平成六年(1994)四月,由他生前捐赠馆舍房产和运营基金,位于四日市的澄怀堂美术馆正式开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