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承诺2030年单位GDP减排六成 将带动41万亿投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承诺2030年单位GDP减排六成 将带动41万亿投资

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它对全球气候协议的承诺备受关注。日前,趁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欧的机会,中国宣布将在未来十五年内将单位GDP减排六成,并争取尽早达到碳排放峰值。

6月30日,正在法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时宣布,中国政府已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在2013年的华沙气候大会上被提出。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向界面新闻解释称,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并不是从上而下的强制性规定,而是各国根据不同国情做出的判断和决定,各国对此有比较大的自主权。

中国政府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此外,非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将升至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此前,在2014年11月,中美就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各自减排目标。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到2030年左右或之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显然,上述自主贡献文件是对联合声明的发展和细化。

2015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一个重要节点。目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强制性量化安排的协议只有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其第二承诺期将于2020年到期。因此,即将于2015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否达成新协议将直接影响2020年后全球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2014年的煤炭消费总量下降了2.9%,为15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国际能源署的分析指出, 2014年全球由于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首次在经济没有放缓的前提下未出现上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煤炭消费下降产生的减排效应。

如今,对于中国的这一举动,国际社会均持比较认可的态度。6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其发言人指出,中国政府正式提交的2020年后气候变化目标暨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将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新协议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超过40个国家已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了全球60%的气体排放。

李雁认为,中国在实现煤炭消费总量下降的同时,GDP保持了平稳的增速。中国正面临一些新的机遇,比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及应对雾霾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源转型的可能性和机会比以前大大增强。

“我们觉得中国有能力、有条件能够早于2030年达到峰值。”她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而绿色和平通过计算指出,中国碳排放强度到2030年下降65%左右与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基本一致。中国只有完成并超过这一承诺的上沿,才能够保证排放水平早于2030年就达到稳定并出现降低。

在中国面临城镇化、工业化转型的当下,减排目标的提出无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压力。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部副主任柴麒敏2014年撰文指出,中国总体上还存在20%的工业化、20%的城镇化、20%的能源结构调整、20年的发展跨距要面对。中国的排放峰值和发展方式息息相关,需要统合起来全盘考虑。

此前在6月23日下午,当时在华盛顿参加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曾透露,中国会兑现承诺,在本月公布中国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以2010年的价格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国需要大体上投入41万亿元人民币。解振华说,为了达成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者必须重塑煤炭依赖型能源结构,并发展新的能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承诺2030年单位GDP减排六成 将带动41万亿投资

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它对全球气候协议的承诺备受关注。日前,趁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欧的机会,中国宣布将在未来十五年内将单位GDP减排六成,并争取尽早达到碳排放峰值。

6月30日,正在法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时宣布,中国政府已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在2013年的华沙气候大会上被提出。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向界面新闻解释称,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并不是从上而下的强制性规定,而是各国根据不同国情做出的判断和决定,各国对此有比较大的自主权。

中国政府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此外,非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将升至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此前,在2014年11月,中美就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各自减排目标。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到2030年左右或之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显然,上述自主贡献文件是对联合声明的发展和细化。

2015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一个重要节点。目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强制性量化安排的协议只有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其第二承诺期将于2020年到期。因此,即将于2015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否达成新协议将直接影响2020年后全球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2014年的煤炭消费总量下降了2.9%,为15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国际能源署的分析指出, 2014年全球由于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首次在经济没有放缓的前提下未出现上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煤炭消费下降产生的减排效应。

如今,对于中国的这一举动,国际社会均持比较认可的态度。6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其发言人指出,中国政府正式提交的2020年后气候变化目标暨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将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新协议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超过40个国家已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了全球60%的气体排放。

李雁认为,中国在实现煤炭消费总量下降的同时,GDP保持了平稳的增速。中国正面临一些新的机遇,比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及应对雾霾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源转型的可能性和机会比以前大大增强。

“我们觉得中国有能力、有条件能够早于2030年达到峰值。”她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而绿色和平通过计算指出,中国碳排放强度到2030年下降65%左右与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基本一致。中国只有完成并超过这一承诺的上沿,才能够保证排放水平早于2030年就达到稳定并出现降低。

在中国面临城镇化、工业化转型的当下,减排目标的提出无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压力。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部副主任柴麒敏2014年撰文指出,中国总体上还存在20%的工业化、20%的城镇化、20%的能源结构调整、20年的发展跨距要面对。中国的排放峰值和发展方式息息相关,需要统合起来全盘考虑。

此前在6月23日下午,当时在华盛顿参加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曾透露,中国会兑现承诺,在本月公布中国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以2010年的价格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国需要大体上投入41万亿元人民币。解振华说,为了达成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者必须重塑煤炭依赖型能源结构,并发展新的能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