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奇遇人生》:慢综艺的突围启示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奇遇人生》:慢综艺的突围启示录

《奇遇人生》很慢,在无法控制的大自然环境中纪实拍摄,没有很刻意的戏剧冲突,人、事、物都被暴露在当下的真实环境中。对外,探索自然,对内,探索人生。

文 | 界面四川 甘雅婷

“俯仰天地,纵察人生。十位行者,十段旅程,从非洲到极地,用世界丈量心灵维度。”这是慢综艺《奇遇人生》的简介语。

不炒作、无撕逼、没有剧本,与市面上许多强调“快节奏”、“强人设”的综艺不同,《奇遇人生》很慢,在无法控制的大自然环境中纪实拍摄,没有很刻意的戏剧冲突,人、事、物都被暴露在当下的真实环境中。对外,探索自然,对内,探索人生。

它被豆瓣电影称为“2018年最美的国产综艺”。许多观众把这归功于《奇遇人生》的制作班底。

总导演赵琦,拍过2008年地震纪录片《殇城》《千锤百炼》和《归途列车》,拿下过包括艾美奖、伊文思奖、金马奖、圣丹斯奖和亚太电影奖等在内的众多奖项,而摄像、分集导演也都接近国内纪录片的“顶配”。

这部主打真人秀纪实的综艺,荣膺“第十九届中国视频榜-年度真人秀奖”。

2019年5月27日,《奇遇人生》主创亮相2019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深度复盘品鉴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对话《奇遇人生》总导演赵琦和制片人白洪羽,回溯《奇遇人生》的拍摄故事,探讨纪实与综艺的最大公约数。

2019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深度复盘品鉴会现场。甘雅婷/摄影

《奇遇人生》的真实底色

在《奇遇人生》里,综艺主持人阿雅(柳翰雅),每期陪一位明星嘉宾,走上独属于他们的旅程。

而“导演,我该怎么做”,几乎是每一个明星嘉宾都会问到的问题。“你随便。”深谙纪录片属性的赵琦,往往这么回答。

作为国内第一档纪实类真人秀,《奇遇人生》除了人物和场景是预设的以外,剩下的全都自然发生。

第一期里,小象丢失是没法预料的,观众与阿雅和小S一起经历情绪的起伏;在节目录制的倒数第二天,春夏和阿雅也没有追到龙卷风,漫长的等待消磨了追风的热情;窦骁在印尼登查亚峰,一直因为天气缘故,飞机无法飞上大本营,观众的情绪也随着他们日复一日的失落而慢慢发酵……

拍摄现场情况无法预料,情节不可设计,但往往能在意外中迸发惊喜。“拍不到龙卷风,我们就拍等待的故事。”冷凇总结道。

除了公路电影般的绝美风光,明星嘉宾在不那么顺利的旅途中,油然而生的感悟,也是节目吸引人的一点。

嘉宾需要具备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白洪羽透露,这是选择嘉宾的重要考量。“嘉宾对于世界的认知得是完整的。他在节目中的输出未必是语言输出,也可能是情绪输出。这种输出可以跟世界上某一种未知的生存状态,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就能更好的实现创作初衷。”

《奇遇人生》的嘉宾的确不是流量。作为预算并不高的新综艺,在资金链没有出现,摄制周期很长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艺人成本。阿雅作为其中的策划人,内心驱动力很强,可以邀请一些“向外探索自然,向内探索人生”的嘉宾。

节目主题的设置和呈现在故事中的素人同样是节目中的一抹亮色。在《奇遇人生》里,观众跟随嘉宾的脚步,感受到了许多并不常见的工作角色。比如非洲大象孤儿院的志愿者、追龙卷风的气象学专家、音乐治疗师、日本光恩寺现任大和尚羽田高秀……

赵琦很坦诚,他看重这些“奇遇对象”。人们日常生活的趋同性太强,我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模式,从小到大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面临的压力都很相似,反过来会导致创作力、想象力、对于世界的理解都很局限。

“何为开放?”他进一步解释,“要去了解这个世界,去了解不同的人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从而对自己有启发和触动。这种启发可能无法改变100个人里99个人的生活,但是只要有一个人被改变,就是节目价值所在。”

现场观众聆听并记录。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慢综艺的启示

综N代如何推陈出新,竞技类综艺如何摆脱同质化,场景体验类综艺如何打破人设枷锁……以上命题正在解答的过程中,而综艺细分市场也亟待焕发活力。

尽管播放量算不上最高,但《奇遇人生》以8.9分的豆瓣评分居2018年大陆网络综艺的第一位,有网友评价它“安静地呈现,有万钧之力”  。

与许多大多数旅行类综艺展现的光鲜表象不同,《奇遇人生》展示承载了更多观众的共鸣——那些无法时刻保持兴奋的疲态,与旅行伙伴发生争执的时刻,还有夹在在旅途中无趣又无可奈何的等待细节。

从看节目到“融入节目”去感性思考,是纪录片和视频领域的新趋势。冷凇在发布会上表示,无论是视频综艺,还是在网络视频的大领域中,纪录片都会极大提高所有作品的文化品质和价值观。让观众去感受,再观照自己的内心。

春夏追完龙卷风回来之后表示,“我们真的太着急了,我们真的想要一个结果,但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根本就不纯粹,我们根本没有享受这件事情”。亲身经历后的有感而发,更能引发观众共鸣,在兼备娱乐性的同时,给予正向的价值观的引导。

在品鉴会现场,冷淞回忆八年前的综艺,通过靠流量和尺度创新获得一些声浪,但在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发的积极努力的而推动下,综艺创作者们寻求娱乐与价值观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式特色综艺的研发,一定是人物重于任务的,奇遇人生的成功可以佐证。”冷凇说,“优质节目的背后,都有强有力的社会调研,一个人带着一批人,去挖掘人性的内容,在节目中给予最少的干涉,这可以使综艺内涵流传的更为久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奇遇人生》:慢综艺的突围启示录

《奇遇人生》很慢,在无法控制的大自然环境中纪实拍摄,没有很刻意的戏剧冲突,人、事、物都被暴露在当下的真实环境中。对外,探索自然,对内,探索人生。

文 | 界面四川 甘雅婷

“俯仰天地,纵察人生。十位行者,十段旅程,从非洲到极地,用世界丈量心灵维度。”这是慢综艺《奇遇人生》的简介语。

不炒作、无撕逼、没有剧本,与市面上许多强调“快节奏”、“强人设”的综艺不同,《奇遇人生》很慢,在无法控制的大自然环境中纪实拍摄,没有很刻意的戏剧冲突,人、事、物都被暴露在当下的真实环境中。对外,探索自然,对内,探索人生。

它被豆瓣电影称为“2018年最美的国产综艺”。许多观众把这归功于《奇遇人生》的制作班底。

总导演赵琦,拍过2008年地震纪录片《殇城》《千锤百炼》和《归途列车》,拿下过包括艾美奖、伊文思奖、金马奖、圣丹斯奖和亚太电影奖等在内的众多奖项,而摄像、分集导演也都接近国内纪录片的“顶配”。

这部主打真人秀纪实的综艺,荣膺“第十九届中国视频榜-年度真人秀奖”。

2019年5月27日,《奇遇人生》主创亮相2019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深度复盘品鉴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对话《奇遇人生》总导演赵琦和制片人白洪羽,回溯《奇遇人生》的拍摄故事,探讨纪实与综艺的最大公约数。

2019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深度复盘品鉴会现场。甘雅婷/摄影

《奇遇人生》的真实底色

在《奇遇人生》里,综艺主持人阿雅(柳翰雅),每期陪一位明星嘉宾,走上独属于他们的旅程。

而“导演,我该怎么做”,几乎是每一个明星嘉宾都会问到的问题。“你随便。”深谙纪录片属性的赵琦,往往这么回答。

作为国内第一档纪实类真人秀,《奇遇人生》除了人物和场景是预设的以外,剩下的全都自然发生。

第一期里,小象丢失是没法预料的,观众与阿雅和小S一起经历情绪的起伏;在节目录制的倒数第二天,春夏和阿雅也没有追到龙卷风,漫长的等待消磨了追风的热情;窦骁在印尼登查亚峰,一直因为天气缘故,飞机无法飞上大本营,观众的情绪也随着他们日复一日的失落而慢慢发酵……

拍摄现场情况无法预料,情节不可设计,但往往能在意外中迸发惊喜。“拍不到龙卷风,我们就拍等待的故事。”冷凇总结道。

除了公路电影般的绝美风光,明星嘉宾在不那么顺利的旅途中,油然而生的感悟,也是节目吸引人的一点。

嘉宾需要具备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白洪羽透露,这是选择嘉宾的重要考量。“嘉宾对于世界的认知得是完整的。他在节目中的输出未必是语言输出,也可能是情绪输出。这种输出可以跟世界上某一种未知的生存状态,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就能更好的实现创作初衷。”

《奇遇人生》的嘉宾的确不是流量。作为预算并不高的新综艺,在资金链没有出现,摄制周期很长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艺人成本。阿雅作为其中的策划人,内心驱动力很强,可以邀请一些“向外探索自然,向内探索人生”的嘉宾。

节目主题的设置和呈现在故事中的素人同样是节目中的一抹亮色。在《奇遇人生》里,观众跟随嘉宾的脚步,感受到了许多并不常见的工作角色。比如非洲大象孤儿院的志愿者、追龙卷风的气象学专家、音乐治疗师、日本光恩寺现任大和尚羽田高秀……

赵琦很坦诚,他看重这些“奇遇对象”。人们日常生活的趋同性太强,我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模式,从小到大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面临的压力都很相似,反过来会导致创作力、想象力、对于世界的理解都很局限。

“何为开放?”他进一步解释,“要去了解这个世界,去了解不同的人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从而对自己有启发和触动。这种启发可能无法改变100个人里99个人的生活,但是只要有一个人被改变,就是节目价值所在。”

现场观众聆听并记录。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慢综艺的启示

综N代如何推陈出新,竞技类综艺如何摆脱同质化,场景体验类综艺如何打破人设枷锁……以上命题正在解答的过程中,而综艺细分市场也亟待焕发活力。

尽管播放量算不上最高,但《奇遇人生》以8.9分的豆瓣评分居2018年大陆网络综艺的第一位,有网友评价它“安静地呈现,有万钧之力”  。

与许多大多数旅行类综艺展现的光鲜表象不同,《奇遇人生》展示承载了更多观众的共鸣——那些无法时刻保持兴奋的疲态,与旅行伙伴发生争执的时刻,还有夹在在旅途中无趣又无可奈何的等待细节。

从看节目到“融入节目”去感性思考,是纪录片和视频领域的新趋势。冷凇在发布会上表示,无论是视频综艺,还是在网络视频的大领域中,纪录片都会极大提高所有作品的文化品质和价值观。让观众去感受,再观照自己的内心。

春夏追完龙卷风回来之后表示,“我们真的太着急了,我们真的想要一个结果,但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根本就不纯粹,我们根本没有享受这件事情”。亲身经历后的有感而发,更能引发观众共鸣,在兼备娱乐性的同时,给予正向的价值观的引导。

在品鉴会现场,冷淞回忆八年前的综艺,通过靠流量和尺度创新获得一些声浪,但在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发的积极努力的而推动下,综艺创作者们寻求娱乐与价值观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式特色综艺的研发,一定是人物重于任务的,奇遇人生的成功可以佐证。”冷凇说,“优质节目的背后,都有强有力的社会调研,一个人带着一批人,去挖掘人性的内容,在节目中给予最少的干涉,这可以使综艺内涵流传的更为久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