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亲历者说NO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亲历者说NO

争抢窗口期+高空气旋异常变化+攀登者增多,最终带来的却是一场“死亡接力”,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则对此却茫然无知。

文 | 齐鲁壹点 范波 李志刚

虽然很多人不愿承认,但现实一再发出警告:“死亡本身就是高山探险的一部分。”

这句话在珠峰探险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残酷诠释:截至5月27日,已经有9人因为从南坡攀登珠峰而被发现死亡或推定死亡,这使得2019春登山季成为珠峰南坡史上最致命的攀登季之一。

而细究这些人死亡的原因,绝不能只用“高山拥堵”或“气候极端”进行概括。

因为,有时候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就能成为触发死亡的“扳机”。

“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登山亲历者说NO,多因“非专业”因素,珠峰皑皑白雪下,暗藏很多危险。

有的缺氧,有的过劳,有的意外滑坠……

不到10天,他在珠峰遇到3个从生到死的“人”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过有人在攀登中遭遇不测,但已经逝去的三位“山友”,还是让5月22日刚刚成功登顶珠峰的山东籍登山爱好者范波,产生了“恍若隔世”之感。

之前还活蹦乱跳的人,几天后却成了一具尸体。

比如,5月16日在珠峰南岰去世的印度山友Ravi,其所在的国际队和范波所在登山队同受尼泊尔登山公司提供服务。范波记得,Ravi是一个非常友善爱笑的“印度小哥”,曾多次到他们营地转营。但是,16日登顶成功并下撤到南岰的四号营地后,Ravi却被发现是在帐篷内,“推测是在睡觉时耗尽了补充氧气。”

另一位是5月22日登顶后下撤到希拉里台阶时去世的唐纳德,“登顶前我在希拉里台阶还见到过他,当时感觉他的状态比较正常,但没想到登顶后再到这里时就去世了。”范波援引登山专业自媒体的判断,认为唐纳德很可能是太累了,“过劳死”。

还有一位许多人可能不会陌生,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显示:一架直升机在珠峰某地悬停后,将一个女子的尸体带走。“(5月)22日下撤时在阳台附近我见过她摔倒,而且摔倒后任由身边的人呼喊她也不愿意站起,没想到后来她竟然滑坠离世了。”虽然不知道这位女士的名字,但回想几天前的情景,范波依然觉得有点难以置信:她怎么就那样被死神带走了?

截至5月27日,根据尼泊尔公布的数据,在今年春季的攀登“窗口期”,已经有9人因为从南坡攀登珠峰而被发现死亡或推定死亡,这使得2019春季登山季成为史上珠峰南坡最致命的攀登季之一。

资料显示,珠穆朗玛峰有史以来最多的死亡发生在2015年春天,当时那场致命的7.8级地震引发的雪崩,单是从大本营便带走了至少19人的生命。

珠峰,绝不是中学地理书上看上去的那样“和蔼可亲”。

“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登山亲历者说NO,多因“非专业”因素

“小鲜肉”变“大叔”,范波登峰前后对比明显。

珠峰上有你“意想不到”的各种意外情况,它们可能指向同一个结果:死亡

据媒体报道,虽然今年已有11人(含北坡2人)不幸遇难,尼泊尔旅游局总干事吉米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尼当局不会对登山人数进行限制。“如果你真的想要限制登山人数,那干脆我们所有人都不要去爬珠峰了。”吉米雷强调“喜马拉雅山的登山本身就是一个冒险,需要有充分认识和意识,但悲剧性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据了解,今年春季“窗口期”想去冲顶珠峰的人数增多,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受到去年好天气、好成绩的鼓舞,“去年春季珠峰气候稳定,窗口期长,很多人成功登顶,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家的攀登热情、鼓舞了大家的登顶信心。”范波说。

数据显示,2018年春季登山季,一共有381位登山者获得了从南坡攀登珠峰的许可。这并不包含与他们同行夏尔巴登山者的人数。由于每位登山者至少要聘请一位向导,从南坡攀登的人数约为1000人。

381人,历史新高,去年好天气、好成绩引发的“冲顶珠峰热”,没想到会变成今年的“死亡接力”,现实有时就是这么“诡异”。

珠峰上死亡的原因五花八门:

有的人在攀登过程发生了滑坠;有的是身体存在此前认识不深刻的病症隐患或过度疲劳;有的是因睡觉时氧气耗尽;有的是罹患高山疾病。

还有的则是在“关门时间”——即“规定好的无论身处何地必须就地下撤或返回的最晚时间点”——到来时,异常固执地要“冲击一下”,结果就遭遇了不测。

在8000米海拔的高度,过度的疲劳和供氧的不够充分会导致人的判断能力下降,此时,勇气和理智,如何达到有效的平衡,能不能达到平衡,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登山亲历者说NO,多因“非专业”因素,拥堵的珠峰,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

不能把原因仅仅归结为“死亡拥堵”,被无意中“屏蔽”的小细节更可能致命

对于死亡,人们都有着天然的恐惧。但在距离死亡如此之近的珠峰,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飞蛾扑火般的往上冲呢?

答案或许是,“因为山就在那里”。

来自英国探险家马洛里的这句名言,表明人类对于“征服”的欲望同样来自天性,这种天性有时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

广义的登山运动,不限制所登山岳的高度、攀登的方式和使用的器材等,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这更像是古诗里经常提及的“登高”;而狭义的登山运动则指利用专门的装备和技术攀登一定海拔范围以上的山峰,也就是“高山探险”。

登山,特别是近现代出现的高山探险,是一项勇敢者所进行的探险活动,是人类向更快、更高、更强方向发展的进取精神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积极向上的表现。登山十分刺激,其魅力无法阻挡,但与对这种“刺激”的享受相比,对其潜在的危险,却被许多人有意无意给“屏蔽”了。

在范波看来,登山者在攀登珠峰过程中的死亡,很多要归结于一些“非专业”因素,比如体能储备不足、氧气补给问题、忽视身体的危险信号反馈以及“登顶狂热而不听指挥”,等等。

而这些又与珠峰作为地球上最高峰所独具的特殊的气候、地质、环境等因素有关。

此外,争抢攀登“窗口期”,也在客观上促成了死亡的“加速”。

一般来说,攀登珠峰,一年有两个攀登季,每个攀登季都会有最适合攀登的窗口期,所谓窗口期,即珠峰打开“窗口”,接纳攀登人员登顶的天气适宜期。这个春季,当登山爱好者从世界各地云集尼泊尔,一方面加强适应性训练,一方面等待“窗口期”时,突变的气候条件——主要是高空气旋——让春季“窗口期”复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拥堵。

争抢窗口期+高空气旋异常变化+攀登者增多,最终带来的却是一场“死亡接力”,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则对此却茫然无知。

一句话,想征服非常之地,必须有非常之准备。就像火箭发射时,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松动,都可能造成箭毁人亡的惨剧。一旦百密一疏,遗漏了任何一点细节,在珠峰上都会被无限放大,乃至要了你的命。

“很多媒体用‘死亡地带’或‘交通拥堵’这样的标题,把原因归结为外在,这并不合理。”范波认为,拥堵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促成死亡,但大多数遇难事件不能归因于此。

有的人选择尽可能规避风险,有的人却会迎难而上,还有的人,甚至会近乎疯狂地“主动制造”风险,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正因为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才那样让人魂牵梦萦。

珠穆朗玛峰有着数不清的残酷手法随时取人性命,但向往冒险与征服的人类,依旧对那超越生命承受极限的神之山岭心存无法割舍的迷恋。

或许,“这就是命吧。”范波说。

来源:齐鲁壹点

原标题:“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亲历者说NO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亲历者说NO

争抢窗口期+高空气旋异常变化+攀登者增多,最终带来的却是一场“死亡接力”,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则对此却茫然无知。

文 | 齐鲁壹点 范波 李志刚

虽然很多人不愿承认,但现实一再发出警告:“死亡本身就是高山探险的一部分。”

这句话在珠峰探险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残酷诠释:截至5月27日,已经有9人因为从南坡攀登珠峰而被发现死亡或推定死亡,这使得2019春登山季成为珠峰南坡史上最致命的攀登季之一。

而细究这些人死亡的原因,绝不能只用“高山拥堵”或“气候极端”进行概括。

因为,有时候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就能成为触发死亡的“扳机”。

“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登山亲历者说NO,多因“非专业”因素,珠峰皑皑白雪下,暗藏很多危险。

有的缺氧,有的过劳,有的意外滑坠……

不到10天,他在珠峰遇到3个从生到死的“人”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过有人在攀登中遭遇不测,但已经逝去的三位“山友”,还是让5月22日刚刚成功登顶珠峰的山东籍登山爱好者范波,产生了“恍若隔世”之感。

之前还活蹦乱跳的人,几天后却成了一具尸体。

比如,5月16日在珠峰南岰去世的印度山友Ravi,其所在的国际队和范波所在登山队同受尼泊尔登山公司提供服务。范波记得,Ravi是一个非常友善爱笑的“印度小哥”,曾多次到他们营地转营。但是,16日登顶成功并下撤到南岰的四号营地后,Ravi却被发现是在帐篷内,“推测是在睡觉时耗尽了补充氧气。”

另一位是5月22日登顶后下撤到希拉里台阶时去世的唐纳德,“登顶前我在希拉里台阶还见到过他,当时感觉他的状态比较正常,但没想到登顶后再到这里时就去世了。”范波援引登山专业自媒体的判断,认为唐纳德很可能是太累了,“过劳死”。

还有一位许多人可能不会陌生,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显示:一架直升机在珠峰某地悬停后,将一个女子的尸体带走。“(5月)22日下撤时在阳台附近我见过她摔倒,而且摔倒后任由身边的人呼喊她也不愿意站起,没想到后来她竟然滑坠离世了。”虽然不知道这位女士的名字,但回想几天前的情景,范波依然觉得有点难以置信:她怎么就那样被死神带走了?

截至5月27日,根据尼泊尔公布的数据,在今年春季的攀登“窗口期”,已经有9人因为从南坡攀登珠峰而被发现死亡或推定死亡,这使得2019春季登山季成为史上珠峰南坡最致命的攀登季之一。

资料显示,珠穆朗玛峰有史以来最多的死亡发生在2015年春天,当时那场致命的7.8级地震引发的雪崩,单是从大本营便带走了至少19人的生命。

珠峰,绝不是中学地理书上看上去的那样“和蔼可亲”。

“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登山亲历者说NO,多因“非专业”因素

“小鲜肉”变“大叔”,范波登峰前后对比明显。

珠峰上有你“意想不到”的各种意外情况,它们可能指向同一个结果:死亡

据媒体报道,虽然今年已有11人(含北坡2人)不幸遇难,尼泊尔旅游局总干事吉米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尼当局不会对登山人数进行限制。“如果你真的想要限制登山人数,那干脆我们所有人都不要去爬珠峰了。”吉米雷强调“喜马拉雅山的登山本身就是一个冒险,需要有充分认识和意识,但悲剧性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据了解,今年春季“窗口期”想去冲顶珠峰的人数增多,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受到去年好天气、好成绩的鼓舞,“去年春季珠峰气候稳定,窗口期长,很多人成功登顶,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家的攀登热情、鼓舞了大家的登顶信心。”范波说。

数据显示,2018年春季登山季,一共有381位登山者获得了从南坡攀登珠峰的许可。这并不包含与他们同行夏尔巴登山者的人数。由于每位登山者至少要聘请一位向导,从南坡攀登的人数约为1000人。

381人,历史新高,去年好天气、好成绩引发的“冲顶珠峰热”,没想到会变成今年的“死亡接力”,现实有时就是这么“诡异”。

珠峰上死亡的原因五花八门:

有的人在攀登过程发生了滑坠;有的是身体存在此前认识不深刻的病症隐患或过度疲劳;有的是因睡觉时氧气耗尽;有的是罹患高山疾病。

还有的则是在“关门时间”——即“规定好的无论身处何地必须就地下撤或返回的最晚时间点”——到来时,异常固执地要“冲击一下”,结果就遭遇了不测。

在8000米海拔的高度,过度的疲劳和供氧的不够充分会导致人的判断能力下降,此时,勇气和理智,如何达到有效的平衡,能不能达到平衡,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登山亲历者说NO,多因“非专业”因素,拥堵的珠峰,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

不能把原因仅仅归结为“死亡拥堵”,被无意中“屏蔽”的小细节更可能致命

对于死亡,人们都有着天然的恐惧。但在距离死亡如此之近的珠峰,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飞蛾扑火般的往上冲呢?

答案或许是,“因为山就在那里”。

来自英国探险家马洛里的这句名言,表明人类对于“征服”的欲望同样来自天性,这种天性有时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

广义的登山运动,不限制所登山岳的高度、攀登的方式和使用的器材等,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这更像是古诗里经常提及的“登高”;而狭义的登山运动则指利用专门的装备和技术攀登一定海拔范围以上的山峰,也就是“高山探险”。

登山,特别是近现代出现的高山探险,是一项勇敢者所进行的探险活动,是人类向更快、更高、更强方向发展的进取精神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积极向上的表现。登山十分刺激,其魅力无法阻挡,但与对这种“刺激”的享受相比,对其潜在的危险,却被许多人有意无意给“屏蔽”了。

在范波看来,登山者在攀登珠峰过程中的死亡,很多要归结于一些“非专业”因素,比如体能储备不足、氧气补给问题、忽视身体的危险信号反馈以及“登顶狂热而不听指挥”,等等。

而这些又与珠峰作为地球上最高峰所独具的特殊的气候、地质、环境等因素有关。

此外,争抢攀登“窗口期”,也在客观上促成了死亡的“加速”。

一般来说,攀登珠峰,一年有两个攀登季,每个攀登季都会有最适合攀登的窗口期,所谓窗口期,即珠峰打开“窗口”,接纳攀登人员登顶的天气适宜期。这个春季,当登山爱好者从世界各地云集尼泊尔,一方面加强适应性训练,一方面等待“窗口期”时,突变的气候条件——主要是高空气旋——让春季“窗口期”复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拥堵。

争抢窗口期+高空气旋异常变化+攀登者增多,最终带来的却是一场“死亡接力”,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则对此却茫然无知。

一句话,想征服非常之地,必须有非常之准备。就像火箭发射时,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松动,都可能造成箭毁人亡的惨剧。一旦百密一疏,遗漏了任何一点细节,在珠峰上都会被无限放大,乃至要了你的命。

“很多媒体用‘死亡地带’或‘交通拥堵’这样的标题,把原因归结为外在,这并不合理。”范波认为,拥堵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促成死亡,但大多数遇难事件不能归因于此。

有的人选择尽可能规避风险,有的人却会迎难而上,还有的人,甚至会近乎疯狂地“主动制造”风险,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正因为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才那样让人魂牵梦萦。

珠穆朗玛峰有着数不清的残酷手法随时取人性命,但向往冒险与征服的人类,依旧对那超越生命承受极限的神之山岭心存无法割舍的迷恋。

或许,“这就是命吧。”范波说。

来源:齐鲁壹点

原标题:“死亡拥堵”成珠峰致死罪魁祸首?山东籍亲历者说NO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