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带着无人机下田,让农民们“酷”起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带着无人机下田,让农民们“酷”起来

农业是典型的慢回馈行业,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承认进入这个领域挑战很大。

文/界面广东  董滋

五月,广州市黄埔区,极飞科技总部四楼。在健身区运动一小时后,龚槚钦走到另一端的咖啡馆区域,开始手冲咖啡。“这是我最常喝的耶加雪菲,产自埃塞俄比亚的一片原始森林。”他说,自己喜欢有明确产地的单品咖啡,而手冲能体现出咖啡最自然的风味。

龚槚钦是极飞科技(简称“极飞”)的联合创始人。如果不了解这个身份,听他在吧台前分享有关咖啡的种种知识,你很可能会以为,他是开精品咖啡馆的。但他的创业,并没有选择这个精致的消费领域,而是去到了另一端——农业生产领域,为农民提供植保无人机等精准科技设备和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让无人机下田帮农民干活,培养人工智能做农民“最聪明的助手”。

农业是典型的慢回馈行业。龚槚钦承认进入这个领域挑战很大,“我们会面临各种博弈。”但他喜欢挑战,创业这个过程本身就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满足;也喜欢农业,他甚至认为这是个很酷的行业,“事实上,无论咖啡、红酒,威士忌,还是芝士面包,都与农业息息相关。”在澳洲生活8年,龚槚钦笑说,如果不回国,自己可能就留在那里经营农场了,“而现在我和极飞研究的课题,其实就是如何让农民、农村和农业变酷。”

不知道为什么,龚槚钦眼中的农业,不仅充满科技范,还自带一种未来感。就像几个热爱飞行的大男孩,突然有一天,他们带着无人机闯进了农田里,并在这里找到了可以让梦想扎根生长的沃土。

短短五年间,龚槚钦与合作伙伴彭斌及他们的团队,带着无人机,去到中国的各大农业重镇,还飞出了国门,在37个国家建设培训、销售、服务中心和实验基地,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新名片。“中国农业下一个五年会是怎样?我们无法想象,但它一定会越来越酷,越来越令人向往。”龚槚钦说。

龚槚钦把在南疆拍的一张照片,画成了油画。画中的四个小孩正围着一架植保无人机玩耍。他相信,科技不仅会帮助他们的父母管理农田,也会塑造他们的爱好甚至信仰,最终改变他们的未来。

“我也太自信了,第一次做无人机试验就去了个不可控的场地”

龚槚钦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杭州萧山人。爷爷奶奶曾经营龙井茶园,他名字中的“槚”字,便是茶树的意思。父亲曾是空军,他也自小喜欢航模,长大后还去考了飞机驾驶证。如果不是热爱飞行,他与极飞可能也不会有日后的交集了。

2010年,还在澳洲的龚槚钦,一边读书,一边为国家地理、BBC、Discovery兼职制作纪录片。在这一过程中,他想拍出一些不同的视角,但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大疆这样的航拍无人机,于是就去买机架,自己组装。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国外卖的机架要么很贵,要么很不靠谱,“后来看到中国的一个团队(也就是极飞)在卖,于是就买了个回来,然后上面的相机控制系统都是我自己做。”但他没料到,第一次试飞,飞机就飞丢了,“当时我特别难过,因为相机很贵。”他吐槽自己也太自信了,“一般做试验都会选个可控的场地,但我直接就去到了国家公园里,然后无人机就飞去了对面山上,找不回来了。”

你大概更料不到,因为这个“Bug”,龚槚钦特意飞了趟广州,当面向极飞创始人彭斌提出很多改进意见,“并不是来找他算账,就是想探讨一下,能不能一起开发出一个更稳定的飞行控制系统。因为我知道,这个东西肯定会有市场。”龚槚钦说,没想到两人从中午吃饭一直聊到晚上餐厅打烊。甚至回澳洲后,两人还经常打越洋电话,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

龚槚钦在澳洲期间,读了一个本科、两个硕士。本科读的是商业数据管理,第一个硕士读了自己喜欢的电影制片领域,后来因为要创业,为了管理好公司,他又去读了会计专业。加盟极飞后,龚槚钦主要负责公司管理和品牌营销,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正式建立起了一个国际化框架。“想想极飞这几年发展挺快的。我刚加入时,工号排名14,公司只有十几个人,但现在已经是1100多人的大团队了。”龚槚钦透露,截至目前,极飞植保无人机已经在全球38个国家在运营。

在广州中山大道边一间小出租屋成立的极飞,今年还有了个新家——极飞科技X空间。X,代表着极致和探索,近8000平米的空间,均由龚槚钦参与设计,半自然、半工业风,整体感觉简单而沉稳,“这栋楼之前荒废了八年多,我们没做太多装饰,希望能让同事们体验到一种自然开阔的办公氛围。”他说当初也特意避开繁华闹市,选了这个有山环绕的地方,“同事们可以安静地做研发。”三楼研发中心门口的“浮雕墙”,也是出自龚槚钦的创意,上面镶嵌了极飞从2007年成立至今的所有重要飞行器部件,包括第一款畅销产品X650的头壳,“600多个零部件,我们从东莞的制造工厂一箱箱拉回来的,然后花了一周时间完成设计。”他希望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于飞行的热爱。

龚槚钦和公司设计师利用休息时间DIY了一面浮雕墙。
很多第一次来X空间的合作伙伴,都会被这面墙吸引。

“比赛能不能胜利,取决于你在弯道上能不能克制自己”

北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何帆今年出了本新书——《变量:看见中国社会的小趋势》,书中也收录了龚槚钦的创业故事。何教授在书中还写了这么一段:中学毕业后,贾斯廷(注:龚槚钦英文名Justin的音译)先到加州理工学院读书,一年后背着家人转学到了悉尼大学。粗犷而空旷的澳大利亚才对他的胃口。2008年,贾斯廷爸爸的棉纺厂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倒闭。一夜之间,贾斯廷成了破产的“富二代”,他不得不找份兼职工作。他曾开着自己的丰田跑车去送比萨外卖,后来在《国家地理》杂志当摄影助理。

也就是说,在这之后,才发生了上面讲述的那些事。

而在极飞品牌部和龚槚钦接触比较多的小伙伴眼中,他们的Boss,至今都很像个小孩,非常爱玩,“喜欢车,喜欢自驾,喜欢滑板,我们甚至会在办公室里看到他玩滑板。”龚槚钦笑着说,自己的确属于精力旺盛型的人,“我从小就没办法安静下来只做一件事。”但开公司的过程中,他发现大量时间都需要克制自己,“我喜欢户外运动,但没时间,就只能通过健身、踩滑板来释放一部分精力,它们本身也有助于我寻找灵感。”也的确喜欢车,在澳洲时还玩过拉力赛,但回国创业后再也没玩过,因为太危险,“一旦出了事,公司还是会有损失的。”

接受界面广东采访时,龚槚钦刚去珠海参加了一个赛道赛,还拿了冠军,“这是我回国后第一次玩赛道,也是考虑到安全相对有保障。”即便是玩,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总结,“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赛车起初的排名可能取决于你在直线赛道上加速的速度有多快,但最终能不能胜利,却取决于在14个弯道上,你能不能克制自己。”

身为公司决策层的他,在2015年时遭遇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弯道。

龚槚钦表示,极飞2013年开始着手植保型无人机的测试与研发,2014年就顺利研发出了第一款,但当年他们并没有专注农业领域,同年还发布了极侠多功能无人机,并对外宣布了与顺丰的物流项目。“在火热的无人机市场里,我们当时仍试图做一家大而全的商用无人机公司。”2015年初,公司还没有专门的视频制作团队,他自己做了个宣传片,试图讲述极飞当时在做的事,“现在回头再看,不禁感叹当年的野心和极飞的险境:没有清晰的产品逻辑和明确的品牌目标。”

彼时,国内无人机市场竞争已十分惨烈,仅大疆一家就占据全球消费型无人机近七成的市场份额。看到国内几个知名同行纷纷大规模裁员,缩减项目,砍产品线,龚槚钦和彭斌唏嘘不已,也终于下决心“断舍离”:必须从乱象丛生的市场中抽离出来,整合全部的研发和市场优势,全面投身农业。“2015年,我们正式砍掉其他产品线,All in农业,这才有了现在的极飞。

龚槚钦前不久拿了人生中第一个赛道冠军。

“极飞活下来了,我们抓住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克制“野心”、专注农业的极飞,最终活了下来,还成了业内公认的植保无人机赛道上的领先者。龚槚钦认为,他和极飞都挺幸运的,“我觉得我们抓住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新疆是极飞在农业领域的第一个试验田。当地有8000万亩耕地,地广人稀,是植保领域的“必争之地”。龚槚钦表示,2013年9月,在当地航拍发烧友的邀请下,他第一次去了新疆考察。一望无际的棉花田,让他无比震撼,他也第一次闻到了棉花脱叶剂的味道,“刺鼻的记忆至今都很清晰。”这些场景也触发他思考:把无人机带到农村来,也许会释放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龚槚钦分析,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农村青壮年都进城打工,留在地里干活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农田需要用科技工具来解决生产效率问题;于此同时,食品安全已上升为全球性议题,农业生产环节越来越被重视。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20亿亩耕地,占世界总耕地的8%。“用植保无人机打药,可以减少人力,提高效率,作业也更精准。”于是,当年他们就开始着手植保无人机的研发。

“当时我们在新疆的巴音布鲁克选了块很荒芜的地,建立了极飞农业基地。基地建立后,当地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改善。如今附近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已经成为一个著名景点,韩寒的电影《飞驰人生》也是在那里取景。”龚槚钦回忆说,当初他改装的第一台无人机,还要用手去承接起降,如今无人机技术已经完全智能化,在棉田上空实现常规化作业。

2013年,龚槚钦第一次用改装的无人机为农户打药,还要用手去承接起降。
如今植保无人机已经完全智能化,在农田上空实现常规化作业。

2014年回国时还带着几分将信将疑心态的他,如今对自己的创业之路也越来越笃定,“越是科技落后的地方,被科技改变的可能性越大。”他认为,在中国,从无到有是最快的;也坚信,无人机技术可以为中国的农业带去改变。“目前已经得到证实的是,用植保无人机作业,可以平均减少30%的农药使用,降低90%的植保用水,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化学残留。”龚槚钦说,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努力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的目标,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是必然趋势,“精准的飞防技术势必成为市场主流。”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龚槚钦从2016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无人机。第一步,他去了日本——世界上最早规模化使用植保无人机的国家。他说,日本和中国的情况很相似,都是小农经济发达,而且当地也面临从业者减少以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农业亟需更加智能、高效、容易操作的植保设备。”在他看来,无人机能解决中国农田里的问题,就能解决全球农户的问题。不过,他还是遇到了更严苛的门槛——当地客户要求“农药不能漏一滴到地上”。后来,彭斌、龚槚钦和极飞的创始团队在参观法拉利工厂时,从跑车的碳纳米材料喷漆环节中汲取了灵感,自主研发了离心雾化喷头,可将农药雾化为直径达微米的小颗粒,实现喷头1秒启秒停,真正做到精准施药,最终成功通关日本市场。

龚槚钦说,这种“精准”的技术研发,也正好契合了全球 “精准农业”的发展需求。“通过精细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可以从根源部分解决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极飞的无人机,已推广到了全球38个国家。但去年在德国出席一场未来农业大会时,有很多国际友人是用日语跟他打招呼,“他们大概认为我来自日本。”日本农业较为发达,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许多人对于中国的精准农业进程与农业科技的发展几乎一无所知。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他认为,拍纪录片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用世界通用的语言与逻辑,实事求是地去展现中国的技术进步与科研付出,开放、坦然地去面对质疑,耐心解答,然后一步步赢得国际上的尊重。”

“无论做什么,它们的底层逻辑和顶层原理都是相通的”

随着公司规模壮大,与外界接触越来越多,龚槚钦说,他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前不久,曾有媒体问了他一个问题,“您觉得极飞现在有哪些短板?”他的回答是“PR”。“我们一直没有设专业的公关团队,这可能也是我比较坚持的地方。”他有自己的一套产品哲学和品牌理念,“我一直认为,对一家以科技为信仰的公司来说,产品就是最好的品牌代言,而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是全球生产场景里最通用的语言。”

但他也承认,自己不得不去提前思考很多问题,比如,万一极飞遭遇危机事件,他该如何应对?未来种子公司研发出了抗病虫草害的种子,不再需要无人机打药,极飞是不是应该提前调整战略?作为管理者,怎么能够让这些很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的脑子里每天都在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他说,作为决策层,必须对企业、对行业保持一个高纬度俯视。

但同事们几乎没看到龚槚钦有紧张焦虑的时候,“我们都很好奇,为什么工作那么忙,还可以爱好这么广泛,聊起天来好像没盲区。”极飞的一位95后员工说。

龚槚钦说,他很少去看什么成功学,“未必适用。”但他喜欢看些经典类书籍,“比如《人性的弱点》《穷查理宝典》,这些小时候你可能罔顾的书,现在来看,反而觉得讲得都挺有道理的。里面讲了很多基础性的、接近本质的东西。”创业后,他也渐渐喜欢用经济学的思维,去思考商业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不管人性也好,商业也好,最底层的、最本质的东西基本不会变的。”反观公司这几年的发展,他也认为,之所以能健康成长,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农业生产的本质,并且有为农户服务的意识,“这是驱动极飞前进的底层逻辑。我们的社会永远都是在朝‘效率最优’的方向前进。只要你能提供比别人好的服务,并且愿意参与到市场信息对称的分工里,客户自然能找到你。”

他提到了上世纪美国营销界的一句名言,“用户需要的并不是一台钻孔机,他需要的只是墙上有几个孔。”龚槚钦认为这句话很重要,因为里面蕴含了商业演化的一个趋势,就是“从产品到服务”,而极飞正是顺应了这样一个底层发展逻辑,“如果我们一开始也只是单纯地去造飞机、卖飞机,而不是扎地里做调研,直接服务农民,公司决策层可能也就不会收集到这么多用户的意见反馈,从而去推动整个管理、服务系统的优化升级了。”

龚槚钦认为,无论做什么,它的顶层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很喜欢吴伯凡,他的书、还有很多知识,感觉都做到了融会贯通。”创业后,他也经常从外界汲取灵感,然后应用到公司管理上,“踩滑板的时候我会想,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协调性,而不是你有多么强的爆发力。这时你也会联想到公司管理,无形中形成一种观念。”工作上没灵感时,他会去运动一下,或去吧台冲杯咖啡,调节一下,“这个过程中,你还能够跟员工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公司有几十个很喜欢咖啡的,我就可以跟他们聊咖啡;有很多人喜欢健身运动,我们就可以一起健身。我还在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健身房。”

找不到灵感时,龚槚钦会去公司吧台调酒、冲咖啡。他认为这也是与同事们交流的好机会。

“干着最具体的事,做着最远大的梦”

目前,龚槚钦还在攻读清华大学、巴黎九大的DBA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涉及工商管理、经济学、农村经济研究等领域,与他从事的农业科技息息相关。他说,自己未来想做一件事情,就是去观察中国农村的变化,“因为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一个财富。”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未来观”。

回国这几年,为了推广技术,龚槚钦和彭斌走访了中国20多个省份的数百个农村,也去了日本、美国、澳洲、瑞典等地的农村;而平时生活在大城市、喜欢买菜做饭的他,逛超市时还会留意都市主流人群的消费喜好。来自农村的实地见闻,站在消费终端的观察,带给他很多关于农业的思考,“城市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升级,他们要新鲜、安全、多样化;但在生产端,农民依然要为此承担很多风险,为病虫草害等问题头痛。高端超市里的橙子,会卖到10块钱一个,而同等品质的产品,农民卖出去的价格可能只是几毛钱,有时还会出现滞销。”也就是说,农民并没有在这场消费升级中获益。

但他认为,这可能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机会点。接下来,他们想去探索一件事,就是用技术去赋能农民,提升他们在产业链中的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注入农田,这不是没可能。未来,农业数据库一旦建立,就可以为农民生产的产品背书。”龚槚钦说。比如,人们扫扫二维码,就能了解到产品在生产环节的各种信息,从而对产品建立信任,“一旦这种基于数据的信任关系建立起来,市场也会回归产品本身,打破渠道和品牌对品质的定义权。”

龚槚钦认为,改变已经在发生。他说,广州从化鳌头镇的一个90后小伙,去年从汽车公司辞职回家,接管家里的果园;300亩柠檬树,过去需要3个人15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一台无人机4小时就能完成喷洒,“随着果园规模扩大,这位90后还开始考虑构建线上销售渠道,让自家柠檬走出珠三角,卖到全国去。”龚槚钦说,这样的新农人,正在多起来,仅极飞学院去年注册的5万多名学员中,80后、90后就占比60%以上,“中国农民已经变得越来越年轻。他们会成为中国农业的未来。”

龚槚钦坚信,每一个小趋势,最终都会汇聚成大变革。他希望有一天,由于无人机的精细化管理,未来的农产品会使用更少的农药,对环境更加友好,也为农户创造出更多收益;而城里人可以接触到更丰饶的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就像极飞总部的Super X咖啡馆里,一袋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让大城市与农村瞬间变得没有界限。

但要实现农田里的数字化,并不容易。中国的农田分布较为分散,AI设备何时才能在田地里普及?“答案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在把这个事情做成以前,每一次努力看起来都是亏损的,没有人知道这个规模要做到多大才算成功。”龚槚钦说,但未来他们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总部搬到X空间后,龚槚钦特意在一楼种了200棵玉米,并在顶层的户外花园栽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杂草,给极飞新研发的智能设备学习。就在前不久,他还发了条朋友圈,“出差一天,回来发现X空间玉米地里长了黏虫,然而,电子稻草人居然没发现。”于是,他把虫子捉出来,拿给电子稻草人看,“只好强迫它学习下,什么叫‘虫洞’,什么叫‘黑洞’。”

龚槚钦在公司一楼种的玉米,供智能设备学习。
玉米地长了虫子,电子稻草人却没发现,龚槚钦直接拿给它看,“强迫”它学习。

5月30日,他还在日内瓦举办的联合国“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上,作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代表,与全世界的科学家与领域相关人士共同探讨了AI在农业领域里的应用与价值。

“干着最具体的事,做着最远大的梦。”龚槚钦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参与到农业数字化这个时代浪潮里来。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故事系列报道暨盛典

主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联盟、界面新闻广东频道

特约支持:粤澳青年文化创业谷

青年人物征集热线:020-88523547、1392229986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带着无人机下田,让农民们“酷”起来

农业是典型的慢回馈行业,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承认进入这个领域挑战很大。

文/界面广东  董滋

五月,广州市黄埔区,极飞科技总部四楼。在健身区运动一小时后,龚槚钦走到另一端的咖啡馆区域,开始手冲咖啡。“这是我最常喝的耶加雪菲,产自埃塞俄比亚的一片原始森林。”他说,自己喜欢有明确产地的单品咖啡,而手冲能体现出咖啡最自然的风味。

龚槚钦是极飞科技(简称“极飞”)的联合创始人。如果不了解这个身份,听他在吧台前分享有关咖啡的种种知识,你很可能会以为,他是开精品咖啡馆的。但他的创业,并没有选择这个精致的消费领域,而是去到了另一端——农业生产领域,为农民提供植保无人机等精准科技设备和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让无人机下田帮农民干活,培养人工智能做农民“最聪明的助手”。

农业是典型的慢回馈行业。龚槚钦承认进入这个领域挑战很大,“我们会面临各种博弈。”但他喜欢挑战,创业这个过程本身就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满足;也喜欢农业,他甚至认为这是个很酷的行业,“事实上,无论咖啡、红酒,威士忌,还是芝士面包,都与农业息息相关。”在澳洲生活8年,龚槚钦笑说,如果不回国,自己可能就留在那里经营农场了,“而现在我和极飞研究的课题,其实就是如何让农民、农村和农业变酷。”

不知道为什么,龚槚钦眼中的农业,不仅充满科技范,还自带一种未来感。就像几个热爱飞行的大男孩,突然有一天,他们带着无人机闯进了农田里,并在这里找到了可以让梦想扎根生长的沃土。

短短五年间,龚槚钦与合作伙伴彭斌及他们的团队,带着无人机,去到中国的各大农业重镇,还飞出了国门,在37个国家建设培训、销售、服务中心和实验基地,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新名片。“中国农业下一个五年会是怎样?我们无法想象,但它一定会越来越酷,越来越令人向往。”龚槚钦说。

龚槚钦把在南疆拍的一张照片,画成了油画。画中的四个小孩正围着一架植保无人机玩耍。他相信,科技不仅会帮助他们的父母管理农田,也会塑造他们的爱好甚至信仰,最终改变他们的未来。

“我也太自信了,第一次做无人机试验就去了个不可控的场地”

龚槚钦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杭州萧山人。爷爷奶奶曾经营龙井茶园,他名字中的“槚”字,便是茶树的意思。父亲曾是空军,他也自小喜欢航模,长大后还去考了飞机驾驶证。如果不是热爱飞行,他与极飞可能也不会有日后的交集了。

2010年,还在澳洲的龚槚钦,一边读书,一边为国家地理、BBC、Discovery兼职制作纪录片。在这一过程中,他想拍出一些不同的视角,但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大疆这样的航拍无人机,于是就去买机架,自己组装。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国外卖的机架要么很贵,要么很不靠谱,“后来看到中国的一个团队(也就是极飞)在卖,于是就买了个回来,然后上面的相机控制系统都是我自己做。”但他没料到,第一次试飞,飞机就飞丢了,“当时我特别难过,因为相机很贵。”他吐槽自己也太自信了,“一般做试验都会选个可控的场地,但我直接就去到了国家公园里,然后无人机就飞去了对面山上,找不回来了。”

你大概更料不到,因为这个“Bug”,龚槚钦特意飞了趟广州,当面向极飞创始人彭斌提出很多改进意见,“并不是来找他算账,就是想探讨一下,能不能一起开发出一个更稳定的飞行控制系统。因为我知道,这个东西肯定会有市场。”龚槚钦说,没想到两人从中午吃饭一直聊到晚上餐厅打烊。甚至回澳洲后,两人还经常打越洋电话,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

龚槚钦在澳洲期间,读了一个本科、两个硕士。本科读的是商业数据管理,第一个硕士读了自己喜欢的电影制片领域,后来因为要创业,为了管理好公司,他又去读了会计专业。加盟极飞后,龚槚钦主要负责公司管理和品牌营销,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正式建立起了一个国际化框架。“想想极飞这几年发展挺快的。我刚加入时,工号排名14,公司只有十几个人,但现在已经是1100多人的大团队了。”龚槚钦透露,截至目前,极飞植保无人机已经在全球38个国家在运营。

在广州中山大道边一间小出租屋成立的极飞,今年还有了个新家——极飞科技X空间。X,代表着极致和探索,近8000平米的空间,均由龚槚钦参与设计,半自然、半工业风,整体感觉简单而沉稳,“这栋楼之前荒废了八年多,我们没做太多装饰,希望能让同事们体验到一种自然开阔的办公氛围。”他说当初也特意避开繁华闹市,选了这个有山环绕的地方,“同事们可以安静地做研发。”三楼研发中心门口的“浮雕墙”,也是出自龚槚钦的创意,上面镶嵌了极飞从2007年成立至今的所有重要飞行器部件,包括第一款畅销产品X650的头壳,“600多个零部件,我们从东莞的制造工厂一箱箱拉回来的,然后花了一周时间完成设计。”他希望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于飞行的热爱。

龚槚钦和公司设计师利用休息时间DIY了一面浮雕墙。
很多第一次来X空间的合作伙伴,都会被这面墙吸引。

“比赛能不能胜利,取决于你在弯道上能不能克制自己”

北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何帆今年出了本新书——《变量:看见中国社会的小趋势》,书中也收录了龚槚钦的创业故事。何教授在书中还写了这么一段:中学毕业后,贾斯廷(注:龚槚钦英文名Justin的音译)先到加州理工学院读书,一年后背着家人转学到了悉尼大学。粗犷而空旷的澳大利亚才对他的胃口。2008年,贾斯廷爸爸的棉纺厂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倒闭。一夜之间,贾斯廷成了破产的“富二代”,他不得不找份兼职工作。他曾开着自己的丰田跑车去送比萨外卖,后来在《国家地理》杂志当摄影助理。

也就是说,在这之后,才发生了上面讲述的那些事。

而在极飞品牌部和龚槚钦接触比较多的小伙伴眼中,他们的Boss,至今都很像个小孩,非常爱玩,“喜欢车,喜欢自驾,喜欢滑板,我们甚至会在办公室里看到他玩滑板。”龚槚钦笑着说,自己的确属于精力旺盛型的人,“我从小就没办法安静下来只做一件事。”但开公司的过程中,他发现大量时间都需要克制自己,“我喜欢户外运动,但没时间,就只能通过健身、踩滑板来释放一部分精力,它们本身也有助于我寻找灵感。”也的确喜欢车,在澳洲时还玩过拉力赛,但回国创业后再也没玩过,因为太危险,“一旦出了事,公司还是会有损失的。”

接受界面广东采访时,龚槚钦刚去珠海参加了一个赛道赛,还拿了冠军,“这是我回国后第一次玩赛道,也是考虑到安全相对有保障。”即便是玩,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总结,“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赛车起初的排名可能取决于你在直线赛道上加速的速度有多快,但最终能不能胜利,却取决于在14个弯道上,你能不能克制自己。”

身为公司决策层的他,在2015年时遭遇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弯道。

龚槚钦表示,极飞2013年开始着手植保型无人机的测试与研发,2014年就顺利研发出了第一款,但当年他们并没有专注农业领域,同年还发布了极侠多功能无人机,并对外宣布了与顺丰的物流项目。“在火热的无人机市场里,我们当时仍试图做一家大而全的商用无人机公司。”2015年初,公司还没有专门的视频制作团队,他自己做了个宣传片,试图讲述极飞当时在做的事,“现在回头再看,不禁感叹当年的野心和极飞的险境:没有清晰的产品逻辑和明确的品牌目标。”

彼时,国内无人机市场竞争已十分惨烈,仅大疆一家就占据全球消费型无人机近七成的市场份额。看到国内几个知名同行纷纷大规模裁员,缩减项目,砍产品线,龚槚钦和彭斌唏嘘不已,也终于下决心“断舍离”:必须从乱象丛生的市场中抽离出来,整合全部的研发和市场优势,全面投身农业。“2015年,我们正式砍掉其他产品线,All in农业,这才有了现在的极飞。

龚槚钦前不久拿了人生中第一个赛道冠军。

“极飞活下来了,我们抓住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克制“野心”、专注农业的极飞,最终活了下来,还成了业内公认的植保无人机赛道上的领先者。龚槚钦认为,他和极飞都挺幸运的,“我觉得我们抓住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新疆是极飞在农业领域的第一个试验田。当地有8000万亩耕地,地广人稀,是植保领域的“必争之地”。龚槚钦表示,2013年9月,在当地航拍发烧友的邀请下,他第一次去了新疆考察。一望无际的棉花田,让他无比震撼,他也第一次闻到了棉花脱叶剂的味道,“刺鼻的记忆至今都很清晰。”这些场景也触发他思考:把无人机带到农村来,也许会释放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龚槚钦分析,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农村青壮年都进城打工,留在地里干活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农田需要用科技工具来解决生产效率问题;于此同时,食品安全已上升为全球性议题,农业生产环节越来越被重视。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20亿亩耕地,占世界总耕地的8%。“用植保无人机打药,可以减少人力,提高效率,作业也更精准。”于是,当年他们就开始着手植保无人机的研发。

“当时我们在新疆的巴音布鲁克选了块很荒芜的地,建立了极飞农业基地。基地建立后,当地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改善。如今附近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已经成为一个著名景点,韩寒的电影《飞驰人生》也是在那里取景。”龚槚钦回忆说,当初他改装的第一台无人机,还要用手去承接起降,如今无人机技术已经完全智能化,在棉田上空实现常规化作业。

2013年,龚槚钦第一次用改装的无人机为农户打药,还要用手去承接起降。
如今植保无人机已经完全智能化,在农田上空实现常规化作业。

2014年回国时还带着几分将信将疑心态的他,如今对自己的创业之路也越来越笃定,“越是科技落后的地方,被科技改变的可能性越大。”他认为,在中国,从无到有是最快的;也坚信,无人机技术可以为中国的农业带去改变。“目前已经得到证实的是,用植保无人机作业,可以平均减少30%的农药使用,降低90%的植保用水,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化学残留。”龚槚钦说,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努力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的目标,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是必然趋势,“精准的飞防技术势必成为市场主流。”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龚槚钦从2016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无人机。第一步,他去了日本——世界上最早规模化使用植保无人机的国家。他说,日本和中国的情况很相似,都是小农经济发达,而且当地也面临从业者减少以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农业亟需更加智能、高效、容易操作的植保设备。”在他看来,无人机能解决中国农田里的问题,就能解决全球农户的问题。不过,他还是遇到了更严苛的门槛——当地客户要求“农药不能漏一滴到地上”。后来,彭斌、龚槚钦和极飞的创始团队在参观法拉利工厂时,从跑车的碳纳米材料喷漆环节中汲取了灵感,自主研发了离心雾化喷头,可将农药雾化为直径达微米的小颗粒,实现喷头1秒启秒停,真正做到精准施药,最终成功通关日本市场。

龚槚钦说,这种“精准”的技术研发,也正好契合了全球 “精准农业”的发展需求。“通过精细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可以从根源部分解决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极飞的无人机,已推广到了全球38个国家。但去年在德国出席一场未来农业大会时,有很多国际友人是用日语跟他打招呼,“他们大概认为我来自日本。”日本农业较为发达,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许多人对于中国的精准农业进程与农业科技的发展几乎一无所知。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他认为,拍纪录片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用世界通用的语言与逻辑,实事求是地去展现中国的技术进步与科研付出,开放、坦然地去面对质疑,耐心解答,然后一步步赢得国际上的尊重。”

“无论做什么,它们的底层逻辑和顶层原理都是相通的”

随着公司规模壮大,与外界接触越来越多,龚槚钦说,他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前不久,曾有媒体问了他一个问题,“您觉得极飞现在有哪些短板?”他的回答是“PR”。“我们一直没有设专业的公关团队,这可能也是我比较坚持的地方。”他有自己的一套产品哲学和品牌理念,“我一直认为,对一家以科技为信仰的公司来说,产品就是最好的品牌代言,而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是全球生产场景里最通用的语言。”

但他也承认,自己不得不去提前思考很多问题,比如,万一极飞遭遇危机事件,他该如何应对?未来种子公司研发出了抗病虫草害的种子,不再需要无人机打药,极飞是不是应该提前调整战略?作为管理者,怎么能够让这些很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的脑子里每天都在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他说,作为决策层,必须对企业、对行业保持一个高纬度俯视。

但同事们几乎没看到龚槚钦有紧张焦虑的时候,“我们都很好奇,为什么工作那么忙,还可以爱好这么广泛,聊起天来好像没盲区。”极飞的一位95后员工说。

龚槚钦说,他很少去看什么成功学,“未必适用。”但他喜欢看些经典类书籍,“比如《人性的弱点》《穷查理宝典》,这些小时候你可能罔顾的书,现在来看,反而觉得讲得都挺有道理的。里面讲了很多基础性的、接近本质的东西。”创业后,他也渐渐喜欢用经济学的思维,去思考商业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不管人性也好,商业也好,最底层的、最本质的东西基本不会变的。”反观公司这几年的发展,他也认为,之所以能健康成长,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农业生产的本质,并且有为农户服务的意识,“这是驱动极飞前进的底层逻辑。我们的社会永远都是在朝‘效率最优’的方向前进。只要你能提供比别人好的服务,并且愿意参与到市场信息对称的分工里,客户自然能找到你。”

他提到了上世纪美国营销界的一句名言,“用户需要的并不是一台钻孔机,他需要的只是墙上有几个孔。”龚槚钦认为这句话很重要,因为里面蕴含了商业演化的一个趋势,就是“从产品到服务”,而极飞正是顺应了这样一个底层发展逻辑,“如果我们一开始也只是单纯地去造飞机、卖飞机,而不是扎地里做调研,直接服务农民,公司决策层可能也就不会收集到这么多用户的意见反馈,从而去推动整个管理、服务系统的优化升级了。”

龚槚钦认为,无论做什么,它的顶层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很喜欢吴伯凡,他的书、还有很多知识,感觉都做到了融会贯通。”创业后,他也经常从外界汲取灵感,然后应用到公司管理上,“踩滑板的时候我会想,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协调性,而不是你有多么强的爆发力。这时你也会联想到公司管理,无形中形成一种观念。”工作上没灵感时,他会去运动一下,或去吧台冲杯咖啡,调节一下,“这个过程中,你还能够跟员工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公司有几十个很喜欢咖啡的,我就可以跟他们聊咖啡;有很多人喜欢健身运动,我们就可以一起健身。我还在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健身房。”

找不到灵感时,龚槚钦会去公司吧台调酒、冲咖啡。他认为这也是与同事们交流的好机会。

“干着最具体的事,做着最远大的梦”

目前,龚槚钦还在攻读清华大学、巴黎九大的DBA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涉及工商管理、经济学、农村经济研究等领域,与他从事的农业科技息息相关。他说,自己未来想做一件事情,就是去观察中国农村的变化,“因为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一个财富。”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未来观”。

回国这几年,为了推广技术,龚槚钦和彭斌走访了中国20多个省份的数百个农村,也去了日本、美国、澳洲、瑞典等地的农村;而平时生活在大城市、喜欢买菜做饭的他,逛超市时还会留意都市主流人群的消费喜好。来自农村的实地见闻,站在消费终端的观察,带给他很多关于农业的思考,“城市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升级,他们要新鲜、安全、多样化;但在生产端,农民依然要为此承担很多风险,为病虫草害等问题头痛。高端超市里的橙子,会卖到10块钱一个,而同等品质的产品,农民卖出去的价格可能只是几毛钱,有时还会出现滞销。”也就是说,农民并没有在这场消费升级中获益。

但他认为,这可能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机会点。接下来,他们想去探索一件事,就是用技术去赋能农民,提升他们在产业链中的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注入农田,这不是没可能。未来,农业数据库一旦建立,就可以为农民生产的产品背书。”龚槚钦说。比如,人们扫扫二维码,就能了解到产品在生产环节的各种信息,从而对产品建立信任,“一旦这种基于数据的信任关系建立起来,市场也会回归产品本身,打破渠道和品牌对品质的定义权。”

龚槚钦认为,改变已经在发生。他说,广州从化鳌头镇的一个90后小伙,去年从汽车公司辞职回家,接管家里的果园;300亩柠檬树,过去需要3个人15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一台无人机4小时就能完成喷洒,“随着果园规模扩大,这位90后还开始考虑构建线上销售渠道,让自家柠檬走出珠三角,卖到全国去。”龚槚钦说,这样的新农人,正在多起来,仅极飞学院去年注册的5万多名学员中,80后、90后就占比60%以上,“中国农民已经变得越来越年轻。他们会成为中国农业的未来。”

龚槚钦坚信,每一个小趋势,最终都会汇聚成大变革。他希望有一天,由于无人机的精细化管理,未来的农产品会使用更少的农药,对环境更加友好,也为农户创造出更多收益;而城里人可以接触到更丰饶的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就像极飞总部的Super X咖啡馆里,一袋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让大城市与农村瞬间变得没有界限。

但要实现农田里的数字化,并不容易。中国的农田分布较为分散,AI设备何时才能在田地里普及?“答案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在把这个事情做成以前,每一次努力看起来都是亏损的,没有人知道这个规模要做到多大才算成功。”龚槚钦说,但未来他们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总部搬到X空间后,龚槚钦特意在一楼种了200棵玉米,并在顶层的户外花园栽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杂草,给极飞新研发的智能设备学习。就在前不久,他还发了条朋友圈,“出差一天,回来发现X空间玉米地里长了黏虫,然而,电子稻草人居然没发现。”于是,他把虫子捉出来,拿给电子稻草人看,“只好强迫它学习下,什么叫‘虫洞’,什么叫‘黑洞’。”

龚槚钦在公司一楼种的玉米,供智能设备学习。
玉米地长了虫子,电子稻草人却没发现,龚槚钦直接拿给它看,“强迫”它学习。

5月30日,他还在日内瓦举办的联合国“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上,作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代表,与全世界的科学家与领域相关人士共同探讨了AI在农业领域里的应用与价值。

“干着最具体的事,做着最远大的梦。”龚槚钦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参与到农业数字化这个时代浪潮里来。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故事系列报道暨盛典

主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联盟、界面新闻广东频道

特约支持:粤澳青年文化创业谷

青年人物征集热线:020-88523547、1392229986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