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是一种有尊严的选择,也是一场无法平息的争议

生死两边,一线之隔

生与死是人生路上相互纠缠的两条线,有生就有死,没有人能够逃脱这种自然规律,不同的是面对生与死时的态度。

死亡医生和他的自杀机器

1990年6月4日,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的珍妮特·阿德金斯(Janet Adkins)在医生科沃基恩的帮助下结束了生命。

54岁的珍妮特躺在床上,对医生杰克·科沃基恩(Jack Kevorkian)连说了三声“谢谢”,随即按下按钮,启动了“自杀机器”,硫酸妥钠便沿着输液管缓缓注入珍妮特的静脉。一分钟后,剧毒物质氰化钾自动取代了硫酸妥钠,珍妮特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杰克·科沃基恩,1999年4月,美国。

杰克·科沃基恩是美国病理学家,画家、作曲家、乐器演奏家,也是安乐死的倡导者。他曾以公开拥护临终病人通过医生协助自杀而获得死亡权利而闻名。科沃基恩说:“我们既然能帮助他人来到世界,为什么不能帮助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因帮助130多人自杀,科沃基恩被称为“死亡医生”。

科沃基恩和他的“自杀机器”,1990年。

科沃基恩的自杀机器看上去十分简陋,整个机器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三个静脉注射管。据科沃基恩的侄女艾娃·杰纳斯介绍,其中两个静脉注射管会与“自杀者”的手臂相连。在第一次注射让人失去意识的药物之前,“自杀者”可以用一个手指按下释放有毒药物的开关。从按下开关到死去只需2-4分钟,据称这是迄今为止“痛苦最少的死亡方法”。

“快乐死亡”

安乐死的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便源自希腊文,原意为“快乐死亡”、“无痛苦死亡”。斯巴达人为了保持健康与活力,处死生来就存在病态的儿童。柏拉图也在《理想国》一书中赞成把自杀作为解除无法治疗的痛苦的一种办法。

人们通常把安乐死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主动安乐死是指医务人员或其他人采取某种措施加速病人的死亡,也称积极或直接安乐死。被动安乐死则是指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措施,任病人自行死亡,也称消极或间接安乐死。我国学者将“安乐死”定义为“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为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文森特和文森特:生与死的争议

2016年5月,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一个有关医学使命的圆桌会上公开表示,“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事实上,对于亲人离开这件事,全世界的人都没那么容易接受,安乐死更是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2008年,法国男子樊尚·朗贝尔(Vincent Lambert)因一场车祸成为植物人,当地时间2019年5月20日,院方拔掉了朗贝尔的生命维持器械。然而12小时后,巴黎上诉法院下达命令,要求医院立即恢复对朗贝尔的营养供给。这不是医疗事故,而是法国“被动”安乐死的标志性事件——朗贝尔案。

朗贝尔和他的家人。

2013年,经过长期的治疗观察,医院认为朗贝尔的大脑损伤是不可恢复的。院方根据法国2005年通过的“雷奥内蒂法”向他的家人提议停止人工维持生命。这一建议得到了朗贝尔的妻子和6位兄弟姐妹的支持,却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

这一事件开启了朗贝尔家持续多年的法律争端,也在法国引起了轰动。

同样是在法国,另一名叫做文森特的男子却在母亲和医生的协助下离开了人世。

2000年,文森特·亨伯特(Vincent Humbert)因一场车祸昏迷了九个月。亨伯特醒来之后全身上下只剩一根手指能够活动,这让他“生不如死”。2002年,亨伯特写信给当时的法国总统,要求国家允许他安乐死,但是遭到了总统的拒绝。之后,亨伯特在家人的帮助下,靠一根手指写下了《请给我死亡的权利》一书,并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

文森特在家人的帮助下,靠一根手指写出的《请给我死亡的权利》。

因无法忍心让儿子继续痛苦下去,2003年,亨伯特的母亲决定听从儿子的心愿,和他的主治医生一起停止了对亨伯特的治疗,并协助亨伯特完成“死亡”。

亨伯特的母亲。

随后,亨伯特的母亲和医生都被逮捕了,检察官考虑以谋杀或过失杀人罪起诉亨伯特的母亲,医生也面临正式调查。但是在法国民意调查中,亨伯特母亲和医生的行为获得了法国人民的支持和理解,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二人被无罪释放,但是这并没有让安乐死在法国彻底合法。

安乐死合法化

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安乐死立法的国家。荷兰议会于2001年11月19日通过安乐死法令,并从2002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安乐死虽然在荷兰得以合法化,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安乐死请求都会得到批准。对于安乐死,荷兰的法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继荷兰安乐死合法化之后,比利时也通过了安乐死法案,并且在2013年通过了一项“让重症患儿享有安乐死权利”的法案,成为全球首个对安乐死合法年龄不设限的国家。

当地时间2018年5月29日,葡萄牙里斯本,议会举行安乐死合法化投票。

除了荷兰、比利时,目前允许“被动安乐死”的欧洲国家还有法国、丹麦、意大利、英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瑞士,“医疗协助自杀”则是允许的,即病人吃一定剂量的致命药品,自己动手打开毒药开关,并在摄像机前作出选择死亡的决定。

2018年5月8日,瑞士,澳大利亚104岁科学家大卫·古道尔在宾馆内,两日后将执行安乐死。
5月8日,古道尔出席记者会。

当地时间2018年5月10日中午12时30分,澳洲最老的科学家——104岁的大卫·古道尔(David Goodall)在瑞士一家诊所自愿接受安乐死。医生为古道尔静脉注射了致死性药物,之后古道尔安祥地离开人世。古道尔曾在5月9日出席记者会时表示,他期盼这一天已久,“我很高兴明天能够结束我的生命,也很感谢有专业医疗人员在一旁陪伴,帮助我达成这件事。”

2018年2月11日,台北,傅达仁。

2018年6月2日,饱受癌症之苦的台湾著名主持人傅达仁飞往瑞士,排定日期执行安乐。6月7日,傅达仁在喝下最后一口药后,躺在家人的怀中离开人世。

“尊严死”

2006年,陈毅之子陈小鲁和罗瑞卿之女罗点点与一批志愿者创建了探讨死亡问题的网站——“选择与尊严”。网站推广一个理念,即生前预嘱。参照美国的经验,罗点点为中国人做出了第一份生前预嘱的样本,凡是年满18周岁的人都可以填写,资料永久保存在网站的数据库,可修改也可撤销。

目前,安乐死在我国尚未合法化,但是罗点点所提倡的“尊严死”更接近被动安乐死,即不人为地延长自然生命,选择姑息治疗方式迎接死亡。

1987年,英国正式将缓和医疗设立为单独的医学专科,为患有不可治愈的疾病或遭受死亡威胁的病人及家属提供疗护。今日,多数文明国家都有专门的缓和医疗机构或病房,当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经无法治愈时,缓和医疗的人性化照顾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基本人权。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姑息治疗下的定义是:姑息治疗是对那些对系统的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病人,给予积极的症状治疗和生活护理。更为重要的是控制疼痛及其它症状,给予心理、社会及精神上的支持。姑息治疗的许多方面同样也适用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可以与抗肿瘤治疗有效的结合起来。

自杀胶囊:不是用来杀人,而是帮助人

2018年4月15日,在一年一度的阿姆斯特丹葬礼博览会上,一款用于“自杀”的3D模型受到了最大关注,同时也引发了最大的争议。“只要按下按钮,你就能终结生命”,支持者认为,这是赋予人类“寻死的自由”,而反对者则认为,“一键自杀”会助长人们的负面情绪,令人更容易放弃生命。

2009年5月5日,英国伯恩茅斯,菲利普·尼奇克在汉密尔顿霍尔酒店举行自杀讨论会。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款3D打印的自杀胶囊“Sarco”是由支持安乐死的澳大利亚医生菲利普·尼奇克(Philip Nitschke)和荷兰设计师亚历山大·班尼克(Alexander Bannink)联合研发。机器配备一个分离式的胶囊舱,内有储存氮气的容器。开启开关后,胶囊内就会充满氮气,令胶囊内的人失去意识直到死亡。

当地时间2018年4月14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人们在阿姆斯特丹葬礼博览会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自杀胶囊机”。

尼奇克是呼吁安乐死合法化的游说团体“去世国际”的创建者,他因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安乐死而被称为“死亡博士”。在1997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禁止安乐死前,尼奇克帮助4人实施了自杀。他曾在2009年5月2日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时被英方拒绝入境。

尼奇克认为,Sarco的问世不是用来杀人,而是帮助人。“(选择何时死亡)应该是基本人权,而不只是重病患者享有的医疗特权。既然你获得了生命这一珍贵的礼物,也可以自行选择时间点将它送出去。有了这款机器,你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实现,而不必站在火车前面了。”

事实上,尽管安乐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合法化,但依旧备受争议。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个端点,是痛苦地生还是安静地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终年41岁的特丽·夏沃,因为在1990年心脏病发,导致脑部缺氧造成永久性损害而成为植物人。8年之后,她的丈夫迈克尔·夏沃向佛罗里达州法院提出申请,要拔去特丽的“生命之管”。在接下来的7年里,特丽·夏沃的进食管拔了又插、插了又拔,争端不断升级,甚至摆到了美国法院、国会甚至总统布什面前。图为2005年3月23日特丽·夏沃的支持者们在她所在的护理院前祈祷。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5日,荷兰海牙,一名在91岁的老人在自己的胸前纹上“不要救我”(Do not resuscitate)的字样。她表示她希望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离开人世的时间,以及能够体面地走完人生旅程。
当地时间2019年1月28日,德国柏林,民众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实施安乐死的受害者举行献花圈纪念仪式。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东方IC

※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乙未光画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