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纽约时报】科技公司不着急上市了 等它们IPO你可能也发不了大财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纽约时报】科技公司不着急上市了 等它们IPO你可能也发不了大财了

为了回避上市带来的压力,Uber、Airbnb这些热门公司纷纷推迟上市,转而从私人资本市场筹钱。等到它们终于上市,参与投资的私人资本已抽走了收益的大头,公开市场的投资者们已无缘当年微软上市时的那种天价回报。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不久以前,如果你是一位年轻而又自负的科技人,脑海里有一个征服世界的创业点子,很有可能你一辈子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向着同一个商业里程碑奋斗:带领公司上市。

尽管科技行业的精英们对金融行业一直都表现出怀疑,甚至是敌意,但科技行业有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那就是:它一直在盯着华尔街和公开募股仪式,借此寻求某种认可,至于财富就不用提了。

但过去几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首次公开募股突然失宠。首次公开募股(IPO)对硅谷的创业家和他们的员工来说不再是主要的目标。相反,许多创始人谈起公开上市,都说它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恶魔,要尽可能地推迟,因为它带来的问题比好处还多。

“如果能从私人资本拿到2亿美元,那么没错,我不希望我的公司受到一帮愚民的严格审视,他们不懂我的业务,”组织、销售创业市场相关信息的初创公司Mattermark首席执行官丹尼尔·莫里(Danielle Morrill)说,“那种情形对我来说确实太可怕了。”

硅谷突然厌倦了IPO(部分根源在于华尔街对新发科技股的怀疑),这或许是眼下这一轮科技繁荣背后最重要的一种心态转变。维持私有状态可以让创业公司的高管们享受不用担心外人想法的奢侈,还能帮助他们避开季度收入等问题的折磨。

它同时也意味着,华尔街眼下正在干一件上一轮科技繁荣中它没有做到的事情:采用增长率和利润率等传统的指标来给公司定价。比如,投资者们一向对Twitter公司很严厉,因为它的用户增长已经放缓。他们也一直对去年上市的云存储公司Box很严厉,因为它一直没有实现盈利。去年上市的电子商务公司Zulily下调未来的指导销售额之后也受到了类似的惩罚。

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主理合伙人斯科特·库珀(Scott Kupor)以及他的同行们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尽管创业公司近年来获得了这么多关注,但科技股并没有看到高得非同寻常的估值。事实上,它们在总体市场所占的比重14年来一直都保持着稳定,而且远远低于1990年代末的峰值。

因为不愿意把太多的富余资金分给年轻的科技公司,常规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得到了制约。如果泡沫破裂,愚昧的大众(如果我们确实是这种人)可能就不会被清洗出局。另一方面,私募投资者在所谓的独角兽公司(硅谷的行话,用来称呼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身上押上了很大的筹码。如果大量的独角兽公司遭遇滑铁卢,大多数美国人都将全身而退,因为损失将仅限于已经开始买入科技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家以及对冲基金,同时还有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他们的员工。

迟迟不愿意上市(有时候是没有能力上市)正在推动独角兽们的发展。创业公司依赖私人资本的时间越长,它们就有越长的缓冲地带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了推迟进入公开市场,Uber、Airbnb、Pinterest、Dropbox、Palantir等公司以及其他几家大型的创业公司正在筹集数亿美元的资金,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几十亿美元的资金。否则,它们可能需要通过首次公开募股才能拿到这些钱。

风险投资公司Maveron主理合伙人丹·列维坦(Dan Levitan)最近这样说过:“这些公司正在上市,只不过是在私人市场。”他的意思是,在许多情况下,原本只有在IPO之后才能购买这些公司股票的对冲基金,以及其他全球投资者决定进入后期阶段的私人投资回合。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相互矛盾的术语来描述这种绕开公开募股获得私人资金的行为:它就是所谓的“私人IPO(private IPO)”。

IPO推迟改变了一些风险投资公司经营业务的方式。比如,Maveron公司不再等待首次公开募股。这家公司称,一旦收益接近原始投资的100倍,它就会把一家创业公司的股权卖给别的、规模更大的私人投资者。过去,只有IPO之后才有可能出现这么高的回报。

但回避首次公开募的新情况也有弊端。一旦这些独角兽最终真的上市,股价开始飙升(或者这些神兽在健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最大的赢家将是现在承担着最大风险的那些私人投资者。

过去,能够获得历史性收益的是挤上了首次公开募股这班车的公开市场投资者们。如亚马逊1997年IPO的时候,你投资了1000美元,你手头现在就有接近25万美元。如果你1986年在微软公司投资了1000美元,现在差不多能有50万美元。如今的公开投资者们不太可能通过科技公司的IPO获得这么高的收益。等到科技公司上市的时候,收益的最大头已经被它们背后的私人投资者抽走了。

2014年只有53家科技公司上市,接近1980年以来的中位数,但远远低于1990年代末以及2000年的科技繁荣时期。据弗罗里达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金融学教授杰伊·雷特(Jay Ritter)记录的统计数据,当时每年有几百家科技公司上市。另外,如今的公司等待的时间也更长了。2014年,典型的科技公司上市的时候已经成立11年了,而1980年代以来科技公司IPO时的成立年份中位数只有7年。

过去几周,几位创始人和投资者被问到“他们为什么要等”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公开评论,但他们的回答归结起来都是:“有什么意义?”

IPO同时也是回报持有公司大量股票的员工和创始人们的一个途径,但现在有了新的机制——比如在二级市场出售股票,让内部人可以将手头持有的一部分私人公司股票套现。尽管如此,一些行业观察人士依然警告称,这种新趋势对员工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因为他们并没有获得太多关于公司业绩的信息。

“其中一点是,员工们可能会疑惑不解。当公司告诉员工:‘我们实质上是在进行私人IPO’,它或许会让员工们觉得,风险很小,其实却并不是这样。” Mattermark公司的莫里说。但她说,很难说服人们相信,他们纸面上的收益或许永远也不会兑现。她说:“诱惑真的很强大。”

推迟IPO变成了硅谷的常态,一些观察人士称,科技公司或许需要考虑新的方式来回报员工。安德森·霍洛维茨的库珀说:“我们或许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私人公司到底应该怎样来回报员工,因为它未来肯定会成为一个问题。”

最近,在一场面向安德森·霍洛维茨有限合伙人们、也就是那些为这家风险投资公司提供资金的人们举行的一场演示会上,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告诉记者丹·普里马克(Dan Primack),他从来没见过投资者对待公开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首席执行官们的方式会出现这么大的区别。安德森说:“他们告诉公开上市公司的CEO,‘这个季度就把我的钱还给我’;而对私人公司的CEO,他们却说:‘没问题,10年以后再说。’”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紧张关系将得到化解。

“私人资本市场的估值不会永远高于公开市场的估值,”Maveron的列维坦说,“所以,问题在于,私人资本市场会不会投降、走下坡路,而公开市场会不会上行。”

如果私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们错了,公司员工、创始人以及大量的对冲基金可能都难逃清算。但如果他们对了,难过的就是你我这些错过了下一个大热门的公开市场的投资者。

 

(译者:轩然)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THE NEXT BIG TECH IPO COULD BE A PRIVATE ON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纽约时报】科技公司不着急上市了 等它们IPO你可能也发不了大财了

为了回避上市带来的压力,Uber、Airbnb这些热门公司纷纷推迟上市,转而从私人资本市场筹钱。等到它们终于上市,参与投资的私人资本已抽走了收益的大头,公开市场的投资者们已无缘当年微软上市时的那种天价回报。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不久以前,如果你是一位年轻而又自负的科技人,脑海里有一个征服世界的创业点子,很有可能你一辈子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向着同一个商业里程碑奋斗:带领公司上市。

尽管科技行业的精英们对金融行业一直都表现出怀疑,甚至是敌意,但科技行业有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那就是:它一直在盯着华尔街和公开募股仪式,借此寻求某种认可,至于财富就不用提了。

但过去几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首次公开募股突然失宠。首次公开募股(IPO)对硅谷的创业家和他们的员工来说不再是主要的目标。相反,许多创始人谈起公开上市,都说它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恶魔,要尽可能地推迟,因为它带来的问题比好处还多。

“如果能从私人资本拿到2亿美元,那么没错,我不希望我的公司受到一帮愚民的严格审视,他们不懂我的业务,”组织、销售创业市场相关信息的初创公司Mattermark首席执行官丹尼尔·莫里(Danielle Morrill)说,“那种情形对我来说确实太可怕了。”

硅谷突然厌倦了IPO(部分根源在于华尔街对新发科技股的怀疑),这或许是眼下这一轮科技繁荣背后最重要的一种心态转变。维持私有状态可以让创业公司的高管们享受不用担心外人想法的奢侈,还能帮助他们避开季度收入等问题的折磨。

它同时也意味着,华尔街眼下正在干一件上一轮科技繁荣中它没有做到的事情:采用增长率和利润率等传统的指标来给公司定价。比如,投资者们一向对Twitter公司很严厉,因为它的用户增长已经放缓。他们也一直对去年上市的云存储公司Box很严厉,因为它一直没有实现盈利。去年上市的电子商务公司Zulily下调未来的指导销售额之后也受到了类似的惩罚。

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主理合伙人斯科特·库珀(Scott Kupor)以及他的同行们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尽管创业公司近年来获得了这么多关注,但科技股并没有看到高得非同寻常的估值。事实上,它们在总体市场所占的比重14年来一直都保持着稳定,而且远远低于1990年代末的峰值。

因为不愿意把太多的富余资金分给年轻的科技公司,常规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得到了制约。如果泡沫破裂,愚昧的大众(如果我们确实是这种人)可能就不会被清洗出局。另一方面,私募投资者在所谓的独角兽公司(硅谷的行话,用来称呼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身上押上了很大的筹码。如果大量的独角兽公司遭遇滑铁卢,大多数美国人都将全身而退,因为损失将仅限于已经开始买入科技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家以及对冲基金,同时还有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他们的员工。

迟迟不愿意上市(有时候是没有能力上市)正在推动独角兽们的发展。创业公司依赖私人资本的时间越长,它们就有越长的缓冲地带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了推迟进入公开市场,Uber、Airbnb、Pinterest、Dropbox、Palantir等公司以及其他几家大型的创业公司正在筹集数亿美元的资金,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几十亿美元的资金。否则,它们可能需要通过首次公开募股才能拿到这些钱。

风险投资公司Maveron主理合伙人丹·列维坦(Dan Levitan)最近这样说过:“这些公司正在上市,只不过是在私人市场。”他的意思是,在许多情况下,原本只有在IPO之后才能购买这些公司股票的对冲基金,以及其他全球投资者决定进入后期阶段的私人投资回合。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相互矛盾的术语来描述这种绕开公开募股获得私人资金的行为:它就是所谓的“私人IPO(private IPO)”。

IPO推迟改变了一些风险投资公司经营业务的方式。比如,Maveron公司不再等待首次公开募股。这家公司称,一旦收益接近原始投资的100倍,它就会把一家创业公司的股权卖给别的、规模更大的私人投资者。过去,只有IPO之后才有可能出现这么高的回报。

但回避首次公开募的新情况也有弊端。一旦这些独角兽最终真的上市,股价开始飙升(或者这些神兽在健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最大的赢家将是现在承担着最大风险的那些私人投资者。

过去,能够获得历史性收益的是挤上了首次公开募股这班车的公开市场投资者们。如亚马逊1997年IPO的时候,你投资了1000美元,你手头现在就有接近25万美元。如果你1986年在微软公司投资了1000美元,现在差不多能有50万美元。如今的公开投资者们不太可能通过科技公司的IPO获得这么高的收益。等到科技公司上市的时候,收益的最大头已经被它们背后的私人投资者抽走了。

2014年只有53家科技公司上市,接近1980年以来的中位数,但远远低于1990年代末以及2000年的科技繁荣时期。据弗罗里达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金融学教授杰伊·雷特(Jay Ritter)记录的统计数据,当时每年有几百家科技公司上市。另外,如今的公司等待的时间也更长了。2014年,典型的科技公司上市的时候已经成立11年了,而1980年代以来科技公司IPO时的成立年份中位数只有7年。

过去几周,几位创始人和投资者被问到“他们为什么要等”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公开评论,但他们的回答归结起来都是:“有什么意义?”

IPO同时也是回报持有公司大量股票的员工和创始人们的一个途径,但现在有了新的机制——比如在二级市场出售股票,让内部人可以将手头持有的一部分私人公司股票套现。尽管如此,一些行业观察人士依然警告称,这种新趋势对员工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因为他们并没有获得太多关于公司业绩的信息。

“其中一点是,员工们可能会疑惑不解。当公司告诉员工:‘我们实质上是在进行私人IPO’,它或许会让员工们觉得,风险很小,其实却并不是这样。” Mattermark公司的莫里说。但她说,很难说服人们相信,他们纸面上的收益或许永远也不会兑现。她说:“诱惑真的很强大。”

推迟IPO变成了硅谷的常态,一些观察人士称,科技公司或许需要考虑新的方式来回报员工。安德森·霍洛维茨的库珀说:“我们或许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私人公司到底应该怎样来回报员工,因为它未来肯定会成为一个问题。”

最近,在一场面向安德森·霍洛维茨有限合伙人们、也就是那些为这家风险投资公司提供资金的人们举行的一场演示会上,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告诉记者丹·普里马克(Dan Primack),他从来没见过投资者对待公开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首席执行官们的方式会出现这么大的区别。安德森说:“他们告诉公开上市公司的CEO,‘这个季度就把我的钱还给我’;而对私人公司的CEO,他们却说:‘没问题,10年以后再说。’”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紧张关系将得到化解。

“私人资本市场的估值不会永远高于公开市场的估值,”Maveron的列维坦说,“所以,问题在于,私人资本市场会不会投降、走下坡路,而公开市场会不会上行。”

如果私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们错了,公司员工、创始人以及大量的对冲基金可能都难逃清算。但如果他们对了,难过的就是你我这些错过了下一个大热门的公开市场的投资者。

 

(译者:轩然)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THE NEXT BIG TECH IPO COULD BE A PRIVATE ON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